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孵鵝鴨
-
2 # 老楊
發一人沒人看的文章,大家評評為什麼?
反《剪刀差》論!
一個社會中的人,有三個基本訴求:一、安全:生存安全,生命財產安全。二、勞動:從事各行各業。三、生活:以自己的勞動成果換取別人的成果,滿足生需要!
誰來管理國民安全,勞動,生活的訴求呢?顯然需要一個機構,這就是國家了!國家的構成三要素,一、軍隊,法律執行機關!二、各級政府!三、商品交易中的市場!(八二年前供銷社)。這些系統靠什麼來維持和執行呢?很簡單,國家稅務!
這裡說明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國民以國稅的形式,把收入的一部分交於國家機構,國家機構用國民交來的稅金,保證國民的安全、勞動、生活的基本訴求!(取之與民,用之與民)
從宏觀意義上講,雙方互為依存,互為貢獻,責任與義務相等!譬如:一個居民小區僱用了一個物業管理公司。物業履行了合同規定的管理責任。責任與義務相等!至於物業公司把業主交的錢用於投資發展了更大的公司,與業主無關!同理,國家收了農民的稅糧保證了國民的訴求,責任與義務對等!至於收的稅糧去投了基礎建設或加強了軍隊!於農民無關!更不存在《剪刀差》這種奇談怪論!
鑑於解放初期,國家工業薄弱,主要靠稅糧支援!稅糧要變成現錢才能使國家運轉。這裡就出現了所謂的高溢價。根據當時城市居民的實際收入,國家把稅糧賣出價盡提高,賣給城市居民,以獲得更多的資金去發展國家!事實證明,國家這種稅糧的高溢價收入,主要來自於城市買糧吃的居民,而不是農民!
從那個年代過來的職工都知道,從55年到82年間,城市職工工資主要用來“吃飯”!孩子多的家庭用來“吃“的錢要佔工資收入的8o%,甚至更多!本人70年參加工作便獨立生活,18元工資,用在吃飯上8元,生活2元,存8元!一條光棍用在吃糧上的錢,就佔收入的5o%了,
這種生活基本用品的高溢價政策一直持續到一九八二年改革開放,八二年後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國家收入己經不需要城市居民生活用品高溢價了,溢價逐步越來越低,到如今,吃糧和生活用品這種基本消費在城市居民工資收入中所佔比例己經微不足道了!
如:一個四口之家,每人月耗糧三十斤,月耗120斤,只需200元足己!對於雙職工月收7000元說來微不足道了。而在1962年,同樣120斤糧,不算定量不足需要買市場高價糧的錢,按供應價1角八分算,需21元6角,而工人平均工資35元左右,佔70%了。就別說每家一般有四、五個孩子了!
譬如:一九九二年,一臺200升電冰葙需2400元,而當時我工資200元。需一年工資,而現在一個建築農民工工資一般在5000左右,而同等設定200升電冰箱需2000元左右,一個月工資買2臺了!!而國家稅收主要來自高消費品了,譬如:手機,汽車,房子!等等!
《剪刀差》是前幾年一個省級人民代表大會上,一名大學公知教授提出的,沒有社會科學理論支撐。沒有得到界內認可!有學者指出,《剪刀差》實際上是以給農民謀利的名頭下的,一篇《平均主義》論文而矣!
綜上,網友們應該明白了。《剪刀差》不過是個偽命題!國家用於發展的高溢價資金,主要來自城市居民生活消費,並不是來自農民。確切說應該是在那個堅苦的年代,廣大工人階級以最低的生活水平,給國家提供了最大的發展資金!
-
3 # 殘陽餘暉3
世上人太多,欣賞的角度也不同,我自己欣賞看好的人家未必看好。
何況是機器稽核,包括對我還有點陳見,我筆書我心,把自己想說的說出來就好,至於說閱讀量還不是平臺給就有。
-
4 # 鄉村幹豇豆
!我已經是盡力而為了!認認真真的寫,並在文章中加入了幽默、風趣、滑稽搞笑和哲理和勵志類內容,可是可能是機器人不喜歡,往往推薦量都不是很高,二位數、三位數、四位數佔大部分,很難上五千,更別想一萬了!偶爾也有上萬的,只是偶爾。
這到底是為什麼?
我已經盡力了。
相信許多人都和我一樣。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沒推薦量怎麼會有閱讀量呢?
