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俠談修行

    怎麼說呢?過年確實是越來越沒意思了,鞭炮不能放,旅遊怕被宰,在家宅還得應付七大姑八大姨。有點雞肋了。

    大概是物質條件好多了,平時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早就都享受了,還在乎過年這點享受?倒是活計不少,挺累人的。過年基本是給孩子們準備的,以前的過年那叫一個稀罕。平時都是破衣爛衫,紅面玉米麵沒油水,只有等過年了才能吃餃子吃花饃吃點副食。記得小時候,過年家裡才吃四個菜:炒豆腐,悶乾肉,衛生肉,豆豆鹹菜,燻肉都不一定年年有。衣服都是拾著穿哥哥去年穿過的,那也高興的不得了。可以放鞭炮,串親戚,吃白麵,玩洋火槍,打鞦韆,玩各類土遊戲,不亦樂乎。

    那時的過年才叫過年,現在,過年與平時沒啥區別。活計不少,錢也得多花,累的慌,當然心裡還是高興的,咱也是充滿正能量的人,對任何美好都是嚮往的。年齡越大,過年越艱難。大一歲,老一歲,腿腳沒有以前靈活了。對吃吃喝喝興趣也不大,年味兒真的很淡了。可能孩子們還是盼望過年的,大人們是發愁過年。對於我們70後來說,經歷了祖國40年改革開放的洗禮,年味淡一點也許是好事。說明,一切都更好了。和小時候比,現在是幾乎天天過年了。反而不那麼開心了。但,還是要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個個年。年已經深深刻進我們的骨髓,難過好過都得過。

  • 2 # 如逝2

    中國過年的設定的主體是孩子和年輕人,雖然祭祖拜年是給長輩和老人,但做這件事的還是孩子和年輕人,至於其他設定更是孩子和年輕人的主體。體現出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觀念。人老了就應該是老的樣子。

  • 3 # 陳柳青1990

    首先什麼是年味? 對於小時候(1990-2000)的我來說,過年意味著外出務工的人回家帶來好吃的零食,親人的團聚,趕大集置辦年貨的人流熙熙攘攘,除夕之夜家家張燈結綵,小夥伴們一起拜年的熱鬧。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的蒸蒸日上,所有的人都忙忙碌碌工作掙錢,無它,只為提高生活質量。

    對於小孩子來說,現在過年也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平常也有好多好吃的,置辦年貨可以透過網路渠道,除夕也不能放炮竹。因此,從這個角度講年味確實淡了。

    總之,無所謂啦,時代總是要進步的,回顧歷史,春節也不是一直很重要的,比如宋代元宵節更熱鬧。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烙印。作為渺小的我們,珍惜當下,珍惜親情,爭取過好每一天,足以!

  • 4 # 午夜聽心

    確實,現在的年味感覺越來越淡了,除了除夕夜的美味佳餚比以往豐富,有關年的習俗越來越少了。過去,人們一過立冬,就開始準備過年的東西,曬紅薯糕、米糕,磨餈粑粉,到了十二月下旬就更忙了,家家戶戶蒸糯米酒、做各種口味的餈粑,現在都被超市取待了。

    剛改革那時,正月初幾,到處都是耍龍燈、舞獅子、踩高腳、騎竹馬、耍羅漢、唱小調、趕春牛的隊伍,現在除了偶爾看到耍龍燈的,其他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看電視、玩手機、玩電腦、打麻將、鬥地主、買彩票等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物質越來越豐富,很多東西超市裡都有現成的,因此人們不再親力親為。

    二、隨著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的年青人不再象老一輩的人那樣愚昧,對神靈不再迷信了。所以,他們對祭拜神靈這些事沒有興趣了。

