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馬行空128039981
-
2 # 良人執戟2
百度關於“負氣”一詞的解釋為:賭氣、憑恃意氣,不肯屈居人下。
在“天京事變”中,石達開是“負氣”出走的嗎?
讓我們掀開發生在164年前”天京事變”的內幕,你將發出深深的嘆息.....
天京事變的“始作俑者”就是洪秀全!
廣西的蒙山縣在169前的名稱叫永安州,這是太平軍自起義以來佔領的第一座較大城市。在佔領期間,洪秀全制定了太平天國的基本軍政制度等等,史稱“永安建制”。
主要內容有一一
王位的分封和論功行賞。1.封楊秀清為東王、2.封蕭朝貴為西王,列一等;3.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列二等;4.封石達開為翼王,列三等。西、南、北、冀四王皆受制於東王。封秦日綱為天官丞相,胡以晃為春官正丞相。
禮制的制定。規定了一套嚴格的尊卑等級和煩瑣的禮儀制度。天王洪秀全稱萬歲,東王楊秀清稱“九千歲”.......石達開為“五千歲”。
分封西王以下四王皆受東王楊秀清節制,以後由於楊秀清與西王蕭朝貴聯手上演了一場“天兄天父”下凡的把戲,於是東王在宗教上與天王平起平坐。
定都天京(南京)後,洪秀全沉緬於帝王的威儀和宗教迷信中,潛居深宮,疏於朝政。雖然他仍然是天王,制度上卻是一個虛君。當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後,軍政實權逐漸集中到東王楊秀清一人的身上。
大權在握的楊秀清開始驕橫跋扈,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和陳承瑢的僚屬都受到東王楊秀清的懲罰。致使矛盾日益嚴重。
1856年,太平軍攻克了嚴重威脅天京的江南、江北大營,太平天國政權得到鞏固,形勢緩和。而楊秀清的權力慾望膨脹,漸起廢洪自立的野心。
8月22日,楊秀清又一次耍起“代天父傳言”的把戲,召洪秀全到東王府,逼天王封自己為“萬歲”。整個天京城的王府內外對楊秀清的作為深為不満。城府極深的東王把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調上前線作戰,天京城於是只剩下東王和天王。
太平天國的歷史拐點就出現在這個微妙的時刻,天國的一箇中層官員陳承瑢向天王告密,稱東王準備“謀逆”奪權,時至今日,查遍所有資料,都沒有證據支援這個所謂的“謀逆”舉動,因此不能判定東王的“罪行”。在這個歷史的緊要關頭,洪秀全利令智昏,下了一盤臭棋。他
連夜召回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暗中在天王府商議“剷除東王楊秀淸”。
9月1日,火爐城市南京悶熱難耐,北王韋昌輝親率三千鐵騎撲向南京城,與秦日綱會合後,陳承瑢開啟城門接應,所有天兵撲向東王府,楊秀清被當場格殺,府邸數千男女被殺,餘部奮起扺抗,雙方血戰,歷時幾十天,死者二、三萬人。
十多天後,冀王石達開從武昌趕回,指責韋昌輝擴大事態、濫殺無辜的行為,引發已經殺紅眼的韋昌輝對石達開部的殺心,久歷戰陣的石達開當然明白內鬥的殘酷性,自己的大部隊又在前線,情況緊急,如果不當機立斷,自己肯定要步東王后塵,石達開連夜率領部下出了南京城,韋昌輝對石達開天京留守的婦女兒童、土兵大開殺戒,無一活口。
所以不能把石達開的離京出走斷定為“負氣”所為。應該稱為“逃離南京”。
石達開離京後上書天王,要求殺北王韋昌輝以謝天下,否則將“提兵靖難”!這個行為得到大多數太平軍將士的支援,北王韋昌輝此時乾脆直接進攻天玊府,眼看自己將要吞下自己釀的苦果,天王在朝中大將們的支援下,誅殺了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瑢。
十一月,石達開回京處理善後,接管軍政內務,雖然毫無私念,卻遭到已成“驚弓之鳥”的
天王猜疑,他採取重用、拉攏石部將領的手段,意欲孤立石達開,處於激憤情緒的石達開於1857年率部出走天京。這一次出走使用“負氣”一詞可以正確;但絕無“不肯居於人下”的動機(下面將要涉及這個問題)。
石達開的第二次離京出走,完全處於無奈,否則,天京城將釀成第二次“天京事變”,太平軍在這次事變中將會互相殘殺,清軍“不戰而勝”。
石達開是所有太平軍高階將領中,指揮作戰能力為首屈一指的方面軍統帥。
例如,在北伐軍大戰曾國藩湘軍核心人物江忠源於廬州時,石達開的增援部隊猶如神兵天降,清軍悍將江忠源在一番激戰中,被石部逼得投水自盡。
1854年,年僅20歲出頭的石達開與地主武裝曾國藩的湘軍直接在湖口開戰,石達開用砂石袋堵住湖口航道,將湘軍一分為二,然後分別擊敗,水師潰不成軍,曾大帥憤而投江,被部下救起。
石達開是一個“袍哥人家”,從來都是為朋友兩肋插刀,而不是向朋友兩肋插刀。他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知道洪秀全為了向專制(稱帝)路上狂奔,決不會放過自己,因為自己是唯一的五王之一了。
石達開只有兩條路選擇,一條是“引頸就戮”,另一條是起兵取而代之。
石達開不甘心等死,又不願意兄弟相殘,那麼咋個辦呢?即便是我們現在來分析這個問題,也只能走為上策。
當石達開率領廣西老兄弟們經湖南進入廣西向北經貴州以圖四川時,貴州一個江湖高人曾經試圖說服他取洪秀全代之而獨樹一幟,遺憾的是他拒絕了。
這就是一個愚忠於太平天國運動的忠臣。
另外一個致命的弱點,他的部下沒有一個有遠大戰略目標的人才,如範曾、張良、諸葛亮似的人物。因為那時候,中國封建社會正是最黑暗的時候,太平天國的高階將領都是當時的傑出人物,而唯一有先進意識的洪仁玕又神龍見首不見尾,沒有隨石達開部隊行動。
