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糊塗多過於聰明
-
2 # Na艾生活
嬰兒吐奶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嬰兒在進食以後因某些不當因素造成胃內容物透過食管逆流從口腔中吐出即嘔吐。造成嘔吐的原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先天因素是嬰幼兒賁門環狀肌肌力較弱不能完全閉合,同時胃的容量較小,只有幾十毫升至幾百毫升之間,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的。後天因素是餵養方面的問題。當一次進食的奶量過大,超過了胃的容量時,胃的壓力感受器就會反射性的提示中樞神經排除多餘的奶量。另外也有可能是兩餐餵奶的間隔時間過短,前一次的奶水滯留尚沒有消化,再次攝入以後造成了超量。還有吸吮動作過大吸入了大量的空氣,空氣向上排出時把奶胃內的奶異常的帶出。也有一些是病理因素,比如先天性食道閉鎖或各種原因造成的腸梗阻需要外科手術治療。急性腸胃炎是由於炎症刺激造成嘔吐,需要相應的藥物治療。
-
3 # 孩子王育兒顧問
說到寶寶吐奶,還得提到一個嗆奶。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媽媽的奶水很多、流速很快,會因為寶Bora不及吞嚥造成嗆奶、吐奶。這時候媽媽可用手指掐住乳暈周圍,減慢乳汁的流速,或將前面的奶先擠出一些,再讓寶寶吃。如果出現嗆奶,應馬上把寶寶側過身或面向下輕拍後背,讓鼻咽部的奶液排出來,以防他窒息。
吐奶和溢奶不同,吐奶是奶水多,急速從嘴裡湧出,這也是正常現象,與嬰兒消化道生理特點有關。嬰兒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新生兒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所以奶液容易反流引起嘔吐。隨著寶寶生長髮育,6個月後這種現象逐漸消失。
當寶寶出現吐奶的時候,媽媽們不要太驚慌,首先看看自己的餵奶姿勢對不對,抱著寶寶餵奶的時候讓寶寶的頭部比身體高一些,這樣寶寶吃奶就不容易吐奶了。如果是躺喂,喂完後不要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側臥一會兒,再改為仰臥。另外,每次喂寶寶喝完奶後,把寶寶豎抱起來,讓他趴在自己的胸前並拍拍寶寶的背。這樣做是為了幫助寶寶把吃奶的同時吃進去的氣體排出來,以免吐奶。
-
4 # 心格育兒部落
關於寶寶吐奶,我們首先要明白兩個概念:溢奶和吐奶。
溢奶是指餵奶後從口邊溢位奶液,量不多,少數寶寶會在餵奶後因為換尿布或改變體味引起溢奶。如果寶寶生長髮育狀況良好,不必過於擔心。隨著寶寶月齡增長,差不多6個月左右會消失。
吐奶是指奶水極速從嘴裡湧出來,也是小寶寶的正常現象。
因為寶寶消化道未發育完善,寶寶胃容量小,位置比較橫,上口賁門括約肌發育差,寶寶的胃出口緊入口松,奶液就容易反流引起嘔吐。隨寶寶增長,也是差不多6個月左右這種現象會慢慢消失。
正常寶寶因餵養不當或護理不當也會引起嘔吐。常見的原因有餵奶次數過多、餵奶量過大、出奶過快、吃奶吃進空氣、餵奶後過多改變體位等。
我們可以透過改進餵養和護理方法,再加上吃完奶後豎抱起來拍拍背部,讓寶寶打嗝,並讓寶寶採取右側臥位等方法,均可有效預防吐奶。
若嘔吐嚴重,應該及時送往醫院就醫。
