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觀

    果然不出意外,軌道交通行業一如既往的在2019年底,再次給大家送上一份“出行大禮”。

    從宣傳角度來說,今年中國開通的高速鐵路沒有哪個能比這次京張高鐵的開通更有牌面了,畢竟它也算是某種意義上冬奧會的“客運專線”。

    事實上,北京和張家口這兩座城市其實並不是第一次因鐵路結緣。只不過,上一次就要追溯到一百一十年前的京張鐵路了……

    驀然回首,中國鐵路走過了百年征程。可完成的,卻不僅僅是35km/h 到350km/h的那10倍的速度跨越!

    正文開始前,我想先說段老京張的故事。

    我對老京張的認知起源於兒時的一本兒童讀物,名字叫做《科學家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是介紹了若干位國內外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的經歷和貢獻,其中給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詹天佑和哥白尼。喜歡哥白尼的原因是因為“日心說”確實能給小孩子一種很形象又新奇的天體認知;而對詹天佑念念不忘的,則是在晚清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作為幼童留學生被公派西洋,長髮去短髮回,進而自主設計建造了京張鐵路,打破了國外列強的封鎖,很容易引發作為華人的自豪感。

    說起1909年開通的那條京張鐵路,意義和亮點大家可能小時候都從課本里學過。比如克服了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而修建的“人”字形鐵路,靠人工一下一下挖出來的八達嶺隧道,更是一舉打破了國外認為“華人不能自己修鐵路”的言論。尤其最後這句話,一切都隨著京張鐵路的開通不攻自破。

    過去鐵路的主要功能不完全侷限於客運+貨運。戰火紛飛的年代,鐵路的重要性更多的是體現在軍備運輸上,而鐵路掌握在外華人手裡,也就意味著在沒有導彈的時期,人家可以實現快速打擊而我們不能。當你認為悶罐車裡運的都是礦石和煤炭時,卻意外發現一個個全副武裝的大兵扛著槍從裡面鑽了出來……

    那時候的華人能自己修鐵路,並掌握關鍵技術,是不是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如今一個總被提起的名詞,中國產化呢?而中國產化的意義,各行各業,大家都心知肚明瞭。

    而這條鐵路,不管是長了華人的志氣也好,還是後來為國家培養了一批鐵路專業人才也罷,不得不說,我們要感謝它,更要感謝那位為中國鐵路事業奉獻了一生的中國鐵路之父。

    好了,簡單的回顧了下老京張鐵路,接下來就說說我們今天的正主:京張高速鐵路的意義和亮點了!

    一、CTCS3+ATO級別的列車自動駕駛

    先解釋一下,中國的鐵路列車控制系統分為5個等級,即CTCS-0、1、2、3、4(CTCS,China Train Control System)。

    其中目前主流的京滬高鐵和京津城際都是採用目前最高等級的CTCS-3列控系統,對應的速度,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復興號的最高速度:350km/h(對應的CTCS-2最高速度為250km/h)。

    但這次的京張高鐵,和以往的CTCS-3級別的高速鐵路有一定不同。主要是在CTCS-3的基礎上新增了ATO功能(ATO,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列車自動駕駛),變成了CTCS-3+ATO。所謂自動駕駛功能,包括列車自動開門、自動精準停車、車門與站臺門的聯動等[1]。

    換句話說,解放司機,實現列車的自主行駛,而司機本身則變成自主行駛的的另一套備案,做應急冗餘,雙重保障列車行駛安全。

    講道理,這次新增的ATO功能,其實和地鐵的CBTC方案中的AM駕駛模式是殊途同歸的,但這並不能說高鐵的方案落後於地鐵!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兩者在距離、速度上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才更加凸顯本次建設的亮點。

    地鐵常規只有80~100km/h的行駛速度(不算大興機場線那種偽地鐵),而高鐵的速度更快,速度的大幅度提升也對安全和精度等問題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

    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如果是博爾特和一個普通人一起進行百米賽跑,並要求他們必須精準的停在終點線。顯然,博爾特肯定比普通人預先達到終點,但高速度下的準確定位,對於博爾特的難度就要更大一些了,這需要他預先載入電子地圖、實時生成速度曲線並加以控制……

    此為京張高鐵的亮點一,也是智慧的第一表徵。

    二、智慧動車組:復興號Plus!

    京張高鐵首次在全國的路網內提出了智慧動車組的口號,並於今年的8月3日,由鐵路部門釋出公告,啟動了動車組設計方案的徵集工作[2]。

    我們可以理解,這是在復興號動車組基礎上的一次“智慧”大升級!

    對於智慧的理解,除了我們上邊提到的CTCS-3+ATO列車自動駕駛以外,更多的是從列車本身的旅客服務角度,帶來了很多方便乘客的舒適體驗。

    列車實現車載WIFI的全覆蓋,可透過車載終端或旅客APP等方式為旅客提供車內娛樂、冬奧會諮詢、履行服務資訊等多樣化資訊車內可提供中、英文(冬奧會期間增加法文)列車運營、環境和開門提醒等豐富的服務資訊對重點旅客可提供個性化及無障礙服務

    當然,除了標準配置的動車組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冬奧配置”動車組將在2022年冬奧會期間與廣大旅客見面。

