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黑夜野玫瑰

    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脈脈花疏天淡,雲來去、數枝雪。

    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春寒凜冽,寒氣已漸漸離去,傍晚時天晴雨住。幾枝寒梅立在風中,浮雲在天上來來去去,梅花白如勝雪。

    這景緻真是絕美,人的愁情也無限。空對這如此的美景,我無比寂寞孤單,想傾訴心中的惆悵?只有那兩行低飛的鴻雁,知道我獨坐在高樓上,思念伊人。

    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謂“倒春寒”。

    這首詞以“梅”為題,寫出了悵惘孤寂的幽愁。上闋寫景之勝,下闋寫愁之絕。 起首二句先寫天氣轉變之佳:傍晚,天晴了,風歇了,春寒料峭的威力,有所折損。用一“折”字,益見原來春寒之厲,此刻春暖之和。緊接“晚晴風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畫的絕妙畫面。“脈脈”,是含情的樣子。“花疏”,點出梅花之開。以“脈脈”加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僅那脈脈含情的梅花,就連安詳淡遠天空也彷彿在向人致意呢。“天淡”是靜態,接“雲來去”成為動態,更見“晚晴風歇”之後,氣清雲閒之美。“花疏”與“天淡”相諧,既描寫了“天”之“淡”,所以末一句“數枝雪”,又形象地勾畫了“梅”之“疏”。如此精心點筆,使景物生動地立於眼前,也就不是泛泛而說了。可見詞人綴字的針線是十分細密的;而其妙處在天然渾成,能夠運密入疏。 下闋“勝絕”是對上闋的概括。景物美極了,而“愁亦絕”。“絕”字重疊,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這層意思。如果說原來春寒料峭,餘寒猶厲,景象的淒冷蕭疏,與人物心情之暗淡愁苦是一致的話,那麼,景物之極美,與人之極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闊了。 其實這種“不一致”,正是詞人匠心獨運之所在。“寫景與言情,非二事也”,以景色之優美,反襯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兩個所指相反的“絕”字,在這裡卻表現了矛盾的統一。至於詞中主人公景愈美而愁愈甚的原因,“此情誰共說”。無處訴說,這就襯出了悲愁的深度。結尾三句,又透過景物的映襯寫出了人之情。雁有兩行,反襯人之寂寞孤獨;雁行之低,寫鴻雁將要歸宿,而所懷之人此時仍飄零異鄉未歸。唯有低飛之雁才能看見春夜倚樓之人。鴻雁可以傳書,則此情可以託其訴說者,也只有這兩行低雁了。下片所寫之景,有雁,有樓,有月,從時間上來說,比上片已經遲了;但是,從境界上來說,與上片淡淡的雲,疏疏的梅,恰好構成了一幅完整和諧的畫面,與畫樓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獨處的心情正復融為一體,從而把懷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寫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執著。以淡景寫濃愁,以良宵反襯孤寂無侶的惆悵,運密入疏,寓濃於淡,這種藝術手法是頗耐人尋味的。

  • 2 # 山岩談詩論文

    春威”一詞並不是一個成語,只在宋詞人范成大的一首詞《霜天曉角.梅》中出現過,除此之外還沒有其他的人用過。其原詞如下:

    霜天曉角.梅 (宋.范成大)

    晚晴風歇

    一夜春威折

    脈脈花疏天淡

    雲來去

    數枝雪

    勝絕

    愁亦絕

    此情共誰說

    唯有兩行低雁

    知人倚

    畫樓月

    “春威”一詞,在網路搜尋,無論百度百科、百度漢語或百度文庫,都說是春天的寒威,或倒春寒,其實錯了

    您如果是北大教授,我都說:錯了

    且聽我細細道來:

    唐宋時期,人們流行賞花,賞花就得愛花惜花,見花落無有不下淚者。李煜見梅花飄落如雪亂,而柔腸寸斷;晏幾道是“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他見落花,一個人孤獨的站著,人都傻了。而晏殊也發出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嘆。

    這首詞以梅為題,其實是在賞梅。詞中的“春威”其實就是春天的威力。那春天又有什麼威力呢?不是說“春暖花開”嗎?春天暖和,花開得茂盛,春天的威力就很強盛,一夜大風把花都吹落得差不多了,那春天還有什麼威力呢?所以“一夜春威折”就是一句怪話,一句近似於新腦筋急轉彎的話。簡單說就是一夜大風把花吹落了,至使一夜“春威大折”。

    下面略作詳解:

    《霜天曉角》:詞牌名

    “晚晴”:指晚上月光明媚(農村有句叫夜晴不是好晴,走夜路的不是好人)

    風歇”:是指曾經刮過很大的風,把梅花都吹落得所剩無幾了至使一夜“春威大折”,而現在風停了。

    一夜春威折”:簡單說就是一夜大風,把花吹落了很多,至使一夜春威大折。

    唐宋時期,流行賞花,而愛花惜花是古人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就連《紅樓夢》中也有黛玉葬花和“誰是真正的惜花人”的提法。