-
5 # 麥小兜講故事
其他回答的人回覆的特別好,寶寶小的時候要好好照顧,有時候吐奶是正常,注意別嗆到了,及時清理,以免嘴巴周邊以及脖子潮溼引起發紅難受。
大點的孩子注意飲食不要過多,我家孩子不消化或者吃完就劇烈運動時候會吐,這個是我們做家長的要注意的了
-
6 # 三寶媽媽心經
小寶寶吐奶是一種常見現象,家長不要過分憂心。
因為小寶寶的胃是水平位置的,容量又比較小,同時連線食管處的賁門比較寬,關閉作用差,新生兒吃奶又常常吸入空氣,奈葉容易倒流進入口腔,引起吐奶。
預防吐奶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1、給寶寶選擇一款好用的防嗆奶瓶,現在很多好的奶瓶都有防嗆設計,避免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吸入過多的空氣,也就減少了吐奶的可能。餵奶瓶的時候家長要看一下讓奶充滿整個奶嘴,不要留出空隙。
2、母乳餵養媽媽請選擇正確的餵養姿勢:保證整個乳暈都在孩子的口中,儘量採用坐式哺乳,並將寶寶的上半身抬高,保持45度角比較好(吃奶瓶的寶寶也是),都是可以避免寶寶吞入過多空氣的方法。
3、每次餵奶之後正確拍嗝:豎抱寶寶趴到一側肩膀上(建議肩膀上墊一塊乾淨的口水巾)採用空掌方式自下而上給寶寶拍嗝,幫助寶寶把胃裡的氣體排出來(最好拍兩到三次)。放下的時候也可以給寶寶保持一會兒右側臥位,也可以避免吐奶。
另外,有一種病理性的吐奶家長要警惕,一般情況下正常的吐奶是漾出的,如果寶寶呈現噴射性吐奶,伴有精神狀態萎靡,或大哭大鬧,發熱等其他症狀,請儘早帶寶寶就醫。
-
7 # 米多多女裝
小兒吐奶的原因如下:
1、嬰兒的生理結構導致:初生嬰兒胃部構造未發育完全,若小兒姿勢不當,即可引起吐奶;建議在餵奶後,輕拍小兒背部,將胃內空氣排出,並將小兒背部墊起,以免溢奶時堵塞氣管造成嗆咳或窒息;
2、餵食過多:小兒胃容量有限,部分家長認為小兒未飽而餵食過多,從而引起吐奶;
3、抱姿不當:若家長抱姿不當,如家長手臂、胸部或肩部壓迫小兒胃部,即可引起小兒吐奶;
4、感冒:小兒感冒後將產生部分腸道反應,可能引起吐奶;若小兒吐奶呈噴射狀,建議及時至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腦部系統疾病。
-
8 # 抱朴子
新手媽媽應該沒有參加醫院的產婦培訓課。
吐奶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與寶寶發育不成熟有關。
寶寶在直立行走前的胃呈水平位,胃的開口處肌肉-賁門比較鬆弛,內容物容易溢位。站立行走後,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漸轉為垂直位。另外,嬰兒胃容量較小,胃壁肌肉和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肌張力較低,這些均易造成吐奶。
2、與寶寶喝奶時嚥下氣體有關。
寶寶的喉頭位置比成人略高,再加上有的寶寶吃奶時銜乳不正確,會吞下太多空氣,當寶寶打嗝或者身體發生晃動時,就十分容易將吃進去的奶吐出來。有的寶寶會因為打不出嗝而難受,這就需要家長拍嗝。
為了避免寶寶喝奶吞下過多空氣,在給寶寶餵奶時,要在吃奶間隙停頓並調整姿勢減緩寶寶的吞嚥速度,以便減少吞下的空氣。此外寶寶哭鬧掙扎的時候不要餵奶。吃配方奶的寶寶應每吃完60~90毫升就給寶寶拍拍嗝,拍嗝也可以緩解寶寶吐奶。
哪些情況需要警惕病理性吐奶?
