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巷戰中,狙擊手互相躲避射擊,城市變成瓦礫場,四處躺滿屍體……一片陰森的氣氛,真恐怖!因為地形複雜,貼身近戰,交戰雙方傷亡都很大,所以,巷戰素有“城市絞肉機”和“地獄裡的戰爭”的惡名。
巷戰難打,當過兵的人都知道。巷戰,一般也被人們稱為“城市戰”,這是因為巷戰是在街巷之間逐街、逐屋進行的爭奪戰,發生的地點通常都是在城市或大型村莊內。巷戰具有以下兩個顯著特點:
其一,是敵我短兵相接、貼身肉搏,殘酷性大。
由於戰鬥幾乎都是以步兵輕火力突擊為主,又都在視距內進行,地形複雜莫測,因此在巷戰中,坦克、裝甲車等重武器沒有用武之地。城市中建築物密集,高樓林立,提供主要火力支援的坦克和裝甲車等由於自身結構的限制,無法將炮管抬到足夠的高度,因此也就無法對高處目標進行有效射擊。狹窄的街道還使坦克等大型戰車無法掉頭,從而使其側面及尾部極易遭受攻擊。在巷戰中,部隊的機動性受到嚴重製約;視野侷限,使得觀察、射擊、協同非常不便,很多情況下部隊戰鬥隊形被割裂,只好分散成各個單元獨立作戰。
其二,是敵我彼此混雜、犬牙交錯,危險性強。
由於沒有一條清晰的戰線,敵我混雜、敵與平民混雜,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膠著狀態,而進攻一方在明處,抵禦一方躲在暗處,則更增加了巷戰這種軍事行動所具有的難度和風險。高大的建築物和構築在地下的掩體正是藏匿狙擊手的好地方,“在別人向你射擊前,你根本不知道敵人是誰”,子彈來自何處。出其不意的伏擊與防不勝防的狙擊,常常使進攻者膽顫心驚,陷入驚惶不安的恐懼魔影中而不能自拔。
戰爭嚇壞我們,巷戰又嚇壞了戰爭。一旦戰爭避無可避的時候,巷戰就成了弱者對付強者的最佳選擇。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巷戰真的是“絞肉機”,無論是勝方還是敗方,損失都非常驚人。
1、斯大林格勒巷戰,城市“絞肉機”
對抗方:德國軍隊VS蘇聯軍隊
作戰時間: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巷戰,這是現代戰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大規模的巷戰,也是名副其實的“城市絞肉機”。其慘烈程度可謂舉世無雙,空前絕後。這場巷戰關係到兩個極權領袖的臉面:斯大林要保住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希特勒要在這終結了他閃電戰傳說的地方洗刷恥辱。
1942年7月,德軍以優勢兵力攻入斯大林格勒。驕狂的德軍企圖用屢試不爽的閃電戰碾平這座象徵蘇聯最高統帥的城市,但不久他們就發現掉進了一個滿布死亡的深坑。
在斯大林“不準後退一步”的嚴令下,蘇軍依託市內複雜地形和眾多人工建築,同敵人展開殊死搏鬥。一層樓、一間房、一座水塔、一段鐵路路基,甚至一堵牆、一堆瓦礫,都能引發激烈的爭奪戰。
德軍往往付出極大代價攻下的殘垣斷壁,轉眼又被蘇軍重新奪回。火車站反覆易手即達13次之多。整個斯大林格勒烈焰升騰,血肉橫飛。敵我雙方拼死對壘,子彈打完了,就貼身展開白刃格鬥,坦克上來了,身上綁著手榴彈衝過去與之同歸於盡。
在蘇聯軍民的拼死抵抗下,德軍死傷慘重,寸步難行,隨後而來的嚴冬惡劣天氣使德軍更加虛弱不堪。
1943年2月蘇軍發動反攻,被巷戰消耗得筋疲力竭的德軍潰不成軍,第6軍團遭受到毀滅性打擊。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二戰的轉折點,從此納粹德國開始節節敗退。戰爭結束後,斯大林格勒郊區埋葬了14萬德軍的屍體。
2、柏林巷戰,史上最大的巷戰
對抗方:蘇聯軍隊VS德國軍隊
時間: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2日
