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兩年前釋出的北極星(Polaris)架構應該是頗為甜點的,雖然站在歷史的長廊裡你儘可以挑毛病,比如說能耗比遠不及後來的織女星(Vega),效能還遭到老對手GeForce GTX 1060的狙擊,但是放寬心來說,Radeon RX 470、Radeon RX 570其實都是表現均衡的產品,尤其適合隨遇而安的使用者。當然話說回來,2000元的定位在顯示卡市場是必爭之地,誰都不會坐視這塊關鍵高地的易手。為推翻GeForce GTX 1060的競爭力,去年我們就親歷過Radeon RX 580的誕生,今年在消費級顯示卡市場紅色集團沒有新品,於是相同的旗幟再揮一次,熟悉的陌生人:Radeon RX 590來到世上。它跟兩年前的RX 480擁有相同的DNA,依然是36 CUs、2304 SPs,但是頻率已經從兩年前的1266MHz、去年的1340MHz,升高到今天的1545MHz,效能方面自然提升明顯。
我們今天要來評測的是來自華碩玩家國度系列的ROG STRIX RX 590 8G Gaming。其實回頭看,顯示卡市場的很多角逐者都在過去的激烈競爭中多次改變設計語言,但是玩家國度偏偏反其道而行,成熟的“貓頭鷹”設計已經在AMD Radeon、NVIDIA GeForce陣營中的各種產品應用多時,一直是這種狂野的稜角銳利夾雜冷冰冰機器的精密感,火焰跟冰山相統一的感覺真的是一種有特色且成熟的設計,磨砂處理後的灰色塑膠整流罩頗有質感,並且在呈現跑車一般的上下起伏,三風扇的周圍被RGB燈條環繞,整體顯得威嚴而精緻。
顯示卡的背面經常是設計師的盲點,但其實當我們將顯示卡插進機箱後,主要看到的是顯示卡的側面跟背面,所以如果有畫龍點睛的設計就真的非常能讓大家心水。華碩玩家國度ROG Strix RX 590這款顯示卡的背面就很值得考究,玩家之眼的Logo非常醒目,而且充滿數碼風、電子風的紋路相當好看,如果真要說缺點的話,就是這些紋路不會發光,希望有朝一日這些紋路能夠跟隨旁邊的玩家之眼Logo一道發光吧。
華碩玩家國度ROG Strix RX 590 8G顯示卡的風扇依然是專利IP5X防塵認證異形葉片扇,如果看橫截面圖的話,在扇葉的末端其實有類似L型的結構,華碩官方表示這能產生更高的靜壓力。另一方面,預設調速方案是待機停轉的,在核心溫度超過53℃前都是停轉的,以帶來更好的靜音體驗。
來看看側面,華碩玩家國度ROG Strix RX 590的影片輸出介面包括DVI-D*1、HDMI 2.0b*2、DisplayPort 1.4*2,厚度(5.25cm)來說還算控制的比較理想,嚴格來說還沒有達到2.5槽的厚度,但是長度就有達到29.8cm,寬度達到13.4cm,所以如果是使用偏緊湊機箱的使用者就需要考察看看空間,避免因為相容性而引起的尷尬。
在顯示卡的另一端能夠看到兩處4-Pin FanConnect II介面,這點可能經常被使用者忽視,其實你可以將你的系統風扇透過延長線連線到這裡,然後就能讓機箱風扇的轉速跟顯示卡的溫度關聯,當顯示卡溫度達到一定程度後就能讓支援PWM/DC溫控的機箱風扇的提高轉速滿足散熱需求。
散熱結構與供電用料
將顯示卡背部的核心周圍四顆螺絲拆除後就能將散熱器與電路板分開。熟悉映入眼簾的就是經過MaxContact鏡面直觸技術打磨的GPU核心底座,還有它延伸出去的六條熱管。可能會有讀者問這種看上去光滑到誇張的底座有何實際意義,其實這裡還是意義很大的,因為一般的底座都還有很多肉眼難看見的“溝壑”,所以實際的接觸面積是有限的,而打磨儘可能光滑的底座能夠明顯增加接觸面積,提高散熱效率。
現在基本在甜點級別以上定位的顯示卡都會在散熱器底座跟鰭片間和電路板之間鋪設強化的金屬框架,這對於顯示卡厚度的影響其實並不明顯,但是對於顯示卡的強度、尤其是視訊記憶體、電感、MosFET等元器件的散熱大有脾益。華碩這張RX 590顯示卡甚至在電感、MosFET部分鋪設雙層的散熱膏,以再次強化散熱表現。不過這裡要說明的是,針對視訊記憶體部分的散熱膏是貼在金屬框架上面的,因為寬度的原因,這裡是稍稍有些貼歪的。
