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泉聲

    1、曹丕太黑,連親兄弟曹植都要殺掉,幸虧曹植作了七步詩,但曹丕排斥同族之心昭然若揭,其他曹洪也受到排擠,雖起用曹休,曹休卻是庸才,類似自毀長城,失去了同族的拱衛。

    2、曹丕忘記曹操的囑託,不顧司馬懿的狼顧相,高調起用司馬懿,殊不知司馬懿一向隱忍低調,暗中潛伏野心,司馬氏還是一個龐大的家族,人才濟濟,個個文武兼備,後來高平陵事變時,表面看是司馬懿的3000近衛軍參入,實際上史書記載其子司馬師暗中結識了3000江湖豪傑,平時隱藏在民間,發生事變時控制民間輿情,這才是司馬懿敢於放手政變的底氣。

    3曹丕一方面打壓同族志士,卻沒料自己英年早逝,後代幼小,不能駕馭朝臣,更是錯對司馬懿託孤,與虎謀食,反遭虎咬,最終司馬氏仿效曹氏廢漢獻帝之例,廢除了曹魏政權,建立晉朝。

  • 2 # 簡譜斯遊戲原創

    曹老闆在生兒子方面可以說是非常高產的,曹操一生有25個兒子,完全是按著一場足球隊的人員生的。在他眾多的兒子裡面有幾位是相當有能力的,如曹昂、曹丕、曹植、曹彰和曹真(義子)

    大兒子曹昂,文韜武略可以說是優秀的繼承人,如果曹昂沒有在宛城戰死,想必曹魏也不會讓司馬懿篡權。曹大公子真是有當皇上的資本但是沒有當皇上的命啊。

    曹丕心狠手辣,善於隱藏的他在諸多都選人中不漏頭角。逼死曹植、毒死曹彰、暗殺曹衝……完全是宮鬥劇的大反派,偏偏他又是最後的贏家。他和司馬懿有這諸多相似之處,都是聰明的怕人看出自己的聰明。

    青春偶像派曹植男神,一個讓男人都喜歡的男人。就連曹操都是他的粉絲,只可惜空有一身才華,不同權術一顆赤子之心讓曹丕捏個粉碎。

    最有實力的一位曹彰,身為武將的他手握兵權,完全可以與曹丕抗衡。但曹彰的智商堪憂,被人三言兩語就放棄了眼前的絕對優勢。最後撈的被毒死的下場。

    神童曹衝大家都聽說過,曹衝稱象展示了小小年紀的他神童的一面。曹操最看重的接班人,深得曹操的歡喜。但曹衝不明白一個道理,鋒芒畢露是件非常威脅的,尤其生在帝王家。聰明反被聰明誤,形容曹衝再好不過了。

    其餘的基本沒怎麼漏過臉。司馬老賊之所以能夠篡權,源自於曹操時期,他的隱忍隱藏。曹丕時期他的嶄露頭角,曹睿時期他的獨攬乾坤。可以說是曹氏集團內部的明爭暗鬥成就了司馬懿,可以說整個曹氏集團都是司馬家的打工仔。

  • 3 # 街坊貳佰

    曹操去世的時候,把王位傳於曹丕,本以為擺脫曹操的控制,可是後來丟掉皇位的結局。曹丕建立起魏國。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曹操一手建立起政權,魏國緊緊儲存三十餘年,就被司馬懿取而代之,這其中有什麼原因?請大家相互切磋!

    這個事情與曹丕有脫不了的關係,他在位期間,防範曹氏宗族像防賊一樣,導致曹氏力量被大幅度削弱,也正是在他手中,司馬懿的命運開始扭轉,開始進入政治中心。另一個原因就是司馬懿實在太能熬了,一連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終於在曹芳手中奪得大權,為司馬家族篡位鋪平了道路。

    曹丕防範曹氏宗族

    曹操的兒子的確不少,但是如長子曹昂等人早早戰死,又如曹衝等人英年早逝,活下來的本就不多。而曹丕上位之後,在汲取了漢朝“七國之亂”和外戚干政的教訓之後,防範曹氏宗族簡直比防賊還嚴密。曹操晚年,曹丕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的幫助下,在繼承權爭奪中戰勝曹植,被立為世子。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為魏王,並在延康元年(220年)代漢稱帝。