    三、科技的發達創造了許多好玩的東西,這些東西比過去的習俗更吸引人們,因此人們不再重視習俗了。

    總之,現代文明不斷地衝擊著傳統文化。或許,再過幾十年,許多過年習俗就失傳了。

  • 5 # 242055694

    剛好趕上新時代,說說我的看法。

    我是九幾年的,記得小的時候,那會大家屋裡都不富裕,因為那時候錢還挺值錢的,起碼一毛錢還能買不少東西呢。那會總感覺一年過的特別慢,天天盼著過年,因為過年就有壓歲錢,過年就有新衣服穿,過年就有好吃的。那時候大街小巷人還比較多,大家鄰里鄰居都比較熟絡,平常放學三五成群一起玩,大人吃完飯在門口聊天,現在想想,雖然物質生活不豐富,但起碼覺得很幸福。

    現在,生活節奏變得太快了,手機網際網路代替了大家出去交友聊天的閒餘時間,棟棟大樓隔開了大家彼此交往的心,繁忙的工作佔確了大家的時間,為啥,因為生活壓力太大了,節日是老祖宗告訴我們親情,友情,鄰里熱情的表達方式,但現在我們把能丟的,不能丟的都丟了,節日也就沒意思了。

    再者,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天天就像過節一樣,過節了,那還有那個味道。有的只是一種形式,或者一種情懷吧。

  • 6 # 閒看秋風999

    不客氣的說,中國的過年和CCTV《春晚》差不多,已經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了。過年,還能堅守多久呢?

    到底為什麼?大概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民以食為天,這已經是老黃曆了。過去“年年盼過年”,盼望全家人等候了一年的那一頓“團年飯”。現在不一樣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在過年。和往日物資匱乏,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魚肉雞蛋豆腐糧油統統憑票定量供應不一樣,現在全國各地農貿市場一年四季物資供應充沛,交投活躍,物價穩定,而且品種多樣,世界各地稀奇古怪的商品,應有盡有。現在的市場早就是買方市場, 只要樂意,天天都可以過年。過年能夠吃一頓好的,這個念想已經或者正在淡漠。

    二,現代交通運輸以及通訊技術的發展已經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以往人們期盼只有在過年時才可能有的閤家團聚也漸漸變得淡漠了許多。隨著高鐵運輸的里程越來越長,開始連結起一個又一個的城市圈,人們的出行也變得越來越快捷方便。而過去只有少數人群才能享受的坐飛機出行,現在也早就說普通老百姓的選擇。通訊手段的更新更是使得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連在了一起。人們平時溝通就可以既能夠聽聲,也能夠見到人。而且“雙休”就可以經常見面,因此也慢慢沖淡了對家人的想念。

    三,核心家庭慢慢佔了家庭的大多數。隨著80後,90後年輕人進入結婚生育高峰,中國“核心”家庭的數量也在增加。簡單講,過去那種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逐漸萎縮。家庭人口少了,過年的期盼,熱鬧,團聚的喜慶自然也就少了。老百姓常說“過年就是過的孩子”。現在核心家庭的“獨子”“少子”現象越來越多,過年好幾天就剩幾個成年人在一起面面相覷。能夠熱鬧起來嗎?

    四,年俗商業化味道太重。過去十來年,年年逛廟會觀燈,卻發現所謂傳統的東西越來越少,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商家只不過是藉機炒作一把,真正的年俗早就沒了蹤影。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事兒,倒是省了不少;可是沒有鞭炮聲聲,還叫過年嗎?

    五,華人的“過年”應該改一改了。全體十幾億人同時在七天裡放假恐怕全世界只有中國。每年給交通運輸增加的壓力不說,而且全部政府部門一律關門,什麼事都辦不成。由於農民工返鄉,過年那幾天哪裡不是垃圾堆積如山,溫度一高氣味難聞。其實政府可以立法執行“帶薪休假”,一來可以切實執保護勞動者的權利 二來也可以緩解每次因集中出城和返程的壓力。

