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慧自在

    無明又分根本無明和枝末無明。什麼是根本無明?是指我們“迷理”,不明白真空實相之理,這是根本無明。枝末無明是指我們“迷事”,不明白事相之假,這個是從相上說的。理是體,事相是用,也就是對這兩個都不明白。

      從“我執”的角度來說這個“無明”。又分人我執、法我執兩種。

      人我執無明是執著這個身心為我。身:執著四大為自身相。心:迷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其實,人我執的無明就是我們認為身心裡有“我”這麼個東西。

      法我執無明,就是不明白諸法緣生無性的道理、緣生性空的道理。

      如果我們在五蘊身心上執著一個 “我”,我們叫這是人我執。如果在法上執著一個“我”,這就是法我執。我們不明白虛妄的五蘊身心上沒有一個真實的我,沒有搞清楚“我”是什麼。

      不是世間人說的大公無私叫無我,這是從世俗的角度來說的。這個 “大公無私”在我們佛學概念上(嚴格來說)是不成立的。真正的無我,一定要從三性上去透視。從主宰性、獨立性、永恆性去透視、分析一切法裡有沒有這三性。

      我們的身心並沒有一個主宰。比如“我”,哪有主宰呢?我,離不開父母師長三寶天地眾生的恩德,離不開五蘊的色受想行識,五蘊身心裡沒有主宰,無不在變化。也沒有獨立。我們卻恰恰相反,常常認為在自己的身心裡“我”是可以主宰的,這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覺得自己可以主宰,就會起貪、嗔,這個就是愚痴。有這樣的一個無明,就造成我們去造業的行為。

      我們覺得“我”能主宰:“想幹啥就幹啥,怎麼不是主宰?我想睡覺就睡覺,想吃飯就吃飯,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哪裡不可以主宰?”實際是沒有主宰!不可以主宰!比如:我想站起來,好像自己可以主宰。其實這個“我想站起來”只是個想法,神經肌肉骨頭等等哪一樣東西不配合,就站不起來了;或者幾天沒吃飯,沒有能量,也站不起來;沒有空氣也站不起來。我們的身心哪有主宰!實際沒有“我”!自己的身心都主宰不了,還能主宰別人嗎?還能控制別人嗎?哪個是你?哪個是我?如果我們能夠主宰,我們的身體就不會壞。如果我們真的能主宰,你下一秒鐘想什麼,你知不知道?能不能主宰?我們明天是什麼樣,知不知道?明天是死還是活,知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能主宰!說了這麼多,明白嗎?都主宰不了。所以我們說一切法沒有主宰性。

      沒有獨立性。我們離不開天地大自然、社會、眾生。我們能離開常住嗎?沒有常住,大家在哪裡上殿?沒有常住,大家沒有飯吃。沒有常住,大家也不可能來這裡上課。離開了三寶,我們今天還能在這裡嗎?我們能離開社會、國家、大自然嗎?沒有一件東西是能獨立存在的。我們要好好地透視:我們以為自己好像很能很行,就是一個主宰的意識。這就是我們之所以不尊重緣起、不尊重社會、不尊重他人的根本原因,只要覺得自己很行很能,怎麼會尊重三寶、尊重他人呢?怎麼會愛國家、愛社會、愛大自然、孝順父母呢?我們的吃穿住行用靠誰?身上的肉從哪裡來的? “1+1=2”是誰教我們的,知不知道?沒有主宰,沒有獨立!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什麼都行,寺廟的規矩就可以不遵守了。真的可以獨立嗎?吃的誰的飯,穿的誰的衣,踩在腳下的是什麼?沒有地球我們也踩不上這大地,不知道掉到那裡去了。

      我們這種獨立的、主宰的意識是很深的。我們要在五蘊身心上好好透視:都沒有主宰性、獨立性。當我們透視了這個道理的時候,我們會生起感恩的心:感恩父母給了我們身體;感恩師長給我們教育、給我們知識;感恩三寶告訴我們業果的道理、超脫生死輪迴的方法;感恩天地社會國家,沒有他們我們不可能存在;感恩眾生給我們存活的條件、種種的恩惠。我們誰都離不開誰,這就叫做緣起。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三寶弟子觀自在捉筆與2019年農曆九月十九晨觀音菩薩出家日

  • 2 # 虎嘯金鐘

    根本無明!

    根本無明與佛法無邊,與無窮可知,與無限可分意思相同。

    意指,明後即是不明,無限明與不明,本質上即為,根本無明。

    佛學,二諦之說,世俗之後為勝義,週而復始,永遠無解,所以,意為,根本無明!!

    我的理解!!

  • 3 # 智慧575

    根本無明正確的是,認為身體是生命的全部身體死亡了生命就沒有了,在這個錯誤的認識生命的引導下,人的生活,認知,理論學說文化教育等都是顛倒的,只是無止境的追求名利榮華富貴的享受為人生的幸福。這個無明讓人的思想意識完全處在錯誤的人生中具體講是生活在貪慎痴愛習氣中,不明生命永恆存在的生命本質真理。

  • 4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這是佛學和佛教常識,可查網路版的佛法詞典,瞭解字面意思不難。下面從“經、論、修、證“的四個角度,簡介些知識,供參考。

    【1,“無明“不能探討和旁觀】

    人談論萬物時,都是站在對立面說的,這種二元視角見不到真相,永在矛盾中打轉,故六根所及都為虛幻相,講出來的一切都叫“妄見相“,所以佛在《楞嚴經》等大乘典籍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意思就是對萬物真相的正知,不能依賴語言、思維等的方式,凡所說、所想、所見的都非真實,心動生相,有相生見,“說和不說“的當下都在錯誤中。同理,談論本話題的第一個前提是,先要明白談的不是“無明”,而是“無明相”,這是“無明”的影子,不是“無明”本身。不論是誰,哪怕是佛菩薩談“無明”,所說都是“無明”的相,不是真的“無明”。若不懂這個前提,現在的討論和內容也都是“無明”,因身在此山中,永遠“不識廬山真面目”了。

