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洪一下

    很多人一聽到科學就自然而然的會想象成科技,認為科學就是科技,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科學不僅包含了科學技術,還包括科學理論,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等等。科技,只是科學的技術應用部分,不過也是科學對於人類來說作用最大的部分。

    科學可以說是目前為止人類瞭解自然和利用自然最為有效的工具,科學是我們的強大助力。科學的認識世界,科學的對待事物會讓我們做起事情來事半功倍。科學的發展和盲目的發展兩者的結果可以說相差千里,只有科學的分配和利用好各種資源,我們的發展才能更加長久和健康。

    想要學習好科學知識,就要廣泛的投入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在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之後再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但是,如同前面所說的,科學不僅僅指科技,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也應該具備科學精神。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儘量科學合理的去思考,綜合的進行分析,而非憑著自己的一股狠勁就大膽的去蠻幹。

    想要充分的利用科學,就要自己養成科學的習慣,看看自己平常做某件事時科不科學,如何改進?看看如何利用科學知識去處理一些感情糾紛的問題,看看如何利用科學知識讓自己的工作更輕鬆,生活得更美好。

  • 2 # 博通周

    首先我要明確一個態度:沒有任何一個流派的學說可以完全的單一的解釋世間萬物。對科學應該“盡信則惘,不信則惑”

    科學是近代產生的學科流派,大概興起於十七十八世紀,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了生產力,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沒有科學,工業革命就不會產生,計算機就不會產生,飛機上天更是痴人說夢,太空梭更不用說。科學的重要意義不需多言,大家都看到了。

    不過科學更像是一種“術”,就是設定一個標準,利用這個標準研究世界的規律,並透過找出來的規律來發明創造一些東西。

    比如研究元素之間結合的不同,發明了硬度不同作用不同的鋼材,利用水劇烈沸騰膨脹的原理髮明瞭蒸汽機,以及後來延伸出的柴油機,在這些的基礎上發明了坦克,ak47,洲際導彈,核彈,空間站……

    但是說了這麼多,有沒有發現科學搞出來的都是沒有生命的東西。作用也在於沒有生命的物質,對生命作用力有限。

    有人說,西醫治好了病怎麼說?生物科學發現染色體及後來衍生出的近親結婚致殘率高等怎麼說?克隆羊怎麼說?轉基因怎麼說?這都是科學的積極意義……

    說起醫學繞不開的中西醫之爭的話題。首先醫學是實踐學科,西醫,或者說現代醫學≠科學,只是現代醫學吸收了科學的標準和態度,順便拉來了科學做大旗。先期的效果的確很好,但是現在,明顯本末倒置了。

    現代醫學先期是治好病為前提,儘量治病手法科學化。現在,醫學被科學綁架了:治病方法不科學,不允許用,用了病治好了也是假的錯的個例……

    我承認科學對生明有積極意義,但是前提是它不過多的干涉生命。但現狀,明顯是科學綁架了一切,又有一個話題繞不開:轉基因

    科學發現轉基因可以提高糧食產量,可是在糧食足夠的情況下轉基因糧食就是風險未知的雞肋。有人說就是因為糧食不夠才發展轉基因的。真的是這樣嗎?

    利用糧食本身的變異和遺傳原理,本來就可以提高糧食產量,雜交水稻就是明顯的案例。

    轉基因沒錯,但正確的不代表就是好的。科學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人

    人是逐利的動物,發明轉基因技術的人,或者說轉基因技術的受益人,為了有利可圖,會利用輿論媒體來宣傳,也會人為的製造饑荒來推行轉基因糧食。說一句題外話,有個叫《007明日帝國》的電影,說的就是電視媒體新聞大亨利用手上的資源甚至可以很輕鬆的挑起國家戰爭。都挑起國家戰爭了,誤導大眾是輕而易舉的事。

    還有生物學總是想用元素來解釋生命,說人體就是一堆蛋白質,脂肪等碳水化合物組成的。但是一堆碳水化合物組裝到一起並不能組裝成生命。你可以說人體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但人的的確確不是碳水化合物。這是科學的嚴重跑偏。

    小麥玉米馬鈴薯主要成分都是澱粉,但不能把他們都理解成澱粉。

    每個生命個體都不一樣,沒有什麼標準,而科學恰恰是在找標準。這是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

    有人說資料不會騙人,科學就是要看資料。我笑了,資料的確不會騙人,但是掌控資料的人會。日本製造神話人設崩塌,就是掌控資料的財團高層修改了資料。人是逐利動物,為了利益修改資料是太正常了。

    還有科學所推行的提純,這簡直是辣眼睛。人日常所吃的所有東西都是來自自然,每一樣食物都是化合物混合體,哪怕是水也一樣。這是生命的規律。

    而科學偏偏無視這條規律,搞出一堆相對純淨的單一物質來作用於人,結果很明顯,要麼易上癮,要麼人很快產生抗性和耐性。

    想到哪說哪,比較凌亂。總之科學的現狀是,綁架了一切,不符合我的標準的就是錯的,不相信我的都是錯的,變得盲目自大排外。越來越像宗教。

    科學本不是宗教,但是信奉科學的人把科學弄得越來越像宗教。科學本沒有錯,但是掌控科學的人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把科學的方向拉偏。

