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睡不著的喵11
-
2 # 高雅珊683
詳情"
吐奶或溢奶是新生兒和嬰兒很常見的現象,大多數情況下吐奶是生理性的,較嚴重的吐奶有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亂或消化道梗阻的表現。如果只是一天出現多次的吐奶,多考慮胃腸功能紊亂,可以適當減少奶量,加口服益生菌,如果吐奶頻繁,建議去醫院就診。
-
3 # 醫教寶育兒助手
新生兒發生溢奶、吐奶是很常見的現象,雖然大多數情況下都屬於生理性的,但如果家長護理不當,很容易導致寶寶誤吸,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家長一定要了解一些預防知識。
雖然吐奶和溢奶都是新生兒的常見現象,但是吐奶與溢奶是有區別的,所以下面先做一些詳細說明。
溢奶≠吐奶1、發生的原因不同
溢奶一般屬於正常現象,由生理原因引起。而吐奶則一定伴有嘔吐現象,可考慮胃腸炎或是過敏等其他問題。但一般兩者的主要原因是小寶寶的胃比較淺。
2、寶寶感受不同
溢奶沒有嘔吐動作,只是隨打嗝、腹部或全身用力等出現的,一般是從嘴角邊溢位,較緩和,寶寶沒有痛苦的表情;吐奶則是強而有力地從嘴巴吐出,甚至呈噴射狀,較劇烈,寶寶有痛苦的表情。
3、嘔吐物的性質不同
生理性的溢奶一般是較新鮮的奶液,而病理性的嘔吐一般帶有奶塊,或有酸臭味,有時可見黃綠色膽汁樣物,甚至吐出咖啡色液體。
4、應對方法不同
溢奶主要是由於餵養方式不當等原因引起的,糾正主要從餵養方式入手。而嚴重的吐奶則需透過就醫治療來改善。
瞭解溢奶和吐奶的區別之後,接下來,我們就介紹兩者的護理方法。
(一)溢奶的護理方法溢奶屬於發育中正常現象,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在頻繁溢奶的階段,家長要做好護理。只要寶寶在溢奶時不伴哭鬧、咳嗽等現象,溢奶後進食、生長正常,就不必擔心。隨著月齡的增長,溢奶會自然消失。
1.注意在餵奶前就先將寶寶尿布換掉,餵奶後不要再翻動寶寶的身體。
2.在餵養的時候,媽媽們可以用半坐位或斜位餵奶,也可以用一種剪刀式的哺乳方式,將母乳的乳腺導管壓住幾個,奶流速度就慢了,讓孩子不要吃的過急。
3.母乳餵養時應讓寶寶含住大部分乳暈,用奶瓶餵奶時應讓奶嘴充滿奶,奶嘴的大小也要合適,避免因奶嘴孔過大出奶太快而嗆奶,或因奶嘴孔過小吸奶費勁而吞入過多空氣;
4.媽媽們在餵養的時候要適量,不要怕寶寶不夠吃而拼命地餵奶,也不要寶寶太餓才喂。
5.可以在喂完奶後讓寶寶保持相對右側臥位,並將嬰兒床頭抬高15-25度,讓寶寶全身處於15度斜坡面上,這樣做可以有效減少食物反流;
6.給寶寶拍嗝,也有助於減少溢奶的發生。喂完奶後將寶寶輕輕抱起,讓其頭部靠在家長的肩膀上,輕拍背部,可以使寶寶胃內空氣得以排出。
(二)吐奶的護理方法吐奶是新生兒和嬰兒期常見的現象。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頭幾個月都要吐幾次奶。吐奶不同於溢奶,是由於消化道和其他有關臟器受到某些異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經反射性動作。
嬰兒吐奶時腹肌會有明顯的收縮,同樣伴有劇烈的嘔吐動作,嘔吐時奶水多是噴射性地從口中甚至鼻子裡湧出來的。
1.有的孩子吃奶以後20分鐘、半個小時還會吐奶,這種孩子吃完奶以後要進行一到兩次甚至三次的拍嗝,一次拍嗝可能不會完全有效果,要是孩子如果沒有很好的打嗝,沒完沒了的話,孩子會有疲勞感。孩子一般會使勁的扭動身體,面部發紅,上肢使勁,這個時候把孩子及時抱起來,孩子一般都會打出一個很大的嗝。
