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這是詩人北島的很著名的政治抒情詩《回答》中的三段詩句。全詩: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開頭第一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它本身是一很奇怪的陳述句,這明顯是一個隱喻,簡略來說就是「卑鄙」是「通行證」,而這「通行證」是「卑鄙者」的,這給原屬中性的「通行證」,沾上「卑鄙」負面的感情色彩。事實上,意象感情色彩的改變往往是閱讀意象時需要注意的地方,這裡也不例外。若從規範語言的角度看,在這麼一個短距離內,出現兩個相同的字詞「卑鄙」和「卑鄙者」)的情況是應該極力避免的。但這種不規範不洗練的語言現象,在文學文字強調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便變成吸引讀者注意的手法。讀者不禁要問:「卑鄙」為何能夠成為「通行證」呢?詩人刻意把這兩個意象放在一起,目的是讓讀者思考。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卑鄙」是指語言、行為很惡劣,不道德的形容式名詞;若在語言上、行為上是惡劣,又如何成為「通行證」呢?「通行證」意指到達某特別地方的證明,而這地方是限制進出的,「通行證」一般是給合資格人士進出的憑證。可是如果結合這兩個意象在一起,「卑鄙」是「通行證」的話,便可得出這樣的結論來:這個限制進出的地方是以行為語言惡劣及不道德作為進出標準的。讀者不難由此推斷:這以「卑鄙」為「通行證」的地方,必然是烏煙瘴氣,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淪亡的。接者的一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也與前一句緊密地連在一起。「高尚」是用來形容道德水平高的人。這句裡呱想[喻:說「高尚」是「墓誌銘」,「墓誌銘」是指放在墓裡刻有死者生平事蹟石刻上的文字,一般是死者生前好友對死者的評價。「墓誌銘」一詞的出現,暗示「高尚者」已死,而「高尚」是他致死腦?潁?父呱小狗路鶚歉呱姓叩拇呋陝┮粯印?/FONT> 如結合第一及第二詩行一起看,不難引起讀者的深思:「高尚」與「卑鄙」的意義在哪裡?卑鄙的人竟然可以憑藉「卑鄙」而通行無阻;相反,高尚的人卻因他的高尚而死,這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怎麼樣的世界呢?這明顯給「卑鄙者」和「高尚者」身處地方,一個極負面的評價。 如從詩句的結構和組織來看,這兩句用上了對比和比喻原則。首先「卑鄙是通行證」和「高尚是墓誌銘」是隱喻,四個意象分別以比喻原則連在一起。另一方面,四個意象從另一角度看,又形成強烈的對比。「卑鄙」與「高尚」是言行的兩個極端,對比明顯十分強烈。「通行證」與「墓誌銘」一組,前者是暢通無阻的根據,後者則是死亡的標誌,也有著無法繼續前進的意味;所以兩個意象之間明顯有著對比的關係,再加上「卑鄙者」與「高尚者」的強烈對比,使這兩詩行形成比喻的橫向關係,以及對比的縱向關係。只這兩句已能將〈回答〉一詩的主題:社會黑白不分,道德淪喪的現象表露無遺。 接著的第三、四行是寫景句。詩的首兩個陳述句直接說出是非顛倒、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接下來便出現這一對寫景句,兩者的關係是明顯的。 但要認識寫景句的意義,我們必須先了解它們表面的寫景成分,再而深入探究內中的深意;要了解寫景成分,必須從瞭解意象入手。 「看吧,在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兩行寫的意象是天空上的倒影。按常理,飄在天空上的該是雲朵,「死者彎曲的倒影」是雲朵的借喻。「彎曲的」這形容詞正好配合雲朵彎曲的形狀。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倒影」即倒立的影子頁258),既然雲朵是「倒影」,且飄在天上,那麼這倒著對映到天上的物體,便該在地面了。根據原詩,那在地面給倒映到天上的物體便是「死者」。此外,以「鍍金」來修飾天空,若從字面解釋,「鍍金」指的是黃昏時分,夕Sunny折射下產生的金黃色。「鍍」字可解作「鑲」,因此「鍍金的天空」可理解為黃昏時分,夕陽斜照天空上的雲朵,在雲端映著金黃的色彩。 可是如將兩行詩句一併考量,不難發覺內中隱含著死亡的意義。「死者」一詞固然直接點出死亡的意義,加上「飄滿了」的形容,彷彿在讀者心中呈現一幕天空滿布屍體的恐怖景象。此外,「黃金」或「金色」在不同文化裡,都象徵死亡,也是埋葬死者的一種金屬。在棺槨在鑲有黃金的現象在中西方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表面看來,這兩詩行寫的只是一黃昏日落天空現出彤雲的景象,可是當句中加上「鍍金」、「死者」等負面色彩的用詞時,詩句給讀者的印象便有很大的改變。這明顯是作者刻意的安排,為的就是突出負面色彩,以配合第一、二詩行表達對社會不滿的情緒。北島的《回答》標誌著“朦朧詩”時代的開始。詩中展現了悲憤之極的冷峻,以堅定的口吻表達了對暴力世界的懷疑。詩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顛倒的現實,對矛盾重重、險惡叢生的社會發出了憤怒的質疑,並莊嚴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詩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滿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語意曲折的象徵、隱喻、比喻等,使詩作既明快、曉暢,又含蘊豐厚,具有強烈的震撼力。