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膽大而鍋蓋
-
2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我們常說的文化人,就是識字的人。而文化人水平是分擋次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這些都是文化人。文化人提筆能寫文章能看懂報刊雜誌。報刊雜誌,廣播電視臺等媒體,記者作家,精通數理化各科的人都是文化人。文化人有高低學歷之分,不同的學歷,文化程度就不一樣,學歷證書也不一樣,所獲的成果也不相同。(以上答題是我對什麼是文化?文化水平,文化人的認識)。
-
3 # 河洛繡郎
文化,是一個人的個人素養,一個家的良好家風,一個國的優秀傳承。所謂文化,在我看來就是一種用仁義禮智信來制約個人行為的理論。所謂文化人,就是有道德,有信仰,有底線的人。
飽讀詩書是文化人麼?那我反問一句披著羊皮的狼是羊麼?不是。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飽讀詩書不一定是文化人,滿腹經綸,卻不為人事。才華橫溢,卻唯獨缺德,這樣的人,是偽君子,不是文化人。文化人,應該是一群有底線,有內涵,走理想的人。他們把優秀的品質和精神當做自己人格的標杆,他們不會為了個人私利而損害他人權益。所謂文化人,首先是一個有道而行,有德而踐的人。
我們該怎麼對待偽君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對於偽君子,我們不要受其迷惑,不要看其表面文章做的好,而要深層次的看待他們的做法。不要人云亦云,隨大流,被別人當槍使。有些時候,善良最容易被人利用。我們有一顆善良的心,卻被他人當做利用的資本,不會去道德綁架他人,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文化,不看你讀多少書,看你積多少德。
-
4 # 文人草堂
看到題意,筆者腦子裡,不禁冒出一個小笑話,這可是筆者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或許就能解釋 到底什麼是文化,什麼是文化人?
有點忍不住笑了——
話說,十幾年前,筆者剛參加工作,住在公司為大學生準備的公寓,宿舍裡一共三個人,其中年紀較大的那位,我們叫老大,學醫的,學識淵博,人也非常非常好,沒事兒就愛躺在床上,抽著煙,望著頂棚;老三最小,一天只要不上班,就坐在電腦邊上玩著遊戲。我,排行老二,酸溜溜的書生一枚。
一個冬天的週末早晨,剛剛下過一場小雪,老三照樣坐在屋裡,目不轉睛的盯著螢幕。
重點來了——哈哈:
筆者晨跑踏雪之後,先推門進屋,隨口說了句:這個冬天不太冷——
頃刻之後,老大出去買我們中午要吃的早飯——半隻烤鴨,一疊捲餅,幾罐啤酒,推門歸來,也隨口說句:我去,這個冬天沒凍著!
頓時,宿舍裡傳出三個年輕人爽朗的笑聲——唉,十年的回憶呀!
回到正題——
這個冬天不太冷——取景於《這個殺手不太冷》,意境優美,簡潔又富有詩意!最主要,平常說話要是這樣,你會覺得,有點酸酸的——
這個冬天沒凍著——沒有什麼取景,也沒有什麼意境,就是大白話,聽著順耳,也能讓人聽懂,又不會冒酸水。
這就是普通青年,與,文藝青年的區別。
雖有調侃的意味,但卻很能說明問題:我和老大,都是有著一定文化水平的人,老大可是上了七年的醫學院,什麼知識沒有?我也上了四年的大學,文化水平都算是社會中層級別。
文化人,確是,有些文藝情感的人,可以拿著筆,寫出一些不是大白話的心裡感受——不是刻意的哦,是那種骨子裡的酸溜溜。
你看餘秋雨,高曉松,馬未都,蔣方舟,韓寒,等等,所有你認識的文化名人,去掉個“名”字,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文化人”,即使沒有攝像機,他們也會偶爾冒出一句,可以寫進書本的話語。
-
5 # 龍飛鳳舞九天遨遊
文化人?文化,以前認識字的少,只要認識字就是文化人。隨著中國的掃除文盲,基本都認識字了。
現在文化沒有固定的概念了,只要擅長於某一個領域的專業就是獨特的文化。
因為文化多了,每個行業都有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每個事物也有文化,有自己獨特的文化。
只是有的人懂得多,知道的接觸的文化多,有的人知道的少,比較單一。
書法有書法的文化,國畫有國畫的文化,玉石有玉石文化,古玩有古玩的文化,文玩有文玩的文化。
不能說識字,讀書多就是文化。酒有酒文化,茶有茶文化,你懂酒不一定懂茶,不能說你沒文化,只是超出了你的文化領域。
美食有美食文化,不能覺得你讀點書,就有美食文化,在做美食領域裡,你肯定不如廚師有美食文化。
當所有的事物,經過一段時間,都會慢慢有自己的文化,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
沒什麼文化不文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你就是文化人,屬於你專業的文化。
-
6 # 奇堯最棒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易傳》這是中國最早提出的文化概念。
對於個人而言的“文化水平”是指一個人語文和知識程度,集中體現在人的傳承、教養、品味、素質、和程度的修養的綜合表現,也是一個民族和個人的軟實力。正如 南齊王融《曲水詩序》:“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是指人所受文治和教化的總稱程度,常稱有文化或沒文化。
文化能給一個民族及每一個人以自尊、自信、自強之力、使之大氣磅礴有骨氣和有底氣及源源不絕的動力。
中華民族的詩情、畫意、生命中盎然生機、倫理秩序、都深藏於潛意識之中,傳統倫理文明在現代文明中重構與聯通,是喚醒民族文化靈魂的鑰匙。文化、文而化之。是一個動詞、是一個過程、中華文化歷經5000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瀚若煙海、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文化都不能比及的,中華文化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自豪。
