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愛歷史

    二戰時期法國坦克火力數量遠遠高於德國?為什麼還是打不贏

    其實在戰爭最開始的時候,德國面對法國的坦克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也正是因為這種在作戰中遇到坦克的無力感,讓德國花費時間和經歷去製造坦克,最後成功研發出一號坦克和2號坦克。但是,就算德國擁有了自己的坦克部隊,在與法國的交戰之中還是沒能取得上風,因為所製造出來的坦克相對來說比較小型。如果進行兵力對比和戰場模擬的話,德國是一定打不贏法國的。但最終德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法國當時雖然坦克火力以及數量大大超過了德國,但是法國給坦克的定位是支援坦克,就意味著坦克需要多地作戰,導致了坦克數量極其分散,坦克的火力壓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再加上指揮官戰術上出了一些差錯,最後就導致了比德國多一千多輛坦克的法國輸掉了這場戰爭。

  • 2 # 大連的雜家

    看看上面的四張圖:

    前兩張是二戰初期法軍裝備的兩種坦克,一種是B1-bis重型坦克,一種是索瑪S35中型坦克。

    後兩張是二戰初期德軍裝備的兩種坦克,Ⅰ號輕型坦克和Ⅱ號輕型坦克。

    當時的德軍,在坦克方面,無論是火力,機動性,防護性以及坦克數量上,都不是當時的“歐洲第一陸軍”法國的對手。看看法軍當時的坦克,單車效能上完勝德軍。德軍當時裝備的大都是些效能湊合的輕型的坦克。

    可是,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德軍能夠戰勝法軍呢?主要問題出在戰術理解上以及裝備的使用上。

    法國當時號稱“歐洲第一陸軍”,且一戰時就和英國一樣造出了效能不俗的坦克。並且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種旋轉炮塔型坦克——“雷諾FT-17”輕型坦克。這種坦克的佈局成為了經典,後來,世界上大多數坦克就採用這種模式。

    一戰結束後,法國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法軍的中的保守派像甘末林,貝當,魏剛等老將軍掌握了法國的軍政大權。這些老將軍思想保守,對當時出現的新裝備——坦克,他們覺得這些“鐵傢伙”只不過是步兵和騎兵部隊的陪襯而已。所以,法軍的坦克大都配屬給步兵或者其它部隊使用,用於配合其它兵種進攻。

    相反,德國在一戰戰敗後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把英華人J·富勒和哈特的關於裝甲戰理論的書籍奉為經典,並且仔細研讀,之後進行實踐,最後,搞出了所謂的“閃電戰”。這種戰法講究空地配合協同作戰,快速機動,各兵種間相互配合。在使用坦克時要集中使用,而不是像法軍那樣把單輛坦克配屬給其它部隊使用。

    在實際作戰中,法軍把坦克作為輔助裝備使用,完全發揮不出坦克的威力。而德軍集中地,大規模地使用裝甲部隊,快速機動地進行大規模地穿插作戰,搞得法軍及其狼狽。雖然法軍坦克單車效能佔優勢,甚至在戰場上出現過德軍在作戰時面對法軍的B1-bis重型坦克,根本無法擊穿的情況。不過,那又能怎樣呢?打不穿你直接用“斯圖卡”炸你不就完了?要知道,坦克最怕的就是飛機了。

    這種情況就好比是一隻猛虎帶著一群小貓和一群惡狼外加幾隻兇狠的老鷹作戰。可以想一下:老虎雖猛,但是,身邊都不是強力的幫手,而且,還要面對群狼和兇鷹的上下夾攻,最後終於吃不消了。

    二戰初期,法國最終為自己的保守付出了代價。思想總是停留在以前的“經驗”上,不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導致最終失敗了。雖然貴為“歐洲第一陸軍”,但是,卻免不了被打垮的命運。終於,終於,在二戰初期,法國就投降了,其首都巴黎被德軍佔領,並且,成立了“維希政權”。直到二戰結束,法國才獲得解放。

    法國在二戰時的失敗啟示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總停留在曾經的輝煌上,否則,最終會被趕超!

