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原文如下: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白話文釋義:無論在平原還是在山尖,美麗的春光盡被蜜蜂佔。採集百花釀成了蜜以後,不知道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是一首詠物詩,也是一首寓理詩,透過描寫蜜蜂採花釀蜜供人享受這一自然現象,比喻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被封建統治階級殘酷剝削的現實,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擴充套件資料
《蜂》這首詩採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但議論並未明確發出,而運用反詰語氣道之。前二句主敘,後二句主議。後二句中又是三句主敘,四句主議。
前兩句寫蜜蜂的生存狀態,在山花爛漫間不停穿梭、勞作,廣闊的領地給了它們相當大的施展本領的空間。“不論”“無限”,蜜蜂在辛勤勞動中“佔盡風光”,簡單寫來看似平平無奇,純行直白,幾乎是欣賞、誇讚的口吻,實則是匠心獨運,先揚後抑,為下文的議論做出了鋪墊。
後兩句緊乘“蜜蜂”這一意象,把它象徵的“勞動者”意象加以引申、擴大,發出“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一聲嘆息。同時也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已採的百花釀成蜜,辛辛苦苦的勞作終於有了可喜的成果,話鋒一轉,這般辛勞到底又是為了誰呢?在當時黑暗腐朽的社會里,為的正是那些不勞而獲、佔據高位、手握重權的剝削者,此中的諷意不言而明。
詩人以反詰的語氣控訴了那些沉迷利祿之人,感喟良久之餘不禁又對廣大的勞苦人民產生了矜惜憐憫之情,從另一個側面對這種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不平現實加以嘲諷和鞭笞,在為勞動人民鳴冤叫屈的同時也是對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難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達對唐末朋黨傾軋、宦官專權、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蜂》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原文如下: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白話文釋義:無論在平原還是在山尖,美麗的春光盡被蜜蜂佔。採集百花釀成了蜜以後,不知道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是一首詠物詩,也是一首寓理詩,透過描寫蜜蜂採花釀蜜供人享受這一自然現象,比喻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被封建統治階級殘酷剝削的現實,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擴充套件資料
《蜂》這首詩採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但議論並未明確發出,而運用反詰語氣道之。前二句主敘,後二句主議。後二句中又是三句主敘,四句主議。
前兩句寫蜜蜂的生存狀態,在山花爛漫間不停穿梭、勞作,廣闊的領地給了它們相當大的施展本領的空間。“不論”“無限”,蜜蜂在辛勤勞動中“佔盡風光”,簡單寫來看似平平無奇,純行直白,幾乎是欣賞、誇讚的口吻,實則是匠心獨運,先揚後抑,為下文的議論做出了鋪墊。
後兩句緊乘“蜜蜂”這一意象,把它象徵的“勞動者”意象加以引申、擴大,發出“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一聲嘆息。同時也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已採的百花釀成蜜,辛辛苦苦的勞作終於有了可喜的成果,話鋒一轉,這般辛勞到底又是為了誰呢?在當時黑暗腐朽的社會里,為的正是那些不勞而獲、佔據高位、手握重權的剝削者,此中的諷意不言而明。
詩人以反詰的語氣控訴了那些沉迷利祿之人,感喟良久之餘不禁又對廣大的勞苦人民產生了矜惜憐憫之情,從另一個側面對這種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不平現實加以嘲諷和鞭笞,在為勞動人民鳴冤叫屈的同時也是對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難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達對唐末朋黨傾軋、宦官專權、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象更深的痛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