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略論

    我們只是看到了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頑強防禦,卻忘記了蘇軍在前期的戰略大撤退,要知道蘇軍是在放棄了頓河和頓涅茨河之間的廣大區域後才再斯大林格勒進行堅守的,也就是說蘇軍是在等德軍的擴張已經到達了近乎極限的時候才開始進行堅守並適時的轉入反攻的,此時德軍由於戰線的不斷延伸,大量進攻部隊不得不轉用於側翼的掩護上,使其進攻兵力遭到削弱,加上補給線的不斷延長,早已沒有了初期那樣的進攻鋒芒。

    所以總結蘇軍在1942年獲得勝利的原因,關鍵不在於頑強防禦上,而在於適時的戰略撤退上,以避開德軍的進攻鋒芒,以空間換取時間,儲存有生力量,待德軍由於過度擴張兵力分散之際,利用從其他戰線抽調集結的強大預備隊發動決定性的反攻,從而圍殲德軍主力,而德軍由於戰線大大延長,預備隊消耗殆盡,無法對蘇軍的大規模進攻做出及時的反應,最終慘敗。

    德軍要想在戰爭中後期像蘇軍在1942年那樣重新奪回戰場主動權,就要做到如下幾點:一、轉入機動防禦,以遲滯性的阻擊延緩蘇軍的進攻,任何時候都要避免陷入包圍,儲存有生力量;二、在大後方集結強大的戰略預備隊,尤其是強大的裝甲部隊,待誘使蘇軍主力深入德軍後方之際,發起強大的反擊,一舉切斷其退路,包圍蘇軍進攻主力;三、頑強的防禦,只有在讓蘇軍的擴張接近頂點時才能讓德軍轉入全線的堅強防禦,這主要體現在蘇軍的補給已經難以跟上的情況下,牽制蘇軍的進攻主力在正面,為反擊創造條件,當然為了保護反攻基地的安全,德軍也不能一味的撤退,堅守後方的交通樞紐和補給基地是必要的。

    以上三條,以前兩條最為重要,但是希特勒只做到了第三條,前兩條一個也沒有做到,這就說明為何德軍的戰略防禦總是以失敗告終。希特勒拒絕進行任何的戰略撤退,導致一線防守的德軍步兵單位遭到很大損失,而為了挽救那些步兵單位,裝甲預備隊不得不提前分散投入戰鬥,等到蘇軍進攻那些後方的重要基地時,德軍既沒有連貫的防線,也沒有執行反攻的裝甲預備隊,力量都在初期的硬性防禦中消耗殆盡了,德軍沒有蘇軍那樣的強大補充能力,所以在兵力的使用上要格外注重節省。

    綜合來看,對於東線這樣極為寬廣的戰線,只有彈性的防禦策略才能取得成功,而德軍完全採用的是硬性的防守,堅守那些城市的必要前提是適時的撤退以重新聚齊其強大的反攻力量,試想如果蘇軍一開始就死守羅斯托夫等戰略要地,損失有生力量,那麼蘇軍根本無力在據守什麼斯大林格勒了,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 2 # 立志成蟲

    題主啊,德軍敗就敗在這“消耗”上,二戰時德軍入侵蘇聯,包括蘇軍後來的反攻哪一場戰役蘇軍的傷亡損失往往比德軍多。但是蘇德兩國綜合國力差距太大,美國又大規模援助給蘇聯各種物資,大到飛機小到軍靴。德軍戰鬥力再兇悍,兵無糧槍無彈車無油兵,趕上了冬天還缺棉衣冬裝,這仗還打的下去嗎?德軍在蘇聯後退的時候堅守城市來消耗蘇軍,最多也就是拖延下時間,肯定是德軍自己先消耗完,更無力透過大規模反攻來爭奪戰場主動權。庫爾茨克會戰德軍在戰場上沒輸,輸在後繼乏力無法再進一步擴大戰果,因消耗損失無法獲得及時充足的補充還只得繼續後退。蘇德戰爭後期,德華人力資源消耗到了極限,跟蘇軍比兵力逐漸不足,老人娃娃甚至還有“該消失的劣等人種”的猶太人都被拉上了戰場。納粹德國只能以失敗被終結

