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德華和姜武主演的《拆彈專家》值得一看嗎?
15
回覆列表
  • 1 # 影視圈Magazine

    上映6天,2.5億票房,上映之前普遍被人們看衰的《拆彈專家》,居然實現了逆襲,在五一擋四大華語電影中突圍,穩坐五一檔新片龍頭老大。

    在電影正式上映之前,關於《拆彈專家》要撲街的言論就已充斥在各大社交平臺。

    除了同期的競爭者們太強大之外,香港警匪片近年來所呈現出來的頹勢,也是眾多觀眾不看好的原因。

    作為香港電影的一大標誌,警匪片曾是口碑與票房的保障。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香港警匪片似乎被施了某種魔咒,不光逐漸喪失了往日的風采,有時甚至還會淪為“爛片”的代名詞。

    可萬萬沒想到,五一小長假之後,《拆彈專家》居然成了上檔新片的票房冠軍,不僅“成功打臉”,更讓許多熱愛香港警匪片的影迷們驚呼:“熟悉的香港警匪片回來了!”

    豆瓣網友對該片的評價是“香港警匪片的歸來”

    源頭

    若要說“迴歸”,那就得先知道,過去的警匪片是個什麼樣子?

    其實早在二戰之後,隨著香港電影業的繁榮,警匪題材就頻頻被搬上大熒幕。

    那時候的警匪電影以懸疑推理類為主,主要講述的都是警探破案的故事,和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香港警匪片有著很大的差別。

    1985版《警察故事》中的成龍

    到20世紀70年代末,受新武俠片電影的影響,以成龍為代表的新一代香港電影人,陸續拍攝了包括《警察故事》在內的諸多經典警察題材的電影,掀起了新的“警匪熱”。但這些電影多是藉著“警匪”的殼的動作片或者喜劇,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警匪型別片。

    業界普遍認為,香港警匪片真正的源頭,起始於1986年。

    《英雄本色》小馬哥

    這一年,《英雄本色》橫空出世,不僅破了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為幾位主創斬獲大小獎項無數,更是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於警匪片的認知,為警匪型別片的出現開了個頭。

    在《英雄本色》裡,黑幫、壞人不再是無厘頭、只知道打架的小混混,而被賦予了更多“浪漫色彩”,成了有血有肉的、複雜的人。“小馬哥”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一度成為人們爭相模仿的物件。

    藉著《英雄本色》的東風,吳宇森又接連拍攝了《英雄本色2》、《喋血雙雄》等影片,也都有不錯的成績。

    隨即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製作警匪片,這一型別片在這個時期初步形成,並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時代。

    但好景不長,隨著最開始的熱潮散去,以及香港迴歸在文藝界所產生的連鎖反應,香港警匪片在1992年至1996年,有過一段沉寂。

    打破這個沉寂的,是兩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名字:劉偉強和杜琪峰。

    《古惑仔》中的經典銀幕形象

    前者於1996年前後,將漫畫《古惑仔》搬上了大銀幕,給香港的警匪片打了一劑強心劑。陳浩南、山雞等古惑仔形象再次顛覆了人們對於警匪片的認知,在當時掀起了一股“古惑仔風”。

    而杜琪峰於1996年創立了銀河映像,1997年時推出了《一個字頭的誕生》,並在日後陸續推出了《暗花》、《槍火》、《PTU》等可以留名影史的佳作。這些作品在確立銀河映像“黑色”風格的同時,也將香港警匪片推向了又一高峰。

    自此,香港警匪片也成了繼武俠片後,香港本土電影的又一標誌。

    北上

    2002年至2003年,香港警匪片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無間道》系列。

    《無間道》劉德華與梁朝偉天台對峙

    除了保留傳統警匪片的特點外,《無間道》在故事性上有了一個極大的突破。更加複雜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劇情設定,更多文戲的加入,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有人評價,《無間道》的出現是對港產警匪片的一次總結和升級,使得警匪片一改以往英雄動作片或喜劇片附庸的尷尬地位,成為一種完全成熟的型別形態。

    《新警察故事》

    此後幾年,警匪片的勢頭不減,銀河映像的《黑社會》、陳木勝的《新警察故事》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也就是在同一時期,發生了一件再度改變了香港警匪片命運的事情:2003年,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正式簽署,大量港產的電影有了登陸內地大銀幕的機會。

    加上香港本地的電影市場遭遇天花板,此後幾年,大量的合拍片開始出現,越來越多電影人選擇將內地作為他們的新陣地。內地的市場、資本,也成了決定香港警匪片今後走向的重要因素。

    但想在內地延續香港警匪片輝煌的願望,並不那麼容易實現。港片北上,首先要面對的問題自然是水土不服。

    因為缺乏相關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背景,很多觀眾表示“警匪片看不懂”。為此香港電影人們要麼在遭受了諸多碰壁和打擊後遺憾離開,要麼就必須在傳統和變革之間做一些取捨以適應新形勢。

    “我們會越來越依賴內地市場,作為我們的重點市場,我們的故事都有照顧到內地觀眾,一定要有共鳴,才可以拍。”香港安樂影片有限公司Quattroporte江志強在談及這一問題時這麼說。

    除了觀眾,審查也讓“尺度頗大”的香港警匪片束手束腳,渾身不自在。

    “雙結局”便是這一時期所形成的一種“奇觀”:為了照顧兩地的觀眾,很多合拍片會準備兩個版本,香港版的比較“原汁原味”,而內地版的則更好透過審查。

    可這樣的怪相併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相反很多生硬的結局遭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反對。

