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瀟讀書人

    建立宋朝後,朝廷著手改革兵制,這個改革有鮮明的針對性,針對五代十國節度使私人掌兵和牙兵專橫跋扈而發,“事為之防,曲為之制”,在防止私人掌兵這一點上做文章。

    趙匡胤生長於五代之世,後應募居周太祖帳下,在澶州親見軍士用黃旗加身擁郭威為帝。受知於周世宗,代張永德為殿前都檢點,掌握禁軍的指揮大權。世宗卒,策劃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為天子。他深知節度使掌私兵的危害性。如何在募兵制的條件下,將軍隊牢固地控制在封建帝王手中,消除驕兵悍將和藩鎮勢力對中央的威脅,使新建的宋朝不致成為後周以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這是一開始就擺在趙匡胤日程上的重大課題。趙匡胤就是從消弭節度使專兵出發,在加強中央禁軍和消弱節度使權力這兩個問題上著手兵制改革。

    趙匡胤首先接受趙普“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的建議,從建隆二年開始,把殿前都檢點鎮寧節度使慕容延釗罷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罷為成德節度使。去掉殿前都檢點一職,由皇帝直接指揮禁軍。其次逐步削奪節度使兵權,透過軟硬兼施、物質誘惑等方法讓高懷德、石守信、王審琦、張令鐸等大將罷去軍使,交出兵權。其三,召前朝慢令恃功藩鎮王彥超、武行德等列於環衛,削去兵權,使其俯伏駭汗,聽命不暇。

    在此基礎上,將禁軍改組成殿前司和侍衛司,殿前司設殿前都指揮使,侍衛司設步軍都指揮使和馬軍都指揮使,所謂三帥,分別統領禁軍,而把權力集中在皇帝之手。設定樞密院,由文臣任樞密使,把皇帝的握兵權與樞密使的調兵權和三帥的統兵權分開,分而治之,互相制約。將二十萬禁軍一分為二,十萬駐防京師,十萬屯地方各路,內外相制,重內輕外,居重馭輕。禁軍將領實行轉員之制,經常調動,使兵將分離,做到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將無重權,難以結成盤根錯節的爪牙,恃兵傲上。改節度使為榮銜,由親王遙領。總之,宋初的兵制改革,從指導思想到具體措施都是針對唐末五代藩鎮割據、私人專兵而來,可以說是對唐末五代兵制演變的一個總結,使唐末五代綿延不絕的政變得以消除,消弭了統治者的心頭之患,使節度使私兵制度這個毒瘤得以割除,保證了軍隊的長期穩定,軍權牢固地掌握在皇帝之手。經過宋初的兵制改革,牙兵制度也走到了它的盡頭,退出歷史舞臺。使趙宋王朝的統治長達三百餘年之久。

    五代十國牙兵制度是節度使專兵的產物,它起源於中唐,興盛於唐末,歷五代十國而達到頂峰,至宋初逐漸消亡。

  • 2 # 勇哥講生活

    縱觀古代歷史可以看出,唐宋時期,關於牙兵制度的興起與消亡,其實好似是歷史遵循的分裂到統一的規律一樣,慢慢發展前進改進的過程,牙兵興起的時候正是唐朝走向衰亡之時,而牙兵消失的以後宋朝開始興亡。

    牙兵制度也是唐朝的弊端之一,因為牙兵在歷史上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他成為了節度使割據藩鎮的爪牙,更成為了那些節度使們的私人武裝力量。牙兵的待遇比較優厚,比其他軍士還要高,而這也是造成他們日後的驕橫難制的原因。在五代十國時期,牙兵更是難以控制,甚至驕橫到多次以下犯上作亂,使得那些大臣們對牙兵可以說是又愛又恨。所以說,牙兵制的存在其實是造成國家分裂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什麼五代十國都那麼短命,很大程度上就因為牙兵制度的存在,大宋成立政權後,趙匡胤很顯然就看到了這一點,因此在登基後就立即著手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堅持要消除這個弊端,所以趙匡胤透過一系列改革兵制措施,徹底消除了牙兵制度,這才得以讓宋的統治長達了三百餘年之久,並沒有像之前幾個王朝一樣短命。

