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孝容可舉

    文藝復興發生在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的歐洲。

    鄭和(1371-1435)下西洋始於1405年。

    《天工開物》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1587-1663)著作於1637年初版。十八世紀傳入歐美,直接推動了歐洲農業革命。

    我把鄭和下西洋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長征”(也有學者定義為“香料之旅”)。

    他打通海上絲綢之路的實踐,所到之處,立碑紀功,宣揚文化,播撒理念。他的偉大壯舉,促進世人認識海洋開闢航道,增進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繁榮,將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美德深深烙印在世人心中。

    鄭和下西洋,順應了人類社會日益世界性的大趨勢,打破了世界各國之間相對封閉隔絕的狀態,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同樣的,中國在與各國交流中,由西方傳入的數學、理化、天文等教材,啟蒙了當時的高階官員和知識分子。

    文藝復興,根本原因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歐洲新興資產階級不滿中世紀教會長期對精神世界的壓迫,發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1300年,但丁寫了《神曲》,核心思想是反對教皇獨裁,並因此入獄,最後窮困而死。

    但丁深刻影響了彼特拉克,彼特拉克於1338-1342年寫了《阿菲力加》,並四處演講,宣揚自己的文藝思想和道德理念,稱之為“人學”或“人文學”,以此與“神學”相對立。彼特拉克被稱為“桂冠詩人”,認定為文藝復興的發起者。

    文藝復興由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假借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發起。核心是強調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精神,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薄伽丘的《十日談》,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

    文藝復興運動,主張人生的意義是追求現實生活的幸福,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主人和創造者,倡導個性解放,反對神學思想,衝破神對人的精神桎梏。誠然,過分強調人的價值,在文藝復興後期,造成了個人私慾膨脹,貪圖物質享受,奢靡之風氾濫。

    這一時期,歐洲在各個門類學科,湧現出一大批巨擘。在一定意義上,中國的四大發明,也促使了歐洲科學思想迅速傳播,航海技術產生了革命性歷史飛躍。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為地圓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科學技術著作。它反映的是明朝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生產力狀況,更多關注的是手工業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之名,取自“天工人其代之”及“開物成務”,體現了明朝大科學家宋應星的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明顯區別於當時佔正統地位的理學。其可貴之處在於,他對技術以資料定量作描述,注重引入理論概念,而非僅作單純技術描述。他的“形萬變而不窮”的思想,可理解為現代科學的:有限元素原子以千變萬化的方式組合構成多樣的物質世界,亦即宇宙萬物由原子構成。

    《天工開物》,在十七世紀首先傳入日本。佐藤信淵依據宋應星的思想提出了“開物之學”。

    大約在十八世紀傳入歐洲。在歐洲不少國家的圖書館可以找到《天工開物》的不同中文版本。其中,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在十八世紀入藏明代版本的《天工開物》。而此時的歐洲工業革命已轟轟烈烈的展開了,但農業生產技術依舊十分落後。當《天工開物》傳入後,直接推動了歐洲農業革命。比如,播種技術的提升,造紙工藝的變革等。對達爾文的《物種進化論》也產生了影響。

    工業革命或稱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本質上講,工業革命的產生,是由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決定的。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隨後,瓦特改良蒸汽機,引發工業革命的全面深入,將工業生產帶入“機器時代”,成為工業革命的標誌。人類從此進入工業文明時代。

    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天翻地覆的影響。一,生產組織形式變化,使用機器生產為主的工廠取代手工工場。二,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變化,人口向城市轉移,城市人口膨脹貧富分化嚴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產生巨大變化。三,產生兩大直接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這也必然導致後來出現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當西方國家的工業革命熱火朝天時,閉關鎖國的清王朝還靜靜地在做“天朝大國”的迷夢。資本主義的本性,使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懷著對財富的貪婪和對市場的渴求,發動了鴉片戰爭。從此,中華民族開始遭受百年蹂躪。

    透過對以上幾個事件概念的梳理,簡單的以時間軸為座標進行比對,相信自己可以對這些關係會作出比較明確的判斷。

  • 2 # 鴻鵠迎罡

    首先,這個問題提問的很不嚴謹,漏洞百出,西方文藝復興工業文明發端,鄭和下西洋,《天工開物》的誕生,都是近代史上東西方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對社會文明程序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是,前者發生在西方,後兩者發生在東方,並且不在一個時間節點上,因此,這三者之間沒有任何聯絡,不存在誰孵化啟蒙誰。

    拉斐爾《聖母與聖嬰》

    文藝復興是14——16世紀發生在西方的一場重要的思想文化運動,最初從佛羅倫薩發端,佛羅倫薩在當時是西方有名的城邦。

    文藝復興產生的背景有許多因素,一是在文藝復興產生之前的5——14世紀,西方經歷了漫長的中世紀,中世紀是神學思想專制和封建專制的時期,教廷常常利用神學思想的條條框框來愚弄民眾,導致近1000年時間裡,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幾乎停滯。隨著民眾思想意識的覺醒,就要求用集體力量來瓦解這些落後的制度,在遵循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建立一個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制度。