    我們來看看曹植的遭遇,就可見一斑了。曹植是曹丕的親弟弟,按理說天潢貴胄,又封了臨淄侯,怎麼也應該是守土一方,富貴榮華了吧?我們來看看曹植自己在『遷都賦』裡面怎麼抱怨的:我開始被封為平原王,後來被改封到臨淄侯,然後又是鄄城侯,後來又改封雍丘王,中間搬家到了浚儀,現在又要去做東阿王。名稱變了六次,住的地方搬了三次,連吃飯穿衣都不能保證了!堂堂諸侯王,連自己吃飯穿衣都可憐巴巴的不能保證,最後鬱鬱而終,這就是曹丕如何對待自己親弟弟,曹睿如何對待自己親叔叔的。

    而曹操一共25個兒子,那麼那曹操的影響下,他的兒子身上免不了有一些曹操的影子。在這25個兒子裡,雖說不上人人都能成材,但有能力的人也不少。比如說曹衝,曹昂,曹丕,曹植……這些人有能力,有才華,而且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但他們無一例外短命。這是曹家後代的硬傷,就連曹丕登上皇位沒幾年也就去世了,死的時候才39歲。

    這些人中最讓人惋惜的就屬曹衝了,小學語文課本上就有他的故事:曹衝稱象。但就是這麼一個人物,在13歲的時候因病去世了。其實曹丕和曹睿在位的時候司馬懿還沒有想奪權,最起碼當時恐怕有心也無力。

    曹操和其兒子多心機,心計,少恩德,曹操與他的兒子都是手段狠辣之人,尤其是曹丕。荀彧、崔炎這種大漢良臣曹操得不到,也不想讓他們活著。曹丕更是心狠手辣,建魏之初對於大漢的老臣沒有絲毫憐憫之心,殘忍殺害,寒了眾多良臣之心!可以想象,當曹魏皇室遇到危機,站出來能幫他們的,估計也就只有曹操的親信和他的兄弟了!

    綜上所述,司馬懿奪權,往大的說有士族壯大的大背景,從小的方面,曹魏宗室的成才率底下,又被加以防範,有才的曹丕、曹叡又是短命鬼。而司馬懿家族人才不斷,此消彼長下,司馬篡位就發生了。

    隨著司馬篡魏,歷史正式進入了士族統治階段。由於士族生下就可以做官,毫無競爭機制,很快就腐化,隨後的兩晉南北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而開啟這個時代的司馬懿,也永久的被訂在恥辱柱上。

  • 4 # 口水雜談

    曹操和其兒子多心機,心計,少恩德,曹操與他的兒子都是手段狠辣之人,尤其是曹丕。荀彧、崔琰這種大漢良臣曹操得不到,也不想讓他們活著。曹丕更是心狠手辣,建魏之初對於大漢的老臣沒有絲毫憐憫之心,殘忍殺害,寒了眾多良臣之心!可以想象,當曹魏皇室遇到危機,站出來能幫他們的,估計也就只有曹操的親信和他的兄弟了!

    綜上所述,司馬懿奪權,往大的說有士族壯大的大背景,從小的方面,曹魏宗室的成才率底下,又被加以防範,有才的曹丕、曹叡又是短命鬼。而司馬懿家族人才不斷,此消彼長下,司馬篡位就發生了。

    隨著司馬篡魏,歷史正式進入了士族統治階段。由於士族生下就可以做官,毫無競爭機制,很快就腐化,隨後的兩晉南北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而開啟這個時代的司馬懿,也永久的被訂在恥辱柱上。

  • 5 # 香茗史館

    這個問題此前回答過。曹操的確多子多孫,但由於曹昂等早早戰死,曹衝等又英年早逝,其實活下來的並不算很多。同時,由於曹操晚年發生繼承權之爭,使得曹丕即位後對曹氏宗族防範極嚴,曹氏宗族的力量已經大為削弱。另一方面,則在於司馬懿實在太過長壽,不僅在朝中資歷極高,且連續熬死了曹魏三代帝王,最終成功奪權。

    曹丕對宗族子弟防範甚嚴,導致曹氏宗族勢力大為削弱

    曹操的兒子的確不少,但是如長子曹昂等人早早戰死,又如曹衝等人英年早逝,活下來的本就不多。再加上曹操晚年的繼承權之爭,導致曹丕上臺之後,對曹氏宗族的防範簡直比防賊還嚴,致使曹氏宗族實力大為削弱。

    曹丕繼位之後,為避免重蹈漢朝之覆轍,不僅嚴格限制宦官、外戚權力,明令“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

    同時,由於曾經與曹植之間的繼承權之爭,使其上臺之後開始大肆削奪藩王權力,不僅多次調整藩王封地,而且收回了藩王對封地的治權和兵權,並在各封國設立防輔,監國謁者,負責監視藩王,這使得曹氏藩王不但沒有了權勢,而且連行動都受到限制,簡直形同圈禁。

