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戲數碼觀
-
2 # 華正電腦DIY
這款筆記本的效能很不錯的,我也推薦了很多人購買此款筆記本,就是價格小貴一點。
這款本原裝win10系統,從開機進系統也就8秒的時間,速度還是很快的,搭載1050Ti獨顯4g,暢玩主流大型網遊。
鍵盤是背光鍵盤,遊戲感很濃。
這款本堅持到你大學畢業是沒有問題的,效能夠用,不會落後的。
-
3 # IT槽男
反正每年的春季都是產品更新換代的時候,如果你現在買的話價格很合適,價差在一千塊錢以上,那你就可以買,如果你不著急,那就可以等18年春天。
如果從配置和效能的角度上來說,這個肯定是夠用的,兩三年之內都沒什麼問題。
-
4 # 華正電腦DIY
聯想的R720是拯救者系列,屬於遊戲系列本,配置也是有很多種的,差別主要有CPU有i5還有i7的,顯示卡有1050 ,1050Ti 等,還有的有固態硬碟有的沒有固態硬碟,有的記憶體是4G有的是8G 等差別。
那麼選擇這個系列的本我建議購買i5 -7300 8G 128g+1T 1050Ti 4G這個本,這個價格大概6000多一點。綜合性能還是不錯的。
當然了主要還是要考慮你自己的預算來選擇相應配置的本。
帶固態的本速度相對要快很多,基本上開機到進系統10秒左右,有效提升電腦的執行速度。帶有背光鍵盤,遊戲感也是非常足的,外觀比較粗狂,不太適合女孩子使用。
-
5 # 快科技問答
2017年3月,聯想釋出了新一代遊戲利器:聯想拯救者R720遊戲本。效能上,拯救者R720搭載了第七代酷睿處理器及GTX1050TI這兩大新銳組合。
設計上,也延續了聯想拯救者家族式的“碳纖鎧甲”風格,仿碳纖維紋理機身,有效防治指紋沾染。前端外殼採用斧刃式前衝設計。
頂殼表面還有三條立體戰痕可在碰撞時保護機身。
拯救者R720整機厚度25.8mm,重量僅2.4kg,碳纖維紋理機身仍舊是紅黑配色,前端外殼採用斧刃式前衝設計,頂殼表面還有三條立體戰痕可在碰撞時保護機身,另有紅色背光鍵盤、超大觸控板。
配置方面,拯救者R720搭載了Intel Kaby Lake Core i5-7300HQ/i7-7700HQ四核心處理器、NVIDIA GeForce GTX 1050/1050 Ti顯示卡,核心引數與桌面級同型號相差無幾,相比上一代GTX 960M/965M效能提升30%以上,而且得益於16nm新工藝和Pascal新家規,功耗和發熱量更低。
拯救者R720標配8GB DDR4-2400記憶體,最高支援32GB,並配有記憶體導熱板、防護板,增強散熱和穩定性;儲存最高支援2TB HHD、512GB M.2 PCI-E SSD雙硬碟,並支援NVMe;此外還有Intel 8260ac雙頻無線網絡卡。
螢幕是同類產品中為數不多的15.6英寸1080p IPS螢幕,可視角度178度,搭配經過聯想專業工程師調教的兩個2W哈曼卡頓揚聲器,支援杜比音效,還有7mm鍵程的紅色兩級可調發光鍵盤,超大面積觸控板。
介面提供了流行的USB Type-C,並進行了金屬加固焊接。
儘管CPU、顯示卡發熱都不大,拯救者R720仍然採用了智慧散熱系統,配備高密度純銅散熱鰭片、純黑散熱導管、聚能式導熱底座,以及蝸管式雙風扇。
-
6 # 匿歡
外觀篇
拯救者顧名思義是英雄的另一種詮釋,絕大部分災難片都一定有英雄去拯救。聯想創立拯救者筆記本的隊伍也在不斷的擴大,如日中天的聯想Y系列也加入了拯救者系列。
拯救者R720作為聯想遊戲筆記本2017年新品的急先鋒,7代處理器加上10系列英偉達顯示卡,率先與廣大消費者見面,剛上市的時候一機難求,很多“黃牛”為此發了一小筆。
拯救者R720相比去年的拯救者-15系列外觀改動還是相當大的。
據說三條凸起背脊線是來自“鼎”三足設計靈感,為此用再炫的詞來形容都顯得太做作,有人喜歡,有人覺得無所謂,有人就會厭煩。
外殼材質是工程塑膠,工藝是仿碳纖維紋理,當然聯想Y400,Y410P,Y430P也是採用過,不過是不同的,R720的紋理是有凹凸感的。從此告別指紋收集器的尷尬,也更耐劃和易拿。
類膚質的掌託,近幾年來一直採用,優點就是避免靜電影響使用。
R720的鍵盤設計相比之前幾代筆記本有了比較度的改變,後面會簡單說一說的。
R720最大開合角度,大約160度吧。上一代拯救者是180度開合。沒什麼特殊情況還是夠自己用了。
上一代拯救者是兩個獨立風扇在左右各一邊,R720雙風扇集中,改善內部佈局,增加散熱效果。
透過進風網口可以清洗看到兩個散熱風扇和雙散熱導管。D面和A面是背脊線是相互對稱的。
靠近出風口的長腳墊可以有效阻止熱風再次迴流到進風口。聯想遊戲筆記本都是採用這個設計方案的。
右側多了一個Type-C介面,開關機指示燈在機身右側,不利於使用者觀察,大家開啟鍵盤燈的話,其實可以用鍵盤燈代替電源指示燈來觀察的,最好是採用背光的電源鍵,之前的拯救者聯想筆記本一直都是這樣設計的。R720同時取消硬碟指示燈。硬碟指示燈還是有必要的保留的。
左側帶箭頭的就是一鍵恢復隱藏式按鍵。
這裡竟然有一個燈,電源指示燈,這個設計倒是很人性化,方便排查電源介面卡故障。右側的是開關機指示燈。
