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餘力而不足”是成語嗎?我知道的成語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字相同,只是“而與力”變個位置,排序不同,意思就大不同了。
成語就是現成語,其特點就是源遠流長,定型不變。心有餘而力不足,意思就是,心裡很想幹,但力量不夠,總擔心幹不好。此成語源自於《論語/里仁》: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笑,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譯成現代文其意就是:孔子說:“我沒有見過行仁道的人厭惡不行仁道的人。愛好仁道的人當然了不起,但是如果他心中還有討厭不仁者的念頭,那他的仁道就沒有臻於完善。他想法幫助不仁者,使不仁的東西不能加到他身上。有能夠一天之內致力於追求仁道的人嗎?我從沒見力量下夠的,可能也有,是我沒有看見吧。”
心有餘而力不足,源自於《論語/里仁》這一語而演變而來,與最初本意有些出入了。現在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表達也確切了,就是心裡很想幹那事,卻又總擔心自己的力量不夠,做不好,而顧慮多。現在許多人都有這種想法,這種心態。從好方面說,是想多做事,多成事,但總受現實所限,受自身條件所限,總覺經驗智慧能力等等不足,而幹不好。從另一方面說,是人的貪慾過大,總在做夢,總想幹力不能及的事。人是矛盾的,有夢想,但又欠缺力量。夢想與現實有機結合才好,夢想與現實脫節,就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為人做事不要太貪,努力可以,但要學會正視自身,最好做到腳踏實地,量力而行才最穩妥。
“心有餘力而不足”是成語嗎?我知道的成語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字相同,只是“而與力”變個位置,排序不同,意思就大不同了。
成語就是現成語,其特點就是源遠流長,定型不變。心有餘而力不足,意思就是,心裡很想幹,但力量不夠,總擔心幹不好。此成語源自於《論語/里仁》: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笑,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譯成現代文其意就是:孔子說:“我沒有見過行仁道的人厭惡不行仁道的人。愛好仁道的人當然了不起,但是如果他心中還有討厭不仁者的念頭,那他的仁道就沒有臻於完善。他想法幫助不仁者,使不仁的東西不能加到他身上。有能夠一天之內致力於追求仁道的人嗎?我從沒見力量下夠的,可能也有,是我沒有看見吧。”
心有餘而力不足,源自於《論語/里仁》這一語而演變而來,與最初本意有些出入了。現在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表達也確切了,就是心裡很想幹那事,卻又總擔心自己的力量不夠,做不好,而顧慮多。現在許多人都有這種想法,這種心態。從好方面說,是想多做事,多成事,但總受現實所限,受自身條件所限,總覺經驗智慧能力等等不足,而幹不好。從另一方面說,是人的貪慾過大,總在做夢,總想幹力不能及的事。人是矛盾的,有夢想,但又欠缺力量。夢想與現實有機結合才好,夢想與現實脫節,就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為人做事不要太貪,努力可以,但要學會正視自身,最好做到腳踏實地,量力而行才最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