    為何“無明”是個空名、假名、稱謂,沒有實義?原因有兩個:(1)無明=暗,與“明”相對立,而對立的矛盾法都是虛妄非真,故“明和無明”的兩邊,其實都不可說。好比硬幣的兩面,說哪一面都是區域性,不是整體;非當做整體,就是錯誤和顛倒。(2)一說“無”,無就變成“有”。同樣,一說“明”,明就變成“暗”了?為何?“明“是無礙、絕在、唯一的意思,若六根能及,就不是無礙、絕在、唯一,變成“有礙、並在、唯二“了!這是談論的第二個前提,要先明白“無明”本就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別把該詞當真實;它沒有確切含義,無義可講,空為本性。

    【2,“無明“的同義詞】

    在佛典裡,無明的等義詞很多,常見的如“煩惱、障礙、顛倒、掛礙、有為、虛際、虛妄、夢幻、翳病”等,不下幾十個。但說再多都是同一個,這同一個卻又不可說,是空相。如一個人同時會有多個稱號,在家叫兒子,成家叫父親,幼年叫子女,入校叫同學,上班叫同志,出生叫某某,做事叫員工,提拔叫領導等等,有多少交往就有多少稱呼,卻只有自己知道這個真實,外人是看不清的,常以為是多個人,其實為一。所以,別死執“無明”的確切意思,非要去絞盡腦汁定義它,都是徒勞。“無明“是水中月,似有非有,沒有意義,逐之為誤,越想越糊塗,放下就自然明白了。

    佛菩薩為何要用多個詞彙稱呼“無明”?就為斷了聽者的執著心,因為若只用一個詞,日久會在聽者心裡變成“定義相”,死執成礙,不能度人。正法無形,真法無相,妙法無說,實修無住,這才是佛教的真相和真理。

    【3,“無明“的分類】

    佛家法相宗(唯識宗)經論對此講的比較多,藏傳佛典也常說,都大同小異。一般分為“一念無明和無始無明”的兩類,再細說下去,還有其他叫法。無始無明也叫“根本無明”,也叫根本煩惱,既是眾生的本能心,也是覺悟為佛的妙明心,常說的“煩惱即菩提”,指的就是“無始無明即佛”的意思,學人當下覺悟一轉,變根本無明(暗)為佛(明),就叫頓修。打個比方,一個天生盲人所見皆暗,就算其他五根正常能用,則全部所知都叫“無明”,但天生的盲性是一切無明的根本,就叫“無始無明(根本無明)”。

    【4,“無始無明“在佛典裡的出處】

    有很多,隨便舉四個:(1)《楞嚴經》,佛說“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本就是根本無明,也是無始無明,此處指“眾生把一切虛妄當真實“的天生錯誤本性。(2)《圓覺經》,佛說“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這個也指無始無明(根本無明),即眾生天然的顛倒心性。(3)《瑜伽師地論》開示較多,如“無明者。謂於所知真實覺悟能覆能障心所為性。此略四種。一、無解愚,二、放逸愚,三、染汙愚,四、不染汙愚“,這指無始無明(根本無明)的四分相。(4)《大毗婆沙論》,“問:何故名無明?無明是何義?答:不達,不解,不了,是無明義。問:若爾;除無明,諸餘法,亦不達,不解,不了;何故不名無明?答:若不達不解不了,以愚痴為自相者;是無明。餘法不爾,故非無明“。這個無明也是無始無明(根本無明),指眾生心天然就有的自誤性。

    【5,實修實證的“無始無明“】

    佛家記載很多,此舉近代公認開悟的月溪老法師答學人語,如

    問:根本無明與一念無明的分別?

    答:根本無明即無始無明,是無善惡、是非、煩惱、愛慾、思想,是無知無覺的,即是宋儒所講的“喜怒哀樂未發“,老子的“清靜無為“,先天道的“先天無極“,哲學家的“清淨快樂“,陸象山的“吾心宇宙“,儒家的“天命 之性“,參禪的“無明窠臼、百尺竿頭“,婆羅門的“冥諦“,六祖講的“無記憶性“,二乘的“空執“。根本無明者,因為根本即不明,將此佛性遮障;一念無明者,非從根本無明而起,因根本無明是無知無覺無妄念,一念無明是從見聞覺知起的。佛性與根本無明、一念無明,乃從無始以來俱有的,佛性、一念無明俱是無始無終的,根本無明是無始有終的,用一念無明將根本無明來打破,就可以見自性。一念無明是不能破的,一念無明者,乃一念妄動,起一個思想等。

    可見,無始無明(根本無明)是眾生的迷性,實證佛法就是轉變迷性為佛性,本不可說,借相言事,假舟度人而已。

    總之,對佛教實理不能用心念想象和琢磨,需要實修,在行動中才能明悟。佛典如地圖,修證如行動,只研究地圖,從不邁步,終究為空,不能到達。對“無明”實相義的悟證也是如此,別隻用心想、用口說、用字寫,畫餅充飢,終究無意義。

  • 5 # 浩天創績商務

    根本無明即無始無明,是無善惡、是非、煩惱、愛慾、思想,是無知無覺的,即是宋儒所講的喜怒哀樂未發,老子的清靜無為,先天道的先天無極,哲學家的清淨快樂,陸象山的吾心宇宙,儒家的天命之性,參禪的無明窠臼、百尺竿頭,婆羅門的冥諦,六祖講的無記憶性,二乘的空執,根本無明者,因為根本即不明,將此佛性遮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萬預算,選哪一款轎車比較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