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三姨說歷史
-
2 # 挑戰英語打卡1000天
可以說宋太祖的死因是中國古代的一大謎案,至今也沒有人說清宋太祖到底是怎麼死的。
公元976年做了十六年皇帝的趙匡胤在還沒有完成他的統一大業時突然離世。正史中沒有記載趙匡胤生病的記錄,只是記載著一個晚上,趙匡胤讓晉王趙光義進宮喝酒,第二天趙匡胤突然離奇死亡,而晉王就繼承了皇位。
由於沒有詳細的記載,而宋太祖只是和後來的宋太宗喝了一次酒,所以宋太祖是被趙光義有預謀的殺害的說法就大行與天下。《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那天晚上在太祖的宮中聽到了斧頭的聲音,說是趙光義是斧頭殺死了宋太祖。
後有人考證說斧頭並不是斧頭,而是“紙鎮”。晉王進宮怎麼可以帶斧頭呢,所以又有人說宋太祖可能是喝了有毒酒死的。南宋李燾編寫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記載道:“癸丑,上崩於萬歲殿。時夜已四鼓,宋皇后使王繼恩出,召貴州防禦使德芳。繼恩以太祖傳國晉王之志素定,乃不詣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見左押衙程德玄先坐於府門。德玄者,滎澤人,善為醫。繼恩詰之,德玄對曰:「我宿於信陵坊,乙夜有當關疾呼者曰:『晉王召。』出視則無人,如是者三。吾恐晉王有疾,故來。」繼恩異之,乃告以故,扣門與俱入見王,且召之。王大驚,猶豫不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出,繼恩促之曰:「事久,將為它人有矣。」時大雪,遂與王於雪中步至宮。繼恩使王止於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恩當先入言之。」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乃與王俱進至寢殿。後聞繼恩至,問曰:「德芳來耶?」繼恩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勿憂也。」”
從這一段記載可以看出,太祖死後,本來是要傳位給趙德芳的,可是太監王繼隆卻去找了晉王。很難不讓人懷疑他們是合謀好的。
但是所有的正史中都沒有記載太祖的死因,而且趙光義的皇位確實來的蹊蹺,不得不讓人懷疑。但是懷疑歸懷疑,沒有直接的史料證明,我們便都只能是猜測了。
-
3 # 軍都弩
燭影斧聲,就是宋太祖死亡的記錄,趙光義乘其兄生病入宮弄死了趙匡胤,繼承皇帝位,即位之後將趙匡胤年長兒子逼死,並將趙匡胤趙光義之外的兄弟也逼死,造成北宋皇位在宋太宗一系傳承,另有記載趙匡胤五十來歲即病乃是中了趙光義的慢性毒藥所致,從其逼死兄弟侄子甚至親生兒子的過程來看,光義必屬陰謀篡位無疑,趙匡胤死於其親弟趙光義的謀殺無疑。
-
4 # 你過來呀0
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兇手。所以他弟趙光義絕對是嫌疑人,特別是繼位後一系列舉動,比如修改史書,迫害親弟,迫害他哥孩子,獎勵和提拔御醫以及給他報信的太監,夥同趙普虛構金匱之盟等等,只能說趙匡胤狠,他弟比他更狠。
-
5 # 今古大觀