柏林巷戰,是迄今為止人類規模最大的巷戰,規模遠大於斯大林格勒戰役。這場戰役對於蘇聯人來說意義是極其巨大的,因為當柏林被攻佔後,也就標誌這第三帝國的崩潰。而對於德國來說,意義同樣極其巨大,因為這場戰役也是第三帝國最後的希望,只要能將蘇聯人在這場戰役中擊敗,第三帝國就有可能和西方盟國達成一個能使第三帝國繼續生存的協議。
1945年4月15日,讓德華人感到心悸的是,蘇聯人很快就來複仇了——蘇聯人發起了進攻,在柏林城外圍攻了11天。一天之中,蘇軍就發射了120萬發炮彈,讓40多萬德國士兵成堆成堆地躺在尼斯河和施普雷河的河畔。蘇軍可沒有一丁點兒憐憫,這是一場復仇者與絕望者的戰鬥。
絕大多數蘇軍士兵都是平生第一次踏進柏林城。他們根本搞不清方向,只知道往前衝。結果,密密麻麻的子彈撲面而來,將他們成批成批地撂倒。那一天是1945年4月26日。
雖然蘇軍的坦克群把城內200多萬幢建築物都轟了個遍,但絲毫沒能摧毀來自廢墟的火力。蘇軍遇到了麻煩,柏林成了坦克的墳墓,這些長驅直入的龐然大物被暗處的反坦克火箭彈和燃燒瓶炸得稀爛,橫亙在狹窄的街道中,阻擋了後面坦克的前進。
近百年來規模最大的巷戰開始了。失去坦克掩護的步兵寸步難行,白白成了德軍的靶子。後來,蘇聯人才知道:為了這次巷戰,德華人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每一棟樓都被加固、改裝為防守堡壘;每一扇窗戶都被磚頭堵上,只留下射擊孔。德軍甚至還發明瞭一種彎曲的槍管,以對付拐角處的進攻者。
駐守柏林的,是德軍中最精銳、最忠心的黨衛軍和國民衛隊,他們躲在下水道、殘垣斷壁間或屋頂上。由於絕望,他們已經徹底瘋癲,變得窮兇極惡。同樣,蘇軍也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癲狂狀態,復仇的烈火燒得他們群情難抑,即使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戰友倒在腳下。
朱可夫將軍調整了戰術——將坦克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成數個小組,與步兵、炮兵和工兵組成強擊群,逐個逐個地攻克德軍的堡壘。蘇軍士兵把床墊鋪在坦克身上,以減輕對手對它的打擊。蘇軍在煙幕彈的掩護下,衝進下水道和大樓裡,與德軍展開了近戰。那是一場瘋狂的惡戰!簡直就是一群“瘋子”在打另一群“瘋子”,其慘烈程度比斯大林格勒巷戰有過之而無不及。廝殺此起彼伏,剛在這個防區結束,又立即在另一個防區展開。
4月30日希特勒自殺,德國納粹沒有就此停手。直到5月2日,眼見大勢已去的德軍才在魏丁格將軍的率領下投降。然而就在這短短的6天時間裡,蘇軍又有10萬多士兵陣亡。
這場戰役德國軍人傷亡30多萬,被俘30多萬,德國平民死亡人數高達20多萬。蘇聯人付出的代價是40多萬人的傷亡。這場戰役中無論是德國還是蘇聯都湧現了大批可歌可泣的勇士。
3、摩加迪沙巷戰,把會動的都打死
對抗方:美國維和部隊VS索馬利亞人
時間:1993年10月3日
摩加迪沙巷戰,這是巷戰史上時間最短,但影響和意義卻非同尋常的一次戰役,因為電影《黑鷹墜落》而被世人熟知。
1993年10月3日,駐索馬利亞的美軍維和部隊出動“黑鷹”直升機和突擊隊員圍剿索馬利亞最大軍閥艾迪德,此前艾迪德領導的反美武裝利用伏擊游擊戰術,讓美軍吃夠了苦頭。這次美軍又遭暗算,在摩加迪沙街頭巷尾陷入他們最害怕的巷戰泥淖,成百上千的群眾瞬間幾乎全部變成殺手,連一些婦女和兒童也並不熟練地操著武器射擊。
由於狹窄的街道被路障堵死,美軍後續部隊無法及時趕至增援。半天的戰鬥結束後,19名美軍突擊隊員喪生,2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次日,索馬利亞民眾拖著一名美軍的屍體到街頭示眾慶功。這個鏡頭被記者拍到,在美國國內播放後引起一片譁然,迫於各方壓力,克林頓政府不得不很快宣佈從索馬利亞撤軍。
4、格羅茲尼巷戰,俄羅斯的戰慄
對抗方:俄羅斯軍隊VS車臣非法武裝
時間:1994年~1995年,第一次巷戰;1999年12月25日~2000年2月,第二次巷戰
