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藥說兒
-
2 #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患者絕對不能不吃主食。如果不吃主食,會導致熱量攝入不足,使體內升糖激素分泌,血糖升高,而且會分解體內的蛋白質和脂肪供能,造成對蛋白質的浪費。而且主食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大腦供能的唯一來源是血糖,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會出現頭暈、乏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一般糖尿病患者每日攝入主食不能少於150克。
糖尿病患者不宜選擇高熱量的主食,如油條、油餅、炸糕、炸饅頭片等。這些主食不僅容易升高餐後血糖,而且所含熱量較高,容易引起血脂升高及引起肥胖。
血糖生成指數高的主食糖尿病患者也要限制,如大米飯、糯米飯、饅頭、麵條、烙餅、白麵包等。因為血糖生成指數越高,消化吸收速度越快,餐後血糖升得越高。
糖尿病吃主食時宜粗細搭配。除了精米精面外,還要吃小米、玉米、糙米、燕麥、蕎麥、黑米、紅豆、赤小豆、綠豆、芸豆等粗雜糧。這些粗雜糧血糖生成指數相對較低,而且富含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容易產生飽腹感,降低血脂,而且碳水化合物被膳食纖維包裹,消化吸收速度減慢,可延緩餐後血糖升高,糙米中含有鋅、錳、鉻、釩等微量元素,有利於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粗雜糧和細糧最好搭配吃,例如一頓粗糧,一頓細糧,或者粗糧佔一天總主食量的三分之一。不過合併胃輕癱的糖尿病患者,粗糧不宜多吃,一天最多不超過1兩。
-
3 # 營養醫師曾瑤池
1.不吃主食的危害
上個世紀初,醫學界認為血糖高主要是由於攝入主食造成的,因此主張糖尿病人的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要低。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的認識不斷在變化,1921年對病人的要求是碳水化合物佔總食量的20%,1950年是40%,1971提到45%,1986認為是60%,1994年已認為應和正常人一樣,佔65%。米麵一類主食一般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碳水化合物是熱量的主要來源,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過低,機體將動用蛋白質、脂肪產熱,過多的脂肪代謝將產生較多的酮酸,進一步造成三大代謝紊亂,甚至產生酮症酸中毒。
科學家認識到糖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重要因素,糖尿病飲食治療的原則是控制總熱量的平衡膳食。主食是最“廉價”最直接的熱量供應源,在總熱量控制的前提下,應放寬主食攝入量。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產熱比是60-65%,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每克產熱4千卡,脂肪產熱則可達9千卡,超過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2倍。因此單純控制主食而不控制總熱量,攝入過多肉類食品或油脂,將造成總熱量過高,血糖控制不會理想和穩定。
糖尿病人根據個人情況不同,主食以每天4-6兩(生重)為宜,如日攝入量少於3兩,易出現飢餓酮症酸中毒。
2.主食的選擇建議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建議多粗雜糧,如燕麥、麥片、玉米麵等,因為這些食物中有較多的無機鹽、維生素,又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具有減低血糖作用,對控制血糖有利。
-
4 # 微笑面對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肯定是不能不吃主食的。
如果長期不吃主食,這會造成兩種後果:
一是由於主食攝入不足,總熱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導致體內脂肪、蛋白質過量分解、身體消瘦、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頭髮枯黃、精神差等),甚至產生飢餓性酮症。這也是很多糖友越來越瘦的原因。
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對油脂、零食、肉蛋類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總熱量遠遠超標,且脂肪攝入過多,如此易併發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使飲食控制失敗。而且,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普通人高2-4倍,而且超過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疾病。
所以,根據《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13)》,碳水化合物要佔一天總能量的45%-60%。
那哪些主食要少吃呢?
根據最新版《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提到: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1/3。
所以,主食都可以吃的,只要注重搭配。主食建議搭配全穀物和雜豆一起做。適當增加一些雜糧含量:燕麥、糙米、薏仁等。這樣既能平穩餐後血糖,又可以為大腦和各個器官輸送足夠的能量,滿足身體的需要。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
5 # 營養海賊團
糖尿病患者不可以不吃主食,而是要合理的控制自己的飲食,養成良好的膳食結構模式。
合理安排餐次、保證每餐定時定量、做到葷素搭配、主副食搭配也都是很重要的原則,不應忽視。
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是體內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血糖調節失常。血糖即血中的糖分,它主要來源於胃腸道對食物中三大能源營養素的吸收。正常情況下,血糖一方面在需要能量的組織被消耗而減少;同時在肝臟和肌肉中轉化為糖原而貯存,在脂肪組織中轉化為脂肪而貯存。人體尿液中不應有糖。糖尿病病人飲食治療原則是什麼?1.糖尿病患者的營養治療應當合理控制總熱能以使患者體重維持在理想水平;
2.糖尿病患者食譜的種類分配要均衡,即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的比例應為1:1:1;再次,
3.增加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B族、維生素C、鈣、鉻、鋅的攝入量要充足;
4.糖尿病病人還應強調膳食纖維的補充
除了以上基本原則,糖尿病病人還應儘可能地不攝入單糖,而儘可能增加粗糧佔主食的比例。 以上一般原則適合沒有併發症的糖尿病。
作者簡介:
-
6 # 王旭峰營養師
一說起主食糖友們總是很緊張,畢竟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最終分解的成分就是葡萄糖,葡萄糖進入血液後自然是會影響血糖的。既然吃主食是必然對血糖影響較大的,那麼作為糖尿病患者我們可以不吃主食嗎?不吃主食不就能更好地控制我們的血糖了嗎?
