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751364
-
2 # 深海沉鉤
劉邦賞賜樊噲大豬蹄,表示對樊噲尊重!鴻門宴詳細經過:
劉邦第二天率領百多名騎兵會見項羽。雙方於鴻門會面。
宴會開始時,項羽和項伯背西面東而坐,范增背北向南而坐,劉邦背南向北坐,張良則背東向西而“侍”。秦漢時候,在飲宴的場合,東向坐是最尊貴的,一般飲宴會讓客人坐西向東。項羽卻自居尊位,顯示他並不把劉邦當作一位平等的賓客看待,毋寧把他看作自己的部屬。
劉邦卻不是坐在項羽對面,而是背南面北。在君臣並在的場合,君主面南,臣下面北。劉邦北向坐,是最卑微的臣下位,表明自己有臣服之意,並非與項羽是地位相等的朋友。項羽接受這種坐次安排,也就是接受了劉邦的臣服,不再有殺劉邦之心了。
范增不時向項羽打眼色,舉起自己的玉玦(玦,有缺口的玉環)三次,示意項羽下定決心,儘快行動。項羽不發一言,未有理會。范增於是傳召項羽堂弟項莊,吩咐他在席上舞劍,乘機刺殺劉邦。項莊進入酒席之中,向項羽請求准許他舞劍為樂,並在項羽同意後立即拔劍起舞。
項伯亦隨即拔劍揮舞,並以身體阻擋項莊,使其無法攻擊劉邦。張良立刻離開酒席,並通報在軍門外的劉邦部將樊噲。
樊噲帶著劍和盾強行闖入酒席,怒視項羽(“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羽馬上“按劍而跽”(跽,長跪),詢問了樊噲的來歷後,稱讚他為“壯士”,並吩咐從人賞賜樊噲一斗卮的酒(秦漢時一斗相當於現在的二升左右,樊噲一飲而盡。項羽又賞賜一隻豬大腿(彘肩),樊噲直接把豬腳放在盾牌上,用劍“切而啖之”。項羽問道:“壯士能復飲乎?”
樊噲趁機向項羽指出:楚後懷王曾下令“先進入關中的人便可做關中王”。劉邦雖然先入關中,但並未自立為王,而是等待項羽到來。他認為項羽沒有讓劉邦封侯,還居然想殺死劉邦,要求項羽打消這個念頭: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而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
項羽未有迴應樊噲,只吩咐他就座
-
3 # 七鬥
我要說“鴻門宴”就是個火鍋派對,你們信嗎?
你們肯定搖頭不信。
但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是信。
下面就來說說鴻門宴上吃火鍋的幾點佐證。
第一,項羽大軍初至,在鴻門這兒安營紮寨,就是個野外,尚沒來得及找做飯的大廚。
第二,項伯告訴劉邦不可不早去請罪,劉邦一行一大早就到了,項羽來不及再細做安排,乾脆就吃火鍋,邊煮邊吃邊嘮嗑,氣氛搞起來了,也不失禮數,一舉兩得。
第三,項羽賜給樊噲卮酒,看他喝的豪爽,才又賜彘肩,讓他邊吃邊喝,至於下人上了個生肘子,那正是讓樊噲煮了吃的,這一點也恰恰說明,他們就是在吃火鍋。
既然是在吃火鍋,那麼項羽賜給他個生肘子,也沒有其他什麼別的意思了。
只不過,卻讓樊噲拿了這個生肘子做了一篇好文章。
且看原文: 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
每讀至此,皆心生感慨,“仗義大多屠狗輩”,樊噲一個殺狗的,竟能慷慨陳詞,激揚文字,有理有節,把個霸王都給唬得一楞一楞,無言以對。既然無話可說,自然不能欲加之罪,項莊舞劍也就有驚無險了!
從而也給了劉邦贏得了藉口上廁所的機會。
拿刀切生肘子的行為,更給劉邦活脫脫演示了一番,什麼是“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火燒眉毛了,哪裡還拘小節,告什麼辭,趕緊走吧,一走了之。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明白,項羽贈樊噲一個生肘子,實為無心之舉,不過樊噲倒是個有心之人。
-
4 # 江雨燕
在《史記》中司馬遷如是寫到: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從這段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樊噲闖入大帳之後,項羽表現的很生氣,一隻手很自然的按在劍上,說明本能的把樊噲當成了刺客。
氣氛頓時就緊張起來,但當張良表明他的身份後,項羽立馬改變了態度,稱他為“壯士”,項羽的這一句話究竟是在譏諷樊噲呢?
還是他聽說過樊噲的勇力,所以帶著一種讚賞的口吻稱他為壯士?
我們需要先了解項羽接下來的動作,他命令侍從賜給樊噲“鬥卮酒”,這個“鬥卮酒”是多少酒呢?
