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有個瘋子襲擊你,你是要避開還是跟他硬拼?拼贏了有意義麼?戰爭並非肉搏,怕不怕死是一方面,有沒有實力又是一個方面。就好像吉娃娃跟大熊貓,就算吉娃娃再兇大熊貓再軟萌,實力放在那裡,結局是不會改變的。

    第一,日本與美國實力對比。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本土土地狹小而且自然資源匱乏,雖然成為了亞洲當時唯一的強國,但並不能與真正的西方國家相比。二戰之前受到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波及,國內經濟一蹶不振。美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就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與債權國,佔據全球三分之一左右的經濟總量。美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戰略縱深非常廣大,與日本是天壤之別。

    第二,當時的局勢。

    美國捲入戰爭已經是二戰進入中後期,原本就不大人口不多的日本人,已經侵略了東亞、東南亞與太平洋廣大地區,兵力分散,且為了鎮壓與侵略已經元氣大傷,尤其在中國,陷入泥潭已經無法自拔。然而美國仍舊擁有強悍實力,並且當時日本雖然與德意志等為盟友,但整個亞太地區,日本仍舊是孤軍奮戰,做困獸之鬥。當時的中國、蘇聯等國家紛紛都是盟國,日本無異於蚍蜉撼樹。

    第三,日本不怕死,美國也未必怕死

    日本深受武士道精神的控制,“忠君愛國”已經扭曲到變態的地步,所以才有了“玉碎”等各種瘋狂舉動。然而相對於日本,美華人也不一定是怕死,因為當時美華人參軍並非強制性,美國加入戰爭,第一是因為有利益驅使,第二是因為日本偷襲讓美國喪失了尊嚴。

    任何戰爭都可能會死,這是常識,美華人又不是傻瓜,又沒人強迫,若是怕死不去便是。美華人更加理智而已,即便是死也要死得其所,死的有價值,若是與日本人那一群瘋子陪葬,實在不值得。

  • 2 # 宙星2

    因為日本沒有資源 德國沒有打敗蘇聯也是因為蘇聯得到了美國的援助 日本沒有打敗中國也是因為中國得到了美國的援助 日本曾經抗議美國援助中國 日本後來為什打越南 打緬甸 那是因為要切斷美國援助中國物資的通道 日本需要橡膠 鋼鐵 石油都從美國進口 後來美國切斷一切物資進口給日本 所以惹的日本狗急偷襲珍珠港

  • 3 # 楚丘黎小滿

    美國的綜合國力直接碾死日本,相當於兩個日本的總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力相當於10個日本國力的總和。美國於1894年,經濟人均水平達到世界第一,一戰大發戰爭橫財,羅斯福新政,透過政府幹預刺激經濟,無論鋼鐵、煤炭、石油、紡織業、機械製造業全球都是美國製造,都是日本的50倍。糧食儲備秒殺日本,甚至出口世界,加上93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國,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歐洲移民源源不斷帶來發達的高科技。所以美國士兵即使怕死,也是幹不過美國的國家實力。除非讓美國陷入戰爭泥潭,但是二戰美國是正義的代表。

    日本於1868年明治維新,脫亞入歐,走向現代化。畢竟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雖然發展資本主義,但是並不徹底,和俄國一樣帶有侵略性的半封建資本主義國家。國土狹長,沒有戰略縱深,資源豐富,但都是標本,從而限制日本人的國家綜合國力,即使俄國和日本一樣的國力,只要持久戰,日本會亡國!所以經濟危機後,軍部發動政變,掌握政權,戰爭機器啟動,對中國及東南亞的侵略開始。戰敗後,日本學聰明瞭,不斷的儲存戰爭資源儲備,當今的日本以石油和稀土以及糧食為例,足以連續使用50年,一旦發動戰爭,相當於聯合國五常的國力總和才能滅掉日本,因為日本也能在短時間內製造7000枚原子彈。