格羅茲尼巷戰,這是越戰以後最殘酷最血腥的巷戰。俄羅斯軍隊與車臣非法武裝從1994年開始,先後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爆發兩次較大規模的巷戰。
格羅茲尼當初建城時即是按照作戰要塞的要求來設計,故而城內堡壘星羅棋佈,密如蛛網,易守難攻。在當地方言裡,“格羅茲尼” 的意思是“可怕和殘酷”。這裡爆發的兩次巷戰,堪稱越戰後最血腥的戰役,它因“讓俄羅斯軍隊戰慄”而聞名於世。俄軍入城恍若進了迷宮,摸不著北,空有優勢武器和裝備卻無從發揮。而車臣武裝的狙擊手卻可以憑藉熟悉的地形,藏在暗處像練習射擊一樣,逐一射殺目標。
1995年第一次巷戰結束時,格羅茲尼就要了上千名俄羅斯士兵的命。據說,殺進市區內的一個千餘人的作戰團僅剩下1名軍官和10名士兵活著離開;進入市區的26輛俄軍坦克被擊毀了20輛;120輛裝甲車損失了102輛。車臣非法武裝甚至將俄軍的死屍壘成沙包,壘在一起築成街頭“人體碉堡”,讓逝去的人喪失了最後的尊嚴。
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發生在1999年12月25日至2000年2月,俄軍更是屍橫遍野,1173名士兵死亡,甚至俄軍前線總指揮馬洛費耶夫少將也被射殺。
事實上,格羅茲尼巷戰是一場狙擊手的戰爭。俄軍士官赫爾巴德斯在他的戰地日記裡寫道:“我旁邊的弟兄一個個倒下去,每個人的腦門上都留有小而圓的彈孔……”1月18日,狙擊手甚至射殺了俄軍的格羅茲尼前線總指揮馬洛費耶夫少將——頭部兩槍、背部一槍,槍槍致命。
兇狠、果斷、對地形瞭如指掌的車臣非法武裝狙擊手散佈於整座城市,他們躲在陰暗處,每人搭配一個機槍手和一個火箭炮手。這種三人小組殺傷力很強,移動又迅速,兼具遠-中-近3種距離的火力搭配,簡直就是城市巷戰的“黃金組合”。
無可奈何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後來命令轟平了格羅茲尼,但這塊彈丸小城,卻成為俄羅斯軍人心中永遠的痛。
在巷戰中,狙擊手互相躲避射擊,城市變成瓦礫場,四處躺滿屍體……一片陰森的氣氛,真恐怖!因為地形複雜,貼身近戰,交戰雙方傷亡都很大,所以,巷戰素有“城市絞肉機”和“地獄裡的戰爭”的惡名。
巷戰難打,當過兵的人都知道。巷戰,一般也被人們稱為“城市戰”,這是因為巷戰是在街巷之間逐街、逐屋進行的爭奪戰,發生的地點通常都是在城市或大型村莊內。巷戰具有以下兩個顯著特點:
其一,是敵我短兵相接、貼身肉搏,殘酷性大。
由於戰鬥幾乎都是以步兵輕火力突擊為主,又都在視距內進行,地形複雜莫測,因此在巷戰中,坦克、裝甲車等重武器沒有用武之地。城市中建築物密集,高樓林立,提供主要火力支援的坦克和裝甲車等由於自身結構的限制,無法將炮管抬到足夠的高度,因此也就無法對高處目標進行有效射擊。狹窄的街道還使坦克等大型戰車無法掉頭,從而使其側面及尾部極易遭受攻擊。在巷戰中,部隊的機動性受到嚴重製約;視野侷限,使得觀察、射擊、協同非常不便,很多情況下部隊戰鬥隊形被割裂,只好分散成各個單元獨立作戰。
其二,是敵我彼此混雜、犬牙交錯,危險性強。
由於沒有一條清晰的戰線,敵我混雜、敵與平民混雜,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膠著狀態,而進攻一方在明處,抵禦一方躲在暗處,則更增加了巷戰這種軍事行動所具有的難度和風險。高大的建築物和構築在地下的掩體正是藏匿狙擊手的好地方,“在別人向你射擊前,你根本不知道敵人是誰”,子彈來自何處。出其不意的伏擊與防不勝防的狙擊,常常使進攻者膽顫心驚,陷入驚惶不安的恐懼魔影中而不能自拔。
戰爭嚇壞我們,巷戰又嚇壞了戰爭。一旦戰爭避無可避的時候,巷戰就成了弱者對付強者的最佳選擇。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巷戰真的是“絞肉機”,無論是勝方還是敗方,損失都非常驚人。
1、斯大林格勒巷戰,城市“絞肉機”
對抗方:德國軍隊VS蘇聯軍隊