按照字面理解,這個“鬥”就是容量單位,即一斗,相當於現在的2000毫升,按照灌裝可口可樂330毫升來算,也就是6瓶左右。
但由於古代的度量衡和現代有出入,直到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了“鬥卮”酒杯,而這個酒杯的容量就在兩升左右。
說明項羽賜給樊噲的酒是一個能夠裝兩升左右的大酒杯,但這裡的“鬥卮”我們應該分開來理解,“鬥”是代表容量,而“卮”卻是一種酒器,就像咱們今天裝紅酒的酒器一樣。
如果把它理解為大酒杯可能不太合適,應該理解為項羽賜給了樊噲一斗的酒,而這些酒都裝在一個大酒器裡,讓他自己慢慢,如果說“鬥卮”是一個大酒杯,這就有點誇張了。
根據對長沙馬王堆中出土的實物進行測量,考古人員得出結論:
墓中所出的135號漆卮,經實測,容量為2100毫升,與七升卮(指底部朱書“七升”二字的137號漆卮)容量為1500毫升相較,其容量當在一斗上下,當即此簡所記的鬥卮——引自《鬥卮是大酒杯嗎》這裡我們已經清楚了“鬥卮酒”是賜給樊噲的兩升酒,而樊噲是什麼表現呢?他站起來把這些酒都喝完了,但他可能也沒有喝完。但我比較傾向於樊噲喝完了,因為這樣才能顯現出樊噲的豪爽。
實際上項羽究竟有沒有賜給樊噲這麼多酒誰都不知道,司馬遷這樣寫就是要凸出樊噲的豪爽和仗義,畢竟“春秋筆法”在史學界是很常見的手法。
所以項羽接下來又有一個動作,那就是賜給樊噲一條“生豬腿”,不過關於項羽是不是賜給樊噲生豬腿向來還是有爭議。
有學者認為“生”乃是訛寫,應該理解為“全”,就是賜給樊噲一條完整的豬腿。畢竟在傳說中,從燧人氏以後,華人就已經結束了飲毛茹血的時代。
所以在鴻門宴上斷然不可能吃生食,那麼就有朋友認為這是項羽在刁難樊噲,所以給他生豬腿吃,其實這麼理解也情有可原。
目前關於這個“生”究竟該理解為“生”還是“全”還是有所爭論,我們不是一線研究者,所以不再這裡探討。
因此就拿項羽為什麼要賜給樊噲一條生豬蹄來說,其極有可能是為了照應上文的“鬥卮酒”,即凸顯出樊噲那種不拘小節,豪爽大氣的性格。
而項羽賜給樊噲生豬腿我也贊同是在刁難樊噲,項羽雖然也是一個很仗義的人,但他也屬於睚眥必報的人,譬如他佔據關中以後,有人勸他佔據關中稱王,但是項羽只想會老家,於是被人譏諷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項羽聽了很生氣,立馬就把這個人給煮了。所以,當時樊噲冒冒失失的闖進大帳裡,換做是誰都會感到生氣,可是這人又是劉邦的屬下,項羽也就不好發作。
只能透過賜他一斗酒來刁難他,讓他出醜,又賜給他一條生豬腿,看他能不能吃得下。但是樊噲表現的很好,把酒喝了,把肉也吃了。
樊噲這種豪爽,不拘小節的氣質一下子就塑造了出來,這時候我們再看下文的描寫:
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項羽看到樊噲這麼爽快,又問他還能不能喝,就準備再賞他一斗酒,樊噲立馬就說,死都不怕,難道還怕這一斗酒,於是就順著說了許多道理。
項羽一聽,沉默了,找不到話說了,因為他覺得自己理虧了。
所以,我認為前面原本是項羽因為生氣所以刁難樊噲,因為你冒冒失失的闖進大帳裡來,換誰肯定都生氣。
項羽想你不是壯士嗎?那麼我給你一斗酒看你能不能喝,給你一條生豬腿看你能不能吃得下,結果沒想到自己卻栽了。
不過,這些都是司馬遷的描寫,不排除他是為了褒揚樊噲而對這件事做了略微改動,不過由於這種手法隱藏的巧妙,其實還真不容易看出來項羽是在刁難還是讚揚樊噲。
不過,樊噲的表現已經給我們塑造了他是一個豪爽,不拘小節的形象,而這就是“春秋筆法”的巧妙之處。
而司馬遷在編撰《史記》時就繼承了由孔子開創的“春秋筆法”的奧義,但其技巧卻遠比孔子要更為隱秘和精妙。
什麼叫春秋筆法呢?
就是“寓論斷於序事之中”,就是在如實敘述一件歷史的時候,作者會傾向性的宣揚善良和美好,而把一些不好的事情隱去,或者一筆帶過。
而司馬遷作為孔子的一個崇拜者,在編撰時也採用了許多“春秋筆法”的方法。
回覆列表
“羞膾炙,以御賓客。”那麼什麼是“膾”呢?“‘膾者,細切肉也。’即將肉細蘸上調料蔥、芥等生吃。”成語“膾炙人口”的本意就是生肉、生魚蘸著調料和烤著吃都好吃。由此我們可以想象的到鴻門宴上,項羽、劉邦等人吃的當中即有熟的,也可能有生的作膾用的。既然,在當時吃生的是很平常的事,為什麼偏偏要強調鴻門宴上項羽賜給樊噲的是“生彘肩”呢?這正是重要的地方,項羽賜“生彘肩”與樊噲表現了項羽對樊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