供電部分,華碩玩家國度RX 590顯示卡採用的GDDR5視訊記憶體依然是來自美光的D9VVR,視訊記憶體頻率2000MHz,即等效頻率8000MHz。核心部分,應該是採用6+2相供電,其中2相視訊記憶體供電每相配有兩顆來自臺灣力祥半導體(UBIQ Group)的QM3056M、一顆QM3054M,而另外的6相核心供電部分則是每相配有來自英飛凌(Infineon)IR3555M,電感式華碩不能少的SAP II超合金電感,PWM主控本身是華碩定製的Digi+ ASP1300,在一旁配有來自iTE的8915FN-56來控制FanConnect II功能。
測試平臺與其他測試細節
我們這次測試平臺包括Intel Core i7-8700K,華碩自家的ROG Strix Z370-F Gaming主機板,記憶體包括兩條來自芝奇的Sniper X DDR4 8GB 3200MHz,系統部分已經升級到最新的Windows 10 October 2018 Update,驅動已經升級到最新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18.11.2,其他細節部分,華碩的這張ROG Strix RX 590 Gaming頻率是標稱的1545MHz,不過華碩的官網表示超頻模式還能達到更高的1565MHz,但是我們沒有在顯示卡上看到類似Dual BIOS的開關, 所以懷疑是要透過華碩GPU Tweaker II軟體才能開啟。
除在測試本身我們使用預設的1545MHz頻率來測試外,我們在溫度測試專案當中都是採用華碩預設的溫控方案,而沒有透過其他軟體來干涉轉速,另外在3DMark測試過程當中,我們選取的分數全部是圖形分,而不是平臺分,請勿誤解。
另外測試是在廣州時間的11月26日下午進行的,室溫大致在24℃,長短袖皆可,測試全程採用封箱測試,機箱是分型工藝品牌的Define R6 TG。
基準效能與遊戲測試
廢話少說,我們首先來看看“黃金標尺”:3DMark的圖形分測試來看看效能,這裡是對比公版的GeForce GTX 1060,這裡能夠看出來因為再次超頻,RX 590的效能相當強,所有專案都能遠遠超過對手,尤其是最傳統的FireStrike,差距相當大。而根據我們的GPU-Z資料來看,測試全程的頻率非常穩,全程保持在1545MHz,不過經過第二次官方強化,大家可以看得到電壓最高的時候已經到1.1438V。
遊戲測試部分我們就簡單選擇五款遊戲來測試看看,這裡我們都是手動選擇最高的畫質,基本來說除要求確實很高的《古墓麗影:暗影》的之外,其他遊戲都可以穩穩超過1080p解析度的60FPS,從遊戲體驗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
散熱效能測試
好吧,終於到散熱的部分,說真的華碩這塊ROG Strix RX 590的散熱效能可以說相當強,我們首先來看看待機狀態,這時候顯示卡的風扇是不會轉動的,核心頻率保持待機狀態的300MHz,視訊記憶體頻率400MHz(等效之後就是1600MHz)。我們選取開機進入系統後來透過GPU-Z來測試,這部分就真的很強,因為測試剛開始的時候溫度只有26℃,經過10分鐘的待機測試,核心溫度依然只有區區的31℃,這表現已經接近很多一體式水冷顯示卡的水平。另外在遊戲測試部分,我們經過10分鐘的遊戲,核心溫度都依然僅僅只有59℃,保持在60℃以下是很難得的,而且這段時間頻率很穩定沒有波動。但是轉速方面,在核心溫度超過51℃的時候就會開始轉動,很快就從500RPM左右的轉速升高到1600RPM左右,然後就保持在1400RPM-1500RPM左右。