入川的石部既無靈活的政治主張,也無既定的戰略目標,象所有農民起義隊伍一樣,到處流竄作戰,在既無川中內應,又無戰略後方的情況下,幾萬人隊伍擠在巴掌大的河邊,陷入死地絕境,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
3 # 洛水清風
在太平天國眾多將領中,石達開無疑是最受後人推崇的一個,就連他的敵人都驚歎他是奇男子。他十六歲受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馳騁疆場。二十歲獲封翼王,三十二歲在成都成都慷慨就義。一生愛撫士卒,體恤百姓民生,被認為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假如石達開追隨的是像朱元璋一樣英明之主,他完全可以成為第二個“徐達”。可惜他明珠暗投,跟了洪秀全這樣一個只會玩弄小聰明的神棍,最終釀成悲劇的人生。
太平軍攻下南京後,就定都於此,並改名天京。秦淮河的風花雪月讓這些土包子出身的王爺們神魂顛倒,眼亂心迷。於是乎這些王爺們開始大興土木,廣納妻妾。除了石達開領兵在外獨善其身。包括天王、東王、北王以及京城的大小官員,都醉心於女人的溫柔鄉里。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為了權力明爭暗鬥,最終上演了一場血雨腥風的殺戮。楊秀清被洪秀全陰謀除掉,連帶他手下的兩萬士兵也命喪黃泉。繁華天京一時成了人間地獄,屍山血海,慘不忍睹。從戰場上回來的石達開,不過說了句韋昌輝“殺戮太重”的話,就遭到滅門之禍,不得已石達開只得帶兵回來誅殺逆賊。韋昌輝不過是洪秀全對付楊秀清的一個棋子而已,當這顆棋子失去利用價值時,洪秀全就設計殺掉韋昌輝。即為石達開報了仇,又成就了他英明天王的美譽。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實力大傷。是石達開挽大廈於將傾,率領太平軍大破湘軍,逼的曾國藩投江自盡,太平天國又開始重現昔日雄風……按理說,洪秀全應該高興才是,可隨著石達開威望與日俱增,洪秀全是如坐針氈,害怕石達開會成為第二個楊秀清。於是,他把自己兩個草包哥哥封了王,安插在石達開身邊。名為協助石達開,實際上就是監視石達開,牽制石達開。
石達開深知洪秀全的良苦用心,他也怕重蹈楊秀清的覆轍,這才不得已率領幾千人馬出走天京。以石達開的當時威望,完全可以另立山頭,與洪秀全分庭抗禮。但他沒有這樣做,依舊尊洪秀全為天王 ,這就體現了石達開的忠。石達開雖然離開天京,但他的活動軌跡,依舊在江西、湖南這一帶,牽制了大量的清軍,為李秀成、陳玉成破江北大營,取得三河大捷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有人該說,石達開不是百戰百勝的將軍,為何離開天京後屢戰屢敗,是不是有有些名不副實呢!這你就太冤枉了石達開了。因為石達開名氣大大了,成了清軍重點防禦和圍攻的物件。就像漢朝的李廣,每次出擊匈奴,都會遭到數倍匈奴騎兵圍攻,不敗才怪呢!更何況石達開遇到對手是左宗棠、曾國藩這些中興之臣!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就是韓信在世,恐怕也回天乏術。
1859年,石達開在老家廣西休整後,率軍入川,想再現三國的鼎足之勢。結果在大渡河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渡河無望,被趕來的清軍圍堵在大渡河南岸。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石達開捨命保三軍,獨自一人親赴清營談判……最後,清軍背信棄義,將石達開凌遲於成都。據記載,石達開被凌遲1000多刀,自始自終一聲未吭。連監斬的四川總督駱秉章,都不得不為石達開視死如歸的精神折服。
石達開的悲劇不是他不善於領兵打仗,是因為他跟了洪秀全這個豬一樣的領導。
回覆列表
歷史上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中最為傑出的一代僅次於天王洪秀全的領袖石達開,石達開少年時代投身太平天國革命後,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屢建戰功被推為翼王,在太平天國史上功勳卓著。但在太平天國大功未成而內部分裂內訌常起,石達開縱觀局勢憤而離去,率軍遠征,卻難覓一立足之地,最終喪師大渡河畔,殞命錦官城。一代英豪飲萬古長恨。對於石達開的出走,
其一:主要責任在於石達開自己,看不清形勢,不顧大局,計較個人得失,而分道揚鑣脫離太平天國大本營,孤軍負氣而走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其二:內訌分裂,韋昌輝許逆犯上,濫殺無辜,石達開率兵討伐韋昌輝,平定了人心,並獲得群眾擁護,文武官員都向天王洪秀全保舉石達開輔政,並且稱“冀王”為“義王”。
其三:天王洪秀全胸襟狹窄,對石達開的功高蓋世,群雄擁戴如眾星捧月,造成天王洪秀生性多疑,心生歹意,為了牽制石達開的權利澎漲,另擅自封自已的長兄洪仁發為“京王”,次兄洪仁達為“福王”,而胸懷狹獈,目光短淺的安.福二王無能又固執,為此石達開對安.福二王的掣肘深為不滿,對天王的猜忌日益激化,終使石達開負氣出走,分裂削弱了洪.石的陣營,石達開的分裂行動,給自己和軍隊帶來了慘痛的毀滅,同時,也造成了歷史上太平天國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