作戰時間: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巷戰,這是現代戰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大規模的巷戰,也是名副其實的“城市絞肉機”。其慘烈程度可謂舉世無雙,空前絕後。這場巷戰關係到兩個極權領袖的臉面:斯大林要保住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希特勒要在這終結了他閃電戰傳說的地方洗刷恥辱。
1942年7月,德軍以優勢兵力攻入斯大林格勒。驕狂的德軍企圖用屢試不爽的閃電戰碾平這座象徵蘇聯最高統帥的城市,但不久他們就發現掉進了一個滿布死亡的深坑。
在斯大林“不準後退一步”的嚴令下,蘇軍依託市內複雜地形和眾多人工建築,同敵人展開殊死搏鬥。一層樓、一間房、一座水塔、一段鐵路路基,甚至一堵牆、一堆瓦礫,都能引發激烈的爭奪戰。
德軍往往付出極大代價攻下的殘垣斷壁,轉眼又被蘇軍重新奪回。火車站反覆易手即達13次之多。整個斯大林格勒烈焰升騰,血肉橫飛。敵我雙方拼死對壘,子彈打完了,就貼身展開白刃格鬥,坦克上來了,身上綁著手榴彈衝過去與之同歸於盡。
在蘇聯軍民的拼死抵抗下,德軍死傷慘重,寸步難行,隨後而來的嚴冬惡劣天氣使德軍更加虛弱不堪。
1943年2月蘇軍發動反攻,被巷戰消耗得筋疲力竭的德軍潰不成軍,第6軍團遭受到毀滅性打擊。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二戰的轉折點,從此納粹德國開始節節敗退。戰爭結束後,斯大林格勒郊區埋葬了14萬德軍的屍體。
2、柏林巷戰,史上最大的巷戰
對抗方:蘇聯軍隊VS德國軍隊
時間: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2日
柏林巷戰,是迄今為止人類規模最大的巷戰,規模遠大於斯大林格勒戰役。這場戰役對於蘇聯人來說意義是極其巨大的,因為當柏林被攻佔後,也就標誌這第三帝國的崩潰。而對於德國來說,意義同樣極其巨大,因為這場戰役也是第三帝國最後的希望,只要能將蘇聯人在這場戰役中擊敗,第三帝國就有可能和西方盟國達成一個能使第三帝國繼續生存的協議。
1945年4月15日,讓德華人感到心悸的是,蘇聯人很快就來複仇了——蘇聯人發起了進攻,在柏林城外圍攻了11天。一天之中,蘇軍就發射了120萬發炮彈,讓40多萬德國士兵成堆成堆地躺在尼斯河和施普雷河的河畔。蘇軍可沒有一丁點兒憐憫,這是一場復仇者與絕望者的戰鬥。
絕大多數蘇軍士兵都是平生第一次踏進柏林城。他們根本搞不清方向,只知道往前衝。結果,密密麻麻的子彈撲面而來,將他們成批成批地撂倒。那一天是1945年4月26日。
雖然蘇軍的坦克群把城內200多萬幢建築物都轟了個遍,但絲毫沒能摧毀來自廢墟的火力。蘇軍遇到了麻煩,柏林成了坦克的墳墓,這些長驅直入的龐然大物被暗處的反坦克火箭彈和燃燒瓶炸得稀爛,橫亙在狹窄的街道中,阻擋了後面坦克的前進。
近百年來規模最大的巷戰開始了。失去坦克掩護的步兵寸步難行,白白成了德軍的靶子。後來,蘇聯人才知道:為了這次巷戰,德華人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每一棟樓都被加固、改裝為防守堡壘;每一扇窗戶都被磚頭堵上,只留下射擊孔。德軍甚至還發明瞭一種彎曲的槍管,以對付拐角處的進攻者。
駐守柏林的,是德軍中最精銳、最忠心的黨衛軍和國民衛隊,他們躲在下水道、殘垣斷壁間或屋頂上。由於絕望,他們已經徹底瘋癲,變得窮兇極惡。同樣,蘇軍也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癲狂狀態,復仇的烈火燒得他們群情難抑,即使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戰友倒在腳下。