  • 4 # 使用者聽松閒人

    說日本人不怕死?哪是假的。人類的發展有階段性,處於二戰時期,日本人的意識還沒有完全脫離封建思想的束縛,日本人把天皇崇拜成神,崇拜為太陽,(日本人把太陽比作了神)。出於戰爭的需要,統治階級竭力吹噓神的力量,將人民引入到了一種愚昧的程度,把自身的生命與神相聯絡到了一起,無意中形成了一種個人崇拜以及成為了某種信仰,願為天皇而戰死。其實,日本人一旦跨出了當兵這一日起,他的生命就已經交給了天皇,士兵戰勝則已,戰敗時那種強大的信仰如同毒品,頑強地控制著士兵的意識,“寧可戰死”決不投降。這是何等的可怕啊!

    日本軍士,特別是仕官,出身於武士道的很多,而武士道的宗旨就是寧可戰死,否則也得刨腹自殺,這是真的,並不是“神劇”描寫的不真實。試想:日本女人在送男人服役時會叮嚀,希望丈夫勇敢作戰,希望丈夫為天皇而戰死!隨後,這些女人會結隊跳海荀葬!

    面對美國大兵,日本人不是怕美國兵,而是到了太平洋戰爭,也可以說二戰幾乎到了後期。這裡要指出的有二點;一.由於日本人的狂妄,在戰略上過於輕視敵方,戰術也不乍滴,珍珠港事件就是戰略失策,引發了太平洋戰爭。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拖到後來,形成某種厭戰心理,必竟持續了14個年頭,國力消毫很多,從裝備上、士氣上都沒美國強盛,但菲律賓一戰還是讓麥克阿瑟投降了,這時的日本鬼子還沒有怕美華人。然而美華人打仗是講究策略的,太平洋戰爭因有英美盟軍,日軍節節敗退,從這裡日本兵開始產生了畏懼心理,感覺沒象在中國那麼得心應手,也是美國大兵對日本兵的仇恨,勇敢有加。二是,美國對日本狂轟爛炸,最後扔了原子彈。這種勇猛過剩的作戰作風,不得不說讓人生畏,到了這時,日本人已是焦頭爛額,而美華人卻乘勝追擊,直到現在美軍還駐在日本,日本人寧願當狗也不敢對美國吱一聲!另外,美國比日本強大,而日本只能算髮達,論國土,論軍力裝備都無法與美國比。因此留給現代人的感覺:對付日倭,只有比他狠,狠得讓他見你怕,怕了才認你作爹!

  • 5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戰爭的勝負雖然存在諸多偶然性,但歸根到底取決於交戰雙方的綜合實力,而不是誰怕死,誰不怕死。

    舉幾個資料。塞班島戰役,日軍總兵力4.3萬人 ,55艘艦艇,630架飛機。美軍6.7萬人,470艘艦艇和2000架飛機。硫磺島戰役,日軍2.3萬人,失去制海權,飛機30架。美軍7萬人 ,軍艦400艘,登陸艦500艘,飛機2000架。沖繩島戰役,日軍10萬人,除自殺性飛機外,海空權可以忽略不計。美軍24萬人 ,海空力量強大,壓倒性優勢。其餘火炮和各種彈藥補給,美軍均優於日軍。

    在戰場上 ,你不怕死 ,你不怕死你死唄,反正子彈多的是,少不了要你命的那顆。但是你要是打著打著沒彈藥了,沒人了,沒糧食了,沒淡水了,這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美國兵怕死,打仗又不是送命去了,而是要敵人的命去了,怕死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去消滅敵人。

    而且說惜命這個事,作為正常的人性來講,誰都怕死,不怕死是反人性的,反自然的,自然就是讓生物生存,只有恐懼死亡才能勇敢的生存。事實上,美華人沒什麼錯,是日本人的認識出現了偏差,與其說他們是不怕死,不如說他們恐懼盛行極端武士道精神的日本社會更甚於恐懼死亡。如果他們在戰爭中活下來,將面對更殘酷的日本畸形社會認識的審判,還不如戰死沙場。