都說每篇文章閱讀量達5000就能申請興趣愛好。但是推薦量都沒能達到5000,怎麼會有5000的閱讀量?這明擺著是睜起眼睛說瞎話。
好鳥不會隨隨便便找個林子住,而是找個適合自己的林子棲息。
推薦量都沒有,怎麼會有閱讀量。
-
5 # 鋼鐵戰士8332
人家都忙著刷抖音,打遊戲,看直播,鬥地主呢,誰還看你的文章?你去調查一下,問一下那些大作家,大文豪的書現在有人看嗎?你問問你身邊的朋友現在有誰還看純文學類的東西?散文,詩歌,詩詞現在有人看嗎?小說還行,不過要最好帶點顏色。
-
6 # 小橋流水811小橋流水
謝邀。現代人大都逐漸的實際起來,很少人喜歡看半天看不到文內是什麼、或拿著不是當情理講的所謂高大上的文章,即使有的文章內容形式都說得過去,但一般人理解起來很困難。要想吸引人,一定得接地氣,人們才視你為“知己”。之所以“立意文采都可以,但閱讀的人很少”,十有八九是沒有真正的接地氣。這就是“青菜市”、“糧食市”、“衣服市”、“用具市”等,實用場合為什麼人多的原理。
-
7 # 北美天涯
人貴有自知之明,但我們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自己認為文采立意都可以,一點用沒有。粉絲朋友們閱讀不閱讀這才是關鍵。粉絲認可了,朋友們閱讀了才是好文章。檢驗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閱讀量。孤影自憐,搔首弄姿沒有用。千粉的收益改為百粉了,又一大批生龍活虎的創作者來了,百舸爭流,千帆進發,好好施展吧。
-
8 # 蘇菲650
繁花千千萬,各入各的眼!
打個比方,所有的學生都在同一間教室上課,每一門課程都是由相同的老師來教的。那麼,所有的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是一樣的嗎?不會的!你會說,智商有差距,這是肯定的!但是,同等智商,同樣用功的同學成績就會一樣好嗎?也不是!還是個體有差異!需要提升的是自己!
再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就像做飯,眾口難調,有人喜歡鹹一點,有人喜歡淡一些。北方粽子是甜的,南方粽子是鹹的(當年我嚐了一口肉粽子,差點兒沒吐了);北方豆腐腦是鹹的,南方豆腐腦是甜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飲食習慣不同而已!
有些文章我喜歡看,並且對作者的文筆很欣賞,我會點“關注”,方便下次再看!但是,我關注的作者很多,有些作者的文章非常吸引人,畫面感很強,一天要去翻好多次,就像追劇一樣。有些文章就是隨心啦,有推薦,就看看,沒有推薦,不一定去找著看啊!
-
9 # 森林村人
為什麼你覺得自己寫的文章文釆立意都可以,但閱讀的人很少呢?
二、明晰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知識結構找準自己的創作方向深耕細作。不心浮氣躁、不貪大求全,從小處著手、往大處著眼。本著對自己認真負責的態度,儘自己的水平將每一篇文章寫出特色、顯出亮點;
三、關注時事、捕捉熱點,多寫現在社會上的焦點話題;多寫普通百姓關心的切身問題。切忌人云亦云跟在名人身後蹭熱點、拾牙慧,那樣做或許可以討一時之巧增加粉絲和爆光度。但它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來的快消失的也快,用一句俗話說就是:別人的肉貼不到自己身上;
加油,期待能不斷聽到大家傳來的攻城掠地的捷報!祝福大家!
-
10 # 使用者何生華
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就是一個人的認識得到了一個固化的時候,我就喜歡這樣的表達形式,像魯迅先生一樣“為了忘卻的紀念”這種文章,都有文采的表達,然而,我卻試著他的筆法來進行寫作,雖然,得不到他的真諦,但是,都是大多數人喜歡的。在他的“記念劉和珍君”裡,我學到了然而,但是的用法,怎麼用都不會錯,是不是我的一次輝煌,在憑人家說去。兩篇得是人喜歡的文章,至於他的《一月九日》,我看了兩遍,但是,我實在是有點看不下去,他究竟是要告訴人們什麼?我有些看不懂。文采就是你的靈魂,而靈魂深處是什麼?就有些耐人尋味了你就一遍的讀吧!只到讀出文章的真諦,你才覺得有味!
回覆列表
花兒容易凋謝,顏色容易退色,文采飛揚不知去向,不如原汁原味的雞湯,不如天然美女的一笑一顰,留點缺點,讓人指點,夢裡尋她千百度,猛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