  • 3 # 當代社會哥

    所謂牙兵,即親兵或衛兵,從“牙旗”一詞引申而來,是唐末和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軍隊名稱。曾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宋以後消亡。

    親軍中國自古有之,而五代十國的牙兵,則是中唐以後節度使的私兵,是節度使專兵的產物。著名的牙兵部隊有廳子都、落雁都、天興軍、鐵林軍等。

  • 4 # 孤城影隨

    古代“牙”其實是對官署的一種稱呼,即軍中長官的住所,慢慢衍生,到了後來所親之將就被稱為牙將,畢竟長官自己“住所”的將自然是親將。牙將是指親將,那麼牙兵自然就是指親兵了。

    牙兵興盛於晚唐,在五代時期一度達到頂峰,牙兵曾在那時成為最受優待的部隊,不過隨著時間的遷移,牙兵似乎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那麼這個牙兵到底是如何消亡的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牙兵制的起源。

    均田制

    唐前期依隋制,實行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均田制,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兵農合一的府兵制,府兵制下的農民,在無戰亂時從事農耕,但戰事開啟後他們就是士兵。

    但到了唐中期,由於土地兼併愈發嚴重,導致均田制被破壞,而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府兵制毫無疑問也是土崩瓦解了,到公元749年(唐玄宗)之時,管理府兵的折衝府已經是無兵可交。

    而唐中期因為邊患增加,朝廷又急切需要兵源前往戍邊,迫於無奈,當時統治者只好採用募兵制用來招募兵源(募兵制是指以苛刻的標準招募士兵,經過訓練成為職業軍人,當然給他們福利會很好,比如會發工資、給家人優厚待遇),最早的募兵制我們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建立魏武卒的吳起。《舊唐書》記載:“時當番衛士,浸以貧弱, 逃亡略盡,(張)說又建策,請一切罷之,別召募強壯,令其宿衛,不簡色役,優為條例,逋逃者必爭來應募。上從之。旬日,得精兵一十三萬。”

    唐朝戰亂

    從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唐時期已採用法令形式實行募兵制,並且募兵制效率很高,十天(旬日)內就募集到了精兵十三萬。由於效率高,後來鎮守邊疆、身負重任的節度使們有時也會因為兵力不足,自行採取這種募兵方式。而這種募兵模式其實也是被當時朝廷所默許的,因為邊疆遠離朝廷,朝廷往往並不清楚需要多少兵源。

    朝廷的預設讓節度使放寬心的募兵,自開元二十五年以後,各鎮節度使的下屬軍隊都相繼自主募兵。節度使自主募兵,使得士兵們“唯知其將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他們只忠於節度使,逐漸成為了節度使們的私兵、親兵。

    而親兵則就是我們本文主旨牙兵,從以上我們可以得知牙兵的起源是在唐中期。

    在安史之亂後,牙兵制開始興盛,因為不管是平叛的將領,還是降唐的叛軍都被朝廷因功或是因投降被封為節度使,一時間造成藩鎮林立,唐朝國門之外,似乎全是“國家”。

    節度使們無視勢力衰微的唐王朝,肆無忌憚的募選精壯的牙兵以壯大自身實力,各節度使之間甚至會以牙兵的的多少優劣來做比較,頗有些軍備競賽的味道。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牙兵制發展異常迅猛,甚至在後來還出現牙兵左右政局的情況,比如相當出名的魏博牙兵。當時盛傳一說法,即“長安天子,魏府牙軍”,說明魏博的牙兵已經剽悍的可以與天子平起平坐了。

    魏府牙軍到底有多強悍?我們來深入瞭解下它,魏府牙軍最早起源於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安史之亂叛軍將領,後降唐),由於它的牙兵是以世襲狀態存在的,即父子兄弟代代相傳,兩家子女相互聯姻,這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畢竟他們內部是“父子相襲,親黨膠固”這種血緣關係。到了後來甚至連魏博節度使也只能“豐其衣糧,動要姑息”。