    其實萬物都有靈感

    人愛花,花也愛人。

    人捨不得花離去,花自己也捨不得離開“惜花人”。所以,一場大風過後,所剩下的疏花,更會顯得脈脈含情

    “脈脈花疏天淡”:這一句是人與花靈魂的碰撞,人亦脈脈,花亦脈脈,就象一對戀人難捨難分的依依。加上淡淡雲天的背景,組成了一幅精美的圖畫。

    雲來去,數枝雪”:雪壓枝頭,是冰肌玉骨,是瓊雕玉琢。“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與不似都奇絕”(呂本中)

    就這樣傻傻地站著,觀賞著。

    由於感情的溶恰,由於靈魂的碰撞,再加上各種素材恰到好處的點綴,使這幅圖畫在他眼裡美到了極點。於是他發出了一聲驚呼:“勝絕

    然而,在勝絕的同時,“愁亦絕

    此愁是人在愁,花也在愁。就象一對難捨難分的戀人那生離死別前的悲壯,難道不是愁亦絕麼?

    “此情共誰說?唯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賞花也是要有一定境界的,此情此景只有自己知道,即使有人走過又能同誰說呢?更何況根本就沒人,只有兩行低雁知道:“有一個人,倚著畫樓,好象在賞月。”

    都知道唐宋時期有賞花的風習,但不曉得他們是怎麼個賞法的,看看這首詞才知道。

    這就是賞花的最高境界。

    如果要我說說這首詞屬於哪一類,我就給它掛個牌牌,上面寫上“春愁詞”

    結束語:

    所以“春威”一詞,並不是“春天的寒威”,也不是“倒春寒”,“一夜春威折”就是一夜大風把花吹落了很多,這就是一句怪話,這就叫奇葩。

    最後:

    俗人文淺表不全。

    文中總有不足處,

    留待網友作評判。

  • 3 # 楊吉炫

    立春 聽得驚雷,一元復始,永珍更新,春來了,歡天喜地,歡聲笑語,鞭炮齊鳴。 “一切都象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大片一大片滿是……” 飛雪迎春到,風雨送春歸,自然而然、理所當然跟春一起立的肯定是挺立世間的五尺之軀。“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問問勤勞的小蜜蜂:“忙什麼?” “釀蜜好過冬!”問問我們自己:“立什麼?”每一個人都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立志,立德,立言,立行!” 俗話說得好,“人有志,竹有節”,“人貴有志,樹貴有皮“,“人不在大小,有志不怕年高”,“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山高人為峰”,“聰明人把希望寄託在事業上,糊塗人把希望寄託在幻想上”,“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爐香”,“吃得苦中苦當得人上人”…… 華山自古一條道,草若無心不發芽,人若無心不發達,銘刻在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謹記於行“事莫做絕,話莫說盡”,上孝父母“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左右鄰里“鄰居好,賽金寶”,“和得鄰居好,勝過穿皮襖”,敦促自己“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馬看牙板,人看言行,北宋理學家楊時說:“立言所以明道也”,晚清大家曾國藩也說:“古今才智之士,常思大有為於世,其立言常雄俊自喜”,明朝學者、藏書家薛應旆還說:“學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繼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踐之耳”。我認為,對於我們小老百姓而言,最要緊的還是應該咬定劉備的“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這座青山絕不放鬆,謹言慎行,“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春滿人間、春暖人心,所有人齊聲歡呼、欣喜若狂,百花爭豔,鳥語花香,欣欣向榮,一天又一天,四季輪迴 ;一年又一年,五嶽同春;一輩又一輩,日月同暉,亙古永恆。

  • 4 # 玉帛笙歌

    應該是春寒凜冽的威力,傍晚時雪化了的寒梅立在風中,浮雲在天上來來去去,梅花白如雪。這豔美的景緻,我無比寂寞孤單,想傾訴心中的惆悵,只有那兩行低飛的鴻雁,知道我獨坐在高樓上,思念伊人!

    這首詩詞以梅為題,寫出了悵惘孤寂的憂愁,上寫景之勝,下寫愁之絕。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嗔先聞!

  • 5 # 張火榮6w5N

    春威是什麼意思?

    每年12個月,4季度,24節氣。12個月分為農曆和陽曆,...農曆以前叫夏曆,...陽曆是解放後,毛主席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一致透過的週期推算得出來的結果...定1.3.5.7.8.10.12.為大月,每月31天,4.6.9.11.為小月30天,2月平年為28天,潤年為29天,時間剩餘在2月。

    立春大部分在農曆12月,農曆正月立春少。春威就動春雷,雷公火閃,狂風暴雨。

    立春前動雷,雪霜水雨多,有句話,12月雷打雪,正三二月雨休,12月雷聲張,老牛老馬死一半。

  • 6 # 黔山逢春

    春威,即春寒料峭的威力。上句寫了天氣變化:傍晚,天睛了,風停了,所以這句接寫春寒料峭的威力大打折扣(即不再那麼寒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釋永信,會功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