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圖說農村事
-
2 # 燕趙農業
我們國家是馬鈴薯生產大國,按照各地不同的氣候特點和栽培地理特點,以及各地不同的品種型別,通常我們把馬鈴薯分為北方一季作區,也就是內蒙古自治區等北方一年種植一季地區;中原二季作區,也就是京津、冀中南、山東、晉中南、河南等一年春、秋兩季種植區;南方二季作區,主要是長江以南一年兩季種植區和西南一、二季混作區這四個區。在中原二作區因為早春氣溫較低,為了實現馬鈴薯早播種,早上市,最近幾年專家在二季作區推廣了雙膜、三膜,甚至四膜生產技術。河北省處於二季作區,最近幾年我們就推廣了馬鈴薯的多膜覆蓋種植技術。
什麼叫雙膜一苫?什麼又叫做三膜?二季作區雙膜一苫指的是覆膜種植,然後在覆膜的上面加蓋一層草苫,然後再在上面加一個小拱棚,這樣兩層膜一層草苫,簡稱兩膜一苫;三膜就是在二膜的基礎上再加一層大拱棚或者大棚,地膜加小拱棚再加大拱棚(或大棚)就是三層膜,簡稱三膜覆蓋;其實無論是二膜、二膜一苫還是三膜、四膜目的都是一樣,就是為了增溫保溫,實現馬鈴薯的提早生長,提早上市,增加種植收益。透過這麼多年在河北省的實踐證明,二季作區對馬鈴薯採取多膜覆蓋種植的技術,增效還是十分明顯的,二膜、三膜和四膜覆蓋方式種植馬鈴薯收穫期分別為5月中旬、5月初和4月底,分別比地膜覆蓋提前20天、30天和40天上市,分別比地膜覆蓋種植增效126.65%、259.85%和295.02%。
馬鈴薯雙膜一苫、三膜種植的技巧有哪些?二季作區馬鈴薯種植採取雙膜一苫或者三膜、四膜種植主要體現一個早字,為了實現早播種、早上市,我們需要從整地施肥、種薯處理、播種時間等幾個方面進行早動手。
◆ 整地施肥。選擇土層深厚,能排易灌的疏鬆壤土或沙壤土。上凍前深耕土壤30-40釐米,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3000-5000公斤,拌入3%辛硫磷3-4公斤。
◆ 種薯處理。選擇生育期70天以內的早熟品種。目前適宜品種有“荷蘭十五”、“中薯3號’等。播種前30天催芽,宜在有散射光的室內或塑膠棚內進行,催芽時剔除病爛塊後放於15~20攝氏度條件下;芽長0.5~1公分時,放於散射光下晾芽。播種前1天切塊,每個芽塊保證帶1個健康芽眼,單個芽塊重25~30克。切塊時準備兩把切刀,每切一塊整薯換一次刀,將換下的切刀浸入75%的酒精或3%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注意淘汰內變色薯塊。
◆ 播種時間。當棚內10公分土層化凍,地溫穩定在5℃以上擇期播種。二膜一苫、三和四膜覆蓋播期分別為2月中旬、1月底-2月初、1月20日左右。
◆ 播種方法。足墒播種,如墒情不足,可冬前澆凍水或播前洇溝。按每畝三元複合肥75公斤、硫酸鉀25公斤撒施於播種溝中,混土後播種。採用大壟雙行種植。
馬鈴薯雙膜一苫、三膜種植的管理需要注意什麼?◆ 溫度。出苗前棚內白天溫度最好不低於30攝氏度,夜間不低於10攝氏度。85%出苗時,應及時降低棚溫煉苗。白天棚內保持在16-21攝氏度,不超24攝氏度。夜間保持在8攝氏度以上,不低於5攝氏度。
◆ 放風。馬鈴薯出苗前不用放風,但是在90%出苗後,白天棚內溫度超過25攝氏度或者棚內潮溼有霧時應馬上放風;澆水後應及時放風。如果放風時咱們一定注意放風口要逐漸放大,避免通風過急過大,導致風口周圍幼苗受凍害。