這可不行,即使是糖尿病患者,我們依然是需要葡萄糖的提供來維持生理和身體活動的需求的,如果完全放棄主食攝入,葡萄糖大量損失,我們的能量缺乏,可能還會引起低血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因為要服用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不吃主食的結果就是更容易引起嚴重低血糖,對生命是有威脅的;
另外,如果捨棄主食攝入,葡萄糖攝入量的聚減,還會導致身體加速脂肪的分解,體內的“酮體”增加,因為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控好血糖就會發生“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現在不吃主食的做法更是加重酮症酸中毒的發生。 不吃主食不是糖友的好選擇,而控量攝入主食和選擇合適的主食食材才是糖友們應該做的,例如選擇升糖速度慢,富含膳食纖維的主食,能夠延緩食物升糖速度,讓葡萄糖更緩慢釋放,既不會讓我們的血糖飆升,也不會讓我們出現低血糖的情況。所以推薦糖友(包括普通人群)吃主食的時候選擇“粗細搭配”的方式。
我們平時經常吃的主食多屬於“細糧”,如白米飯、白麵條、精白小麥粉做的麵食,它們在出廠前經過的加工程式多,雖然除雜效果較好,不過損失麥麩較多,隨之損失的膳食纖維也較多,所以最終的升糖速度較快,餐後血糖也難以平穩。我們可以在這些細糧中新增粗糧、雜豆等混合,這些食材富含膳食纖維,又能提供更豐富的礦物質,膳食纖維有助延緩食物消化速度,抑制脂肪、膽固醇、糖分吸收,有助餐後血糖的平穩、 我們還可以選擇薯類食物代替主食,薯類食物自身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而且它們並不需要經過精細的除雜處理,比如紅薯、土豆、山藥,大家也都是從地裡刨出來洗洗就能烹飪了,薯類食物中的澱粉含量佔比普遍低於我們吃的米飯、小麥粉,所以升糖速度相對也會更慢一些。
但薯類食物一定注意烹飪方式,不採用燒烤、紅燒、油炸的方式,最好就是蒸、煮、幹烤。最後、主食的攝入量應當控制,膳食指南推薦每日主食攝入量200~450g,對糖友來說一餐最好在二兩以內,而且最好是粗細搭配,薯類食物也是如此;如果其他菜餚中有富含澱粉的菜餚,如土豆絲、蓮藕、糯米飯等,還應當減少主食的攝入。
-
7 # 薛有興醫生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主食?
許多糖尿病人認為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使血糖升高,所以儘量少吃甚至不吃主食,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主食攝入不足,機體缺乏熱量來源,勢必就要動用脂肪和蛋白質來供能,易導致“飢餓性酮症”,誘發各種感染。此外,低血糖後又會產生反跳性高血糖,從而造成血糖大幅波動。還有些病人,雖然主食吃得很少,但肉蛋及油脂等副食的攝入增加,最終不但使總熱量明顯超標,而且還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因此,糖尿病人不能靠不吃主食來控制血糖,主食不僅要吃,而且不能吃得太少,每日主食不能少於150克這樣一個最低限度。
主食吃多少比較合適?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入的總熱量因人而異。 原則上講,糖尿病患者的主食應占每天總熱量的55%~65%。總的原則是:多動多吃,少動少吃;瘦人多吃,胖人少吃。
一般情況下每天200~300g (食物生重)。其中,休息患者,每日200~250g;輕體力勞動者,每日250~300g;中等體力勞動者,每日300~350g;重體力勞動者,每日400g以上。
主食應該怎麼吃?輕型糖尿病患者,需保證一日三餐,早、中、晚按1/5、2/5、2/5 分配熱量;餐後血糖較高的患者,可以從正餐中勻出一部分作為加餐,每天5~6餐。
糖尿病患者總的飲食原則就是:
少量多餐
粗細搭配
細嚼慢嚥
吃幹不喝稀(因為稀飯的升糖指數高)
吃糖分高的根莖類蔬菜要相應減少主食(如土豆、山藥等)
回覆列表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並不是吃了不合適的東西引起的。但是糖尿病患者對糖的代謝出現了問題,吃同樣的主食,血糖會比一般人升得更高,降低得更慢,波動更大。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吃那些升糖速度較慢的主食,如全穀物主食、糙米、燕麥等,少吃精加工主食,如精緻大米、白麵等。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講,一次也不要吃太多主食,要將每天的主食量按早、中、晚1:2:2的比例分配。如果血糖波動太大,還應將主食分配到4-5餐中吃完。
吃完飯後1小時,外出活動一下也能有助於平穩主食帶來的血糖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