    作為冬奧會期間的專屬列車,相較於常規的智慧動車組,除了在外觀設計上會有一定區別之外,更重要的,“冬奧專車”將配置有媒體車廂和運動裝置存放處。前者將更有利於冬奧會的報道,各種新媒體設計將使車廂變成了一個移動的多媒體中心;而後者則大大的方便了運動員和冰雪運動愛好者的裝備儲存問題。

    更多的智慧感受,就需要大家親自去一探究竟了。

    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作為中國首條採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高速鐵路,京張高鐵在跨界融合上也同樣不甘人後。

    結合上圖北斗導航系統對交通領域應用的說明,可以發現一些端倪。有一個概念被以兩種不同的說法分別講述了一次,即智慧排程指揮系統,還有鐵路運營監控。

    解釋一下,軌道交通行業目前有一個很重要的發展趨勢,即中心整合化、排程整合化。用一個專業名詞來表達,叫做綜合智慧運維繫統。對,你沒理解錯,就是那個大一統的意思。

    而在京張高鐵中,將以往強勢依附於北斗導航系統建設的地震預警、自然災害監測等專業納入到鐵路行業的集中管控之中,擴大了原有系統的管理範圍,增強了系統之間的聯動效應,某種意義上,這將會極大程度的增強鐵路系統在意外和緊急狀況下的預防能力和應對能力。

    暢想一下,未來如果再經過詳細的系統介面設計和自動化場景模擬,在列車進一步提高自動化等級至全自動以後,是否列車可以透過自主學習,充分響應北斗導航系統精準控制下的災害預警,從而做出及時的調整,實時保障車上旅客的人身安全和鐵路財產的不必要損失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說完了亮點,感觸頗多,接下來,聊一聊京張高鐵的意義。

    似乎,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那個“崇洋媚外”的年代……

    往小了說,有胖虎舅舅家用了30年沒故障過的松下彩電,強夫姥姥家一直沒出過異響的西門子冰箱;

    往大了說,有秀兒姨她女婿倍兒有牌面德產汽車,穿天猴當了飛行員後天天跟小夥伴吹噓的某波音……

    但就是在這樣那樣的羨慕聲中,中國的軌道交通產業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從諸多實體產業中殺了出來,自此開啟“狂奔”模式。

    於是,開始有老外去京滬高鐵上拍攝紙杯裡的晃來晃去但就是不會四濺的水,然後發到國外的社交網站上,引起所在國民眾的“驚訝”與“嫉妒”。那一刻,我相信所有曾經參與建設中的2B企業看到這一幕,都會因為他們建設的產品得到C端的好評而感到驕傲吧。

    多年前,業內的前輩們最經常說的一句話是:這條線就這幾塊是咱們中國產的,其餘都是進口的,沒法子呀,咱做不了。言語之中流露出的皆是無奈。

    而現如今,究其軌交行業整個系統,部分器件雖仍有舶來品,可建設者已經可以隨意的笑笑說:就這幾個部件是國外的,其餘都是咱們自己產的。

    這話裡,不一定是驕傲,可我聽到的,確實是一種底氣和習慣。剎那間,我彷彿看到了無數個公司的開發中心曾經的挑燈夜戰,研究測試著中國產化的替代品,因為新產品的彩頁已經印刷完畢,只等待型式試驗的透過報告……

    交通這個東西很奇怪,一直都和通訊電力、航空航天等領域作為一個國家國防實力的重要象徵。

    有人說,中國的軌交產業雖然是國家的一張名片,但這張名片在遞出去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多國家的拒絕,也不容樂觀。

    可我要說的是,遞的出去要遞,遞不出去也要遞。華人做生意這點非常好,雖然這次你不用我們的,但標書我照買,標我照投,諮詢方案宣講我們也一個不拉。一回生二回熟,下次再有專案,是不是就可以重點考慮下了?

    有些國家的某些部門比較介意中國的全產業鏈輸出,沒關係,實在不舒服,你們自己找個差不多的本地企業,我們跟他們組建合資企業也行,工廠就辦在當地,還給對方國家解決就業。幫了你們這麼大的忙,利好的惠外政策要給幾個不過分吧?

    聽到這,有沒有很熟悉這個場景,咱們國家改革開放後進來的那些外企,不就是這麼來的麼……

    當年,很多外國企業透過汽車和電子叩開了中國經濟的大門,靠的是好的產品質量。

    今天,我們透過軌道交通同樣走出了國門,靠的是優秀的工程實力和合適的價效比。

    還有人說,中國的高鐵、地鐵出口是做的局。其實呀,大家心裡都明鏡似的,咱也不掖著藏著,畢竟合則兩利的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而京張高鐵,再一次強勢的證明了我們的國家實力。

    這,就是陽謀。

    寫到最後,總結一下:

    京張高鐵本身,其實只是我們當今時代科技進步的一個縮影,是一個階段性的里程碑。而它的身上所擁有的亮點,則是近些年中國高速鐵路發展的一次集大成者,更是未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繼續邁向更高層次的一個小小起點。

    一條鐵路,建設完畢,開通了就可以算作是一場旅途的結束。但建設了這條鐵路的工作者,則會向更高水平的工程創新發起衝擊,因為還有更多的“亮點”等待著他們去點燃!

    他們之中,有一線上混汗如雨的中國工人,也有工作間裡熬夜改圖紙的中國工程師。正是無數個這樣的他和那樣的她,最終匯聚成了一道智慧的洪流,而這道洪流有個響亮且讓人自豪的名字:

    中!國!制!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巨蟹座和什麼星座相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