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山海
-
2 # 一半秋色
與草根劉邦相比,張良的出身要高貴許多。
張良是南韓人,這個南韓不是棒子國,而是戰國時期的南韓,那麼戰國的南韓在什麼地方呢?見下圖:
大體在河南附近。
張良的爺爺是南韓宰相,張良的父親也是宰相,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張良會成為第三代宰相。然而“如果”不幸成為了現實,南韓被滅了,滅它的不是旁人,正是西邊的壞鄰居秦國。
張良一下子由天堂跌入了地獄,一夜之間,啥都沒有了,家沒了,國沒了,他成了難民了,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秦始皇。
張良恨秦國,恨秦始皇,復仇的火焰熊熊燃燒。張良決定報仇。然而,秦國實力強大,憑他一己之力,復仇難於上青天。 但大丈夫立於天地間,有仇不報,非丈夫也!
張良決定孤注一擲,他想到了一個復仇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暗殺秦始皇,暗殺代號為鐵錘001。
有了目標,下一步就是制定作案計劃了。作案首先要有作案工具,那時候沒有狙擊槍,只有弓箭,但是弓箭殺傷力實在有限,而且命中率很低。用啥作案工具呢?
張良想到了鐵錘。
張良把家裡的錢都拿出來了,花高價錢買了許多鐵礦,找了專業的鍛造師傅,花了七七四九天,終於打造出了一個暗殺利器—超級大鐵錘。
這時候,有人會疑問,散盡家財就打了個大鐵錘,大鐵錘這麼值錢嗎?
是的,那時候的鐵是非常昂貴的,當時士兵用的都是青銅鍛造的武器,有青銅劍,青銅弩,青銅戟等等,直到漢朝以後,隨著冶鐵技術的發展,鐵製武器才逐步替代了青銅武器。
所以,這是顆價值連城的大鐵錘,這顆大鐵錘重達120斤,一般人根本抱不動,更不要說舉起它了。 張良就用剩餘的家財又尋找到了一個亡命之徒,這個亡命徒膀大腰圓,力大無窮,可以舉起這顆大鐵錘。
現在,作案目標有了,作案工具有了,作案人員有了,就差作案時間了。機會終於來了。張良透過多方關係,打聽得秦始皇要從陽武縣經過,於是帶著大力士,以及一顆大鐵錘,提前埋伏在了秦始皇車隊的必經的一處高地—古博浪沙。
等了一天又一天,秦始皇還是沒有來,張良著急了,會不會改變線路了?會不會不來了?
皇天不負有心人,秦始皇的車隊終於還是來了,雖然來的晚了一些。車隊一行浩浩蕩蕩,氣勢磅礴,所經之地,揚起陣陣煙塵,前面是騎兵開道,中間是秦始皇的座駕,再往後是步兵。
張良躲在山丘上一處灌木層中,偷偷向下張望,只見一隊隊騎兵從下面經過,不遠處有一輛四駕馬車,往後看去,居然還有馬車,1、2、3、4、5、6,一共6輛。
張良傻眼了,這是事先沒有考慮到的,只見這6輛馬車,全部是一樣的配置,一樣的裝飾,一樣的馬匹,傻傻分不清楚。到底秦始皇在哪輛車上呢?
張良發現中間一輛似乎裝飾更為考究,於是把注押在了這倆馬車上。
放過了前面兩輛馬車,等第三輛馬車經過的時候,張良一聲令下,大力士將大鐵錘朝著馬車猛的擲了出去…… 大鐵錘在空中畫出一條完美弧線,咣噹一聲,恰好砸在了馬車上,只見馬車上的人哼都沒哼一聲,當場腦漿迸裂。
這時候車隊亂作一團,眾多士兵慌忙跑向了第四個車駕,將車駕團團護住。 完了,砸錯了,第四個車駕才是秦始皇啊!