頂蓋邊緣三角形設計加上螢幕的膠圈,易開合。
R720採用哈曼卡頓音箱和杜比音效軟體,中規中矩吧。音效上還是JBL+杜比霸道一些。
電源指示燈看上去很像會發光的,其實紅色就是擺設。
觸控板終於不是一體式觸控板了,但是左右鍵採用的是鋼琴烤漆工藝,看上去多少有點不協調,而且鋼琴烤漆易劃傷。觸控板有下陷角度,可能設計初衷是防止鍵盤操作的時候誤碰吧,但是實際操作的話還是會有誤碰現象的出現,所以大家使用外接滑鼠的時候還是關閉觸控板為好。
今年的R720全系列全部採用了紅色兩檔背光鍵盤,算是一個不錯的升級。上一代只有i7處理器的才會有,明顯歧視買i5處理器的消費者。
新的系列英文名字:Legion(軍團)
攝像頭這年頭早已是必備。左右兩個洞是電鋸式麥克風。
螢幕採用解析度1920*1080的IPS霧面屏。
IPS屏最大的優點就是視覺化角度
R720取消了原來FN+F2關閉螢幕的快捷鍵,這個快捷鍵還是有很多使用者使用的。
原來音量調節和亮度調節設計在方向鍵上,我覺得這樣快捷鍵更豐富,很多功能都可以得以保留。
FN+F8可以關閉攝像頭,這個可以用。FN+F10外接顯示裝置選擇輸出方式的。如果是複製的話,解析度只能是筆記本螢幕的解析度,如果選擇擴充套件,可以設定外接示器的解析度。
一個略屌的功能,後續會用到這個螢幕錄影的功能錄製一些簡單的教程。
回覆列表
要想了解拯救者r720怎麼樣,那麼就需要先了解拯救者內部的y系和r繫有什麼不同。
拯救者 y700,金屬a面
r720是聯想的拯救者第二個遊戲本系列,屬於r系,目前只有一代即r720。而第一個真正的拯救者是y系。拯救者y系目前已經有三代了,第一代是y700(現在官網已經停售),比r720要早,後面又陸續出了二代y720、三代y920等。r720,起初在聯想內部的拯救者代號是y520,是聯想後來推出的對標y系的低配版(低配版即九系顯示卡版本的官網也已經停售)。r720,其實就是y系的線上銷售版本,為了區別中高階的y系,才新取名為r720的。後來,由於聯想沒想到比較便宜低配的r720賣得那麼好,於是就順水推舟,把y520正式確定為r720,作為一個單獨的拯救者銷售系列。
拯救者r720(y520),全塑膠外觀
至於y系,大家知道的比較少,主要還是因為價格原因。即使到現在,拯救者第一代的y700在第三方平臺的總體零售價,仍比相似配置的r720高一些。y700的配置,大體上是i5 6300hq,gtx960m顯示卡,雙硬碟組合,IPS螢幕等等,配置雖然不如現在相似的r720高,但是在質量做工、顏值氣質、穩定性等很多方面是相似的r720所不能比的,這也是他貴的所在。y700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y系很高階。事實也是這樣 ,大家注意關注拯救者的話就知道了,8000以上價位的拯救者,基本上是y系的天下(貌似只有兩款是屬於r720的),這也看得出真正的高階在y系。
拯救者y720,金屬磨砂外觀
要我推薦拯救者的話,無論是y系還是r系,我都建議你們選i5處理器版本的拯救者。這就得說到拯救者的散熱問題了。拯救者r系都是雙風扇雙銅管散熱,y系都是雙風扇三銅管散熱,這兩個散熱系統,對付i5處理器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對付i7的話,那就很勉強了。要想壓得住i7,至少四銅管另外,上r720兩根銅管都是並聯串起來,一起承擔cpu和顯示卡或者gpu的散熱,這就使得要熱cpu和顯示卡一起熱,而不是分開散熱的,讓筆記本的總體溫度一旦高起來,就會比普通的雙風扇獨立散熱筆記本的整體溫度高出不少,這種散熱架構是很難壓得住i7的,所以我是不推薦大家買拯救者i7處理器版本的。
17寸高階大屏拯救者
如果你真的想買拯救者,不是重度遊戲發燒友,預算比較多,那我建議你就買拯救者i5處理器版本的y720。這款y720配置是i5 7300hq ,gtx1060 6g顯示卡,128g固態加1t機械,rgb背光鍵盤,非ips螢幕,整體價效比遠不如神舟,不過貴也主要是貴在服務上。說實話,我還是建議你買惠普暗影精靈3代,價效比要比拯救者好一點,玩遊戲效能發揮會更好。
高階 y系拯救者正面特寫
好了,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你,在拯救者中,r720的上面天外有天,你確實想要買拯救者的話,我還是建議你買y720好一些,y系才是真正高階好用的拯救者。
y系做工質量、顏值等諸多方面要比r720好得多
至於拯救者會不會比華碩同價位的遊戲筆記本差,我只能說半斤八兩。因為這兩個品牌都是典型的高價低配,實在是不好分出個優劣,但如果跟神舟炫龍這些比的話,那麼同價位肯定是後者要好啊,畢竟顏值做工等等這些東西不能當飯吃。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用對錢,買到合適的、配置夠好的筆記本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