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評寶寶

    買保健品前,看清楚含量

    一、看懂成分含量,明智決擇

    在食安風暴連環爆情況下,民眾在購買保健食品時,必須特別謹慎,尤其在目前自有品牌崛起的世代,「看懂」成分標示變成一門絕學。舉個鮮明的例子,市售護眼產品的劑量標下,常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如下圖主要成分標示,各成分萃取物都有標示含量,但卻未標明「濃度」。例如預防黃斑部病變的葉黃素,大多萃取自金盞花,但如果成分僅標明金盞花萃取物30毫克,根本就不知道真正含有的葉黃素含量多寡。改善眼睛乾澀及增加葉黃素吸收的魚油,如果僅標示魚油200毫克,也無法判斷實際Omega-3含量。再者,現在許多廠商提供花青素對於疲勞的改善,紛紛推出富含山桑子或黑醋栗的顧眼產品,但往往未標明花青素濃度,這更讓消費者盲然了,到底怎麼判斷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所以微笑藥師建議民眾,在審視保健食品時,不僅要看成分及含量外,更要看「有效成分濃度」。舉下圖為例,明顯的標示應該為山桑子萃取物30毫克(花青素含量XX毫克,或者花青素25%等)、金盞花萃取物(含葉黃素XX毫克,或葉黃素20 %),魚油200毫克(Omega-3含量60毫克,或Omega-3含量30%),這樣民眾才能判斷出保健產品可能帶來的保健潛力。

    二、成分含量愈多,含量勢必愈少

    不少民眾挑選保健產品時,總希望成分種類愈多愈好。事實上,「如果一個產品的成分種類愈多,相對的,各種成分的含量就鐵定愈少!!!」為什麼呢?例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拿一般膠囊可以添填1000毫克的物質(通常有特定比例必須新增賦型劑),如果該產品僅含三種成分,那扣除賦型劑,若成分均分,可能每種成分各300毫克。但倘若該配方共含10種成分,是不是一定有的成分多,有的少,甚至變成「樣樣通,樣樣松」的笑話。

    所以微笑建議民眾,不是成分種類愈多愈好,配方有符合自我需求即可,並仔細審視自己需要的保健成分含量是否足量。

    三、確定產品成分,符合自我需求

    這個問題或許看似愚蠢,怎麼可能有人不懂自己需求,但真的就天天上演!大多原因在於「廣告及媒體的置入行銷觀念」或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例如「UC-II補充流失的關節液」、「酵素幫助排便」、「躺著也能瘦的減肥法」。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不瞭解自我身體的警訊」,例如不少民眾有夜間抽筋的困擾,於是紛紛到藥局購買鈣片服用,但事實上身體會抽筋並一定是缺乏電質,也可能是電解質失衡或血液迴圈不佳或過度疲勞所致。所以購買保健食品前,請先諮詢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員,才不會演變至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窘境。

  • 2 # 大洋網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段煉表示,購買保健食品前最好先諮詢專業人士,並在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他提示,大家在購買前可以學會先看以下三個方面。

    一看批准文號。藥品與保健品生產的審批權為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二者批准文號的格式內容略有不同。藥品的批准文號是“國藥準字”,而保健品文號則有“國食健字”“衛食健字”“衛進食健字”等字樣。此外,中國保健食品應在外包裝註明保健食品“藍帽子”標誌,消費者透過檢視包裝上的批准文號及標誌,可以直觀地區分出藥品與保健品。

    二看說明書。藥品藥盒上或說明書中一般都要有明確的適應證、不良反應、用法用量、禁忌、療程、注意事項以及藥理作用等,並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保健品雖也註明適應證、用法用量等,但一般不會對其作用原理和適應證等進行詳細解釋。保健品雖對人體有一定程度的滋補營養、保健康復作用,但只能對疾病治療起到輔助作用,沒有十分明確的治療效果。因此,消費者並不能指望短期內用保健品來治療疾病。

    三看使用目的。由國家技術監督局釋出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簡稱《標準》)指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保健(功能)食品分成調節免疫功能、延緩衰老、改善記憶、促進生長髮育、抗疲勞、減肥等13大類。在技術要求上,《標準》明確規定:保健(功能)食品至少應具有調節人體機能作用的某一種功能,並對功效成分提出要求:保健(功能)食品一般應含有與功能相對應的功效成分及功效成分的最低有效含量。

  • 3 # 大嶺漫記

    十分同意Sunny旗艦的良心回答。但同時建議不漢有病還是沒病都可長期泡靈芝水當茶喝。我平時一個普通大小的大興安嶺本地養殖靈芝切成薄片後可以泡一個月當茶喝。靈芝是個好東西,本草裡列為上藥,基本沒有副作用。長期飲用可全面提高人體免疫力。我2009年因外傷患骨股頭壞死,因誤診發展成雙側重度,三級殘疾。按要求應該座輪倚或枉雙柺。其間我曾住過院,吃過幾種偏方,但效果不大。2014年偶然一個機會我喝了半個月靈芝水,感覺腿得勁不少。其後一直飲用,要說治好了病那是達不到,但可以裡堅持著正常步行上下班,並可以料理菜園子等日常家務,每天走五千步以上。同時酒精肝也得到了全面修復,現在小酒也可以時常喝點,老友相聚增加點情趣。再有就是睡眠好,感冒少。如果感興趣可以上網查一下,據說靈芝是最適合漢族人的保健品。

    再有就是喝點蜂蜜水,尤其是女人。潤腸通便,養顏,延緩衰老。我養了兩箱蜂,主要就是讓老婆和家人食用。

  • 4 # 美中嘉和談腫瘤

    父母啊,那是至親啊。不用考慮面子,不用找好看,一定要給最好的。

    所以,真愛父母,拒絕保健品!