而最嚴苛的壓力測試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經過長達10分鐘的高負載測試,核心最高溫都沒有超過70℃,而且頻率的波動很小,最低值是1508MHz,而在轉速方面,我們能夠看到在剛剛開始轉動的時候溫轉速比較快,會達到接近1700RPM左右的轉速,但是最後隨著溫度的緩慢升高,轉速會慢慢平順,最後會穩定在1450RPM-1470RPM左右。
超頻效能與總結
由於RX 590的頻率本身設定就較高,達到1545MHz,所以你可以看到的就是RX 590普遍能超頻到1.6GHz,跟之前RX 480的頻率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但是因為核心本質並沒有改變,所以實際上能夠超頻的空間並不多,我們手裡的這塊顯示卡最多能夠將核心超頻到1625MHz、視訊記憶體超頻到2150MHz,執行3DMark FireStrike測試的圖形分是17504,相比預設的16658,提高幅度是5.07%,雖然幅度比較小,但是說真的,就算將核心稍微拉高到1630MHz都會導致黑屏,所以這已經是這張RX 590的極限所在。
總得來說,華碩的這張RX 590確實可以說達到毫無短板的程度,外觀方面可以說顏值非常高,威嚴與精巧與一身,效能方面完全沒問題,無論是基準效能還是遊戲效能都是在甜點價位無可匹敵的存在,而且最重要的是本身經過二次超頻,熱量應該值得擔憂,但是華碩這款ROG Strix RX 590的散熱表現簡直如同夢幻一般,無論是遊戲狀態還是壓力測試狀態都要明顯優於競爭對手,可見在溫控方面華碩已經達到厚積薄發的程度,因為無論是這款RX 590,還是我們之前測試的RTX 2080 ROG Strix,散熱表現都很優異,而且噪音相當理想。
如果說真的有哪些缺點的話,那麼就是價格,原本RX 590的定位是在2000元售價內在效能、售價兩方面達到無可比擬的平衡性,但是華碩的這款ROG Strix RX 590的售價就要遠遠超過它,現在京東秒殺價是2599元,動心的讀者趕快動手吧
其實兩年前釋出的北極星(Polaris)架構應該是頗為甜點的,雖然站在歷史的長廊裡你儘可以挑毛病,比如說能耗比遠不及後來的織女星(Vega),效能還遭到老對手GeForce GTX 1060的狙擊,但是放寬心來說,Radeon RX 470、Radeon RX 570其實都是表現均衡的產品,尤其適合隨遇而安的使用者。當然話說回來,2000元的定位在顯示卡市場是必爭之地,誰都不會坐視這塊關鍵高地的易手。為推翻GeForce GTX 1060的競爭力,去年我們就親歷過Radeon RX 580的誕生,今年在消費級顯示卡市場紅色集團沒有新品,於是相同的旗幟再揮一次,熟悉的陌生人:Radeon RX 590來到世上。它跟兩年前的RX 480擁有相同的DNA,依然是36 CUs、2304 SPs,但是頻率已經從兩年前的1266MHz、去年的1340MHz,升高到今天的1545MHz,效能方面自然提升明顯。
我們今天要來評測的是來自華碩玩家國度系列的ROG STRIX RX 590 8G Gaming。其實回頭看,顯示卡市場的很多角逐者都在過去的激烈競爭中多次改變設計語言,但是玩家國度偏偏反其道而行,成熟的“貓頭鷹”設計已經在AMD Radeon、NVIDIA GeForce陣營中的各種產品應用多時,一直是這種狂野的稜角銳利夾雜冷冰冰機器的精密感,火焰跟冰山相統一的感覺真的是一種有特色且成熟的設計,磨砂處理後的灰色塑膠整流罩頗有質感,並且在呈現跑車一般的上下起伏,三風扇的周圍被RGB燈條環繞,整體顯得威嚴而精緻。
顯示卡的背面經常是設計師的盲點,但其實當我們將顯示卡插進機箱後,主要看到的是顯示卡的側面跟背面,所以如果有畫龍點睛的設計就真的非常能讓大家心水。華碩玩家國度ROG Strix RX 590這款顯示卡的背面就很值得考究,玩家之眼的Logo非常醒目,而且充滿數碼風、電子風的紋路相當好看,如果真要說缺點的話,就是這些紋路不會發光,希望有朝一日這些紋路能夠跟隨旁邊的玩家之眼Logo一道發光吧。