  • 3 # 歷史扒糞機

    東線德軍失敗最大的敗筆是任用甩鍋帝為南方集團軍群司令,致使防線最終崩盤。

    “堡壘行動”是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和甩鍋帝力推的進攻性戰役,它無謂消耗了德軍最具機動性最具威脅性的裝甲力量,這導致南方集團軍群在隨後的防禦中處處被動。而甩鍋帝這個司令表面上提倡彈性防禦,實則總幻想野戰一擊致勝,根子上推崇進攻而不是任何形式的防禦。指導思想的錯誤使南方集團軍群防禦意識淡薄,不可能真正執行他鼓吹的彈性防禦,鍋推到小鬍子的固守防禦、兵力過少、防線過長身上。

    彈性防禦強調預判對方的主攻方向,把自己的機動兵力置於受威脅的主要點。甩鍋帝一貫低估蘇軍的後備力量,對蘇軍進攻方向總錯誤判定,庫爾斯克戰役後期的“魯緬採夫行動”和隨後的“切爾尼格夫—波爾塔瓦行動”就讓甩鍋帝顏面掃地。防禦基輔第聶伯河一線,甩鍋帝一直不放棄他空中樓閣式的第二次亞速海會戰圖謀,一味的在第聶伯河下游投入裝甲重兵反擊,結果是基輔失守。切爾卡瑟之圍,不顧自身實力限制,貪心不已,讓數萬德軍武器裝備全失,南方集團軍群的態勢惡化,最終德軍一步步敗退撤出蘇聯國境。這種結果讓中央集團軍群的防區成為三面受敵的白俄羅斯陽臺,白俄羅斯戰役的失敗,讓德軍徹底喪失理論上彈性防禦的可能。

    再看德中央、北方集團軍群從1941年開始防禦到1944年的崩潰,貫徹思想就是城市堡壘防禦、堅守交通要道,這讓蘇軍每一次前進都付出極為慘重的傷亡代價。但南方集團軍群的慘敗,動搖了東線德軍防禦態勢,徹底改變蘇德兩軍的力量對比,讓蘇軍完全掌握實施大規模縱深進攻性戰役的技巧,“巴格拉季昂行動”成功的實現,讓蘇軍在以後的進攻性戰役中放棄一城一地的得失,“維斯瓦河—奧德河行動”真正顯現大縱深作戰的威力。蘇軍最後除了布達佩斯、波茲南、柏林較大城市的攻防戰,就再沒遭遇過。

    二戰德軍機械化部隊佔比最高為20%,而反攻時期蘇軍為40%,不談石油等物資消耗,德軍打得起彈性防禦嗎?

  • 4 # 紅色手電筒

    這個事也是希特勒想幹的。並不是希特勒不想幹。但是戰爭是雙方進行的,希特勒想的很好,但是不一定管用。

    其實,在蘇德戰爭的第一個冬天,德軍在第一次敗退的時候,曾經幹過一次這種事情。德軍在傑米揚斯克,依託空軍的空運,約有10萬人死守傑米揚斯克,熬過了第一個冬天。隨後到了5月中旬在德軍的解圍部隊接應下,成功解圍。同時守住的還有霍爾姆地區。

    德華人說過,歷史一定會上演兩次,第一次是喜劇,第二次一定是悲劇。傑米揚斯克的成功,使德軍後來做出來命令第6集團軍守住斯大林格勒不足後退的決定,成為第6集團軍被消滅的一個原因。

    要想長時間的守住一個地方,一方面需要守軍有頑強的意志,還有就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支援,蘇軍守住斯大林格勒在保衛戰階段,蘇軍透過伏爾加河不間斷的向城裡提供支援,用添油戰術,不斷的消耗德軍,使蘇軍完成了大反攻的兵力集結工作。如果是沒有源源不斷的支援,無論是斯大林格勒,還是傑米揚斯克,守軍都是受到了後方源源不斷的支援,沒有後援被包圍的城市根本守不了幾天。

    而對於德軍來說,也是計劃在後方部署一些類似於要塞的地方,但是德軍一般是守不住這些要塞,一般來說,蘇軍遇到這些德軍死守的要塞,前方的坦克部隊一般都是會繞過去,而隨著守軍被孤立,這些要塞很快就丟掉了。而對於消耗戰來說,這種辦法其實比誰的血先流乾,幾次大規模的消耗戰戰役,其實雙方的死傷是差不多,二戰中的斯大林格勒,蘇聯人說是消滅了德軍150萬,但是蘇聯人自己的損失的人也沒少多少。