-
7 # 風舞鷹翎
文化很難準確的定義。因為它是涵蓋我們衣食住行。人文地理等等精神活動和精神活動的產品的複雜概念。古今中外的名人雅士,無法給出統一的標準,只能從各個精神學科,社會學科,經濟學科,政治學科等領域給出各自的概念。
我們不談學術上的爭論。來形象的談談我們生活中所謂的文化。
中國文化一詞來自易經,“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已化成天下。”人文化成簡稱文化。
1.現在我們經常說美食文化,旅行文化等,就是指在各個領域或者地方,形成的具有獨特意義的習慣,風俗。是與其它領域區分的標準。
2.具體到我們生活中,文化水平,文化人是說一個人的學識修養,精神境界,素質休養。說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主要是看他的言詞談吐,待人接物等方面是不是讓人覺得正直公平,不卑不亢,使人信服,給人啟示。比如這幾天降溫,有的人會說:“狗比天氣,凍死爹了。”也有人會說:“天陰冷了下來,似乎給清明添上了一絲悲涼。”這就是人們所說文化人和沒文化人的區別。
3.其實現在的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很少,大家都心浮氣躁,追名逐利。開啟手機,大學教授猥褻女生,某某專家接受商家賄賂等等新聞數不勝數,他們是學識上的文化人,也是素質精神上的垃圾。正所謂,普天之下均逐利,何談君子文化人?
-
8 # 珍65269329
謝邀請,我認為文化,就是你擁有的知識。我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文化的範圍比較廣,除了我們課堂上學的,數 理 化 語以外,還有許多我們不曾學到的知識。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人的一生都在學習,不學習就會被淘汰。文化無窮盡。知識伴一生。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裡徜徉。書寫更美好的人生。
-
9 # 走吧一起看世界
謝邀!文化原本是高大上代名詞,用多了就變俗了。現在說有文化基本上含有諷刺意味,很久以前對文化及有關名詞的解釋,沒有什麼新意,文化需要創新,許多諸如文化之類不僅需要傳承,而且還需要在與時俱進中發展。現在只有在正規場合下,才很嚴肅地談涉及到文化問題。說起個人什麼文化程度才敢說有文化,大專,大學水平,已不太敢說有文化,研究生免強說的過去,專家,導師之類的頭銜越來越叫人眼花繚亂。記得有一話:才能就象懷孕一樣,時間長了才能看得出來。我信!
-
10 # 赫哲烈
文化這個概念太過寬泛,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事物就會得出不同的文化認知文化概念,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的見識高低,認知層次的深淺,思想信念的支撐對於文化的認知都會產生千差萬別。文化是傳習而化之,從和而不同到兼包並蓄,再到和諧共處,混為一談,就是從分到合,再由合到分,分分合合是一種趨勢,是兩個背面但是在一個現象體上的不同表現,但是關於文化應有一個總的劃分。
文化的產生一是由於人類的創造包括物質的精神的,二是受人類影響或是影響人類的物質存在都可以被賦予文化上的意義,物質層面、社會層面、文化層面是相互交織彼此促進的任何一種獨立的文化現象在剖析開來都必定會擁有其中的任意一個元素,任何的文化產生都會有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時代背景,前文化的影響,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誰都是娘生父母養的,沒見過無父無母之人,除非是孫悟空,但是這世界上有嗎?考之根底孫悟空也還是吳承恩造就得,也算是有來有去的存在。
依中國文化來講文化水平的高低不是學習到了多少文化知識,上了什麼樣的大學成了什麼樣的博士或博士後,甚至專職文化博士,文化不是頭銜不是學習的知識而是受歷史時代的影響,產生於生產生活之中表現在人的行為言談舉止禮節儀貌上邊,透過時代的物質表現文化現象逐漸積累而形成的一種趨勢潮流,當然文化也具有歷史的一面像歷史遺蹟、古人類遺址、文化典籍等等。只要是被人類加工有人類參與的活動都是可以與文化聯絡到一起的。文化水平的高低表現不在於本身而在於受眾群體,大眾的認可認同甚至是參與效仿。具體到一個人上表現在待人接物,處世做事上,那也是有受眾的參與互動的,像禮貌對答,回老家了改叫爺叫爺,改叫叔叫叔,人家就會說懂禮貌有文化,能夠尊重人。在處世為人上能勉勵的不批評,能教育的不懲罰,這樣顯得有文化講情義,同樣一件事情沒文化的處理簡單粗暴直截了當要麼壓迫威脅人,要麼引誘謊騙人,不能夠讓人信服,看似風平浪靜也許更大的風波在後頭。
文化是什麼文化是對人心人性的一種催化,它可以使人激進,可以使人保守,可以使人激揚,同樣可以使人頹廢,要學知識用知識要把知識轉化到自身的文化素養上來。
回覆列表
知識,見識,價值觀,方法論的統一
具體來說狹義的文化指的是接受過正規教育,80後至少得本科,70後得大專,60後得高中,60年代前生人得以識字為標準,且談吐有修養,下筆有水平,這裡預設以儒家思想為第一,佛道思想為次。
廣義的文化是你相我相眾生相,文化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顯相,所有你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嚐到的,並以此思考的都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