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舟醫生
-
2 # 兒科醫生熊友華
腦癱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體徵、表現的型別、病史以及相關因素的分析,並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查。
如影像學、電生理學檢查,以及聽覺、視覺、感知覺、認知等問題的檢查。
01帶孩子面診醫生①病史詢問:
詳細詢問孕期,生產時、產後寶寶的相關情況,以及日常的表現,同時細緻地觀察孩子。
△四川十大兒科名醫付師亭教授正在看診
②孩子的體格檢查
主要檢查寶寶各方面的發育狀況。
如腦癱孩子主要表現為:
發育落後,如運動發育、精神發育與正常寶寶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
原始反射的持續存在;
姿勢反射出現推遲;
肌張力的改變(姿勢異常)。
△圖為腦癱的部分型別
02醫學檢查①頭顱CT、MRI檢查
主要觀察寶寶的大腦情況,如有沒有損傷情況,損傷部位等。腦癱的型別、不同致病原因及合併症的不同,成像也不相同。
大多數腦癱患者可發現腦萎縮、外部性腦積水、腦軟化或腦穿通畸形。
核磁共振成像
△上圖: 男,6個月,橫軸位 T1WI示右側基底節區可見條狀異常訊號,呈高訊號,考慮右側基底節區鈣化灶;
△下圖: 男,2歲 10個月,矢狀位T1WI示胼胝體體部及壓部變薄、細小,胼胝體發育不良
②神經電生理檢測
●腦電圖(EEG) :約有 80%的腦癱患兒有腦電波異常,其中偏癱的腦電圖異常率高。也有可能正常,也可表現異常背景活動,伴有癇性放電波者應注意合併癲癇的可能性。
●腦電地形圖(BEAM):檢測小兒腦發育與腦波變化。
●腦磁圖。
△數字腦電地形圖儀
●誘發電位: 視力減退或聽力障礙者可分別給予視誘發電位和聽誘發電位檢查。
●肌電圖:瞭解肌肉和神經的功能狀態。腦癱合併肌萎縮者儘可能作此檢查。
●腦阻抗血流圖(REG):檢查頭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況。
血常規、甲狀腺功能、骨齡、心電圖、代謝性疾病檢查等其他相關的檢查。
03臨床表現評定①智商測定:評價智力和社會適應狀況,明確孩子是否合併智力低下。
②運動功能障礙的評定、特殊感覺障礙的評定、言語功能評定、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相關評定。
△下圖是我院康復醫學研究院的康復治療師正在進行運動發育方面的評定
腦癱的孩子醫院如何治療干預腦癱正確診斷檢查是治療的前提,相關的醫學檢查對制定治療方案及預後判斷等也有很大的幫助。
下圖的浩浩,出生時因缺氧導致腦癱,患有嚴重的四肢癱,目前四肢已變形到無法正常走路,現在他已經16歲,干預改善的空間非常微小。
可見,對於腦癱孩子來說,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康復十分關鍵。
有的寶寶在2、3個月,已經開始了超早期干預。
在腦癱孩子的治療干預上,我院是採用“醫教一體·多學科康復診療模式”,下面我們來分享一些相關的治療方法。
它是對腦癱孩子整體的治療,不是單單就侷限於單一的治療,是多方面,多角度綜合治療。
△第一張圖是“醫教一體康復體系”的詳細介紹,第二張圖是康復體系在腦癱治療中的相關應用
1.中西醫結合治療根據腦癱孩子腦血流障礙、神經細胞損傷、腦結構破壞的特點,可以口服或注射有關藥物:腦神經營養藥、肌肉鬆弛藥、活血藥等。
中國醫學對腦癱的認識及治療有著悠久的歷史,西醫治療的同時結合中醫療法,調整陰陽平衡與臟腑機能。
兩者取長補短 , 既提升療效, 又縮短了康復時間。
如:對於痙攣性腦癱的孩子,可以有一些降低肌肉張力的藥物,並配合一些疏肝理氣的中成藥、中藥湯劑進行治療。
同時,可以運用中醫按摩的按、揉、拿、捏、彈、撥、叩擊等方法,以緩解緊張的肌肉、降低肌張力、提高肌力、增加關節的活動度、抑制異常的姿勢。
2.經顱磁刺激技術運用醫學專業的經顱磁刺激技術作為腦癱患兒康復治療的一項輔助治療手段,其有效性已被證實。
rTMS透過影響一系列大腦神經電活動和代謝活動增強神經可塑性,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
3.生物反饋療法腦癱孩子可根據反饋資訊對骨骼肌進行放鬆訓練或對癱瘓肌群進行功能性訓練。
該療法可增強肌力、降低肌張力、增加肌肉的協調性、加強感覺反饋、促進腦功能重組,輔助肢體功能恢復。
4.高壓活力氧艙高壓活力氧艙是向艙內充入純氧,使艙內形成1.3個標準大氣壓的遠古大氣環境。