  • 3 # 戰爭新視界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在這裡我要說明一下法國與德國在當時的實力對比,這樣更方便讀者能瞭解德國在當時的處境。單論坦克的話,戰前法國各種型號的坦克加在一起約有3600輛坦克,而反觀德國只有約2439坦克,足足少了800餘輛,而在這2439輛坦克中,一號和二號坦克佔了大多數,而三號和四號坦克只佔很少的一部分。而論其他實力,雙方數量差距更是懸殊,到1940年5月,盟軍共集結了350萬名士兵,14000多門火炮,而德軍則調集了240萬名士兵,7500餘門火炮,無論是人數還是火力上都遠遠超過了德軍的水平,當然這裡說的,只是數量優勢。

    ●1940年,法國,納粹的摩托車隊穿過一個被炸燬的小鎮

    接著咱們再來敘述一下兩國坦克的一些效能引數,如果大家對坦克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我之前寫過許多關於坦克的文章。法國的主力坦克R35,R35的主武器是一門SA 18型37毫米炮,這種火炮結構簡單、威力適中,可以有效攻擊敵軍陣地,儘管其貧弱的穿透力很難對坦克構成威脅。R35安裝了厚達43毫米的正面裝甲。在500米外,它可以抵禦德軍裝備的20毫米和37毫米炮。還有生產了500輛的索瑪 S-35坦克,是法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種騎兵坦克,一度被評價為“1930年代最佳的中型坦克”,它具有較好的機動性,較強的火力和裝甲防護力,優於當時德軍的III號坦克,只有動力稍遜,裝備一門47毫米L/40加農炮,車體有47毫米厚的正面裝甲,炮塔和側面裝甲的厚度為40到42毫米。

    最後在介紹一種坦克,相信大家都知道,夏爾B1bis坦克,在當時是名副其實的重型坦克,其正面最大裝甲厚度為60毫米,側面裝甲厚度也達到了55毫米,裝備一門47毫米長身管火炮和一門75毫米短身管火炮。b1坦克在當時可以說是世界先進的坦克,它的正面裝甲足以抵禦當時德國各種一號二號三號早期型坦克,而它的47毫米反坦克炮和75毫米榴彈炮也足以打穿當時德國的幾乎所有坦克,唯一的缺點應該是它的機動性太差了。

    接著咱們來說德國方面的坦克,因為大家對德國坦克瞭解的非常多了,在這裡我就簡略一點講,一號坦克,裝甲最厚處也只有13毫米,武器是兩挺7.92毫米MG 13機槍,穿甲能力接近於零,如果說優點的話,那應該就是機動性還可以吧(相對於法國坦克來說)畢竟一號坦克原先只是德國計劃用於訓練的訓練坦克,沒想到因為坦克數量不足被拉到法國戰場來充數......

    二號坦克,正面裝甲平均約30毫米,後側方裝甲則為16毫米,裝備一門20毫米Kwk30機炮,和一挺MG 13機槍。穿甲能力聊勝於無吧,相對於一號好歹有一點,畢竟二號坦克也是之前德國打算用來過渡的坦克(誰叫古德里安和德國武裝部因為三號坦克的口徑爭論不休呢,再加上三號坦克的研發緩慢的問題),所以二坦克總的來說相比一號還是有長足的進步的。

    三號坦克,武器裝備的是Kwk36 37 mm火炮,穿透能力其實在法國戰役期間已經略顯不足,在防護方面,三號坦克的地位同樣尷尬,該坦克最初安裝的30毫米裝甲不足以抵擋輕型反坦克炮的射擊,儘管後續的改進型進行了增強,但這仍然不能改變其防護貧弱的現狀,至於優點我最後總結的時候再說。