史書上說是猝死,一夜之間勇武過人的宋太祖就一命嗚呼了!史書是當權者寫的,他死後他的弟弟趙光義坐上龍椅。論本來太祖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龍椅應該論不到趙光義坐。光義也意識到這一點!夜長夢多,無毒不丈夫,他用重金收買了太祖身邊的太監,把慢性毒藥下在太祖的日常飲食中,找個機會就把太祖給害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他心虛,命史官多次修改史書,來掩蓋自己的罪過!他深知自己的皇位是怎麼得來的,皇權面前自古就無親情,所以他很快用損招除掉了自己的弟弟和太祖的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兒子!有時他也感覺自己狠了點,但不狠這龍椅能坐穩嗎?不狠,那傾國傾城的美人能讓自己隨便玩弄?趙光義做得也太絕了!有傳說說趙匡胤最後投胎成金人來複仇,擄走徽欽二帝,這都是報應。最後南宋小皇帝趙構無後,又把皇位傳給了太祖的後人!這真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太祖之死已成迷,因為史書未詳細記錄,箇中原因也只有猜測了。但不是憑空猜。
-
6 # 可可潘琴
心紅熱。
這病的是趙匡胤家族遺傳病。這個事兒在這《知識窗》《奧秘》《十萬個為什麼之一一歷史上為什麼?》是八幾年,九幾年,二幹年左右許多書刊,雜誌已經講述過。
他在5o歲時死的。箸名典故《斧聲燭影》。講敘趙光義深液被召進後宮。兄弟同飲,半夜斧聲燭影,晉王(趙光義)呼喊駕崩。無遺言,遵太后遺命晉王繼位。
後期《盜墓筆記》記錄。有人去太祖墓盜墓,開館後太祖突坐起噴了盜墓者一臉墨汁,盜墓人終生未能洗掉。
中毒而死。且盜墓筆記》8O年代作品。盜賊什麼時候盜的:?I金把北宋滅了?元把南宋滅了?或後來一,二戰時?文化大革命時期?首先屍體未腐爛。其次同日被盜墓的還有高懷德,沒有被斬頭。屍體完好。也是嚇死,嚇跑盜墓者。太祖先死的。他妹夫在小高梁戰役後死的倆人隔好幾年呢。包拯衣冠棺。這樣中毒也不對。
所以根據《宋史》《北宋後宮秘史》8O年。等文獻記裁,後來文章,來看。心紅熱這個病是真的。
趙光義,50多歲時也死於此病。他弟弟趙匡美(即趙光美,趙挺美),他侄子,兒子。也是因這個病死的。
淺見。
-
7 # 長安西北夜讀史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因,正史竟然毫無記載,《宋史》只有寥寥幾字“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至於一個身體健康,沒有疾病的皇上為什麼突然暴斃,竟然隻字未提。
這也就給了後人無窮的猜測,加上後來竟然是由太祖的弟弟繼位而非慣常的由兒子繼位,大家對宋太祖的死就更加懷疑了,這也有了很多傳聞。
著名的就是“斧聲燭影”,說是晚上看到宋太祖兄弟吵架,宋太祖以斧擊地,後來宋太宗留宿宮中,第二天宋太宗暴斃,話裡話外影射,宋太宗弒兄。
延人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續湘山野錄》
這個不大經得起推敲,首先以宋代宮廷規矩,宋太宗就不能留宿宮內;其次以裝飾用的玉斧殺人,那肯定是傷痕累累,宮內可是有著皇后的,宮外宋太祖有兩個成年兒子,豈能善罷甘休。其三,當時宋太祖並非老邁,有力控制著宮廷內外,宋太宗在宮內大搖大擺的殺人,是不大可能的。
那麼宋太祖的死到底有沒有疑點,是不是宋太宗害死的。我們不防從細節找出答案。宋代大史學家司馬光在筆記《涑水記聞》中對宋太祖的死有一段較為詳細的記錄。
根據司馬光的記載,當時宋太祖突然去世,皇后派太監王繼隆去通知秦王趙德芳,結果這個王繼隆卻去請來了晉王趙光義。
結果皇后沒等來兒子,卻等來了小叔子。她臉色大變說了一句很耐人尋味的話,我們母子的性命都託付給官家了。
宋後聞繼隆至,問曰:“德芳來邪?”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官家。”——《涑水記聞》