朱可夫將軍調整了戰術——將坦克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成數個小組,與步兵、炮兵和工兵組成強擊群,逐個逐個地攻克德軍的堡壘。蘇軍士兵把床墊鋪在坦克身上,以減輕對手對它的打擊。蘇軍在煙幕彈的掩護下,衝進下水道和大樓裡,與德軍展開了近戰。那是一場瘋狂的惡戰!簡直就是一群“瘋子”在打另一群“瘋子”,其慘烈程度比斯大林格勒巷戰有過之而無不及。廝殺此起彼伏,剛在這個防區結束,又立即在另一個防區展開。
4月30日希特勒自殺,德國納粹沒有就此停手。直到5月2日,眼見大勢已去的德軍才在魏丁格將軍的率領下投降。然而就在這短短的6天時間裡,蘇軍又有10萬多士兵陣亡。
這場戰役德國軍人傷亡30多萬,被俘30多萬,德國平民死亡人數高達20多萬。蘇聯人付出的代價是40多萬人的傷亡。這場戰役中無論是德國還是蘇聯都湧現了大批可歌可泣的勇士。
3、摩加迪沙巷戰,把會動的都打死
對抗方:美國維和部隊VS索馬利亞人
時間:1993年10月3日
摩加迪沙巷戰,這是巷戰史上時間最短,但影響和意義卻非同尋常的一次戰役,因為電影《黑鷹墜落》而被世人熟知。
1993年10月3日,駐索馬利亞的美軍維和部隊出動“黑鷹”直升機和突擊隊員圍剿索馬利亞最大軍閥艾迪德,此前艾迪德領導的反美武裝利用伏擊游擊戰術,讓美軍吃夠了苦頭。這次美軍又遭暗算,在摩加迪沙街頭巷尾陷入他們最害怕的巷戰泥淖,成百上千的群眾瞬間幾乎全部變成殺手,連一些婦女和兒童也並不熟練地操著武器射擊。
由於狹窄的街道被路障堵死,美軍後續部隊無法及時趕至增援。半天的戰鬥結束後,19名美軍突擊隊員喪生,2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次日,索馬利亞民眾拖著一名美軍的屍體到街頭示眾慶功。這個鏡頭被記者拍到,在美國國內播放後引起一片譁然,迫於各方壓力,克林頓政府不得不很快宣佈從索馬利亞撤軍。
4、格羅茲尼巷戰,俄羅斯的戰慄
對抗方:俄羅斯軍隊VS車臣非法武裝
時間:1994年~1995年,第一次巷戰;1999年12月25日~2000年2月,第二次巷戰
格羅茲尼巷戰,這是越戰以後最殘酷最血腥的巷戰。俄羅斯軍隊與車臣非法武裝從1994年開始,先後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爆發兩次較大規模的巷戰。
格羅茲尼當初建城時即是按照作戰要塞的要求來設計,故而城內堡壘星羅棋佈,密如蛛網,易守難攻。在當地方言裡,“格羅茲尼” 的意思是“可怕和殘酷”。這裡爆發的兩次巷戰,堪稱越戰後最血腥的戰役,它因“讓俄羅斯軍隊戰慄”而聞名於世。俄軍入城恍若進了迷宮,摸不著北,空有優勢武器和裝備卻無從發揮。而車臣武裝的狙擊手卻可以憑藉熟悉的地形,藏在暗處像練習射擊一樣,逐一射殺目標。
1995年第一次巷戰結束時,格羅茲尼就要了上千名俄羅斯士兵的命。據說,殺進市區內的一個千餘人的作戰團僅剩下1名軍官和10名士兵活著離開;進入市區的26輛俄軍坦克被擊毀了20輛;120輛裝甲車損失了102輛。車臣非法武裝甚至將俄軍的死屍壘成沙包,壘在一起築成街頭“人體碉堡”,讓逝去的人喪失了最後的尊嚴。
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發生在1999年12月25日至2000年2月,俄軍更是屍橫遍野,1173名士兵死亡,甚至俄軍前線總指揮馬洛費耶夫少將也被射殺。
事實上,格羅茲尼巷戰是一場狙擊手的戰爭。俄軍士官赫爾巴德斯在他的戰地日記裡寫道:“我旁邊的弟兄一個個倒下去,每個人的腦門上都留有小而圓的彈孔……”1月18日,狙擊手甚至射殺了俄軍的格羅茲尼前線總指揮馬洛費耶夫少將——頭部兩槍、背部一槍,槍槍致命。
兇狠、果斷、對地形瞭如指掌的車臣非法武裝狙擊手散佈於整座城市,他們躲在陰暗處,每人搭配一個機槍手和一個火箭炮手。這種三人小組殺傷力很強,移動又迅速,兼具遠-中-近3種距離的火力搭配,簡直就是城市巷戰的“黃金組合”。
無可奈何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後來命令轟平了格羅茲尼,但這塊彈丸小城,卻成為俄羅斯軍人心中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