    日本從綜合國力上和美國相差太多 ,這是他輸掉了這場戰爭的直接原因,怕死不怕死,真不是事。

  • 6 # 張明揚不說話

    第一,“怕死與否”並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美國的戰爭潛力與綜合國力遠勝於日本,1941年日美開戰時,美國的鋼產量超過了日本10倍;當日本航母憑藉著“先發優勢”短暫稱霸西太平洋時,美國的造船廠正在像“下餃子”一樣批次生產著航母,即使日本在太平洋僥倖多打贏一兩場海戰,也改變不了由巨大的生產力劣勢造成的實力差距,你造一艘,美國造十艘,這說這仗怎麼打?在二戰前期,德日這些國家尚且可以透過提前總動員,提前進入戰時生產體制取得先發優勢,到了二戰中後期,當美國這樣的巨無霸開始發力,開始用流水線碾壓日本的作坊式工業時(相對美國而言),日本實際上就沒有機會了,綜合國力相差太遠了。

    第二,日本兵不怕死這個沒有異議,單就軍人勇氣的角度值得肯定,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那種“豬突戰術”和白刃衝鋒有時候就是腦殘找死之舉,日本在硫磺島為什麼打得不錯,和慄林忠道中將對日軍的盲目衝鋒作出的嚴格限制有關,但打到後期,日軍還是按捺不住天性中不愛防守酷愛找死式衝鋒的衝動,讓美軍撈到了很多好處。

    第三,用“怕死”來定義美軍也是不太客觀的。相比日軍,美軍士兵更惜命這是事實,在確信戰場無望的情況下,美軍的戰爭倫理也鼓勵士兵放下武器投降,沒必要困獸猶鬥。但與此同時,美軍在二戰中的“英雄主義”行為多了去了,並且相比日本的“不怕死”多了更多的理性因素。比如,中途島戰役中美軍魚雷機中隊在缺乏戰鬥機掩護的狀態下決死一般的衝向日本航母;在硫磺島戰役中,美軍士兵冒死將國旗插向硫磺島制高點,後來被拍成了著名的《父輩的旗幟》;再說了,當神風敢死隊對美國海軍發動自殺性攻擊時,美華人雖然說不上視死如歸,也沒有被嚇得陣腳大亂吧,你自殺你的,我打我的。

  • 7 # 寰球視野新觀

    決定戰爭勝負的首先是武器裝備,其次才是人,尤其是武器裝備數量,先程序度相距甚遠的情況下,這一點太平洋戰場展現的淋漓盡致。

    太平洋戰場初期,日本確實佔到了很大的便宜,甚至一度霸佔了整個西太平洋,幾乎把把美國的勢力全部逐出西太平洋。

    日本海軍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功,關鍵在於兩點,第一點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獲得成功,由於美國太平洋艦隊遠離歐洲亞洲戰場,儘管各方面情報顯示日本可能對美國發動襲擊,但是美國方面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珍珠港事件當中美國付出了巨大代價,包括2,403人陣亡,5艘戰艦被擊沉,3艘戰艦受損,3艘巡洋艦被擊沉,3艘驅逐艦被擊沉,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受損。

    日本方面的損失極其輕微:29架飛機被擊落,55名飛行員陣亡,5艘袖珍潛艇被擊沉,9名潛艇乘員陣亡,1名潛艇乘員被俘。損失可以忽略不計。

    與珍珠港事件同時發生的是,日本海軍出兵東南亞,迅速佔領東南亞地區。

    美國海軍損失慘重,日本取得先機。

    第二點,日本準備充分。日本挑起的戰爭,所以準備的更充分,而美國則不同,直到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才開始全面戰爭動員,全力生產武器裝備。

    到了1943,甚至1944年,美國的生產能力碾壓日本,飛機最高年產量:美國96318,日本28180架,1943年艦艇產量(萬噸):美國286,日本46(戰時最高峰)。

    當太平洋島嶼上的日本士兵使用拉拴式步槍的時候,美軍士兵使用的是湯姆孫衝鋒槍。日本士兵再不怕死,也不可能擋得住美軍的狂轟濫炸。

    只有武器裝備相差不多,甚至持平的情況下,決定戰爭勝負的才是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一個不愛你的人結婚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