司馬光是宋代的大史學家,肯定不會胡編亂造,他的記載比斧聲燭影的來歷可可靠多了。可以看出來,當時宋太祖死的時候,趙光義沒在旁邊,甚至沒在宮裡,是在宮外的,這點符合常識。那麼宋太祖的死和宋太宗就沒關係了嗎,其實未必。
司馬光在記錄中提到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事。就是當太監王繼隆去晉王府的時候,在門口碰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醫官賈德玄。
賈德玄說他在家聽到門口有人喊晉王召見,出去一看沒人,如此好幾次,覺得晉王可能會有事,就跑到晉王府門口坐著。這個說法可謂奇怪之極,明顯就是胡編亂造了一個理由。
見醫官賈德玄先坐於府門,問其故,德玄曰:“去夜二鼓,有呼我門者,曰‘晉王召’,出視則無人,如是者三。吾恐晉王有疾,故來。
更詭異的是趙光義最後竟然帶著賈德玄一塊進宮,要知道宋太祖已經死了,帶一個醫官進宮簡直是不知所謂。
而且宋太宗繼位以後,對賈德玄非常好,他因為貪汙受賄,而且個人能力不足,官不是很大,但是宋太宗一直對他寵信有加。
德玄後為班行,性貪,故官不甚達,然太宗亦優容之。
這裡面有幾個問題就很值得思考,為什麼賈德玄會提前知道宮裡有事一樣待在晉王府門口?為什麼帶他入宮?為什麼寵信一個醫官?司馬光不會莫名其妙提到一個小小的醫官。
我們可以推測,因為是本朝的皇帝所以司馬光不能明寫宋太祖的真實死因,但是他用暗示的方法給了我們一個真相。就是宋太祖的死和醫官賈德玄有關,結合斧聲燭影的傳說,我們其實可以基本得到一個真相。
宋太祖死的當天確實和弟弟一塊喝酒,但是宋太宗沒有留在宮裡,而是出宮了。而他和醫官賈德玄預料到當晚要出什麼事,一直等著。
我門都知道當晚宋太祖死了,因此要麼宋太宗有預言能力,要麼宋太祖的死是在他的策劃下的,肯定是後者無疑。
這個醫官賈德玄既然同樣在等待,還被帶進了宮,這件事他肯定參與了。醫生參與了謀殺皇上,而且皇上不能有明顯的外傷,那麼答案顯而易見,是下毒。
也就是在當晚和哥哥吃飯時,宋太宗用了賈德玄配置的毒藥,暗暗下毒。他們深夜不睡,就是等待宋太祖毒發身亡。這也就進一步解釋了,太監王繼隆為什麼不聽皇后的話,擅自做主讓晉王入宮,因為一切都是預謀好的,他早已被收買。我想這才是司馬光寫宋太祖的死,賈德玄一個小小的醫官莫名其妙出現多次的原因。
可憐宋太祖一代梟雄死於親弟弟之手。宋太宗為了皇位殺死了親哥哥。
(參考資料《涑水記聞》《宋史》《續湘山野錄》)
回覆列表
《宋史》中關於趙匡胤之死的記載寥寥數語,“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趙匡胤死的過於突然,繼任者趙光義的嫌疑最大。究竟是不是趙光義殺了趙匡胤,我們來看看《續湘山野錄》、《涑水紀聞》等野史裡的記載:
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壬午夜,重病中的趙匡胤召見趙光義,商議傳位大事,左右不得聞。期間,有人在遠處看到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這就是“燭影斧聲”。
至於上面的記載真實性如何,我們不得而知。正史中記載趙匡胤有三位妻子,分別是孝惠皇后賀氏、孝明皇后王氏、孝章皇后宋氏。前面兩位在趙匡胤死前就去世了,孝章皇后宋氏就成為了皇嫂,趙光義如何對待宋氏?
史書記載,趙光義對這位皇嫂很不尊敬,先是讓皇嫂遷居西宮雍熙四年,又命她移居東宮,最後讓其在淒冷的宮內生活20年。宋氏去世後,趙光義連最起碼的表面工作也不願意做。有人官員建議將宋氏風光大葬,結果趙光義竟然將其貶黜。
這一切是否就證明了趙光義“殺了”趙匡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