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疑探索者
-
2 # 藍天pS白雲
學術上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
楊特別貢獻是Yang-Mills規範理論,這是整個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因這個基礎理論已有7位諾獎!!
揚在物理學界中可以排前五,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的泰斗人物!!!
-
3 # 淇水東岸
最近網上有關楊振寧的文章很多,有的把楊振寧罵的一文不值,有的不瞭解情況憑個人感覺,把楊振寧說的神乎其神。我覺得這是兩個極端,都是不對的。李政道和楊振寧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學家,都做出了極其卓越的貢獻。
上面題主問,楊振寧與李政道誰的學術成就更高?就這一問題,我個人認為,李政道的學術水平要高於楊振寧。我們不去評論他倆的具體研究成果,他倆的成就,每人都能列出十項之多。請看我說的下面幾個理由,就能說明李政道的學術水平稍高於楊振寧了。
(1),最著明的就是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了,在這一獎項中,李政道起的作用要大於楊振寧。因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這一突破性想法,是李政道首先提出來的,並在與楊合作之前,李政道就已開始研究。得獎的論文,是李政道執筆,在1956年完成的。所以,在論文上的簽名,得獎通知上的簽名,當時媒體報導,都是李政道在前,楊振寧在後的。
(3),美國國家科學院在1961年增選院士,李政道當選院士,而楊振寧並沒有被選上。楊振寧選為院士是以後幾年的事了。可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眼中,李政道的學術水平要高。
(4),1950年,年僅24歲的李政道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被稱神童博士。5年後,他一步一步的成了哥倫比亞大學,二百多年曆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此時他29歲。
特別突出的是,李政道後來又被哥倫比亞大學授於全校級教授。全校級教授的稱號起源於哈佛大學,授於各校特別撥尖,特別突出貢獻的教授,這一稱號極其難得,又特別崇高。而楊振寧在學校只是一般教授,也可能是著明教授,但沒有達到全校級教授的水平。
(5),在1974年李政道就回國一次,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李政道全家,這次接見,鄧小平參加了,四人幫也參加了,在這次接見時,發生了一場李政道與四人幫關於科學與教育問題的著名辯論。透過這場辯論,鄧小平了解了李政道的赤子之心和為人為學的態度。在以後的十多年中,鄧小平一共接見李政道14次之多,這是非常罕見的。在很多重大科學和教育問題上都諮詢李政道,並採納和支援了許多李政道的建議。這一點,和楊振寧形成鮮明對比,鄧小平接見楊振寧次數是很少的,可見,二者在鄧小平的心中孰重孰輕就一目瞭然。
以上就是我說的李政道在學術上高於楊振寧的理由。
現在對楊振寧的報導很多,大家比較熟悉,而對李政道瞭解甚少,我想,這與兩人的性格有關。楊振寧性格外向,能說會道,很有活動能力。李政道恰恰相反,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善於實幹,不善於活動。為此,我在這裡特別介紹一下李政道,專門介紹他回國後所做的一些事情,以前他在國外的成就就不談了。
(1),李政道為研製建成國家重大科學裝置一一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作出重大貢獻。
1984年10月7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破土動工,在黨中央,國務院和鄧小平的直接關懷領導下,中國上萬科技人員,工人,幹部經過頑強拼搏,高質量建成,1988年10月16日實現了正負電子對撞。隨即,1988年10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 “這是中國繼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造衛星上天之後,在高科技領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 ,“ 為中國粒子物理和同步輻射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前景,揭開了中國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標誌著中國進入高能物理研究的先進國家之林,成為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90年代以來,高能物理研究所已成為世界高能物理實驗研究中心之一。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與對撞成功,離不開李政道教授嘔心瀝血的參與工作,也可以說,沒有李政道就沒有對撞機。因為,這一項工程一開始就是李政道提出的,國家採納了李政道的意見。在工程的論證過程中,李政道教授付出了艱辛的精力和勞動。並在李政道千方百計的聯絡下,中國高能物理研究所,向美國五大實驗室和部分大學(包括費米國家實驗室和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派出40多名科研人員學習,這些人員,美華人稱他們為“李政道學者"。
1988年10月24日,鄧小平和在京中央領導視察對撞機時,小平同志即席發表了《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講話,表示了對李政道教授的感射,並親切握手,合影,當面致謝。
當時的工程領導人在講話中說 “工程這麼順利,工程如此好,如此順利,李政道教授付出了很大精力,做出了傑出貢獻,是有大功的 “。
每當工程遇到困難時,李教授總是揭力解決,可以說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惜時間,不惜精力,渡過一個又一個險灘難關,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十分敬重這位傑出的炎黃子孫為中華民族所做的一切。