    曹丕的一系列政策,雖然加強了集權程度,使得曹魏一直沒有發生宦官、外戚、藩王作亂事件,但也使得宗族勢力單薄,導致皇帝失去了外力支撐,在日後司馬家族的篡權中根本無力阻止和對抗。

    隨著曹魏功臣的逐漸減少,司馬家族自曹丕之後開始崛起

    曹操在世之時,司馬懿實際上並未受到重用,曹操或許對其有所防範,但更為重要的是,曹操身邊早已是人才濟濟,文有荀彧、程昱、賈詡等智囊,武有曹氏、夏后氏宗族以及五子良將等猛將。因此,出仕較晚的司馬懿自然也就難有出頭之日。

    然而,曹操晚年的繼承權之爭卻使得司馬懿獲得了機會,當時曹丕和曹植之間競爭激烈,兩人各有支持者,從而在朝中形成了對立的兩股勢力。其中,擁護曹丕的主要有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邢頤、吳質等人,而擁護曹植的則有丁儀、丁廙、楊修、孔桂、楊俊、賈逵、邯鄲淳等人。

    曹操去世,曹丕即位後,他自然要重用支援自己之人,而對曾經支援曹植的人自然要打壓,司馬懿於是迅速得到重用,不僅被封為河津亭侯,且升任丞相長史。而在曹丕篡漢建魏後,司馬懿更是被任命為尚書,不久後又轉任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與此同時,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將也已經逐漸凋零,作為後起之秀的司馬懿實際上成長空間極大,而這也成為了司馬家族後期迅速崛起的一個關鍵所在。

    司馬懿壽命實在太長,一連熬死曹魏三代帝王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總以為司馬懿與曹操乃是一代人,實際上並非如此,司馬懿其實只比曹丕大八歲而已。曹丕篡漢稱帝時,司馬懿才剛剛41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作為曹操的兒子,曹丕的政治手腕其實也並不弱,還是能夠駕馭司馬懿的。然而命運卻接連跟曹魏開了個玩笑,在篡漢稱帝后僅僅六年,即黃初七年(226年),曹丕便英年早逝了,此時的他不過才39歲,而司馬懿這時也僅僅47歲。

    曹丕去世之後,太子曹叡繼位,曹叡雖然年少,卻也是位頗有能力的帝王,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如果曹叡在,再加上曹氏三代人的積累,以及曹真等人的支援,司馬家族仍然只能安心做一個臣子。然而在景初三年(239年),在位僅僅13年的曹叡也故去了,年僅36歲,而此時的司馬懿已經60歲了。

    曹叡死後無子,其養子、年僅7歲的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然而,曹爽哪裡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的對手,他雖然一度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然而他顯然小看了已是四朝元老的司馬懿。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曹爽被夷滅三族。

    至此,由於曹氏宗族被嚴格限制,曹操時期的老臣也早已全部故去,而曾經的“後起之秀”此時卻已經是四朝元老、根深蒂固,因而曹爽敗北之後,曹魏軍政大權全部落入司馬家族手中。此後,雖然司馬懿去世,但司馬家族的卻已經是大權在握,此後的曹髦、曹奐也只是名義上的帝王罷了。

  • 6 # 今聞史話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第一,曹操不是有25個兒子,而是有30多個兒子。第二,曹丕稱帝,也就是後來的魏文帝,他把自己的弟兄作為最大的威脅,所以限制他們擁兵自重,各個藩王有名無實。第三,歷代帝王之家,選擇接班人,都是最叫人頭疼的問題。主少國疑,是最可怕的事情。幼主繼位,重臣執權柄,大權隨之旁落。第四,從東漢到曹魏、東晉、劉宋,朝代更迭,名為禪讓,實則權臣篡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禪讓之風大行其道。第五,曹氏這一家族,除曹操文武兼備之外,曹丕實在乏善可陳,文治武功都大為遜色。而司馬一族,從司馬懿、司馬昭,再到司馬炎,大權在握,野心勃勃。

  • 7 # 帶土努力打第五

    簡單來說曹操雖有25個兒子才華卻只有那麼幾個,其後代也有很多出名的如曹昂、曹衝、曹植、曹丕。還有猛如豹子的曹彰,但他們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活的時間太短,總加起來約148歲,就算他們活著也不一定能比得過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曹操的宗親也有很多出名的如曹洪、曹真、曹休……但他們也無法合司馬懿對抗。

  • 8 # 蘇沉船

    若要簡單的回答這個,只要引用《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裡陳壽最後一段結語就能解釋清楚。

