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陽白話

    弟子規全文是對論語中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可以學文的全面註解,是為人做事的行為準則,應該做啟蒙的書籍,如果年少時未學過,現在學也不晚。缺點就是推廣的太晚了。

  • 2 # 河圖3456

    《弟子規》是過去教小孩子的兒歌,主體思想是儒家的忠孝仁義禮智信,教教小孩子可以,至少可以多認幾個字,而且儒家思想也基本上是當今的主流思想。

  • 3 # 庚申癸亥

    《弟子規》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規範,它不僅僅是教小孩的,其實是教父母的,你自己做不到不可能讓子女也能夠做到,它就是我們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依據,今人學習《弟子規》,不是復古,要把握其精神本質,比如過去守孝三年,現在不現實,現在人三天三十天總是可能的,一定要把這個孝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建議你學習一下蔡禮旭老師細講《弟子規》

  • 4 # 尋韻詩詞

    《弟子規》是清代學者李毓秀所做的訓蒙文,它是根據《論語》學而篇編纂而成,以三言韻文的形式鋪展開來,文字樸實,通俗易懂,重點講述“孝、悌、信、愛眾、親仁、學文”的意義以及具體做法,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家長而言,都是一本具有教育意義的典籍。

    《弟子規》的開篇,就以“孝”展開:“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透過學習《弟子規》,可以提升我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讓我們深刻了解何為孝,何為仁。這也是學習慈孝文化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當然,這本書並非十全十美,也有他的侷限性。那是因為它是封建時期的產物,當中的一些教條也許適用於那個年代,放在現在來說,就是封建思想。

    所以,我們學習《弟子規》,絕對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帶著思考去學,取其精華,提煉出那些真正適合當下,卻又有著重大教育意義的內容來教育我們的孩子,當然,家長也可以一起學習,因為它雖然是訓蒙文,但蘊含著為人處事的道理,學之,可以規範我們的生活習性,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

    以上是個人對這個問題的一點看法,請指正!

  • 5 # 淨海蓮心hx

    《弟子規》是中國的傳統教育,為國家為民族為自己,為公為私都應該學。“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其中,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講的是德育,就是做人的根本道理。這是必須首先學好。只有在這幾方面學好了,“有餘力,則學文”。學文就是智育,就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 6 # 掛在明堂射古今

    透過《傳統智慧再發現》的作者對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說的內容作的解讀“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我知道了孔子也是在繼承中發展的,用今天的話就是揚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對國學是這樣,對給少兒啟蒙的蒙學更是這樣。

    我一直認為《弟子規》對兒童的行為教育是有利的,再配合民間的老禮教育(應當說《弟子規》裡就有民間老禮的內容),對孩子的行為規範能起到很好的教育。而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但是也應看到《弟子規》的有些內容是適合今天的,我也看到有人在回答類似這個問時還引用了傳統經典的內容說《弟子規》裡的某些內容是對傳統經典的誤讀。可以說,要以今天的角度去看待《弟子規》,而不是機械的照搬。

    再從今天的傳統文化教育看,通過蒙學讓孩子知道國學的意義,再透過國學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對孩子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所以說,認識其中的精華,然的為我所用,這就是價值所在。

  • 7 # 阿俊奔跑尋味義烏

    不瞞大家說,弟子規全篇背誦,我僅僅需要三分二十秒時間!可以說是滾瓜爛熟!弟子規裡面有些內容確實已經不適用現代人,但是我們可以取其精華,兄弟們,多讀一些書,總是好的!有餘力,則學文!

  • 8 # 超級無敵無與倫比

    遠離,麻溜遠離,偽國學,而且跟政治掛鉤,不想惹麻煩的,果斷躲開點。宣揚起來的是陳大惠,陳大惠的背後是淨空,淨空早就被國家不僅僅是釘上邪師榜那麼簡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戒指帶在手上拿不下來,怎麼辦:怎樣才能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