對撞機的建成,也駁斥了說搞理論物理的科學家不適回國搞應用技術的的論調。
椐說當時楊振寧反對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鄧小平沒有采納楊的意見。為什麼反對,椐說因為是李政道提出並參與的,他就反對。
如有時間,我很想寫一篇關於李政道與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詳細文章。
(2),在剛結朿動亂,科技人才極其匱乏的那個年代,李政道向鄧小平建議,要用美國的資金為中國培養人才,鄧小平採納了建議,並付之行動,從1979至1989的十年間,在李政道的斡旋下,共派出近千名留學人員,得到美方資助,這部分人學成後幾乎全部回國,成為各條戰線上的科技骨幹。
(3),1985年,在李政道的倡導下,在鄧小平的支援下,中國成立了博士後流動站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李政道擔任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顧問,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名譽理事長。
(4),1986年,李政道千方百計爭取到了義大利的經費,在中科院的支援下,創立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CCAST),李政道親自擔任主任。
(5),1986年,李政道任北京現代物中心主任。
(6),1988年,在李政道幫助下,成立了浙江大學的浙江現代物理中心。
(7),創立了復旦大學的李政道實驗物理中心。
(8),1997至2004年,李政道任RⅠKEN_BNL研究中心主任。
(9),2006年以來,李政道任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10),2015年,李政道榮獲“中華文化人物"榮譽稱號。
(11),2018年又任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
(12),李政道是北大,清華,復旦,中科大,浙大,南大,南開,上海交大,暨南大,廈大等十餘所著名大學的名譽教授。
(13),1998年,李政道將其畢生積蓄,以他和他已故夫人的名義,設立了中國大學生科研輔助基金,資助一些大學的本科生從事科研工作。李政道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科學事業後繼有人,實乃用心良苦,竭盡全力。
下面順便說一下楊振寧的一一楊-米爾斯規範場論為什麼得不了諾貝爾物理獎。
我們大家都知道,物理學中的規範場論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有名的理論,它象一座輝煌的大廈為人們所敬揚,但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只是為大廈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大廈的建成是以後很多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完成的。就是因為大廈的建成,才顯得基礎的重要,如果沒有以後大廈的建成,基礎還是基礎,甚至是不起眼的基礎。
也可以這樣說,楊-米爾斯規範場論,為粒子物理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但本身並沒有重大發現。打個比方,楊-米創造了先進好使的錘子和釺子,後來的物理學家用這些錘子和釺子,經過千辛萬苦的發掘,發現了寶藏,當然,獎勵屬於發現寶藏者,而不會獎勵造錘子的人。如果你不服,說你的錘子非常好使,那你自己為什麼不去發現寶藏呢。
最後,李政道和楊振寧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學家,都取得過驕人的成就,楊振寧與李政道相比還稍有遜色,更不要與世界上頂尖科學家相比了,說什麼楊振寧超越牛頓呀,超愛因斯坦呀,能排世界第一呀,或者能進世界前五,前十呀,還說什麼楊振寧有十三項諾獎級研究成果,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不要肓目的亂排了。
-
4 # 上水清源
李楊的背景相同:在國內完成大學教育——出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科學研究——獲得諾貝獎——促進國內科學發展——推動留學生赴美學習——促進中美科技交流。
兩人均為國家的科技發展貢獻突出力量,都是我們需要敬仰的科學巨匠,不必分出一時瑜亮!
祝楊老、李老安康!
回覆列表
原本不想解答這類提問。比較誰的學術貢獻大,這個容易引戰。要知道,楊振寧和李政道,他們都有弟子在中國的各大學和科研機構做事情,問這類問題,似乎有點“挑撥離間”的意味。楊振寧的弟子,主要在大學裡面,李政道的弟子,主要在中科院的機構。似乎李政道的弟子更多一點出名的,因為有跳槽做商業領袖的,科學家的名氣是比不上商人的。而且,李政道的某些弟子,是熱衷於做官的,據說“手眼通天”。楊振寧的弟子做官的少,做書呆子的多,其中還有人放棄院長不做只做教授的。不管怎麼說,他們的弟子總會維護自己的老師,你提問他們哪個學術水平高,這個總有點讓人覺得不合適。
不過,既然問了,我還是要說一句話。我個人的觀點是:楊振寧的學術水平比李政道稍微強一點。楊振寧給他的老師寫過信,在信裡面他認為,李政道做科研沒有“靈氣”。這種歷史公案我也不想多提,歷史太久遠了,超過半個世紀了,提了也沒有意思。
我想指出的是,李政道也是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李政道想留在哪裡,完全是他個人的自由。一個充分尊重別人自由的國家,才是值得被尊重的國家。李政道雖然回國次數不如楊振寧多,當年也是風雲人物,受到了很多人的接見。而中國也透過李政道的關係,送了很多人才到國外進修。1986年,李政道還創立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CCAST)並擔任主任。
而論愛國之心,李政道與楊振寧是一樣的,在大是大非面前都很可靠。莫偉給中科院領導寫信,提出:海外科學家都有私心,只有楊振寧和李政道完全沒有私心,一心一意想中國發展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