    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生活方式的日益多元,購買和服用各種保健品慢慢演成了一種生活習慣。而事實上,食補永遠是最好的進補方式。很多保健品不但不能帶來額外的營養補充,反而隱藏著潛在的危害,甚至可能誘發癌症。

    某些膳食補鐵營養劑可能會誘發患結腸癌

    根據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某些膳食補鐵營養劑可能會誘發結腸癌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維生素補劑中含有兩種鐵 ——枸櫞酸鐵和食品新增劑EDTA鐵,這兩種鐵劑能夠促使形成癌症和早期死亡相關的生物標誌物。科學家們研究了這兩種含鐵化合物對人類結腸癌細胞的作用機理,把這兩種鐵化合物與硫酸亞鐵(一般認為是一種普通安全的鐵離子)對比觀察研究。

    結果發現,即使在低劑量下,檸檬酸鐵和EDTA鐵也顯示出可增加癌症生物標誌物的水平,而對照組硫酸亞鐵卻沒有影響。因此,科學家們推論“檸檬酸鐵和EDTA鐵可能是“致癌物質”。

    因此,專家呼籲,補充營養品應當遵循醫生的建議,酌情選擇。如果需要補充鐵劑,儘量避免使用檸檬酸鐵。

    癌症患者盲目補鋅或可加速死亡

    近期,《Nature Medicine》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鋅過量可能是惡病質的罪魁禍首,可加速癌症死亡

    6月6日,哥倫比亞大學的Gang Wang等人的研究指出晚期癌症患者肌肉中鋅超載和鋅轉運蛋白(Zip14)上調是轉移性癌症誘發惡病質肌肉萎縮的重要驅動因素。

    研究人員評估了ZIP14上調在人類惡性腫瘤中的臨床相關性。晚期癌症和轉移性疾病患者的肌肉切片的免疫組織化學分析結果顯示患有惡病質的癌症患者的肌肉組織樣本中含有高水平的ZIP14。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發現惡病質肌肉中普遍存在鋅超載,同時伴隨血清鋅含量降低。也就是說,肌肉中ZIP14的過表達會增加肌肉細胞對鋅的攝取,導致這些肌群嚴重萎縮,促進惡病質的發生發展。

    鋅是體內必須的微量元素,含量小,功效大,但也並非是多多益善。研究人員發現在沒有腫瘤的情況下,適當補充鋅對野生型Zip14小鼠的生長動力學沒有不利影響,而一旦鋅超載,就可導致野生型Zip14小鼠體重減輕和肌肉萎縮顯著加速。

    這種肌肉萎縮與惡病質肌肉萎縮極為相似。這就說明鋅超載不僅會使癌症患者發生惡病質肌肉萎縮,對正常人的肌肉可能也有損傷。過猶不及,不能盲目補充,這是我們必須謹記的原則。

    其他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或帶來健康隱患的營養素

    1. β-胡蘿蔔素

    有些人把β-胡蘿蔔素當作一種抗癌的抗氧化劑服用,但是過量補充β-胡蘿蔔素實際上會增加吸菸者患肺癌的風險,而且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補充β-胡蘿蔔素可以預防哪種型別的癌症。

    2. 葉酸

    由於葉酸已被證明可降低胎兒神經管畸形的風險,因此女性在懷孕期間會常規服用葉酸。但一些醫生警告:攝入過量富含葉酸食物可能會使結腸癌的發病率增高

    3. 硒

    有些人服用硒來預防癌症,尤其是預防前列腺癌。但可能會事與願違。一項重要的研究發現,服用硒實際上可能會增加高度惡性前列腺癌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過量補充硒。2007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攝入200微克硒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50%

    4. 維生素E

    維生素E被認為可以預防心臟病、癌症和老年痴呆症,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目前不僅沒有研究表明補充維生素E可預防心臟病和癌症,而且高劑量的攝入維生素E可增加中風風險

    綜合上文所述,即便是正規的保健品、營養素也不能濫用濫補,過量攝入可能會給身體帶來危害甚至誘發癌症;網傳的各種不明渠道、不知真假的保健品就更不能隨意嘗試了。日常生活中,如需進行營養補充,建議向醫生尋求指導和幫助。回到問題中,對父母,多陪伴,多交流才是最該努力去做的,別以為買保健品就是孝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在校發生意外事故,學校應該承擔多少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