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9652602

    張天師的所述及全,傳說在天掌控特權,位列仙班,司法之神,威不可檔賞罰嚴明,忠誠賢良,凡下界民崇拜敬養之神,廣傳流今,萬古流芳。

  • 2 # 季我努學社

    張天師,又名“張道陵”,漢朝第一代天師,創立了道教史上第一個教團,奉老子為教主,《道德經》為教派的正典,教派最初稱為“五斗米道”,因為凡是入教的人都需要交納五斗米。

    張道陵在早年是太學的先生,學識淵博,後來因為經常生病,就想著尋找求長生不老之術,便在各處名山大川遊歷,在一處名為雲錦山的地方發現一奇書,照著書上的做法煉就了“龍虎神丹”,在煉的過程中空中忽現一青龍還有一白虎,張道陵便成了神人,雲錦山也因此得名龍虎山。此後張道陵的法術也日益精湛,一天有神仙託夢給他讓其下蜀中幫助百姓,為民分憂,張道陵便隨即前往,在蜀中地區,張道陵儘自己所能救蜀中百姓於水火之中,因此受到百姓的擁戴,張道陵在此建立了自己的教團,取代了蜀中巫師的地位。據民間傳說,張道陵在晚年時攜兩位弟子在青城山昇天而去,其天師的位置傳給了他的兒子張衡,就是大家熟識的發明渾天儀的人。

    經過幾代的變遷,到第四代時即張衡的孫子張盛時期,將傳道的中心點遷回到龍虎山,個代天師都在此自居,至此以後龍虎山就成了道教的祖庭。不同的朝代對於天師的稱呼也不盡相同,最初的四代,都稱為“天師”,第五代稱為“虛白”,到宋朝時則為“守真”,到元朝稱為“真人”,在宋代有好幾位皇帝對道教十分痴迷,如宋真宗,宋徽宗,給道士們都以特別的優待,撥款讓其修建廟宇。到元朝時期,“真人”竟官至一品,可見皇帝對道教的重視。至明朝時已為第四十二代複稱“天師”,在朱元璋登基後,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六次上京覲見,恭賀朱元璋鑄就豐功偉業,因為自稱天師遭到了朱元璋的反感,我是皇帝,我就是天,你怎敢稱天師呢,便讓朱正常改號為“大真人”,賜官正二品,後面又改賜六品銅印。明神宗年間,因為大旱,請張天師作法求雨,但是沒有成功,惹得神宗十分不滿,天師的聲望也每況愈下。到清朝時期,削減了撥給天師的預算,也不允許天師進京覲見,天師們只好自己在龍虎山上作法祈福。到民國年間風氣開放,天師早已被人們淡忘,但是聽說張勳復辟帝制,便馬不停蹄前來祝賀討封,可是復辟沒幾天就失敗了,張天師又只好灰溜溜的回祖庭。說到底他們仍是一群封建迷信的教徒,靠著皇帝的賞賜過活,運氣好便能飛黃騰達,耀武揚威,令人詫異的是,張天師竟然存在了一千多年,現在已傳至第六十四代,在龍虎山有10個道宮,36座道院,是我目前最大的一個道教建築群。

    參考文獻:1.傅勤家著. 民國名家史學典藏文庫 中國道教史[M]. 2016

    2.李敖著. 李敖50年唯一自選集 傳統下的獨白[M]. 2012

    3.丁振宇主編. 中華上下五千年 上[M]. 2014

  • 3 # 蘭臺

    (歷代張天師的印信:陽平治都功印)

    張天師就是張道陵,他是歷史上第一代天師。

    東漢末年根據漢中一帶的張魯就是張道陵的孫子。

    “天師府”的傳承的道教裡唯一一個堅持把“天師”職務傳給自家血脈的流派,正所謂“非我宗親不能傳”。

    但是張天師的傳承在元朝以前是很成問題的,因為元朝以前,儘管“張天師”一脈在皇室和民間都頗具聲望,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更是被魏晉以來不少皇帝冊封,比如唐玄宗;但是元朝以前朝廷並不支援“張天師”世襲,所以在元朝以前“張天師”傳承,我認為從歷史角度講,問題很多。

    比如目前介紹張魯後人的史料,除了《三國志》以外,其他相關記載比如《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成書於元代,已經是“張天師”接受朝廷冊封和供養,難免有“從後敘前”的嫌疑。

    如《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說張魯第四子張盛從曹魏初年就到龍虎山傳道,但是從常理來說不太可能。

    因為《三國志》記載張魯以及家人是被遷居到鄴城(河北安陽),而且張魯本人葬在鄴城,而張魯的五個兒子都被曹操封為列侯。

    這就有一個問題,為什麼第四代天師張盛官居曹魏列侯,要突然從鄴城(河北安陽)千里迢迢跑到東吳所控制的鄱陽龍虎山傳道,說難聽點,這對於東吳來說,曹魏一個列侯跑到自己地盤傳道,難道東吳不管?對於曹魏來說,這等於張魯一個兒子叛逃投敵啊。

    我個人以為天師道在南方興盛和東晉衣冠南渡息息相關的,比如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這些僑姓大族都信奉天師道,從這一點看,天師道也是衣冠南渡時渡江的。我覺得這種說法比較合理。

    而且從歷史資料看,魏晉南北朝時期“天師”也並非張氏特有稱謂,比如寇謙之以“天師”自居,也沒見張氏有什麼意見。

    綜合來看,張氏應該是從東晉才開始僑居鄱陽龍虎山一帶的,不過到了隋唐,張氏一脈已經很興旺了,如敦煌出土的《獻龍虎山張天師詩》裡就很明確,至少在唐朝,張氏在龍虎山號稱“天師”已經人盡皆知了。