◆ 光照。當馬鈴薯齊苗後三、四膜覆蓋白天需把大棚內的棚膜揭開,晩上蓋上,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咱們一定記得保持棚膜清潔,可以提高光照效果。
◆ 揭膜。兩膜一苫覆蓋,出苗時開始去掉草苫,齊苗後揭掉地膜。三膜覆蓋,80%出苗且棚內溫度夜間高於8攝氏度時,可揭掉地膜。棚內夜間最低氣溫不低於10攝氏度時,揭去中拱棚棚膜。四膜覆蓋,80%出苗時揭掉地膜,大拱棚內夜間最低氣溫不低於8攝氏度時,揭去小拱棚棚膜,大拱棚內夜間最低氣溫不低於10攝氏度時,揭去中拱棚棚膜。
◆ 培土。齊苗後株高10-15公分時培第一次土,厚度5-8公分,50%現蕾時進行第二次培土,兩次培土後壟高20-25公分。
◆ 澆水。足墒播種,齊苗後澆第一次水;現蕾期結合追肥培土澆第次水,可分2-3次澆;進入盛花期澆水,可分為3-4次澆;滴灌帶澆水要少量多次。
◆ 追肥。齊苗後第一次澆水時追尿素10公斤每畝;現蕾期追施硝酸鉀15公斤每畝;開花盛期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給馬鈴薯植株補充必要的養分。
◆ 病蟲害防治。最近幾年春播覆膜馬鈴薯主要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和黑脛病。齊苗後用代森錳鋅及時預防早、晚疫病;發現黑脛病株及時拔除帶出田外,必要時可以採取乙蒜素灌根2次。
馬鈴薯雙膜一苫、三膜種植技術小結採用多膜覆蓋技術可以實現早收穫、早上市,在馬鈴薯收穫前7-10天,咱們需要注意不能再進行澆水。二膜一苫、三和四膜覆蓋種植在河北省的收穫期分別為5月中旬、5月初和4月底。選擇晴天收穫,儘量減少薯塊破損,保證薯塊表皮乾燥。收穫後及時銷售,若不能及時銷售在避光透氣的條件下貯藏。需要指出的是和常規馬鈴薯種植一樣,咱們一定不能與茄科作物重茬,否則容易產生多重病害交叉感染,影響咱們種植收益。
回覆列表
馬鈴薯雙膜一苫和三膜覆蓋是早春馬鈴薯早熟、高產高效的一種種植技術,透過種薯切催芽,黃河中下游地區一般於1月20日~2月10日間就可以種植,到五•一前後就可以收穫上市了。
雙膜一苫,就是小拱棚上套大拱棚,拱棚上覆上塑膠薄膜,夜間在大拱棚上加蓋草苫以增溫保溫。三膜覆蓋,就是馬鈴薯種塊播種後覆蓋上地膜,然後在其上搭設小拱棚和大拱棚,地膜、大小拱棚膜共三層膜,三膜覆蓋目的也是為了增溫保溫促進馬鈴薯生長髮育。
兩種模式其實是一樣的技術,區別在於一個是在大拱棚上蓋草苫,一個是在小拱棚內覆地膜,這草苫和地膜起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增溫保溫。因為10℃至12℃馬鈴薯的幼芽可順利出苗、21℃左右最適宜於馬鈴薯植株生長、17℃至19℃最有利於馬鈴薯的塊莖發育。
馬鈴薯雙膜一苫和三膜覆蓋種植技術措施是什麼?這種種植模式主要使用在馬鈴薯春、秋種植的二季作地區的早春種植,也就是比正常的春季種植提早了種植時間,所以才要實行兩膜一苫或三膜覆蓋。
主要技術措施是一一一
一要選用優良的脫毒馬鈴薯種薯。因為是提前種植實現提早上市,選用的馬鈴薯品種一定要休眠期短、在當地適應性強、耐低溫、比較抗病,而且結薯比較早、幼薯發育膨大的比較快的優質高產脫毒薯種。
