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器戰位
-
2 # 老羅4591
就看導彈打擊的是什麼目標,如果打擊的是動物園或魚塘什麼的,哪麼就毫無意義,但打擊的是國家決策機構或指揮中心,或預警系統,哪意義就重大了。
-
3 # 旅行者觀世象
小規模的稱戰鬥,大規模的稱戰役。一架戰機固然戰力有限,指揮官會根據交戰規模大小,派出少量戰機或大規模叢集協同作戰。現代戰爭是資訊化立體戰爭,會有多兵種參戰協同,從這種意義上講,單架戰機掛彈數量少並不妨事。
-
4 # 精英出鞘
在人們的一般印象中,為了能夠保證隱身性進而不被敵人發現,各國研發的四代隱身戰機一般都不會在機體外部加掛武器彈藥,相反的,這些隱身戰機大多會利用自身的內建武器艙,在飛臨目標上空後即開啟武器艙,進行相應彈藥的投放,最終達到出其不意的制敵效果。
那麼,相對較少的武器,會使得隱身戰鬥機在戰場上落於下風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隱身戰機之所以研發問世,其戰略意義要大於戰術意義,在針對敵方至關重要的目標時,隱身戰機可來無影、去無蹤地發起攻擊,進而保障後續大部隊跟進,是撕開敵人防線的一把隱形利刃。
並且與人們認識不同的是,四代戰機的武器搭載並沒有到了完全“不夠用”的地步,比如F-22在空戰中可搭載8枚空對空導彈,在空襲時也可搭載不同型別的彈藥,若非遭遇大規模機群或者高效能雷達,對其來說完全夠用。
-
5 # 鷹鴿分析
隱身戰機沒有誕生之前,世界各國不遺餘力的發展隱形戰機,飛機搞出來後,有掀起一場有關隱身戰機內建彈艙攜帶導彈數量和實戰夠不夠用的爭論,這是為什麼?這是人類追求完美的一種錯誤的思維邏輯,也是一部分補腦的群體的非專業認知導致的一個現象。
從戰鬥機戰後發展的歷程來看,第一代戰鬥機還是以機炮作戰為主,到了第二代終於上了導彈,實現導彈取代機炮;到了第三代相較第二代導彈的數量越來越多,美國曾經在F-15上搞了一個野獸掛載模式,透過複合掛架可以掛載16枚以上的導彈,這算是代表一種發展方向吧。
到了第四代,以F-117為起點,戰鬥機發展開始進入隱身時代,美華人隨後又發展了F-22、F-35兩款隱形戰機,其中F-22早在2005年就開始量產,領先國際發展12年,也就確立了12年的空中不對稱優勢。F-22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優異的隱身效能,一般的飛機雷達反射截面在5平米以上,F-22僅有0.01平米,極大的縮短了被雷達發現的機率。
美華人在發展隱形戰機時提出了四代機的核心“4S指標”,不僅僅是隱身效能,同時還特別強調戰機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和超機動性。在縮短雷達發現距離的同時,自身的雷達探測距離更遠,多目標處理能力更強,以及探測手段更加多樣化;這就在超視距空戰中確立了很大的技術優勢。也就是說F-22雷達在百公里外就可以發現三代機,進入70公里就可以先發制人,發射中距彈進行攻擊,而三代機則需要首先等到發現目標的距離才能發射導彈。
在近距格鬥中,三代機對於超機動性優異的四代機並不佔優勢。在空戰格鬥的基本指標,比如爬升率、轉彎半徑以及大仰角攻擊等指標上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以F-22創造的殺回馬槍又能保證速度的超機動搭動作赫布斯特蹬壁機動為例,F-22的轉彎半徑只有140米,常規戰鬥機盤旋半徑超過七八百米,甚至速度大、高度高的情況下可增至一兩千米。優勢對比之後優勢一目瞭然,近距狗鬥中,三代機不一定有四代機靈活。