2.吐奶後首先讓寶寶右側臥位,輕拍背部,讓孩子口內的奶從嘴角儘快流出來;或是讓寶寶趴在家長的腿上、面部朝下,家長輕拍或撫摸寶寶背部。
3.家長應避免豎抱寶寶,以免口腔內的反流物嗆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
4.如果吐奶後,寶寶出現嗆咳、面色發青,口唇發紫,應立即將他俯臥於膝蓋上,頭朝下,用力拍背。待嬰兒面色恢復後,立即送往醫院,給以進一步處理。
但如果寶寶出現吐奶時表情痛苦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如:
反覆吐奶,吐奶量大;
嚴重的噴射性吐奶;
吐出帶有黃綠色、褐色或帶血的嘔吐物;
尿量減少,體重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精神不佳;
伴隨咳嗽、發熱、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
建議媽媽帶孩子及時就診,排除是否是由於病理性原因造成的吐奶。
-
4 # 骨傷的楊張張揚
嘔吐對於成人來說大多數時候是一個病理狀況,很少有人在正常情況下發生嘔吐,因此很多剛當上寶爸寶媽的人,當自己的寶寶發生(輕微)嘔吐(吐奶)後他們就會大驚失色,這可怎麼辦呀?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寶寶是為什麼會出現吐奶?寶寶的吐奶有時候是吃完奶後,沿著嘴角往外流,有時候是打嗝的時候順帶著流出,有的時候是在哭的時候(情緒激動)或者是在抱孩子過程中動作幅度過大,會迅速從口腔中湧出(不是流出了);以上的情況都是寶寶的吐奶,寶爸寶媽看的心疼,但是寶寶沒有任何的不適出現,依然是吃的好,睡的好;並且即使經常有吐奶,但寶寶的生長髮育依然很好;對於這樣的吐奶就是一個正常現象,在臨床中將其稱為“生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多發生在1歲以下的寶寶,其中4月齡左右發生吐奶最為嚴重,到6月齡左右會逐漸好轉!在這段時間之所以會出現生理吐奶主要是與寶寶的進食和消化系統有關!
剛出生寶寶的消化系統並未發育成熟,其中他們的賁門(胃與食管的連線處)肌肉發育不完全,十分鬆弛,但是他們的幽門(胃與腸道的連線處)肌肉卻較為緊張,另外寶寶的胃又較小,且處於水平位,這樣在大量餵奶後,導致在短時間內胃內容物向下走來不及,只能往上跑——吐奶!
其次,現在就出現了吐奶該怎麼辦?寶爸寶媽們別緊張,趕緊來打掃現場吧!
寶寶吐奶大多時候是一個正常現象,所以無需做什麼特殊處理,寶爸寶媽們你們只需要打掃好現場就行了!
但是,往往在正常吐奶的時候寶寶可能會伴隨發生嗆咳(嗆奶),這時候也不用緊張,且看下面幾步走:
1. 不要立即把寶寶抱著豎起來!往往在豎的過程會發生更為嚴重的嗆咳,嚴重可能會嗆入肺中!
2. 輕微的嗆咳,寶寶的表現就是咳嗽,這時候讓寶寶俯臥在大人的腿上,上身處於前傾位(45度左右),然後稍用力拍背,是進入氣管的奶流出。
3. 嚴重的嗆奶,寶寶哭著可能會伴隨著嘴唇和麵部的青紫,這時候在家就無法處理了,需要立馬到醫院治療;在途中,家長需要將寶寶處側臥位,不斷的用手拍背,從而震動寶寶的身體,使他儘快將嗆入氣管的奶吐出。
4. 做清理工作,當寶寶吐出以後要使用乾淨的棉籤或紗布揩淨寶寶嘴中的殘留物,如果鼻腔中有,也要將鼻腔清理乾淨。
第三,怎麼預防出現吐奶?家長几乎都想著自己的寶寶能多吃點,然後能更快的長大,可是這往往事與願違,你讓寶寶多吃點,往往就是在讓寶寶多吐點,那麼家長可以透過哪些方法來預防寶寶吐奶發生呢?