二要進行切塊催芽以培育壯芽。馬鈴薯的生產是無性繁殖,要將優選的種薯於播種之前進行暖種曬種。一般於播前二十五天左右把種薯放置於溫暖的Sunny下曬二、三天後進行切塊處理。
切塊時要確保每個種塊上至少留有一個芽眼,一般每種塊保留一個至二個芽眼,每塊25克左右。切法是自下向上螺旋式斜切,對於最上部的頂芽塊,可將頂芽一分為二以發揮頂芽的強壯而且發育快的優勢。
種塊可用新燒出的沒有汙染的草木灰拌一下,待切面晾乾後將種塊進行催芽。方法是在溫度為18℃~20℃的室內,採取一層潔淨沙土擺放一層種塊的分層方式進行催芽。當種芽生長到2公分左右時,要將種塊置於散射光線下使種芽變綠以壯芽。
三要對已催芽的種塊進行拌藥。實行藥劑摻拌種塊有利於預防馬鈴薯苗期病蟲害的發生,也有利於種芽發育實現出苗整齊。一般每200斤種薯塊可用50%的撲海因懸浮劑50克與20毫升60%的高巧懸浮劑和1升水充分混合搖勻後進行均勻噴灑,將噴灑過藥劑的種薯塊晾乾後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四要實行雙膜一苫或三膜覆蓋增溫模式進行適期種植。要在適播期內及時播種。可在事先已搭好大拱棚的棚內進行整地施基肥,一般每畝地施用優質農家肥5噸左右或者150公斤左右的商品有機肥作為基肥撒施於地表,然後進行耕地整壟。
一般實行單壟背上雙行播種,壟間距以80公分左右為宜,株距以25公分至30公分為宜。壟上開雙行播種溝,溝深8公分至10公分、溝寬20公分。配施種肥施於播種穴內的土層中,一般每畝施用180公斤15-10-20的三元複合肥及1公斤硼肥、1.5公斤硫酸鋅肥與細土充分混合後施於播種穴。當然為了防治地下害蟲,也可以隨種肥同時施用相應的農藥。
播溝、施肥、種穴準備好後進行澆水,然後將種塊以種芽向上播於穴中,先用細土蓋芽、後在播種溝上加土築壟,使壟高達14公分至15公分,後將壟面蕩平,噴上除草劑後用九十公分寬的地膜覆於壟上。最後在大拱棚內再以適當寬度搭設小拱棚,實現三膜覆蓋。
有些地方,大拱棚或大棚套小拱棚種植,播種壟上不覆地膜,而在太陽落山後於大拱棚上覆上草苫而實現雙膜一苫。
五要加強馬鈴薯生長期間的管理。生產管理的重點是控溫、澆水、防徒長。當種塊出苗後要及時破膜引岀幼苗,並將膜孔處覆土壓實。早春種植實行雙膜一苫或三膜覆蓋進行增溫保溫促進馬鈴薯植株生長,播種後棚內溫度白天要保持在20℃至26℃的範圍,晚上要保持在12℃至14℃,要防止冷凍害發生。
要澆好三次水,一是在幼苗齊苗期,二是植株團棵期,三是植株現蕾期。另外,植株控旺要適時,當植株生長到半米高時可每畝使用15克多效唑加水混勻或者用0.1%的矮壯素噴灑植株,以控制莖葉徒長旺長、促進養分向塊莖集中、加速塊莖發育膨大。
生長期要重點防治早疫病、晚疫病。要從植株團棵時起,每週噴灑一次藥劑。藥劑可選用綠享二號廣譜殺菌劑、64%的防毒礬可溼性粉劑、疫菌清等。如有蚜蟲,可用吡蟲啉、抗蚜威等噴霧防治。如發生其他病蟲害要及時採取措施加以防治。
六要適期進行收穫上市。收穫前一週左右要停止澆水,要在晴好天氣進行收穫,收刨時注意不要傷及薯塊以利儲藏、運輸。
總之,馬鈴薯早春種植必須實施增溫保溫措施以實現馬鈴薯植株的健壯生長,雙膜一苫或三膜覆蓋就是最經濟、最簡便的種植方式,種植技術並不複雜,除增溫保溫措施外與普通種植並無多大差別。選用脫毒良種、切塊催芽拌種、實施配方施肥、加強田間管理等是成功種植早春馬鈴薯、實現高產高效的重要技術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