    這樣一看魏博牙兵似乎才是魏博的主人。

    唐末時期,有的魏博節度使也曾想瓦解牙軍問題,但都以失敗告終,甚至連自己性命都不保,後來的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在最後也是借朱溫的幫助,裡應外合,夷滅牙兵八千家,才將魏博牙兵消滅的。自興起到最終被消滅,這支牙軍也算是興盛百年了。

    以小見大,魏博牙軍能夠如此強盛,足以見得在晚唐牙兵制影響多大。

    牙兵

    而在唐亡後的五代十國時期,牙兵制可以說是發展到了頂峰,當時牙兵制已經成為五代十國兵制中的一個最為普遍的制度。

    當時若手上沒牙兵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軍閥”,比如朱溫手頭有著名廳子都、落雁都,在稱帝后還建立了天興軍;李存勖則有驍勇的帳前銀槍都、金槍都;不過最為有特色的還是屬李嗣源,他以養假子為牙軍,組成了一支英勇善戰、忠於自己的義兒軍。

    也正因為牙兵中多參雜著太多桀驁難制之人,軍閥手中的牙兵也曾多次發動叛亂,他們廢立節度使、州刺史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史不絕書。

    李存勖

    五代十國時期,節度使們看似是主角,但真正的“角”其實還是屬牙兵。我們在一件事中可見一般,當時軍閥李克用手下牙兵曾多次幹違法亂紀之事,令李克用大為不滿,但李克用卻不敢動他們。他當時無奈的說了一句話,即:“今四方諸侯皆懸重賞以募勇士,吾若束之以法,急則棄吾,吾安能獨保此乎!”

    意思是:“若將自己牙兵繩之以法,牙兵們定會背棄自己,到時候自己又該如何保全自身呢?“李克用這番話應該是五代時期所有軍閥的心聲,軍閥們對於自己牙兵迫於無奈幾乎都是是睜一眼閉一眼,從中可看出牙兵在五代的地位。

    在中唐時期牙兵是依賴於節度使的存在,但到了五代時期牙兵似乎成為了節度使們的依靠。

    在五代之前,牙兵一直受人詬病的可能就是出身低下,地位不高,不過隨著牙兵主帥們後來逐漸登基稱帝,比如朱溫、李存勖等,牙兵就連地位也是極速上漲,因為他們成為了皇帝的禁軍。

    因此,在五代時期牙兵可以說是無限風光。

    北宋建立後,趙匡胤深知牙兵危害,若要牙兵繼續發展下去,自己的大宋可能會成為後周以後第六個短命王朝,所以他開始著手改革兵制。

    趙匡胤在削弱節度使兵權後,將禁軍掌握於自己手中,改組成殿前司和侍衛司,除此之外設定樞密院,由文臣擔任樞密使,把皇帝的握兵權與樞密使的調兵權和三帥的統兵權分開,分而治之,互相制約,並且將領經常調動,使得兵無常帥。

    透過以上改制,趙匡胤很好的做到了將無重權,讓他們難以結成屬於自己的牙兵。自此自中唐以來綿延已久的牙兵制度也算是在趙匡胤這一代消除了。夏目說:

    縱觀歷史,牙兵制度的興起與消亡,其實好似是歷史循著由分裂到統一的方向緩緩前進的過程,牙兵興則唐亡,牙兵亡則宋興。

    北宋地圖

    牙兵在唐逐漸衰落之時登上歷史舞臺,成為節度使的割據藩鎮的爪牙,是節度使們的私人武裝。他們待遇優厚,居於其他軍士之上,而這也造成了他們日後的驕橫難制。在五代十國時期,牙兵甚至驕橫的多次以下犯上作亂,軍閥們對牙兵可以說是又愛又恨。

    牙兵制的存在其實是國家分裂的一個重要因素,五代的國家之所以那麼短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牙兵的存在,趙匡胤很顯然是看到了這一點,因此在登基後立即著手解決這個問題,透過改革兵制,趙匡胤消除了牙兵制度,讓宋的統治長達了三百餘年之久,並沒有讓它像之前幾個王朝一樣短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復仇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