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浩哥愛讀書
-
2 # 博庫圖書館
這個世界有太多“理所當然”的荒誕。
對於一個不那麼按照文明社會約定俗成慣例生活的人,社會文明會下意識地牴觸他,認為他是怪物。
就像加繆筆下的“局外人”默爾索。
面對母親的死亡,他無動於衷;對於愛人的結婚提議,他冷眼旁觀;他的言行驚世駭俗,他始終是一個遊離於社會邊緣的人物。可有一天,他捲入了一個殺人案件,不得不從接受法庭的審判。從此以後,他的身份被迫從“局外”轉入了“局內”。但這個“局內”也是個經不起推敲的荒誕世界,面對默爾索的離經叛道,局內人組織的這場審判用一些莫須有的主觀緣由定了他的死罪。
可是,我的靈魂憑什麼要經受你的審判?
他是一個荒誕的局外人@青盞:
默爾索,我一度懷疑他的人格是否有過精神分裂。他不蠢不愚,觀察入微,但他又不思改變生活,草率對待婚姻,就在殺人這件殘暴的事件上,故意也好,無心之失也罷,總逃脫不了多餘的嫌疑。荒誕又荒唐!
@晴朗天空:
還是交到了損友,不知不覺中牽扯進了一個爭端中,不明就裡,竟糊里糊塗的開槍打死了人,還在屍體上連開4槍!就算率性而為,也不至於如此糊塗!默爾索不僅僅是無血無淚,還沒有區分是非的心。
@茉茉:
也許生命對他來說就是活著就行,他心態消極,不願意接受改變,缺乏進取心。甚至,連婚姻這樣的大事對他來說都是無所謂。
他也是個挑戰荒誕的英雄@月牙湖:
局外人看人世如同舞臺上荒誕的戲劇,在舞臺上演得津津有味的人們判定了這個不肯演戲的看戲人的空虛乃至罪惡。
@雨打輕風:
法官拍拍他的肩膀的時候,居然是默爾索平生最高興的事,從這反應出默索爾的內心極度渴望這種來自他人的關心,儘管他用一種局外人的態度來偽裝自己,但是作者的字裡行間能隱隱透露出他的這種心理。
@且聽風吟:
看著他,我就想起一句話:法律教我冷眼看世界,可我卻想溫暖地看著我想保護的人。其實冷漠的外殼下,何嘗不是一顆柔軟的心呢?
可人的命運不可控的被社會裹挾著@未央燈未明:
主人公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照應了書名局外人,他整個人都是那種和世界分離的,看著周圍的一切,無能為力,無動於衷。
@以利沙:
整本書看完了,內心湧動出“無限哀鳴”,最讓我憂傷的是時代的年輪讓默索爾成為了他這樣的人!隨心所欲,沒有對錯,只有規則!
@東籬:
默爾索的種種行為讓人如此討厭、憤恨,這完完全全就是個壞蛋!——可是,當這樣的壞蛋受到應有的懲罰的時候,為何我們沒有覺得這是罪有應得?那本該有的痛快感去哪了?當一種不正常的行為被另一種更不正常的行為評判的時候,還是冷,徹骨地冷!
@史弟仔:
在悶熱的大廳裡,面對檢察官的咄咄逼人,默爾索一次一次的想要說些什麼,卻總被阻止,他感覺像是與他無關,只是由他們說著。默爾索在審判過程中,始終扮演者一位“虛無者”、“絕望者”。
@簡單快樂:
默爾索麵對母親在養老院去逝,顯得事不關己;瑪麗提出結婚,他又是那麼的漫不經心;他開槍打死人身陷囹圄,卻被無關緊要的證據推向了死亡。可以說是當時的社會現實造就了一批“局外人”。
@至湖:
所以,默爾索註定是個悲劇@鄭為理:
從外因上講,默爾索的悲劇源於司法體質的不健全。以法官為首的一幫定罪派,早已從內心認定默爾索是十惡不赦的,他們在法庭上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向世人證明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相比之下,那些正面評價就顯得無足輕重。以個人主觀感情主導司法判斷,難說有公正可言。
@鄭為理:
從內因上講,默爾索的悲劇源於他人格上的缺陷。與其說默爾索對所有事情冷漠,倒不如說他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裡,擁有自己生活準則的人,這種準則哪怕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他仍然對堅守不放。
但局外人並不僅僅只有默爾索@一紙頁鳶:
我們在某方面或多或少都是局外人。
@Grace:
其實對比我們的生活,你我也許已成為自己生活的“局外人”,如果你早已習慣於日復一日的生活和工作,沒有創新,沒有追求,沒有目標,那麼恭喜——“局外人”就是你!