1. 提倡母乳餵養。
2. 正確的姿勢餵奶,包括寶寶銜乳頭姿勢正確,取半坐位或斜位餵奶,避免平躺餵奶等。
3. 不要等寶寶十分飢餓時才喂,不多喂。
4. 不強迫喂,儘量選擇寶寶在清醒平靜的狀態下餵奶。
5. 每次餵奶幾分鐘後,可以稍作暫停,輕拍幾下寶寶的背部(拍嗝),然後再繼續餵奶。
6. 喂完後,豎起來抱,再拍嗝。
最後,吐奶需要找醫生看嗎?既然有生理性吐奶就有病理性會吐奶,其中如果是病理性吐奶自然就要去醫院就診了!
如果出現以下的情況,請及時帶寶Bora醫院就診:
1. 拒絕吃奶。
2. 頻繁的嘔吐(嘔吐比吐奶嚴重)不止。
3. 吐出物是黃色或咖啡色物質。
4. 體重增長緩慢,甚至不長。
5. 吞嚥時寶寶有疼痛的表現。
6. 12小時左右沒有小便產生。
7. 以及其他各種疾病症狀等。
其實簡單一句話:吐完後寶寶啥事沒有,那就不用去醫院看,吐奶後還有其他情況出現,那還是請專科醫生判斷吧!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
5 # 卓理超人
#樸貨研究所#寶寶吐奶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一旦胃裡面的食物(其實主要是奶水)有點多,就會導致是的胃裡面奶水返回到食管中,甚至流到嘴邊,就造成了吐奶的發生。 如果寶寶吐奶了,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孩子的坐姿,不會坐的孩子可以將上身墊得高一些,一般不會有其他症狀發生的,休息10-15分鐘,吐奶症狀自然會好轉。家長不必擔心。 還有就是寶寶吐奶後,作為聰明的家長,不要著急給孩子補充水分,如果接著補充就會引起寶寶的再次吐奶,建議是吐奶後35-40分鐘在進行水分的補充,可以先用小勺子一點點喂。 還有就是家長餵養方式的不正確,也會造成寶寶吐奶現象的發生,比如: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吮吸空奶瓶,這樣容易吸進去很多的空氣!或者是剛喝了奶之後,頻繁的翻動寶寶的身體位置。
再有就是寶寶的胃部出現了炎症,也會在很愛的時候,出現刺激性的嘔吐,這個時候吐奶的同時,寶寶會伴有痛苦的表情,甚至是表現出來強烈的反抗意識,這個時候就要去醫院醫治了。 還有就是合理的餵奶時間,一般小寶寶的餵奶量經過3-3.5小時的消化,就基本上消化完畢。隨意我們的兩次餵奶時間的建議間隔是3.5小時,遵循的原則是“少量多次”。
回覆列表
多大的寶寶呢?
寶寶吐奶時,你要看看寶寶有沒有痛苦,不舒服的表情,或者大聲的哭鬧。如果寶寶伴有難受或者哭鬧,那應該是身體有什麼問題,建議去醫院查一下。
如果只是吐了以後,寶寶沒有不舒服或者大哭大鬧,就應該是因為吃奶的時候混進去了空氣,沒有及時拍嗝吧。小寶吃過奶,媽媽應該把寶寶豎起來,太小的寶寶就要斜趴在媽媽身上,掌心空起,輕輕拍打寶寶背部,由下至上,直到寶寶打嗝為止。
我寶小時候有段時間也是吐過奶,甚至從鼻孔嗆出。新手媽媽會面對很多問題,都是需要我們用心呵護。
祝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