  • 7 # 旺旺微言

    人是越來越有錢,親情卻越來越淡薄。年,已經失去久遠的鄉醇。記得四十年前,一年難吃三次肉,難穿三件新衣,那時盼過年。昐的是吃餃子,餃子裡的一分錢最稀罕;盼的是吃肉,肥肥的一塊一口吞下,還不忘回味那油汁的香;盼的是吃糖,粗糙的紙裡是舔不夠的甜。大年三十晚上,鞭炮東家響,西家應,整個灣,整個村,整條河都在比響。一頓飯吃了一個小時,噼裡啪啦的響啊比糧食酒還醉人。子夜不到,爭先恐後起來放鞭接年。天不亮爬起來臉不洗到家家拜年。新年好,新年好,一直拜到上午八點才回家吃餃子。吃罷餃子,左鄰右舍來人擺尤門陣。多少民間奇聞軼事,讓我聽得津津有味。母親講的牛郎織女七夕會讓我無限神往…………啊,我童年少年的年啊,沒有錢沒有玩具,卻有無限歡樂神奇!

    而今,我不愁吃穿和住,卻找不到那濃郁的年味,那親呢的鄉情。回一次老家,鄉親彼此握手寒喧,再不似曾經的打鬧嘻笑。那過年好的問候,讓我覺不出過年的美好!坐在燈下回f憶舊年的年,我問自已:今天,失去的僅僅是年味嗎?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年文化年傳統哪裡去了?

  • 8 # 滌塵233945644

    多方面原因,一國家政府不重視沒有花燈花車了,二掙錢難一年工資不到三萬春節過年亂七八糟得一萬左右費用,三累了一年了春節還要應付親戚吃喝說笑你來我家我去你家。四出門旅遊幹啦一年掙哪倆錢已消費一年白乾了孩子上學全家吃喝人情世故招架不了。

  • 9 # 真正的暴發戶

    不請自來,我想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給出的一個原因是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不樂觀的說,的確存在這種因素。聖誕節,情人節不也是廣大女性喜歡的外國節日嗎?我也不想激烈的陳述這個問題。

    我談談自己吧!我是91年的,從我有記性開始,直至下學前都是喜歡過年。我們一家人都喜歡放煙花,手頭寬裕的話每次過年都會讓父母給錢買菸花爆竹,除夕當晚一定要放大的煙花!每每春節將近,全村的小孩都會放各種小鞭炮,擦炮和小火箭最熱門!擦炮炸屎,炸塑膠瓶,炸轉頭測試威力,甚至自制土鞭炮,丟水裡看看效能好不好,也會專門買魚雷玩!一但回憶起來真是剎不住車。

    要是再年輕10歲,看到這些攤子我都走不動路,哈哈。然而歲月不饒人,將近三十的我即便是想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也會因為各種顧慮放棄陪他們玩。年味變淡了,年齡的增長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原因。年齡過了18歲,基本上開始步入大學或者社會。這時我開始認識到人與人的差距太大了!家庭背景,人的心理等等……這和過年有關係嗎?當然有!你不主動和別人攀比,別人也會將你作為對比的物件,每次回家那些長輩也會問你一些重複的問題……過年就是有聯絡的人聚在一起,噓寒問暖,互相鼓勵,攀比和虛榮就像那顆壞了一鍋粥的老鼠屎,直接淡了甚至毀了人之間的關係……唉!

    還有就是現代社會科技、交通發展迅速,網路影片、高鐵飛機等等,回家也就分分鐘的事,偶爾有個小空檔也能回家陪陪父母,只要有網路見面也很容易,也因此春節更像一個普通的假期了。

  • 10 # 老李的理性批判

    中西融合、傳統與現代結合逐漸成為春節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在當今資訊發達,娛樂多元化的社會,加上春晚越來越不好看、越來越不吸引人,禁放煙花爆竹成為趨勢等諸多因素合力影響下,傳統年味越來越淡已經是事實,我們唯有與時俱進,發展出新年味,才能保持春節的意義。

    比如說,對於青少年而言,吃完年夜飯後,相約同學或朋友一起看場電影、聽場音樂會、在咖啡館聊聊天,也是不錯的選項。作為家長,要以一種開放的心態,鼓勵孩子出去社交,至少不堅持要孩子在春節期間固化在家庭的圈子內。

    我們不必感嘆傳統年味的淡化,我們更需滋養新年味的形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亞迪秦pro燃油版多少轉渦輪增壓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