    四號坦克,德軍定位時定位的是支援坦克,所以裝備的是75mm KwK37 L/24火炮,防護水平並不比其它坦克更強,其正面裝甲只有30毫米。

    最後德軍還裝備了一些捷克制的35(t)、38(t),裝備的都是37mm火炮,基本和三號坦克實力相當,這裡就不贅述了。

    最後就德法兩國坦克實力來總結一下,法國基本除了機動性方面全面碾壓德國坦克效能,但是,這裡要著重說一下,德軍的三號和四號坦克裝備的是三人制炮塔,相比於法國的單人制炮塔,車長要兼任炮手和裝填手,還要指揮戰車行進,經常因此陷入手忙腳亂中,德國坦克的作戰效率要遠高於法國。而且,德國坦克為了閃電戰戰略,坦克內部普遍裝備了無線電臺以及無線電通訊系統,坦克與坦克之間、坦克成員與成員之間,相比法國坦克,溝通更加順暢,隨之而來的是作戰效率更高。

    ●德國坦克穿過阿登山區閃擊法國(圖上的分別是二號(前)和一號(後)坦克)

    以上說的是兩國坦克之間的差異和各自的優缺點。

    現在來說說最重要的,為什麼德國就打贏了呢,這個可能要歸結於雙方的理念差異了。法國在一戰期間先於德國使用坦克,致使德國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並且憑藉坦克取得了很大優勢,由此,法國軍官根據一戰得出了自己的判斷,坦克是用於“步兵支援”的,要將坦克分散到各支部隊中去。而德國呢,因為在一戰中吃了法國和英國坦克的虧,所以在一戰結束後,大批德國軍官開始研究坦克如何作戰,並總結出了坦克將成為“陸戰核心”的結論,將坦克集中使用,形成一股鉗形攻勢,分割包圍敵人,再讓跟隨其後的步兵將被包圍的敵軍慢慢吃掉,所以為了配合這種閃電戰戰術,德軍的坦克設計時也更加註重機動性。

    ●1940年6月14日,比利時一家四口騎著雙人腳踏車,將行李綁在背上,逃往法國,以躲避納粹戰火。

    而理念的不同,在落實到實戰中,終於讓頑固的法國軍官們大吃苦頭,一輛輛先進的法國坦克因為被分散在各處,而被成群的德國坦克包圍,“群毆”至死。

    再加上德國採用了“曼施坦因計劃”,A集團軍擔任主攻,穿過阿登山區,越過馬恩河,切斷比利時北部盟軍主力的後路,而B集團軍在右翼佯攻,牽制盟軍主力部隊,讓他們以為與一戰一樣,德軍的主攻方向仍在這裡,而C集團軍則牽制住法國馬奇諾防線中的守軍。而正是由於德軍的攻其不備完全打亂了盟軍的計劃,致使整場戰爭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一邊倒地結束了。可以說德軍是憑藉著出色的戰略、優秀的戰術、頑強計程車兵、合適的武器(坦克)以及絕佳的運氣,打贏了這場戰爭。而法國則是完全輸在了自己迂腐守舊的思想上了。

    ●1940年6月23日,法國正式投降後的第一天,阿道夫·希特勒在巴黎拍照,背景是埃菲爾鐵塔

  • 4 # LY傳媒or大雜燴

    1.法國坦克都是中型坦克居多,數量質量上都比德國多而精。但是,法國的坦克是防禦路線,每個邊境每個步兵團都放幾輛,數量大缺分散。而德國坦克都是輕型坦克,機動強,且德國裝甲部隊是全機械部隊,為閃電戰打下基礎。

    2.戰術,法國二戰時期是主防禦戰術,堆肉。覺得有馬奇諾了就天下無敵。哪知道被德國機動突防了,後面大片薄弱工廠政治被德國摩擦,導致快速投降。閃電戰正好打擊了法國的軟肋。成就偉大戰績。

    3.最後,二戰法國的事情告訴我們,主防禦永遠打不過主進攻。德國雖然比法國弱,勝在進攻,找到死穴一擊致命。而法國大量的武裝和科技,人員在投降後都肥了德國,所以德國希特勒越打越強,以戰養戰,才打遍歐洲大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枸杞過鹼水後用清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