回覆列表
  • 1 # 為國釣魚

    漫談……宋高宗對待北伐的態度及宋金紹興議和後的民生1.高宗朝財政總述

    實際上《宋史》食貨志對是整部《宋史》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其中對高宗朝財政總結是:

    高宗南渡,雖失舊物之半,猶席東南地產之饒,足以裕國。然百五十年之間,公私粗給而已。

    從北宋詞人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中我們可以大致瞭解到,北宋初年以江浙為代表的南方經濟繁榮程度已經超出北方。其實早在唐代,人們就已經把“騎鶴下揚州”當作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南宋建炎年間大批北方人再次給南方帶來先進的文化、科技、人才,按理說南宋應該更加富足才是,為什麼僅能勉強維持“公私粗給而已”呢?

    其實元人修宋史從來不吝溢美之詞,這一句評語已經給足了趙構面子。我們透過時人評議來看一看高宗朝財政到底如何

    餘嘗考,紹興之初,東南餉軍止用現緡,是時戎馬縱橫,盜寇充斥,軍費多矣,然未聞有錢乏之患……~《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十六乙集.財賦

    南宋史官李心傳在寫到東南會子時說,據他考證,紹興初年戰亂不斷,朝廷用於餉軍的錢不少,但從來沒有缺過錢。議和後無序發行沒有貴金屬的紙幣越來越多,朝廷手頭反倒越來越緊

    李心傳對南宋初年總體財政收支有過詳細考證:

    渡江之初,東南歲入猶不滿千萬,上供才二百萬緡,此祖宗正賦也。呂頤浩在戶部始創經制錢六百六十餘萬緡,孟庾為執政又增總制錢七百八十餘萬緡,朱勝非當國又增月樁錢四百餘萬緡……渡江之初,連年用兵,月支猶不過八十萬。

    南渡之初東南一帶曾短時間被金軍打穿,當時諸軍各自為戰大多各備軍需,所以趙構雖然錢少,但花銷也少

    隨著一眾理財高手推出戰時財政制度,到紹興四年朱勝非任宰相時南宋年財政收入已經達到近兩千萬緡,而一年的總支出還不到一千萬緡。為什麼到紹興末會缺錢呢?李心傳總結道:

    其後休兵浸久,用度滋多,部嘗患無餘。

    議和之後,皇室開支大增,秦檜、張俊等議和功臣要努力提高生活品味,軍隊在短暫裁員後一路看漲,每年要給金爸爸交納白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各級官吏公開貪腐……掏空了南宋財政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93

    2.議和後的民生

    宋代史料中有很多關於紹興年間民生狀況的描述,這裡不再引用總結性的論斷。我們通過幾段趙構與大臣們的原話來看看議和後南宋普通人的生存狀況

    紹興十二年議和之後秦檜馬上推出“經界法”,名義是以田定賦,以達到均衡稅收的目的,實際上秦檜是想用短期財政收入猛增來證明議和才是正確路線

    (紹興十七年二月)戊戌,上謂大臣曰:“比聞州縣折納絹,每匹有至十千者,恐傷民力,可令戶部措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6

    北宋真宗時期每匹絹價約八百文,隨著兩宋物價上踴,南宋紹興年間匹絹約二千~三千文,官府令百姓按折變後的價格交稅,每匹折價一萬文,按正常的十取其二算,這一匹絹基本上就白白地被官府徵收了。

    折變是兩宋的老毛病了,但象紹興議和後這樣普遍很是少見

    (紹興十九年八月)壬子,祠部員外郎胡寧面對,論:“州縣受夏秋二稅,遇輸絹之時則不受絹而使輸錢,遇輸米之時則不受米而使折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0

    十二月,膽敢在趙構面前揭老底的胡寧被秦檜隨便找了個理由罷了官

    南宋收稅反正從來不會好好收,一定會按當時價格最高的東西和錢進行反覆折變,折變後的效果是:

    (紹興二十一年二月)壬寅,敕令所刪定官魏師遜面對,論:“比年遠邇豐穰,而郡縣因米直之賤,乃於輸納之時令民以苗米折錢。舍其所有,取其所無,民必又下其直。以糶之費,何止一倍。是豐年適為之病也!”~《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2

    比如豐收的時候米價便宜,徵田賦時官府就不收米,而是以往年最高米價令百姓交納現錢。百姓無錢,只能先賣米再交納。兩宋徵稅時間為兩個月,逾期便會被重罰。短時間內大量新米上市,價格自然一路看跌。最後農民要賤賣掉兩倍以上的米才能完成田賦交納任務

    (紹興十九年十一月)丙午,上謂秦檜曰:“經界人戶多訴不均,當與受理,若不受重稅,將無以輸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0

    秦檜搞經界法的目的不單純,他任用的官員絕大多數是貪財害民的飯桶。就連趙構都知道所謂的“均賦”不過是“加賦”的幌子

    這些飯桶官員除了替朝廷徵收、為上級斂財外,往自己口袋裡摟錢也個個都是行家裡手

    (紹興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將作監主簿範彥輝面對,言:“州縣凡遇科催,急於星火。或寄外廊而專事侵偷,或任攬納而專給虛鈔……”

    吐槽完官吏徵收稅賦時普遍貪腐侵偷打白條後,範彥輝還提到兩宋一直都在徵收的身丁錢(人頭稅)

    “……祖宗丁錢之法,率三丁共敷七百七十文,今一丁不下二丁,而浮費稱是,乃更重疊不已。斯民破家竭產不得自存,遂以進丁為諱,於是子生不舉,循習成風。”