    幾年下來,香港警匪片的落地並不算成功,除了《寒戰》等少數作品外,大多數的警匪片(不管是引進的還是合拍的)在內地的反響都不算好,2016年杜琪峰的《三人行》更是口碑、票房雙雙慘敗。

    香港警匪片的北上之行,並不順利。

    復興

    但是,水土不服並不是香港警匪片始終難以俘獲大部分觀眾、逐漸式微的唯一原因。

    《無間道》之後,港產警匪片本身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無間道》可以說是警匪片“文戲的巔峰”,據說劉德華在拍攝前甚至主動要求刪掉其中的動作戲,以突出文戲。

    這讓看膩了打打殺殺的觀眾們覺得耳目一新,也改變了警匪片的走向。

    杜琪峰曾說:“《無間道》的最大成功在於振興了香港電影業。我希望這一部電影的成功不會掀起一陣跟風,而是刺激電影人創作更多有趣的題材。”

    可事與願違,《無間道》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大大限制了香港警匪片的發展,加上香港市場的萎縮,進一步壓縮了電影的投資,越來越多電影開始捨棄打鬥、槍戰,而用文戲、對白取而代之,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多電影身上都有《無間道》的味道。

    而警匪片的北上,打開了內地的市場,吸引到了內地的投資,又讓警匪片開始進入另一個極端:一昧強調大場面,情節又被大大弱化。

    標杆的出現、市場的擴大,這本是兩件好事,但卻讓長久以來一直“野蠻生長”的香港警匪片有些不知所措。

    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

    演員方面,拋開像杜琪峰等人愛用固定班子這些因素,香港能演好這類影片的演員也確實不多了。

    《樹大招風》中飾演季正雄的林家棟

    上個月,林家棟憑藉《樹大招風》收穫了他的第一個金像獎影帝,緊接著就有人發出疑問:像他這樣的演員,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以後再想拍這類角色,我們還能找誰?

    儘管包括爾冬升、林家棟等人都曾否定過外界的這種看法,但從現狀來看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現階段的香港警匪片,仍處在一個吃老本的狀態。

    種種問題決定了,香港警匪片在時代的洪流下,勢必會面臨著巨大的衝擊。北上困境只是它所面臨問題的一個體現,本質上是有限的香港電影市場對警匪電影的限制,以及突破限制所必須面臨的陣痛、取捨。

    《拆彈專家》給了我們一些希望:香港警匪片還沒死。

    至於未來呢?

    希望爾冬升導演那句“最好的警匪片還在未來”可以成真。

  • 2 # 我是星夜行

    《拆彈專家》這種商業片,一看場景,二看人物。影片在場景方面處理中規中矩,槍戰戲,飆車戲,包括最後的爆破場面,其實都蠻一般,並且電影在這方面並沒有留太多的餘地,而是留了大量的文戲來刻畫人物。

    那這部電影的重頭戲就是看人物了,從主演放了劉德華和姜武,也可以看出導演的心思,電影在人物刻畫上,主要人物除了宋佳飾演的李家雯和劉德華飾演的章在山在感情線上刻畫薄弱,以至於李家雯被綁炸彈劉德華捨身相救的那一部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震撼動人效果,其他主要人物,其實都刻畫得很不錯了。

    電影裡也有不少比較不錯的處理和亮點,最主要的一點便是結局的反英雄主義,劉德華和宋佳的簡訊交流的情節,編劇真得玩得很牛,當我們看到宋佳的笑,對面簡訊回覆“我愛你”的時候,誤以為人活過來了,但沒想到緊接著就是一陣爆炸場面,太過猝不及防,以至於有些震撼,確實把觀眾都帶進預想的溝裡了。

    影片最大的缺陷則是群像戲刻畫得過多,如果說刻畫退休警察一家的生活,是為了凸顯年輕警察被殺的悲痛,歹徒的殘暴,那麼花許多戲份來刻畫導遊車的司機,又是為了什麼?刻畫過多,反而有點喧賓奪主的作用,這確實是一個敗筆。

    電影整體我打6分,打發時間可以一看,要求比較高的影迷不建議觀看。

  • 3 # 香港電影

    非常推薦的一部港產片!

    ——“將香港變成戰場!”

    這是2013年劉德華第一次承擔拯救香港百萬人生命職責的電影《風暴》中的宣傳語,那一年,整個中環由底掀了個天。

    2017年,劉德華手上是800萬人的生命,整條紅磡隧道被作為代價,這一次打著警匪片名號的《拆彈專家》實則更似戰爭片,槍林彈雨、噸級爆破,場面足以創下21世紀新時代港片之最,而劉德華依然是抗下這枚大旗的英雄,不過這一次,主旨儼然昇華。

    香港警匪片終於不再是毫無新意的炸炸炸了!

    《拆彈專家》中除了有大規模的爆破戲碼,還有不少靜得令人捏汗的文戲,需要導演整體節奏成熟的把控度與場面排程能力。

    意外的是,邱禮濤不僅完美得將強硬的視效毫無保留得轟炸給觀眾,同時,也將細膩的情感營造出豐滿的層次效果。這對於邱禮濤個人而言是難得的,也是他北上以後合拍片中極少能做到的質量。

    但並不說劉德華就是本片的唯一核心,個人英雄主義在當下繁花似錦的電影市場已不再受寵,導演邱禮濤和監製劉德華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我們在《拆彈專家》中看到了許多張熟悉的面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肉嬰兒手指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