華碩玩家國度ROG Strix RX 590 8G顯示卡的風扇依然是專利IP5X防塵認證異形葉片扇,如果看橫截面圖的話,在扇葉的末端其實有類似L型的結構,華碩官方表示這能產生更高的靜壓力。另一方面,預設調速方案是待機停轉的,在核心溫度超過53℃前都是停轉的,以帶來更好的靜音體驗。
來看看側面,華碩玩家國度ROG Strix RX 590的影片輸出介面包括DVI-D*1、HDMI 2.0b*2、DisplayPort 1.4*2,厚度(5.25cm)來說還算控制的比較理想,嚴格來說還沒有達到2.5槽的厚度,但是長度就有達到29.8cm,寬度達到13.4cm,所以如果是使用偏緊湊機箱的使用者就需要考察看看空間,避免因為相容性而引起的尷尬。
在顯示卡的另一端能夠看到兩處4-Pin FanConnect II介面,這點可能經常被使用者忽視,其實你可以將你的系統風扇透過延長線連線到這裡,然後就能讓機箱風扇的轉速跟顯示卡的溫度關聯,當顯示卡溫度達到一定程度後就能讓支援PWM/DC溫控的機箱風扇的提高轉速滿足散熱需求。
散熱結構與供電用料
將顯示卡背部的核心周圍四顆螺絲拆除後就能將散熱器與電路板分開。熟悉映入眼簾的就是經過MaxContact鏡面直觸技術打磨的GPU核心底座,還有它延伸出去的六條熱管。可能會有讀者問這種看上去光滑到誇張的底座有何實際意義,其實這裡還是意義很大的,因為一般的底座都還有很多肉眼難看見的“溝壑”,所以實際的接觸面積是有限的,而打磨儘可能光滑的底座能夠明顯增加接觸面積,提高散熱效率。
現在基本在甜點級別以上定位的顯示卡都會在散熱器底座跟鰭片間和電路板之間鋪設強化的金屬框架,這對於顯示卡厚度的影響其實並不明顯,但是對於顯示卡的強度、尤其是視訊記憶體、電感、MosFET等元器件的散熱大有脾益。華碩這張RX 590顯示卡甚至在電感、MosFET部分鋪設雙層的散熱膏,以再次強化散熱表現。不過這裡要說明的是,針對視訊記憶體部分的散熱膏是貼在金屬框架上面的,因為寬度的原因,這裡是稍稍有些貼歪的。
供電部分,華碩玩家國度RX 590顯示卡採用的GDDR5視訊記憶體依然是來自美光的D9VVR,視訊記憶體頻率2000MHz,即等效頻率8000MHz。核心部分,應該是採用6+2相供電,其中2相視訊記憶體供電每相配有兩顆來自臺灣力祥半導體(UBIQ Group)的QM3056M、一顆QM3054M,而另外的6相核心供電部分則是每相配有來自英飛凌(Infineon)IR3555M,電感式華碩不能少的SAP II超合金電感,PWM主控本身是華碩定製的Digi+ ASP1300,在一旁配有來自iTE的8915FN-56來控制FanConnect II功能。
測試平臺與其他測試細節
我們這次測試平臺包括Intel Core i7-8700K,華碩自家的ROG Strix Z370-F Gaming主機板,記憶體包括兩條來自芝奇的Sniper X DDR4 8GB 3200MHz,系統部分已經升級到最新的Windows 10 October 2018 Update,驅動已經升級到最新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18.11.2,其他細節部分,華碩的這張ROG Strix RX 590 Gaming頻率是標稱的1545MHz,不過華碩的官網表示超頻模式還能達到更高的1565MHz,但是我們沒有在顯示卡上看到類似Dual BIOS的開關, 所以懷疑是要透過華碩GPU Tweaker II軟體才能開啟。
除在測試本身我們使用預設的1545MHz頻率來測試外,我們在溫度測試專案當中都是採用華碩預設的溫控方案,而沒有透過其他軟體來干涉轉速,另外在3DMark測試過程當中,我們選取的分數全部是圖形分,而不是平臺分,請勿誤解。
另外測試是在廣州時間的11月26日下午進行的,室溫大致在24℃,長短袖皆可,測試全程採用封箱測試,機箱是分型工藝品牌的Define R6 TG。