使結合氧飽和度快速提升到99%以上,從而開啟人體快速吸收氧氣的黃金通道;使體內溶解氧通道溶解氧含量提升5倍以上,提升血氧含量,恢復細胞活力,從而調節代謝功能使體內各項功能逐步趨於平衡。
這就好比打開了任督二脈,全身機能增加,在一些腦癱孩子的治療上,也能起到獨特的治療作用。
它可以改善腦組織細胞的供養供血,促進細胞有氧代謝,增加機體的含氧量;促進神經鞘膜的修復;調節機體免疫力和保健作用。
5.康復訓練除了透過前面最基本的治療措施,來改善大腦細胞功能,減輕病變程度,我們還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
比如PT與OT是促進腦癱兒童粗大運動及精細動作恢復的常規訓練方法。
PT
小兒腦癱的物理治療(PT),它是康復訓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採用的是非侵入性、非藥物性的治療。
如:Bobath療法、NDT神經發育學療法、互動性運動療法
促使經絡通暢,達到活血化瘀,康復萎縮肌肉,鬆弛痙攣肌群,促進障礙功能恢復,促進正常運動,對孩子肢體障礙關節畸形等症狀予以有效的改善緩解。
OTOT是指的作業治療。它是以感覺,運動,認知和心理技巧為基礎,針對腦癱孩子在自理,遊戲,上學三方面的功能表現訓練,以解決生活中和學習及社交中所遇到的困難,取得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和適應性。
△下面是作業治療室的幾個簡單的治療用具
腦癱孩子的作業治療領域廣泛,包括姿勢控制的發育,手功能的發育、移動、感覺統合、感知與認知、心理和情感、進食和口運動功能、自理和遊戲、書寫等方面。
STST就是語言訓練。腦癱孩子約有 70 %~ 80 %伴發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
既有語言發育遲緩又有運動性構音障礙,造成孩子發聲困難,攝食困難,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語言,攝食,認知,社會交往及交流能力的發育。
所以,腦癱孩子常常需要語言訓練 3 ~ 6 個月或更長的時間,來儘可能恢復其說、聽和語言交際能力。
感統訓練經過對腦癱孩子的感覺統合訓練 6-15 個月發現,在物理、作業等治療同時進行感覺統合訓練,明顯矯治和改善了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動作協調功能。
同時,本體感覺加強,觸覺過敏症狀減輕或消失,提高了視聽覺能力,也可以促進語言發育。
除了以上的療法,腦癱的孩子還會進行一些音樂心理行為治療、水療、智力訓練、引導式教育訓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等促進其恢復。
家庭康復康復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不斷堅持。
結合家庭正確的護理指導、針對性訓練,這樣可以讓孩子24小時處於康復之中。
促進孩子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使受損大腦的功能得到代償,改善異常姿勢,預防關節攣縮畸形,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
很多臨床實踐也充分證明了家庭康復的有效性,並且有效干預治療越早、堅持時間越長,療效越好。
△下圖是家庭康復的部分指導,只要經過科學的設計、安排,生活中的任何一種動作都可成為訓練內容。
雖然,孩子最終的治療效果取決於治療時間,腦癱的型別,但透過日積月累的針對性的干預、訓練,腦癱孩子一定會有所改善。
回覆列表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 CP,簡稱腦癱)是一組異質性臨床綜合徵,其嚴重程度不一,特徵為肌張力、姿勢和運動異常。該病是由多種原因所致的發育腦出現異常造成。雖然腦癱本身不是進行性疾病,但臨床表現可能隨著時間推移隨腦發育成熟而變化。
有針對腦性癱瘓的檢查嗎? — 有。透過進行體格檢查和了解症狀,醫生或護士可能會告訴您孩子是否存在腦性癱瘓。然而,由於在出生後最初的2年期間兒童的發育速度不同,所以醫生並不總是能確診。他們可能會讓您轉診至專科醫生處,以確定您的孩子是否患有腦性癱瘓。
可能的檢查包括:
●MRI–這是一種能顯示腦內影象的影像學檢查。
●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腦電圖是一種檢測腦內電活動並記錄腦波模式的檢查。如果您的孩子出現癲癇發作,醫生可能會進行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