    現實生活中對待科學,要七分相信,三分懷疑。懷疑本身就是科學自帶的要求。

    人信奉科學,發現科學都是對的,但我還是那句話:對的不一定就是好的!要想活的幸福快樂,有時候就要揣著明白裝糊塗。人這一生,相信科學與相信不科學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不科學多了就變成愚昧了,完全科學就沒有自己的思想了。

    有人見我懷疑科學,就不高興的說,你不信科學你就不要開車,就不要用冰箱,就不要穿運動鞋,因為這都是科學制造的……

    我去,我說了不信科學了嗎?我只是抱有科學賦予我的懷疑態度。這些信奉科學的人真的把科學當成宗教了。

    還有據說很科學的營養學,在我看來就是利用生物學的知識炒作概念,至始至終忽略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這本身就是違背科學的。或許可以達到某種想要的效果,但不一定健康。很多肌肉健美冠軍都是非正常死亡的。所以營養學可以有,但是要適度,不要迷戀。

    總結,科學只要不過多的介入生命,我是舉雙手贊成的。但科學想要左右生命的時候就應該掂量掂量了。科學可以適當的介入生命,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一旦反客為主,那麼就變成災難了。

    說幾個假科學之名的騙局:基因檢測,換頭術,冷凍復活。

    基因檢測,說患上某種疾病的機率多少多少,得癌症的機率多少多少。這兩天還流行一個段子,說某個有名的七十多歲的富人基因檢測說患某種罕見疾病的機率達80%,於是他開始投資這項疾病的治療的的研發部門。他有沒有想過有可能是基因檢測和治療這病的研發部門聯合把他坑了呢?

    說,基因檢測像不像中國的算命,科學用幾十年上百年來否定中國的宿命論,結果自己又繞回去了。把宿命論用科學包裝一下,又流行起來了……

    我看美劇片頭的時候,有廣告說:基因檢測顯示運動對減肥沒有任何效果……換句話說,胖是你的命,認命吧!這完全是與科學相違背的,節食運動減肥成功案例那麼多,被一個新興的基因檢測給否了……

    再說冰凍復活,一直在流傳,把快死的人冰凍起來幾十年後利用醫學的發展把他解凍治療……結果很可能是投資人都死了研究還沒成功。這都是騙子,一次次的向投資人要錢,不然治好研發停止前功盡棄,投資人為了親人復活的希望或者自己永生,只好繼續投資……人冷凍起來,死了就是死了,沒死也凍死了。人死不能復生,科學也不能把死人弄活呀。

  • 3 # 國科大科學與人文

    直觀印象,這題目太大了,想要簡短回答幾乎不可能。但同時,好像又是一個誰都可以置喙其中、議論幾句的話題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其實也說明了科學的普遍性、包容性和可懷疑性。筆者在以前的問題回答中曾強調過:科學不是絕對真理,也從來不宣揚自己是絕對真理,當然更不是什麼宗教,要人無條件服從。所以如何對待它其實並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或唯一的標準,全看想得到什麼後果。比如科學已經認識到的規律,不學習、不思考,反而去違反,其結果很可能就是被規律所懲罰,導致碰壁、吃虧、得到一個經驗教訓。這方面的案例很多,例如中國歷史上的大躍進大鍊鋼鐵運動中,不尊重專業人員的意見和遵循科學的方法,採取所謂土法上馬、人人參與的辦法,蔑視科學的最後結果,就是勞民傷財,除了把原來現成的鐵器變成了一堆廢鐵渣之外並沒有能煉成什麼優質鋼鐵。其中的經驗教訓是很深刻的,值得記取。

    科學沒什麼神秘的,也不會故弄玄虛,因為所有的科學知識都是公開的,所有的科學方法也是公開的。任何人只要感興趣,都可以學習。所謂正確的學習,無非就是依據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即可。而科學精神、科學態度非常之簡單明瞭,那就是尊重事實、崇尚理性,講究事實和道理面前人人平等。當然,科學發展到今日,從知識層面說,的確有一定的門檻,想要邁進這個門檻,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但科學界有個優秀傳統,就是任何觀點、特別是重要的判斷或學說,最後都要經過同行評議才能為大家所認可。任何人、無論是權威還是剛剛入門的初學者,就如前面所說,在事實和道理面前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以身份地位或其他非科學的權勢一手遮天、壓服別人承認自己的觀點。也就是說,即便外行人因為知識門檻的原因而無法直接瞭解和監督科學內部事務時,科學內部實際上就有一套自我淨化機制,從而保證科學學說不為個別人所壟斷,以致偏離科學尊重事實、以理服人的基本方針。

    最後,關於科學的利用,這方面雖然也與科學知識密切相關,但也可能與社會公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所以社會公眾當然有權利過問,甚至在對相關科學知識不是很瞭解的情況下,也有評判或者質疑的權利。而此時科學界人士就有責任對此加以說明,讓社會公眾能夠充分了解並評判其中可能存在的利弊和風險。換言之,怎樣利用科學,往往不單是由科學家說了算的,而更多的是由社會公眾或者有決定權的(比如政府或企業家等)人來決定的。因此,由此造成的風險或負面效果,當然不能由科學家或科學來背這個鍋。自然科學本質上只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認識,也就是一種思想意識,意識本身並不能產生直接效果,產生結果的責任者是使用它的人。換言之,想要正確(當然不可能絕對正確)的利用科學,實際上是全社會的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獄三頭犬是哪個神話裡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