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宏傑
-
2 # 吃素的穿山甲
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紛繁之後終於簡約,極簡主義和極簡構圖在現代藝術中的興起,是藝術表達的一次返璞歸真的“迴歸”,也是一次尋根問祖的“頂禮”。這股浪潮的興起催生了現代藝術一次脫胎換骨的跨越,其對現代藝術觀念的豐富具有深遠的影響。
大道至簡。一般而言,極簡主義是興起於二戰之後六十年代的一個藝術派系,它的追求就是儘可能的簡化,拋棄一切繁文縟節的修飾,更銳利而直接地直抵表達物件的本質核心,這股潮流其實在中國繪畫中比西方走的更早,隨著東西文化的交流與交融,這股藝術流派不僅僅在藝術創作中開花結果,更成了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在不同的藝術領域,極簡主義和極簡構圖都是一種極優雅的存在,它消弭了藝術品與觀眾之間緊張的審美上的齟齬張力,構築了一方空靈的藝術詮釋空間,淨化了人們在審美上的視覺環境壓力,但在一目瞭然一覽無餘的視覺體驗中,卻帶給人們心靈上更多更具自身個性的審美趣味。
在繪畫領域。華裔法籍畫家常玉的作品堪稱西方油畫極簡主義的先鋒,他的生前默默無聞和身後鼎鼎大名之間的直升飛機式騰空而起的軌跡,正呼應著極簡主義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他也因之成為西方公認的世界級繪畫大師。看他的作品,無論是人體還是動物亦或是花卉,都是寥寥幾筆,絕無累贅拖沓繁複,這種減之又減的藝術風格,使他畫作中的精氣神更聚焦,也賦予了他的畫作更多的解讀空間。
《雙人像》
《荒漠中的豹》
《花卉》
再看攝影領域。攝影是一門聚焦的藝術,法國攝影師Eric Marrian的黑白人體攝影,更多的放棄了人體整體性的美學思考與表達,透過黑白之間的對比和人體區域性的刻畫,使整個作品在美學追求上更純粹更富有韻味,這種極簡構圖放大了人體局部曲線的曼妙韻律,從而整個作品在觀眾的眼裡更具開放度和自由度,深化了一種最徹底的精煉的美學深度和飽滿的情感向度。
最後看看雕塑領域。羅馬西亞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的作品,雖然和常玉一樣沒有趕上極簡主義的運動的浪潮,但他在雕塑藝術上的表達方式奏響了極簡主義雕塑藝術的前奏,他也被公認為是20世紀最具原創性的重要雕塑家。他的作品,更多的聚焦於所表達的主題的中心,儘可能刪去那些與主題關係不大的部分,孤零零的簡單中進一步凸顯了所要表達的最核心的要義,從而散發出一種迷人的力量,給觀眾插上了一雙強大的想象力翅膀。
《空間中的鳥》
《波嘉尼小姐》
《沉睡的繆斯》
簡單,是最深刻的豐富。總之,極簡主義構圖的控制力度與表達深度之間的邏輯是極簡主義作品最核心的美學價值追求的體現,藝術家透過大刀闊斧的捨棄淬鍊出的美學表現,詮釋了一種最直截了當的美學真諦,這種極具衝擊力的藝術品在林林總總的現代藝術的流派中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先鋒性力量。
-
3 # 滿滿一個兜
極簡的含義樓上都說了,我就主要說說極簡風裡面的留白吧~
個人非常喜歡和推崇藝術作品的留白,留白甚至可以當做極簡的靈魂,所有的藝術作品之間,包括影視作品,留白是他們常用的手段。在我拍過的片子裡,就不喜歡把解說詞填滿,一定要有一段唯美的畫面,讓觀眾有喘息和遐想的空間。
然而最美妙的一點,莫過於“留白”還適用於生活、美食、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言談舉止的,細細品味,你會發現“留白”的藝術是沒有其他能取代的…
有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有人說“美的一定是簡單的”
還有人說“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守拙”
你仔細品味,就會發現他們的潛臺詞都有“留白”,那其中不僅有含蓄、有空間感、有作者的內韻之德、更有故事感……妙不可言~
-
4 # NOTHINGART
刪繁就簡,簡單到極致反而會擁有更不一樣的力量。不如一起看看極簡藝術大師塞拉是怎麼說的?
