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李斯一生,有功有過,功大於過。
1、其功在於
第一、諫輔秦王政,作出“天下統一”的決策;
第二、諫阻秦王逐客,為秦王政廣攬人才;
第三、參與重大改革,鞏固奏的統一;
第四、提出“上農除末,黔首是富”的經濟政策和“百姓當家,則力農工”的經濟思想。
2、其過在於:
第一、擴大焚書事態,摧毀文化典籍;
第二、妒賢嫉能,讒殺韓非;
第三、屈從趙高,詐立胡亥,陰弒扶蘇,逼死蒙恬;
第四、阿順苟合,助紂為虐。
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並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一。
秦始皇駕崩後與宦官趙高合謀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腰斬於市。其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世人尊稱為“千古一相”。
後人評價如下:
《史記》:太史公曰: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史記索隱》:鼠在所居,人固擇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陽,人臣極位。一夫誑惑,變易神器。國喪身誅,本同末異。
毛澤東: 孟夫子一派主張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對秦始皇。李斯是擁護秦始皇的,屬於荀子一派,主張先法后王。
李斯的文學和文字的造詣令後人景仰。他的文章論證嚴密、氣勢貫通,洋洋灑灑,如江河奔流,魯迅先生曾稱讚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則有殊勳。”他的書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稱為書法筆祖。
綜觀李斯一生,有功有過,功大於過。
1、其功在於
第一、諫輔秦王政,作出“天下統一”的決策;
第二、諫阻秦王逐客,為秦王政廣攬人才;
第三、參與重大改革,鞏固奏的統一;
第四、提出“上農除末,黔首是富”的經濟政策和“百姓當家,則力農工”的經濟思想。
2、其過在於:
第一、擴大焚書事態,摧毀文化典籍;
第二、妒賢嫉能,讒殺韓非;
第三、屈從趙高,詐立胡亥,陰弒扶蘇,逼死蒙恬;
第四、阿順苟合,助紂為虐。
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並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一。
秦始皇駕崩後與宦官趙高合謀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腰斬於市。其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世人尊稱為“千古一相”。
後人評價如下:
《史記》:太史公曰: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史記索隱》:鼠在所居,人固擇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陽,人臣極位。一夫誑惑,變易神器。國喪身誅,本同末異。
毛澤東: 孟夫子一派主張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對秦始皇。李斯是擁護秦始皇的,屬於荀子一派,主張先法后王。
李斯的文學和文字的造詣令後人景仰。他的文章論證嚴密、氣勢貫通,洋洋灑灑,如江河奔流,魯迅先生曾稱讚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則有殊勳。”他的書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稱為書法筆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