出現嚴重嘔吐,或持續嘔吐超過24小時;
嘔吐物中含有較多的黃綠色膽汁,或含有紅色、褐色的物質;
小於1歲的寶寶,幾個小時內拒絕吃喝任何食物;
便便帶血;
有1次超過39度的發熱或有超過38.5度的發熱超過3天;
有嗜睡,昏昏沉沉,抽搐、行為異常,反應差、前囟門隆起;
出現中度至重度脫水,即口乾、哭時沒有眼淚,2歲以內寶寶4-6小時未排尿或尿不溼上無排尿跡象,2歲以上寶寶6至8小時未排尿的;
睡不踏實、哼哼唧唧、雙手掙扎:
這個月齡的孩子,神經系統和腸道發育還不完全:一方面淺睡眠和深睡眠各佔50%,我們常見到嬰兒睡著有微笑、皺眉、吸吮、扭動、抽泣等動作,這就是嬰兒在淺睡眠期,看著感覺睡不踏實,因為嬰兒的睡眠模式和成人不一樣,成人一入睡就會先進入深睡眠,三個月以內的嬰兒一開始睡眠進入的是淺睡眠,這個大約會持續20分鐘左右的淺睡眠階段對於嬰兒大腦發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寶媽不用過分擔心,在寶寶有動作的時候也先不要急著去幹預,這樣反而會打擾他的睡眠。如果遇上驚跳反射特別厲害、會把自己弄醒的寶寶,推薦使用襁褓把孩子包起來。
另一方面寶寶如果有腸脹氣(甚至腸絞痛),會表現出很難受的樣子,比如打嗝、溢奶、排氣多、睡眠不安、容易驚醒,以及無明顯原因的、頻繁的、無規律的陣發哭鬧等等。家長應該重點關注嬰兒的進食和生長。只要吃奶好、長得正常,應該就是良性發育問題,不必過於擔憂。建議孩子清醒時多趴著。另外,在孩子耳邊吹“噓噓”聲、按摩腹部、飛機抱、熱敷腹部都可以暫時緩解哭鬧
-
9 # 蘑菇媽媽育兒課堂
嬰兒吐奶是經常發生的現象,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屬於正常情況,對嬰兒危害不大,但是父母也不能掉以輕心。本文筆者就介紹一下小孩吐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嬰兒吐奶,是因為嬰兒的胃多呈水平狀態,胃的底部也尚未發育健全,胃容量相對比較小,而且賁門肌比較鬆弛,幽門肌則發育良好,進奶後如果體位改變或哭鬧,由於胃的逆蠕動而發生吐奶。
2. 除了嬰兒本身生理特點外,經常吐奶的原因多由於餵養不當,如在餵奶前吞入過多空氣,吃奶時又過於著急,哭聲未止連氣帶奶咽入,有的奶瓶中的奶汁未能充滿奶頭或奶孔太大,使孩子吸入空氣,奶的溫度不合適或奶變質,嬰兒消化能力差,神經系統的調節不完善,胃腸道外的疾病也經常引起消化道症狀而造成吐奶
我們知道了造成吐奶的原因後,再給嬰兒餵奶的時候就要多注意面的,首先,注意改善餵養方法,定時定量,在餵奶時將嬰兒頭部稍抬高,餵奶的時候一定要抱著嬰兒,奶的溫度一定更要合適(把奶瓶放到大人的胳膊上不燙為合適),其次,用奶瓶給嬰兒餵奶的時候,奶瓶上的奶頭要充滿奶汁,奶孔要合適。最後,嬰兒喝完奶後,要給嬰兒拍嗝。
拍嗝的方法:豎著抱起嬰兒,把手拱起來,空心輕輕拍打後背,一直到讓嬰兒把隔打出來為止。
嬰兒如果出現吐奶嚴重的話,父母在照顧嬰兒的時候一定要細心觀察,有時候嬰兒在睡著時也會吐奶,嚴重的會從鼻孔出來,為了防止堵塞鼻孔,家長還是要細心照顧嬰兒
回覆列表
寶寶吐奶這是由於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寶寶的胃是平著的,所以容易吐奶。
其實只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就可以防止寶寶吐奶。一、採用合理的餵養姿勢,儘量抱寶寶餵養,讓寶寶的身體呈45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就會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二、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透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三,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四,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寶寶吐奶之後,如果沒有其他異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後慢慢會好,不會影響寶寶和生長髮育.寶寶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狀,那是奶與胃酸起作用的結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擔心.但如果寶寶嘔吐頻繁,且吐出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症狀,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了.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如有不同大家一起來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