@煜哲媽:
臨死前的“局外人”的心理自白很經典,“他人的死,對母親的愛,與我何干?” 現代人的人生觀也是這樣的,別人是死是活與我有何關係,只要不觸犯法律,我有我的選擇的權利。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局外人的行列。
最後,博庫君以作者加繆的一句話作結,“人生沒有希望但並不包含絕望。所以,要活得真實而不虛偽,就必須堅守下去”。
回覆列表
加繆先生被譽為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一直以深刻揭示人在已於自己內心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外在與自身靈魂的日益撕裂和擰巴,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而聞名遐邇。 不過,在無情披露世界荒誕的同時,並沒有一味的消極處理,更沒有絕望和頹廢下去,而是積極面對加奮起,在絕望中仍舊堅持內心的本源,謹守人類根本的真理和正義。
這種敢於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一直以來,影響了一代代的去面對社會中的各種問題。
《局外人》小說字數不多,篇幅不長,大體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暫且簡單的標記為局外和局內,此處的局為監獄等正常社會中所認為的正義執行機關和執法機構。
主人公默爾索是一位與世無爭、無求的小職員,對於外在的所有變化和調整,都無所謂。 面對和處理的方式,均是一貫採用坦然面對的態度,從不搶先一步,也未退後一寸。平淡無奇的過著生活、面對人生。
局外時光:全書敘述的起點,是從其已經與其分開生活、被送到養老院的媽媽去世而展開的。
作者的描寫,看似雜亂無章,頗有一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感覺,讀者讀起來,更是有點不明覺厲。這麼多線索指明主人公對待外在事物的態度和方式,貌似感情冷漠一樣。
在處理完母親的事情之後,第二天,好似沒心沒肺的重新投入到了“活著”狀態裡面,麻木的與社會進行著接觸。
在意念驅使下,本是一種假象的對抗,最終卻演變成為真實的殺人。
好生刺眼的Sunny呀。
局內生涯:因殺人被抓之後,一點沒有掙扎,甚至可以說沒有主動做一些努力,仍舊在憑藉內心的想法而進行著。
對律師的建議,置若罔聞,對法官、神父等的勸誡也是直說心聲。
從這時候開始,驚奇的發現,前面的蛛絲馬跡,一點關聯沒有的物品和事情,竟然能夠在法律的運轉體系下成為了定罪的依據。
結局可想而知。
默爾索看似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對待生活,處理事情的很多做法,從站在局外讀者的角度分析,可笑之極,甚至可以說誇張無比。
細細想想,不管局外和局內,默爾索可有過自己的爭辯?像不像一個木偶和道具?
不是嗎?
作品之所以引起世界範圍的熱潮,不會毫無根據。認真的讀一遍,總是感覺作品裡面幾乎有著所有人的影子,你我他原來都在局內。
有研究資料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說出去的大部分都是廢話、毫無用處的話,可是為什麼還要說?為什麼喜歡聽呢?
質樸的答案就是有需求,更直白的說法,是因為大家都在這麼進行著。即便大部分人內心有過懷疑,都不認可,還是要隨大流的說著、做著,不然,豈不是會被他人稱呼為怪人,不合群的人。
寫到這裡,腦海裡冒出來的是當年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小說,小說的名字已記不得了,大致的內容是:一家裡添丁之後,眾人到場慶賀的場景和所說的話。
說出去的話,是不是都是真心的想法呢?
可以說,假。
聯想一下每天都進行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絕大部分都屬於簡單及機械的重複,有意義嗎?
呵呵,像不像西西弗斯推的石頭?
真心話,難。
此外,書中,還存在大量的心理描寫和哲學思辨,理解起來,很苦惱。 這部分,翻來翻去的,實在不知道如何更好地進行解讀。(業務不行,還需加強)
只好將書中最後一句話,默爾索的內心旁白,粗暴的列在此處:為了善始善終,功德圓滿,為了不感到自己屬於另類,我期望處決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來看熱鬧,他們都向我發出仇恨的叫喊聲。
是對荒誕社會的妥協嗎?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還是開心生活,認真工作更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