目前對內建彈艙展示過的隱形機只有中美的殲-20和F-22,殲-20一般掛載兩枚霹靂-20近距格鬥彈和4枚霹靂-15遠端彈,也有掛載6枚遠距彈的方案披露出來;F-22也大致相同,通常掛載兩枚AIM-9近距格鬥彈和6枚AIM-120中距彈。基本上在全隱身掛載模式下,對空導彈的攜帶量大致也就是8枚左右,當然F-22在非隱身狀態下,還可以加掛兩個副油箱或者四枚中距彈。
其實,三代機的對空模式掛載數量也多不到那去,中型機11個外掛點,除去掛載副油箱和吊艙,在不使用複合掛架的情況下,能夠掛載對空導彈的掛架數量也就6-7個,重型戰鬥機掛架14個,上述同等條件下,對空導彈的掛載掛點也就是10個左右。當然使用複合掛架後就不好說了,尤其是搞個類似美國的野獸模式,那就另當別論了。
由此可見,受制於內建彈艙尺寸限制,隱形戰機的掛載能力有限,很難進行更大的突破,這是一個最大的缺陷。但是以現有的2+6模式,基本也能滿足當前的空戰需求,畢竟隱形戰機佔據主動地位,有先發制人的優點所在,拿隱形戰機當作傳統戰機使用,那是戰術落後,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此外,隱形戰機大都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就是說在導彈打完後,可以快速脫離戰場,畢竟能夠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保持1.5馬赫的巡航速度,這是三代機比不了的。能夠快速脫離戰場,也就意味著能夠更短的時間重返戰場,這個時間週期要小的多,只要地面後勤保障到位,載彈量少的劣勢並不明顯。
因此,既要保證隱身優勢,那就不要在糾結在導彈的數量上了,著沒有什麼實際含義,為什麼呢?載彈量和隱身本來就是一對技術矛盾體,魚和熊掌二者難以兼得,這是自然法則。因此對於武器裝備不要太過於苛刻,追求完美是不現實的。
-
6 # 狼煙火燎
嚴格意義的來說,四代隱身機戰鬥搭載導彈並不算少,首先我們來做一個比較
上圖是空優型三代機的標準掛載,也就4中+2近+2個電子干擾裝置,當然也可以是4中+4近的組合,這就是重型三代機實戰爭奪制空權時的標準掛載模式!
而同樣作為四代機的F22的掛載確實6中+2近的組合,目前殲20的掛載是4中+2近組合,而且殲20的內建彈倉比之F22的更大,未來必然會改進至6中+2近的組合,這樣算來其實四代重型戰機的掛載也不少了。
再來比比中型戰機,美國的F35是如今唯一服役的中型隱身戰機,先不去講那種沒有實際作戰意義的“野獸掛載”模式,就說內建彈倉裡面,目前美國可以在F35內建彈倉內加一個複合掛架,這樣就可以一次出動掛載6枚AIM-120D中程導彈,作為攻擊艦模式時,可以掛2枚2000榜精確制導炸彈+2枚AIM-120D中程導彈,或者4枚小一些的精確制導炸彈+2枚AIM-120D中程導彈,這樣的掛載比之中國的殲10C要強悍很多,比之F16稍差一些,但也差不到哪裡去,你能說F35的掛載能力不行?
當然如果和三代機比最大掛載能力,四代機犧牲隱身性恐怕也差不到哪裡去,可是我們要知道,像F15那樣設計的極限掛載能力,也就是一次性掛載12噸的武器出去?那種模式恐怕僅僅只適用於炫耀推銷的時候,真要作戰這麼掛載就是找死。
而且這種掛載四代機也可以有,比如F35的野獸掛載模式,完全就是在和平時期的暴力炫酷,沒有實際意義!