作品開篇以悖論式警句斥責了是非顛倒的荒謬時代,“鍍金”揭示虛假,“彎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鮮明的對照。第二節中“冰凌”暗指人們心靈的陰影,情緒上順承第一節。第三節渲染了普羅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詩人以此自居,表現了新時代詩人個體的覺悟和對自身肩負的責任毫不猶豫的擔當。第四節“我——不——相——信!”的破折號加重了語氣,表現了無畏的挑戰者形象,末兩句中作者從歷史的維度來表明自己不屈的決心。第五節的排比句表現了否定和懷疑精神。第六節前兩句對苦難的態度,抒發承擔未來重託的英雄情懷,末兩句,傳達出對未來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從歷史與未來中捕捉到希望和轉機,顯示了具有五千年曆史的民族的強大的再生力。《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覺醒的心聲,是與已逝的一個歷史時代徹底告別的“宣言書”。詩歌總體特徵上可以概括為象徵詩。北島在20世紀80年代初接受西方現代派文學影響,他透過所傾心的意象的接組和疊加,撞擊和轉換,透過所謂的超越時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將一個理想的藝術世界呈現在讀者面前。民族文化傳統、時代的哲學氛圍、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為他詩歌的主題。他的詩歌基本上是由兩組對立因素構成的象徵意境,他用這些象徵性詩歌形象再真實不過地傳達出了一個充滿壓抑感的生活氛圍,也表現了重壓之下,生存意願和發展要求仍然存在著的人對苦難現實的心理反叛。藝術手段上,象徵、隱喻的運用迫於環境險惡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現出比照性的描寫。在他的筆下,政治的黑暗猶如漆黑的無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縛好比四處張開的網,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覺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圍的孤獨的島嶼。透過象徵、暗示,詩人的主觀境界過渡到了詩的世界。象徵作為一種藝術手法,在北島的詩裡被普遍運用,表明了詩人豐富的再造性想象力。由於心裡感受的真實的外象化,北島的詩歌染上了一層陰冷的色彩,給人以冷峻悽愴的感覺。北島詩歌陰悒的冷峻雖不是象徵主義的直接感染,但他卻從生命感受這共同層次上驗證了現代藝術的本質。 學者評論毫無疑問,《回答》是一首傑出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在表現時,沒有像傳統的政治抒情詩那樣去直抒胸臆,也沒有膚淺地演繹心中的主題概念。在概括現實表現懷疑精神和英雄氣慨的時候,詩人藉助的是幾組新異奇特的意象:如詩的第一段用通行證展現卑鄙者的暢通無阻;墓誌銘表明高尚者被摧殘被葬送;鍍金暗示粉飾的虛假,彎曲的倒影暗指無數死者的冤屈。這些經過變形處理的意象,充分表現了詩人奇異的聯想。意象化的表現手法把直說明言變為象徵暗示,賦予這首主旨相當明確的政治抒情詩幾分朦朧色彩,從而加大了詩句的張力,擴充套件了作品的藝術容量。無論是對十年動亂現實的高度概括,對現存秩序的懷疑否定的徹底,還是作為挑戰反叛英雄的悲壯程度,抑或對這一切的嶄新藝術的表現,在同派詩人的同類作品中,都是無與倫比的。因此,這首沉雄冷峻大氣磅礴激盪人心的作品,成為現今流行的幾個朦朧詩本壓卷第一篇,是當之無愧非其莫屬的。

  • 2 # 使用者1228436877168

    卑鄙者可以拿著卑鄙的證件通行無阻,而高尚者只能在死的時候有一個高尚的墓誌銘。

    出自北島詩,原文如下: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點評】他的詩刺穿了烏托邦的虛偽,呈現出了世界的本來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吶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們。

    擴充套件資料:

    北島,1949年出生,本名趙振開,曾用筆名:北島,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於北京。漢族,1969年當建築工人,後在某公司工作。1978年,北島和詩人芒克,創辦了民間詩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國,曾任教於加州戴維斯大學,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人文學科講座教授。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nova手機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