    評曰: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

    拼音是líng yǔ。釋義:監獄。

    《武文世王公傳》就是曹操諸子的列傳,陳壽的大致意思是說曹氏的封王和公爵只有擁有國土的名義,沒有實際的權力,他們受到嚴密的監督,如同坐牢一般,稍有不慎就會被監國檢舉而受到懲罰,動則就被改封國土。

    一個曹魏的國王麾下就有隻老兵百餘人,主要用來保衛封地治安。王國根本沒有自己的封臣,也沒有管理地方軍政的權力,不能夠輕易離開封地,遊獵範圍不得超過三十里。這些王侯甚至向朝廷請求,乾脆成為布衣之身也不被允許。

    曹植寫有一篇《贈白馬王彪》給自己的弟弟曹彪,內容是指曹植、曹彰、曹彪一同到洛陽朝拜,但是曹彰到洛陽後不久就忽然死掉。七月份,曹植和曹彪被要求返回封國,兩人原本同路,但被要求宿起居相分隔,令人曹植感到很憂憤,曹植最終跟曹彪訣別才寫成這首詩。

    曹植和曹彪幾乎就形同犯人一樣被送回封國,途中想跟曹彪多相聚一點的權利都不能擁有。曹彪也擅長文學,也做了一首《答東阿王詩》給曹植,盤徑難懷抱,停駕與君決,即車登北路,永嘆尋先轍。

    兩人的訣別真不是尋常的多愁善感,而是在那以後若非有中央朝廷允許他們同時進洛陽朝拜,曹植和曹彪絕沒有再見面的可能。他們跟山陽公劉協沒有什麼區別。

    曹魏的體制是中央集權,所以即便封王、公爵不被軟禁,也必須要有中央任命官職才能擁有權力。這情況到不是曹丕才開始,東漢時期的封王大多如此,封王沒有統治地方的權力,而由州牧和刺史治理地方。即便是以宗親身份出仕的劉虞,其權力也來自幽州牧這個官職。

    曹丕死後,曹叡即位,曹植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曹叡,表達渴望展現才能的志向,要求中央朝廷給予任命,當時也有一些官員附和,但曹叡並沒有答允曹植的想法,曹植才因此抑鬱而終。

    曹魏諸王中唯一得到過朝廷任命的是燕王曹宇,他也是天師道教主張魯的女婿。由於曹宇跟曹叡親近,被特許進入中央為官,曾官拜大將軍,作為曹叡的託孤人選。只是曹宇性格溫和,不擅統事,在劉放、孫資的蠱惑下,曹叡把司馬懿從遼東招回。

    自從曹爽擅權以後,曹魏皇室的權力就已被弱化。曹爽雖然姓曹,但終究不是曹操嫡子嫡孫,連封王的資格都沒有。年幼的皇帝曹芳過於弱勢,所以曹爽和司馬懿怎麼爭鬥,最終權力落於誰手,都跟曹魏的封王不相干,只不過是換了一個牢頭。

    司馬懿發動正始之變後,太尉王凌曾經想擁立智勇雙全的楚王曹彪為帝,當時王凌掌控著淮南兵權,其外甥令狐愚是兗州刺史,也有一部分地方兵權,他們若能策動更多人同時起兵,成功率就大很多了。但其實曹彪很冤枉,無權無勢的他實際上根本就沒法參與到王凌的計劃當中,只是王凌單方面想要擁立曹彪起兵,就因為這樣曹彪在王凌失敗後,自己也受到牽連而被誅殺。

    司馬懿、司馬師父子為了再度提防有人拿曹氏的王侯起事,把所有封王都集中到了鄴城,加強控制。曹氏封王由曹丕建國以來,就沒有過什麼自由,更談不上擁有什麼政治資本,可以做些什麼事情。

    曹丕上位的路途過於艱難,於是在稱帝后對他所有兄弟都嚴加防備,並制定成魏國的制度。這樣的結果就只造成諸兄弟眼睜睜看著政權轉移,而無所作為。也並不是曹操的二十多個兒子沒有才華,曹植、曹彪、曹據的評價是挺好的,只是常年被軟禁,故而也沒有什麼事蹟。

    沒有什麼制度是完美的,曹丕倘若實施正規的分封制,中央的權力就會被分散,很容易引起列王紛爭,面對蜀漢、東吳兩個外敵時,還鬧內亂肯定不好。司馬炎吸取曹丕的教訓,大肆分封司馬氏子弟為國王,以為這樣能壓住士族勢力崛起,結果鬧出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筆記本Pro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