-
7 # 河東三叔
這問題得從隱身戰機的作戰定位來看,在四代隱身戰機出現之前,一代機以近距格鬥為主。等到二三代之後,空空導彈逐步取代機炮主力地位,成為戰鬥機最重要的空中火力。問題是,戰鬥機執行的任務根據型號不同,以及分類不同所需要搭載的武器也不相同。
大家還記得第一次海灣戰爭,就是由F-117A“夜鷹”隱形攻擊機打響,這傢伙的定位是以其隱身效能突破敵方火力網(而且一次僅能攜帶兩枚炸彈)。同時壓制防空系統,摧毀指揮所、戰略要地、工業目標等,海灣戰爭次出擊一枚鐳射制導GBU-27投在巴格達市中心電信電報大樓的屋頂上,精確打擊讓對方重要價值目標瞬間覆沒。攻擊電信電報大樓這種高價值目標,這種操作對於普通戰鬥機來說可能要耗費更多彈藥,以及出動波次甚至付出損失。
回到現代隱形戰鬥機,由於需要考慮隱身特性採用內建彈艙,很正常的攜彈量直線下降。F-22、殲-20、蘇-57等幾款主力機型,內部主彈艙都只能攜帶4-6枚空空導彈,側面彈艙可以攜帶2枚近距格鬥彈。4+2或6+2的配置主要針對制空戰鬥,由於彈艙容易限制對地或反艦基本不可能實現,當然也有更變態的野獸外掛模式。
F-35曾經展出一款野獸外掛模式,不考慮隱身要求,可以應對低烈度衝突,攜帶彈藥非常豐富。空對面可以執行多種任務,不僅限於內建彈艙的空優模式,因此目前隱身戰鬥機攜帶彈藥數量基本夠用。畢竟這是隱身戰鬥機,突出的效能優勢是隱身接近、遠端打擊,當然未來可以攜帶更多彈藥當然戰鬥力相對更強一些。
回覆列表
我們都知道人類在1903年發明了第1架飛機,自從那時開始,人類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翱翔藍天”,隨之飛機也被人類用於在戰爭中作戰,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與結束,戰鬥機也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高科技資訊化。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空戰模式隨著隱身技術的發展走向了隱身作戰時代,典型代表當屬於美國空軍服役的F22!現代隱身戰機被質疑搭載的導彈真夠實戰需要嗎? 不只是中國的第4代戰鬥機殲20存在著載彈量遠遠少於三代機的“毛病”,中國的殲20隱身戰機的載彈量只有6枚,F22最多也只能搭載八枚空戰導彈,而美國的F35戰鬥機在保證隱身效果的情況下只能搭載少得可憐的是沒空戰導彈。
由此可以看出隱身第4代戰鬥機載彈量少是各國共同存在的“毛病”,第4代隱身戰機不同於三代機能把導彈掛載於機翼、機腹上。隱身戰機為了保證更大程度的隱身能力,只能把導彈掛點設計於戰機內部,也就是俗稱的“內建彈倉”。
因戰機內部空間非常的緊湊,所以留給導彈掛點的空間少的可憐,所以才導致了隱身戰機的載彈量遠遠少於第3代戰鬥機! 不過隱身戰機真正側重的是:超音速巡航、隱身能力、超視距打擊與超機動性,並且各國賦予隱身戰機這是“踹門”任務。
意思就是首先由隱身戰機先癱瘓敵方的防空體系(俗稱就是踹門任務),再由第3代戰鬥機配合儘可能的消滅敵方空中作戰力量,而後再派遣轟炸機進行一系列的“地面收割”。 所以說隱身戰機載彈量少的原因有很多,賦予的使命不同,還有因為隱身能力限制實在是裝不了那麼多空戰導彈,這些都是影響隱身戰機載彈量的重要原因。
不過真要讓載彈量大出幾倍的三代機與隱身戰機空戰的話,那麼一般情況下三代機必敗無疑,因為隱身戰機的隱身能力與超視距打擊根本不給三代機出手的機會,在三代機沒有發現它的情況下就可能已被擊落!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