    米開朗基羅《大衛》

    二是在14世紀初期,隨著佛羅倫薩手工業的不斷髮展和商品經濟的不斷繁榮,逐漸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資本家和手工業者之間由於利益分配不均,逐漸產生了矛盾。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能代表廣大市民階層的新興資產階級就要求重新建立社會規範。

    自由、開放、公平的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社會制度,正好符合廣大民眾的意願,因此,西方社會開始了一種復古運動,即,向古希臘古羅馬那些禮教制度學習。

    德拉克羅瓦《但丁與維吉爾共渡冥河》

    文藝復興的導火線,是以1300年左右偉大詩人但丁(1256年——1321年)創作完成史詩《神曲》為標誌的,《神曲》大約10萬餘字,描敘了一個活人遊歷冥府後,看到實物悲慘景象。全詩總共三段,分別為地獄、煉獄、天堂,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是對中世紀的矇昧主義的強烈反抗,表達了但丁執著追求真理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鄭和下西洋

    鄭和(1371年——1433年)是明成祖時期著名的外交家和Nautilus,他從1405年開始到1433年結束,前後總共7次下西洋,率領27000餘人,完成了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海上探險活動,在世界範圍來說,也是西方近代“地理大發現”之前,世界航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海活動。

    鄭和下西洋雖然前後共7次,但從來沒有到達過歐洲,也就談不上跟歐洲有什麼交流,更談不上有什麼孵化啟蒙作用。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是明代萬曆時期和崇禎時期的著名科學家宋應星(1587年——1666年)的著作,這本書號稱“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記錄了許多生產技術,包括機械、兵器、火藥、陶瓷、紡織、染色、採煤、製鹽、造紙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按照上邊的要求來做,完全能生產出優良的產品,因此,這本書的作用和人意義非同凡響。

    不過,天工開物首次出版時間為1637年,歐洲文藝復興結束的時間在1625年左右,是以笛卡爾(1596年——1650年)的“理性主義思想”產生為標誌的。文藝復興結束的時間比天工開物早了10多年,因此,也就談不上《天工開物》對文藝復興有什麼孵化啟蒙作用。

  • 3 # 黑眼歷史觀

    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受到的,其實是蒙古帝國西征的影響,目的是拜託宗教的束縛,走出中世紀的陰影。而《天工開物》只是在清朝初年、歐洲工業革命期間影響歐洲農業和部分手工業,並沒有影響到物理化學那麼厲害。

    蒙古的西征,打到歐洲腹地,被歐洲稱為上帝之鞭歷史事件,那時起,歐洲開始驚醒。同時馬可波羅東遊歸去,帶去了《馬可·波羅遊記》,描寫了元朝的強大和富裕。

    1300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阻礙了絲綢之路的執行。【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大部分路線都要經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地,其趁機索要大量的過路費。】歐洲開始拜託宗教的束縛,並尋求新的道路。

    1415年,葡萄牙恩裡克王子,偷襲休達,僅傷亡8人就攻陷。標誌性歐洲海上擴張的開始。之後,葡萄牙在非洲西北岸瘋狂殖民。之後歐洲越走越遠,1488年抵達好望角、1492年發現新大陸……

    而鄭和下西洋。1405年~1409年,前三次下西洋,越過斯里蘭卡,抵達印度南端西岸的古裡國後返回。1413年第四次下西洋,最遠抵達波斯灣口。1417年~1422年第五、六次下西洋,最遠抵達非洲東岸的索馬利亞。1432年最後一次下西洋,進去紅海,抵達麥加附近。從此明朝再也沒有主動對外交流過。

    從時間和地點上看,鄭和下西洋和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開始,都很難產生聯絡。所以鄭和下西洋,對於歐洲,尤其是大航海時代最活躍的西歐,產生聯絡。

    而《天工開物》,首次出版於1637年,也就是崇禎十年,鄭和再厲害,也不可能拿他死後204年的東西去和歐洲交流。【《天工開物》是一本記載明朝中葉以前,中國古代各項技術的書,而不是科學書籍,重點是農業和手工業的內容,零散有一點物理學知識,但是也就是技術而已,根本不是科學。】

    《天工開物》對於世界的影響,也主要是農業和手工業上。比如記載的養蠶方法,歐洲蠶絲快快速發展。還有犁地的的各種參考辦法、木材造紙【歐洲之前用破布做麻紙】。都是一些經驗之談為主。

    【只是乾隆時期因為涉及華夷之辯而被禁,但是其他引用其技術內容的書並沒有被禁,嘉靖、道光開始,又解禁流行了,並且被大量的公開引用。】

    鄭和下西洋並沒有影響到歐洲大航海時代,而鄭和死後204年初次出版的《天工開物》,主要影響是一些農業、手工業的技術操作方面,並沒有證據表明影響到歐洲科學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的年味越來越淡,到底是因為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還是因為別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