    北宋時期定下的身丁錢是三丁納一緡,議和後徵收身丁錢是定數的兩倍以上,除此外,按人頭徵收的另外還有很多重疊繁複的雜稅。普通民眾往往辛苦一年賺來的錢還不夠交自己的人頭稅,於是百姓們生了孩子無力撫養往往溺斃,因無法交納身丁錢引起的生子不舉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氣

    範彥輝是朝廷官員,他在趙構面前說得非常客氣。要按朱熹的說法,有些地方交人頭稅達到每頭兩三千文,“州縣直是視民如禽獸”

    3.趙構對北伐的態度

    紹興八年三月秦檜復相前,趙構對北伐的態度一向反反覆覆,但他至少還是知道“非戰無以自存”的道理。紹興八年秦相公借第一次議和的時機把他的腦子徹底洗過一遍,從此誘發了趙構蛋碎的舊傷,讓他在不惜代價一心求和的路上走得步履堅定,絕不回頭

    紹興十年劉錡順昌大捷。岳飛北伐連戰連捷,按理說趙構應該已經看到了恢復的希望,事實上他仍然只把這次北伐當作一次邊境衝突

    ……劉錡在順昌屢捷,烏珠親統精騎到城下,官軍鏖擊,狼狽遁去。今張俊提大軍在淮西,韓世忠輕騎取宿,卿可依累降處分,馳騎兵兼程至光、蔡、陳、許間。須七月以前乘機決勝……若稍後時,弓勁馬肥,非我軍之便……~紹興十年六月十九日付岳飛御札

    趙構把岳飛部北伐的時間限定在七月

    趙構得到岳飛部收復穎昌捷報後十分擔憂

    覽卿奏,克復穎昌,已離蔡州向北措置……慮敵懷蠆毒,恐至高秋馬肥,不測豕突……

    岳飛部收復鄭州後,趙構下了一道御札對岳飛表示嘉獎後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覽卿奏,知已遣兵下鄭州,自許、陳、蔡一帶形勢皆為我有……然敵計素挾狙詐……必保萬全,兵事難以隃度……

    閏六月二十七日趙構得知完顏宗弼並兵東京的訊息後通報岳飛

    ……烏珠與龍虎議定,欲誘致王師相近汴都,併力一戰,卿切須佔穩自固……勿貪小利墮其詭計……

    在趙構看來,金軍勝是理所當然,金軍敗多半是另有詭計。當然,也可以理解成趙構“心思縝密,小心謹慎”。不過,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大舉南侵時趙構的表現實在讓人無法恭維

    (紹興三十一年十月)丁巳,得報王權敗歸,中外大震。上召太傅和義郡王楊存中同宰執對於內殿。上諭以“欲散百官,浮海避敵”~《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93

    王權跑路後人心惶恐,趙構沒有想如何退敵,如何振奮士氣,他想的是要跑大家一起跑

    要不是宰相陳康伯和親信將領楊存中把他摁住,當時趙構就要解散朝廷去巡幸大海

    沒過幾天,趙構還是覺得不太安穩,他派出“權兵部侍郎陳俊卿措置海道”~《要錄》193,為自己巡幸大海做準備,然後給陳康伯寫了封信

    一日,忽降手詔:“如敵未退,散百官。”~《宋史》卷384陳康伯

    陳康伯燒了這封信,跑進宮裡去勸他

    “百官散,主勢孤矣!”~《宋史》陳康伯

    這才又把趙構摁住。然後趙構決定聽從大臣們的意見去建康親征

    原定出徵日期為十一月五日,但到了十一月二日金軍還沒被打退,趙構覺得大大的不妥,於是下詔:

    詔:已降指揮,今月五日巡幸,緣系顯仁皇后禪祭,可令有司別行擇日。~《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94

    趙構果然“心思縝密”,找的藉口都這樣理直氣壯,讓人無法反駁

    趙構對孝宗北伐的態度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趙構禪位給孝宗,孝宗奉他為“光堯壽聖太上皇帝”

    趙構自己被金軍做了絕育手術,他對自己的繼任者北伐又是什麼態度呢?

    上侍光堯,必力陳恢復大計以取旨,光堯至曰:“大哥,俟老者百歲後,爾卻議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乙集.孝宗恢復

    趙構對北伐的看法周密也有相同記載

    在德壽日,壽皇嘗陳恢復之計。光堯曰:“大哥,且待老者百年後卻議之。”~周密《齊東野語》卷三.誅韓本末

    當然,趙構對孝宗北伐的態度也有很多花式洗法,畢竟事實上孝宗北伐失敗了。不過,聽說宋軍符離之敗的訊息後,趙構的做法讓人確實不敢恭維

    又宿州之戰,高宗已遜位。日僱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備擔索。~朱熹《朱子語類》卷127本朝一.高宗朝

    誰也摁不住太上皇趙構那一顆渴望自由奔跑的心

    宋軍戰敗後,趙構高價僱來五百名挑夫,擺出一幅可以隨時上路的姿勢。一來向孝宗施壓儘快還老子和平,二來的確可以見勢不妙就帶著這麼多年收集的細軟跑路

    他沒有拼老命反對孝宗北伐有三個原因

    1.隆興北伐是以防秋為目的,而不是收復故土。規模可控

    2.完顏亮舉國來犯結果被宋軍和金世宗聯手宰了,讓他看到了金國色厲內荏的一面。碰碰運氣

    3.孝宗剛上臺,不太好過於駁他面子,跟自己不一樣的是孝宗人望很高。說不定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苗期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如何科學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