    到了北宋,宋徽宗時期,因為宋徽宗篤通道教,所以張氏一脈得到了很大發展,如張繼先就被宋徽宗授予授“虛靖先生”稱號。

    到了元朝,“張天師”被元朝冊封,從此傳承就比較明確了。

    明清是“張天師”極盛時期。

    到了民國,“張天師”不如“衍聖公”,世祿又沒有了,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也不得不親自去上海、蘇州一帶開展道教教務活動。

    (第六十三代張天師)

    1950年代,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也去到寶島,1969年在寶島去世。

    因為張恩溥之子去世更早,所以1971年由張恩溥堂侄張源先繼任第六十四代天師。

    不過由於寶島當局對待“張天師”不如“衍聖公”上心,“張天師”任命與否完全是內部事務,寶島當局是不插手的,所以目前在寶島有四個人自稱第六十四代天師。

    第一個就是前面所說的張源先。

    第二個是張美良,他自稱是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的兒子,可是張美良被龍虎山張氏旁支的張道禎揭發,說張美良是張恩溥寶島妻子與前夫胡某所生,根本不是張氏血脈,沒資格繼承天師。

    第三個自然就是指出張美良原本姓胡的龍虎山張氏旁支張道禎,他也自稱六十四代天師。

    (圖右戴眼鏡者為張意將)

    第四位名叫張意將,他也自稱出身龍虎山張氏旁支,是清末赴寶島的,他主張說因為張家主支出現問題,理應由他繼承天師之位。

    不過無論是大陸還是寶島,政治層面沒有任何機構出來承認誰是第六十四代天師,而且據我觀察,兩岸也沒有興趣去認證誰誰誰才是六十四代天師,估計寶島四天師並立的局面還會持續下去。

    對了,我還查到2015年張道禎狀告張意將,所訴罪名大概是冒充天師之類,非常有意思。

    最後,目前龍虎山天師府的工作由張恩溥留在大陸的二女兒張稻香之子張金濤負責主持。(魯金濤改名張金濤)

  • 4 # 跪射俑

    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創始人,東漢豐縣(今江蘇徐州豐縣)人。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張天師。著作《老子想爾注》,弟子有3000多人,設立24治,奠基天師道。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 張道陵建立天師道的背景:當時在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而這些祀奉鬼妖(學名為:妖邪)的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 張天師攜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禍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帶流傳的張天師以太上老君劍印符籙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為原型的。

  • 5 # 葉之秋

      

      張天師,在中國的道教歷史上以及中國的神話歷史上,都具有極為特殊的地位。

      張天師最初所指的是開創五斗米教的張道陵。

      張道陵是個神話色彩極重的人物。此人據說乃是太上老君親傳弟子,得其真傳,後來,曾在蜀地剪除妖邪,傳播道法,大敗六大魔王——其實是擊敗了當地原本的巫教勢力。

      張道陵一度在青城山傳道,後來來到龍虎山,建立天師府,從此其後代子孫在龍虎山紮下根來。

      張道陵煉成九天神丹,白日飛昇,成就仙道。據說飛昇之日萬人觀瞻。

      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也被稱為天師道,在中國影響深遠。張道陵也被尊為中國道教教主。

      隨著五斗米道傳播,張道陵的地位越來越高。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各種仙話盛行。許多春秋戰國時期的方術大師,兩漢時期的宗教高人都升格成了神仙。

      張道陵也被神化為天庭四大天師之首,在天庭級別極高,相當於人間宰相。

      傳說中,張天師能驅龍御虎,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像什麼趙公明、關羽、鍾馗等等,都是張天師麾下神將,聽憑張天師召喚。

    在中國的各種神話中,張天師以及他的子孫都十分厲害,是中國最頂尖的神仙人物。

      張天師昇天之後,其子孫接任天師道掌教者也被尊為天師。在後代天師中,虛靖天師最是出名,此人就是在《水滸傳》中序言中登場的那位道童天師。

      從兩漢開始,一直到民國,甚至是現在,張天師一家都是中國道門領袖人物。他們與北方的孔子一脈,並稱為“南張北孔”,是超越於各大世家之外的真正豪門。

      無論人間王朝如何更迭,這兩家都一直屹立不倒。只是,在最近一些年道門衰弱,加上民國時期那位張天師遠去臺灣,以至於天師府一分為二,許多傳承遺失。

  • 6 # 半個南山人

    大家聽說過“張天師被娘打——有法沒處使”這句歇後語嗎?為什麼用張天師來作為例子呢?這是因為張天師以法力高強而著稱。人們一般用這個歇後語來形容一個人在遇到特殊情況時,雖然本來是有手段的,但卻無法施展出來。

    張天師是誰?張天師,就是指的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張道陵,字輔漢,東漢末年生於沛國豐(江蘇省豐縣)。是創漢功臣張良之八世孫,史書稱其為張陵。他熟通《道德經》等道家經典,是一位大儒,學生有千餘人之多。據說他夜裡被太上老君託夢授以“正一盟威符錄”,學得驅使神靈之法。並得到了太上老君魡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印、平頂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法寶。從此他就成了專門驅趕妖魔鬼怪的天師,並且創立了道教,後來在龍虎山修道煉丹,最終得道成仙。

    有何法術?

    應該說,我們現在常見的後世道士之術基本上都是由張道陵所傳下來的。具體有:道教的煉丹之術,以及咒語符術,都是張道陵所創。尤其捉鬼驅邪之法,可以說是張道陵乃至後世天師派道士的看家本領。

    神洲冠毒來勢洶,

    軍民合力戰疫情。

    天師現身鍾南山,

    施法降妖保太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翡翠的棉會影響翡翠的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