    而一戰中的索姆河,凡爾登這兩場典型的消耗戰,交戰雙方的損失其實差不多的,凡爾登德法雙方都是傷亡60萬人以上,索姆河英法方面和德國方面也都是60多萬人,用消耗戰消耗對手,首先你就得經得住消耗,對於消耗戰來說,首先扛不住的是德華人。

    而到了蘇軍反攻的階段,德軍想要防守的地方很快都是被蘇軍攻克。一些無法馬上攻克的地方就用小部分部隊牽制,比如庫蘭得地區,這裡的幾十萬德軍就被困在庫蘭德半島,最後是直接幾十萬德軍投降,到了戰俘營。後來蘇聯曾經給這種地方起了一個武裝戰俘營的外號。

    除了蘇軍快速的推進,切斷了德國守軍和後方聯絡,這樣德華人事先準備的要塞地域很少能夠能夠守得住的,還有就是德國軍人對於消耗戰是有一些心理陰影的,就是上邊說的一戰中的索姆河奧得河。

  • 5 # 漩渦鳴人yy

    希特勒就是這麼想的,而且也是這麼做的,但最後的實際效果可以說差得要命,甚至有送人頭的嫌疑。

    前期戰略進攻的局勢被打破以後,希特勒就是要求納粹德國的軍隊和敵人寸土必爭,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簡直了很多重要的軍事將領,比如說曼施坦因,導致他的軍隊不斷地被別人消耗,不斷地被別人一個一個的吃掉,最後打到柏林的手手上面臨著無兵可用的情況,守衛柏林的是一批臨時警察!

    打仗的時候,什麼最重要,裝備和人,什麼樣的裝備?什麼樣的人?更加符合整體戰略的裝備以及優秀計程車兵和戰略人才。

    裝備決定戰爭,人決定最後戰爭的勝利,但是納粹德國不行,納粹德華人太少了,而且優秀計程車兵也太少了,不然這個少是相對的,相比較於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同盟來講,納粹德國的那點兒人確實不夠看。

    戰爭中旗,納粹德國的軍隊多麼精銳呀!閃擊波蘭,閃擊法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俘虜幾百萬的前蘇聯軍隊,此時的德國軍隊可以說是精銳中的精銳,隨便一支部隊拉出來都能夠同根同盟國最精銳的部隊幹一下。

    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消耗戰,納粹德國的所謂的那點優秀計程車兵,其實已經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不說其他的斯大林格勒戰役,90萬的精銳部隊命喪當場,正是要多少精力才能夠培養出來的90萬精銳計程車兵啊!剩餘的60萬,其它國家食品咱暫且不提,光這90萬人就足夠從納粹的我心口上捅刀子了。

    這也就造成了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以後,緊急的擴張自己的兵力,擴張到1300萬,但是1300萬有多少是能夠真正在前線跟敵人硬碰硬的精銳部隊呢?

    這問題就大了,德華人最多能集結1300萬人,可是他們面對的敵人有多少的是他們的三倍還要多!

    你可以打防禦戰,但是防禦戰也是消耗戰,沒看見斯大林格勒戰役裡面前蘇聯軍隊損失多少人吶!也就社會主義國家能支撐得起,你要放美國,德華人打一場斯大林格勒戰役所消耗的資源和兵力,足夠把半個美國全給打下來了!美國不會像前蘇聯那樣玩命的死守啊!社會主義國家的恐怖之處便在於此。

    納粹德國也是一樣,前面的一些佔領區,那都是其他國家的,都是其他國家的人民,他們憑什麼替你打仗?而且這些地區佈置兵力以後,敵人一層一層的進攻,那你的軍隊相對於敵人來講分散了。

    說德國在戰爭後期最長的防禦線,東線戰場防禦長度達到多少?1000多公里,1000多公里的漫長的防禦線,希特勒要求全部守住這怎麼可能?前蘇聯隨時集中兵力從某一個任意的點直接打進來,納粹德國都來不及集結兵力。

    等到前線的兵力不斷的被消耗紅打到柏林的時候,柏林已經沒剩下多少軍隊。

  • 6 # Wan156005358

    戰爭不僅靠戰士的英勇和指揮官的指揮得當,主要是靠後勤保障的。德國後期沒有飛機沒有石油開動坦克飛機戰車,沒有軍工廠能力補充損耗的飛機大炮坦克甚至沒有食物填飽肚子等,你讓德軍拿肉體和拳頭去守衛?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也不是輸在戰場軍事上,而是沒有資源支撐戰爭進行下去,不得不投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才是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