理查德·塞拉 1939年生於美國舊金山,美國極簡主義雕塑家和錄影藝術家,以用金屬板組合而成的大型作品聞名。
他以構成造型藝術的最基本的元素:線、面、體積、重量與空間,讓人在“銅牆鐵壁”的行走中產生不同的反應:吸引、推動、保護、受威脅、平和、力量、神秘、快暢……
作為極簡主義的代表領袖之一,塞拉的經歷也為人們所熟知。藝術生涯最初他是以油畫為主要創作手法,後來認識到自己永遠也無法和這些巴洛克大師的才華相提並論,選擇放棄了油畫,但卻將素描卻作為他以後藝術生涯的核心之一保留了下來。他是極簡主義的代表領袖之一。他是極簡主義的代表領袖之一。
1964年塞拉因耶魯大學獎學金去巴黎第一次看到布朗庫西的雕塑,被深深吸引了:僅僅一條邊緣的線就能暗示雕塑的體積。於是他在加利福尼亞州的Sunny下與女性主義藝術家琳達·賓格勒斯討論一下午的主題就是弧線:線表示出形在傾斜時的重量。
他說:
我想用雕塑的形式讓空間產生變化。
To Lift, 1967
Cycle
一般認為,藝術作品如果不美,不能夠帶來美的視覺享受就沒有存在的意義。理查德·塞拉對此用實踐提出了質疑。在他的作品中,總是充斥著籠罩、逼迫、恐慌等消極元素,他期望以這種不那麼令人愉快的方式迫使人們震驚並思考。
Frank Stella有一句名言——“你看到的就是事實”,似乎同樣適用於解讀理查德·塞拉的藝術作品,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你的身體感知到的就是事實。”因此塞拉在其作品中試圖用他的作品來改變公眾對周圍環境的認知。
塞拉認為:
去看就是去思考,去思考就是去看。如果你能改變人們觀看的方式,就可能改變他們思考的方式;因此,作品沒必要被所有人接受和喜愛。事實上,即使最後失敗了,你也曾有過一個改變人們思維模式的機會。這很重要。
Junction
他始終在他的創作中關注重力、重量、質量,並沒有丟掉作品中形式主義的根基,想要用自己巨大的雕塑來改變觀者的觀看空間,從而給觀者帶來不同的體驗。
他的雕塑作品《Rounds:Equal Weight,Unequal Measure》就延續了藝術家對雕塑和觀眾之間物理關係的探索。
但在這樣一個數碼時代,當許多事物都是在平面的螢幕上展現而剝離了真正的物理互動時,塞拉的作品還如何適應這個時代呢?
對此,塞拉解釋道:
我的雕塑最基本的原則是對空間的物質滲透和對時間的衡量,其體驗依賴於漫步其間和用眼觀察,也就是說排除了一切虛擬的東西。
在塞拉的雕塑中,“動詞”不僅僅是製作雕塑的方法,也是體驗雕塑的過程。塞拉試圖脫離傳統雕塑中“一個物體在空曠空間中的意象價值,而將重點放在對於整個環境的體驗上。”
這種對物理姿態的強調同樣表現在塞拉的素描中。他的繪畫中充斥著各種不一樣的黑,包括油漆棒、石印蠟筆、粉彩、石墨和矽等等。理查德·塞拉認為黑色是不傳遞任何情感的顏色,並拒絕在作品中體現任何隱喻或情感。
Rotterdam Vertical #10,2017
AR Horizontal #8,2017
他曾說:
情感的表達彷彿是在迷霧之中邁步,你不會知道下一步是走向哪裡。物質組成形式,在創作素描時對於物質屬性的探究只能透過持之以恆且耗費體力的過程才能達到。
這樣的認知也使得其作品裡濃厚的工業文明下的科學唯物主義氣息趨向合理。
Calvino
Butor
美國著名的藝術和歷史學家羅伯特·休斯評價:“在世界上活著的雕塑家中,理查德·塞拉是最偉大的。”
即便被肯定為現代藝術大師,但是塞拉的作品也依舊不總是為世人所認可和讚賞,但他也依舊繼續貫徹著自己的藝術理念,其作品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似乎是永恆的。
Prop
Strike- To Roberta and Rudy
Right Angle Prop
Folded, Unfolded
Doors
One Ton Prop (House of Cards), 1969
Double Rifts
Three Lead Coils
Tearing Lead
回覆列表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極簡主義成為了西方現代藝術的重要傾向和流派之一,極簡主義以極簡的造型,單純的色彩等藝術特徵影響了當下的藝術創作和審美趨向。而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形式的變化,就問題裡的說的攝影,繪畫,雕塑這三方面的表現形式也有很多不同。
攝影是一門減法藝術,因為不管是拍攝者還是觀賞者大家都在尋找圖片中的“焦點”,“焦點”之外的東西都可以稱之為背景,“極簡構圖”就是去掉多餘的背景,突出顯示攝影師想要展示的事物和意境,畫面大多幹淨簡潔讓人有種“空靈”的感覺,亦稱之為less is more。
繪畫是加法,而極簡就是逆其道而行之,卻也達到了不一樣的效果。繪畫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除了忠於實物本體,弱化背景實現極簡之外,另一個極簡流派的風格可以用“抽象”來概括,其中最為經典的一位是吳冠中。
吳冠中
極簡雕塑的本質特點是序列化、重複與連續。上世紀60年代勒維特將極簡抽象藝術與概念藝術帶進世人面前,他改變了與他同一個時代及其之後的藝術家的藝術思考方式。他藝術的具體體現與那些在他想象之外的東西有關,正如他在1967年所寫的那樣:“創作理念變成了一部能夠產生藝術的機器”。
勒維特
關於極簡在藝術中的意義,首先明確一下藝術的意義是雙向的,一是創作者根據喜愛或者目的去拍攝的作品,這樣創作者會樂於拿著作品讓大家欣賞。還有一方面是觀賞者,觀賞者透過觀賞藝術作品品味創作者的目的或者感悟一些新的東西,能在作品中感受到快樂和舒心便是好的。極簡主義的成功也揭示了大家對“美”的定義有了不同的見解,或許是繁雜的世界讓人想在藝術中尋找簡單,更意味著“藝術”的含義更為豐富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