基準效能與遊戲測試
廢話少說,我們首先來看看“黃金標尺”:3DMark的圖形分測試來看看效能,這裡是對比公版的GeForce GTX 1060,這裡能夠看出來因為再次超頻,RX 590的效能相當強,所有專案都能遠遠超過對手,尤其是最傳統的FireStrike,差距相當大。而根據我們的GPU-Z資料來看,測試全程的頻率非常穩,全程保持在1545MHz,不過經過第二次官方強化,大家可以看得到電壓最高的時候已經到1.1438V。
遊戲測試部分我們就簡單選擇五款遊戲來測試看看,這裡我們都是手動選擇最高的畫質,基本來說除要求確實很高的《古墓麗影:暗影》的之外,其他遊戲都可以穩穩超過1080p解析度的60FPS,從遊戲體驗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
散熱效能測試
好吧,終於到散熱的部分,說真的華碩這塊ROG Strix RX 590的散熱效能可以說相當強,我們首先來看看待機狀態,這時候顯示卡的風扇是不會轉動的,核心頻率保持待機狀態的300MHz,視訊記憶體頻率400MHz(等效之後就是1600MHz)。我們選取開機進入系統後來透過GPU-Z來測試,這部分就真的很強,因為測試剛開始的時候溫度只有26℃,經過10分鐘的待機測試,核心溫度依然只有區區的31℃,這表現已經接近很多一體式水冷顯示卡的水平。另外在遊戲測試部分,我們經過10分鐘的遊戲,核心溫度都依然僅僅只有59℃,保持在60℃以下是很難得的,而且這段時間頻率很穩定沒有波動。但是轉速方面,在核心溫度超過51℃的時候就會開始轉動,很快就從500RPM左右的轉速升高到1600RPM左右,然後就保持在1400RPM-1500RPM左右。
而最嚴苛的壓力測試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經過長達10分鐘的高負載測試,核心最高溫都沒有超過70℃,而且頻率的波動很小,最低值是1508MHz,而在轉速方面,我們能夠看到在剛剛開始轉動的時候溫轉速比較快,會達到接近1700RPM左右的轉速,但是最後隨著溫度的緩慢升高,轉速會慢慢平順,最後會穩定在1450RPM-1470RPM左右。
超頻效能與總結
由於RX 590的頻率本身設定就較高,達到1545MHz,所以你可以看到的就是RX 590普遍能超頻到1.6GHz,跟之前RX 480的頻率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但是因為核心本質並沒有改變,所以實際上能夠超頻的空間並不多,我們手裡的這塊顯示卡最多能夠將核心超頻到1625MHz、視訊記憶體超頻到2150MHz,執行3DMark FireStrike測試的圖形分是17504,相比預設的16658,提高幅度是5.07%,雖然幅度比較小,但是說真的,就算將核心稍微拉高到1630MHz都會導致黑屏,所以這已經是這張RX 590的極限所在。
總得來說,華碩的這張RX 590確實可以說達到毫無短板的程度,外觀方面可以說顏值非常高,威嚴與精巧與一身,效能方面完全沒問題,無論是基準效能還是遊戲效能都是在甜點價位無可匹敵的存在,而且最重要的是本身經過二次超頻,熱量應該值得擔憂,但是華碩這款ROG Strix RX 590的散熱表現簡直如同夢幻一般,無論是遊戲狀態還是壓力測試狀態都要明顯優於競爭對手,可見在溫控方面華碩已經達到厚積薄發的程度,因為無論是這款RX 590,還是我們之前測試的RTX 2080 ROG Strix,散熱表現都很優異,而且噪音相當理想。
如果說真的有哪些缺點的話,那麼就是價格,原本RX 590的定位是在2000元售價內在效能、售價兩方面達到無可比擬的平衡性,但是華碩的這款ROG Strix RX 590的售價就要遠遠超過它,現在京東秒殺價是2599元,動心的讀者趕快動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