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卷古今情

    韓信可謂是秦末戰爭殺出來的一匹黑馬,在項羽的地盤,言不聽計不從,心灰意冷的他投奔了劉邦,但也同樣的不受重用,無奈之下也逃了,至於要逃去哪裡,史書上沒有記載,不過以他的雄心壯志是不可能回家務農的,我在此推測,這可能是他和蕭何上演的一齣戲,目的就是演給劉邦看的,因為劉邦非常輕慢人才,而蕭何知道韓信的才能,知道他對劉邦的作用,所以上演了一出好戲,最後,韓信被被封為大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打下了漢朝的基業,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終被呂后和蕭何算計,一代軍事天才就此飲恨黃泉。

  • 2 # 南朝居士

    《史記·曹相國世家》:“楚懷王 以 沛公 為 碭郡 長,將 碭郡 兵,於是乃封 參 為執帛,號曰 建成君 。”

    最初,灌嬰爵位是執帛,後來入武關,賜爵執圭,劉邦做了漢王,灌嬰就是郎中了,滅了項羽,灌嬰就是列侯了。

    《漢書·灌嬰傳》最可以看出漢初秦楚制同時雜用的情況。“高祖為沛公,……嬰以中絹從,擊破東郡尉於臧武及秦軍於槓裡,疾鬥,賜爵七大夫。又從攻秦軍毫南、開封、曲遇,戰疾力,賜爵執帛,號宣陵君。……西入武關,戰於藍田,疾力,至霸上,賜爵執圭,號昌文君。沛公為漢王,拜嬰為郎中。從入漢中,十月,拜為中謁者。從還定三秦。……擊項羽將龍且、魏相項佗軍定陶南,疾戰,破之。賜嬰爵列侯,號昌文侯。”

    先秦時期,爵位制度比較混亂,有用秦制的,有用楚制的,

    商鞅變法後,秦國軍功授爵,二十爵位制,楚國也一樣,也是軍功授爵,只是爵位名稱不同。

    劉邦隸屬於楚政權,先期實行楚制,做了皇帝后,就實行秦制了,所以封143人為列侯,

    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

    這裡的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

    這裡“位”,應該就是爵位了,而不是位置,執戟郎,

    封,騎軍之將媯景為執戟,祿五百石封,騎軍之將項超為執戟,祿五百石;

    至於說,剛剛投靠項羽,就給個500石的官,這個很差嗎?

    郎中是什麼?想想看,劉邦做了漢王,封灌嬰為郎中,郎中差嗎?

    郎中實際上是郎官,也就是在宮廷充當皇帝的秘書、侍衛,參與決策,品秩不高,但是因為在皇帝身邊,權力很大,

    這點從韓信的話就可以看出來,“言不聽、畫不用”,明顯就是給項羽進言、出謀劃策的。

    韓信在項羽陣營的地位本身就不低,只是跟他預想的差距太大,他才背楚投漢。

  • 3 # 暢說歷史

    這跟韓信的志向有關,他雖然遊手好閒,但是志向一直遠大。如果韓信以謀士的身份出仕,他一介平民,家境貧寒,而且在社會上口碑也不怎麼好,在他的能力和謀略沒得到展現前,誰會相信他呢?何況韓信也不是沒有嘗試過,他先是投奔項梁,後又投奔項羽,最後投奔劉邦。最終還是蕭何發現了他的才幹,向劉邦推薦了他,他才慢慢得以重用。何況如果以謀士身份入仕相當於現在的參謀智囊之類,只能建言獻策,難以掌管兵權,獨擋一面。而當小兵,其實並非他所願,以他當初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也只能從小兵做起,直到後來慢慢接觸了些大人物,才得以暫露頭角,最終獲得賞識。何況從小兵做起也沒什麼不好,從基層礪煉後,才能更真實地掌握全種情況。就在現在,沒有基層經歷,也難以做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為什麼憎恨賈淺淺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