張良懊悔不已,但是現在逃命要緊,他與大力士急忙順著小山坡就滑了下去,騎著事先留下的快馬,一溜煙跑了。
據說這個大鐵錘,後來被秦始皇派人拉了回去,後又將這隻大鐵錘熔化之後,鍛造了幾千把鐵劍,這些鐵劍削鐵如泥,比青銅劍好使多了。
張良這次虧大了,不僅家財耗盡,還免費送給秦始皇幾千把武器。
-
3 # 有書共讀
公元前218年,古博浪沙的官道上塵土飛揚,一行富麗堂皇的車隊策馬前行,突然“砰”的一聲巨響,如炸雷墜地,一條奪命弧線結束在一輛金碧輝煌的馬車上,地面頓現一深坑,馬車應聲轟然倒地,車內一人早已腦漿崩裂,血肉模糊。一個120多斤的大鐵錘滾落路邊,兵士們立刻提拿刺客,無數刀戟刺向黑衣人,傾刻,黑衣人氣絕身亡,路旁一男子滾入蘆葦叢中,秒退隱沒不見蹤影。
那路旁男子便是張良,他想刺殺的是當時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霸主秦始皇,然而刺客一去不復返,秦始皇卻仍好好地活著,按說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漢初三傑之首,“留侯”張良,成了智慧的代名詞,不該這麼草率,那麼張良密謀刺殺秦始皇,為何會失敗?
張良是南韓貴族,三代人五朝為相,貨真價實的官三代,秦始皇滅韓,他家破人亡,他弟弟在戰難中不幸而亡,他找個坑草草埋了弟弟,一心只想報仇雪恨。
張良砸鍋賣鐵,請人鑄成120斤重的大鐵錘,找到一位願自殺式襲擊秦始皇的壯士,埋伏在了秦始皇出巡必經的地點博浪沙,準備一錘擊死秦始皇,然而擊中的卻是副車,有書君認為張良密謀刺殺秦始皇失敗原因有三:
一、秦始皇狡兔三窟,車隊裝飾一致,張良無的放失,無法精準地找到刺殺目標。
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積怨實在太多,要他的命的人也不計其數,衛人荊軻圖窮匕現,已經把匕首橫在秦始皇脖子上了,血都滲出來了,可秦始皇都能大難不死,逃過了那一劫,高漸離為友報仇,在築中灌鉛,近在咫尺,可惜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秦始皇沒擊中,反丟了卿卿性命,這足以說明秦始皇絕對不是泛泛之輩。
秦始皇有了上幾次被刺殺的危險經歷,為了保證人身安全,在出巡時,已經有了強烈的戒備心理,自然會做好防患工作,他十分警醒,為了不讓仇敵知道他坐在哪輛車裡巡遊,他狡兔三窟,把所有的車輛裝飾成一個樣子,都是六匹馬駕轅,從車頂到車輪都一模一樣,車旁的護衛人數也同樣多,他還經常移花接木,調換著駕座坐,那天他就和皇叔調了座位,讓皇叔過一把高高在上的癮,沒想到卻成了替死鬼。
張良與滄海君千算萬算,沒算到秦始皇會擺了迷魂陣,讓他們無法精準地找到襲擊的目標。
張良和壯士隱蔽在蘆葦叢中,又只有一個大鐵錘,只能精準的砸向六輛馬車中的一輛,而馬車車輪滾滾,風馳電掣,不斷在前行,如果不及時出擊,車隊就會漸行漸遠,連出擊的機會都失去,面對瞬息萬變的形勢,張良無可奈何,只能孤注一擲,囑咐壯士襲擊居中的第三輛馬車,壯士雖百發百中,做到了錘到人亡,可惜目標不在車內,秦始皇用他的智慧,狡兔三窟,又躲過一劫。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張良密謀時計算好了車隊路過的時間,攻擊的人選和武器,卻沒有料到秦始皇智慧過人,寧可不要個人權威,坐與僕從一樣的車馬裡,讓仇敵找不到他的具體駕座,這才倖免於難。張良有謀略,有計策,可蓋不住秦始皇防患意識強,警惕性高,計劃周詳,致使張良刺殺秦始皇,只能落個誤中副車,刺殺行為宣告失敗。
二、張良靠個人力量,僱傭壯士單獨行動,沒有團隊作戰意識,難以一擊即中。
能發揮群眾的力量的人方能奪天下。張良在密謀刺殺秦王時,無視群眾力量,採用單兵作戰,個人英雄主義。因為沒考慮到團隊合作共同誅暴秦,群眾的力量才是無敵的,他以為殺一個秦始皇便是愛自己的國家,他只侷限於殺死秦始皇這一個統治者。壓倒葫蘆浮起瓢,張良沒想到殺了一個暴君,難免會有下一個暴君,沒想到瓦解秦的國家機制,軍隊,才能真正除暴秦。
張良調動的人力也極其有限,僅一位反秦義士,如果當初有六位和此義士一樣的人,每人分工一輛馬車,勝算也會大一些,這是張良思想,自身閱歷,個人見識的侷限性造成的,也是沒有團隊意識造成的。
直至刺秦失敗,師學圯上老道,學習太公兵法謀略,才長了見識,思想也逐漸成熟,終於明白憑一己之力無法了秦始皇抗爭,更無法與秦朝的軍隊抗衡,懂得了團隊作戰的重要性。才有了陳留覓明主,輔佐劉邦奪天下。
然而當初的張良以個人之力,僱傭壯士一人出擊,這種做法,只能一擊即中,才有機會刺殺成功,所以這種單獨個人刺殺行為如荊軻、高漸離等一樣,只能以悲劇收場。
三、壯士自殺式襲擊,而秦始皇護衛隊人多勢眾,刺殺難度係數很大。
俗話說好虎架不住群狼。壯士雖勇武無比,但是秦始皇的護衛絕不是吃乾飯的,而且人多勢眾,壯士自殺式襲擊,只可能有一次砸錘機會,根本休想再提起錘來瞄準下一個目標,而這一錘下去只能擊中所有車馬之中的唯一一輛,這擊中率實在太低,這刺殺難度係數十分大。
壯士確實成功擊中了一輛馬車,而且成功刺殺了馬車上的人,應該說壯士在這次刺殺中完成了即定任務。只是車上的人並不是秦始皇,他被秦兵刀戈團團圍住,早已命喪黃泉,根本不可能再舉第二錘。這武器也不太精良,過於笨重,也增加了襲擊的難度。
自殺式襲擊決定了刺殺行為不成功便成仁,因為張良刺殺目標沒有完全確定在哪個座駕,無的放失,再加個人單獨行動,只有一次機會,所以這種慷慨悲歌之士以單槍匹馬,單打獨鬥的方式,以密謀刺殺的手段奪一代帝王的性命的戰鬥形式,多以失敗而告終。
有書君以為張良等人的這種忠勇,這份血性,這份敢為別人之不能為的精神是值得稱頌的,但這種以犧牲自己為代價的自殺性襲擊的戰鬥方式不可取,因為成功機率小,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機率太大,得不償失!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回覆列表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多次出巡,公元前218年第三次出巡,行至河南博浪沙處,遭到刺客以鐵錘擊車刺殺行動。
刺殺秦始皇的主謀,為秦始皇滅亡六國之一的南韓貴族後裔,後助漢高祖劉邦成就帝業的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
張良為報南韓滅亡之仇,重金收買大力士,打造重120斤重鐵錘,偵悉秦始皇巡行路線,選定伏擊地點博浪沙,因秦始皇馬車六駕,既六匹馬駕車,車速較快,而博浪沙沿途為沙丘,車速必緩,北依黃河,南臨蘆蕩,易於隱匿逃遁。
但是,秦始皇,非常人可比,雄才大略,機警過人,滅亡六國,樹敵過多,因而對政敵刺客,早有戒備,出巡時多輛同樣馬車同行,以為疑陣。
張良與大力士不知秦始皇乘坐何車,急切間向一輛車拋擲鐵錘,發動攻擊,擊中副車,秦始皇得以倖免。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