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院之觀

    最著名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當然是明末的吳三桂。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城下,崇禎飛檄召各路總兵勤王,寧遠總兵吳三桂就是其中之一,他手下統率著四萬多關寧軍。

    三月十六日,吳三桂從寧遠到達山海關,安頓好難民和家屬,自己帶領四萬關寧鐵騎向京師出發。

    三月二十日,大軍達到豐潤,訊息傳來,京城陷落,崇禎殉國。

    那麼,問題來了,假使你是1644年當時的吳三桂,你會怎麼辦?

    大致有三個選擇:

    A:投降李自成。

    B:投靠滿清。

    C:誰也不投,拼死守住山海關為大明盡忠。

    選C在當時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大部分人會在A和B中進行選擇,相比之下,選擇A顯然要明智得多,王朝更替,在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反正是在漢人內部誕生一個新的王朝,對廣大百姓來說,誰做皇帝遠沒有自己吃飽穿暖來得重要,對利益階層來說,在保障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優先選擇同族也很正常。

    吳三桂並不傻,他選擇了A。

    回撤山海關的吳三桂,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將山海關交給了李自成派來的唐通防禦,自己率軍進京拜見李自成。

    四月四日,吳三桂部到達永平,據說,他在這裡遇到了從京城逃出來的一個吳家僕人,給他帶來了壞訊息:自己家中被抄,家人都被關押。最關鍵的是,自己的寵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給霸佔了!

    吳三桂聽到這個訊息,怒髮衝冠,咬牙切齒,厲聲大喝:大丈夫不能保護一個弱女子,還有何面目活在天地之間!闖賊,我同你勢不兩立!傳令三軍,立即殺回山海關!

    這就是著名的“衝冠一怒為紅顏”。

    明末大才子吳梅村據此寫下廣為流傳的長詩《圓圓曲》: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更是使得此事膾炙人口,幾成史實。

    很遺憾,它只是個故事,這個故事把吳三桂給英雄化了,把他描述成了女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是啊,對女孩子來說,愛人為自己衝冠一怒,天下血流成河,歷史為之改變,不惜承受身敗名裂,萬世唾罵,這樣的愛人,不管別人對他評價如何,至少對自己來說,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為自己甘願放棄一切,這不就是許多女子心目中理想的英雄形象嗎。

    吳三桂頭腦如果這麼簡單,他就不是吳三桂了。

    這裡要說一下吳三桂和關寧軍的關係。關寧軍事實上是一個軍事集團,在明末武將軍閥化的大趨勢下,它實際上也軍閥化了,吳三桂,是它的統帥,也是話事人的角色,他的行為,代表的是整個集團。

    許多人往往將軍事集團想得過於簡單,簡單地認為它只是對首領一人俯首帖耳,其他人都是寵物,沒有自己的思想,軍閥說幹什麼就幹什麼,說咬誰就咬誰,彷彿一群克隆人。

    這實際上是不對的,對一個集團來說,明爭暗鬥每時每刻都存在。

    拿不是軍閥的岳家軍來舉例,岳飛的威信表面上看,無出其二,所有人都唯其馬首是瞻,實際上,岳家軍內部同樣存在明爭暗鬥,也有親疏貴賤之分。比如都統制王貴、副都統制王俊都是岳飛軍中高階將領,卻在張俊的威逼利誘之下出面誣陷岳飛,成為了幫兇。

    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駐守大淩河被皇太極圍攻,城內彈盡糧絕,決定出降,卻受到副將何可綱反對,無奈之下,只得先殺何可綱再出降,如果何可綱的意見代表城內大多數人,那被殺的顯然將會是祖大壽。

    比如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掌握了南明隆武帝大部分兵力,卻主動降清,鄭成功不接受父親的行為,與其決裂,自行抗清,親爺倆都能鬧矛盾,何況外姓人。

    具體到關寧集團,在這亡國之際,採取什麼樣的對策,必定都代表著關寧軍的普遍利益,而如果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這種事真的發生,僅僅為一個女人違背全軍的整體利益,吳三桂的腦袋,想必也很快就不在脖子上了。理由很簡單,陳圓圓是你吳三桂一個人的女人,卻要我們四萬關寧軍拿身家性命去換,不砍你的腦袋,砍誰的腦袋?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已經決定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突然改變了主意呢。

    是李自成的政策,著名的“追贓助餉”。

    李自成作為底層老百姓反抗壓迫的代表人物,他高呼的口號,自然是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問題是,追隨在李自成身後的人都要吃要喝,吃喝從哪裡來呢?自然是從既得利益集團(貴族官員地主富商)那裡強取強要,事實上李自成為代表的力量可以如野火一般發展,主要就是因為他們一直在這樣做。

    現在的問題是,李自成進入北京後,還應該繼續這樣做嗎?簡單的說,顯然不應該這樣做了,因為這樣做的結果,肯定是把明朝舊勢力都逼到自己的對立面。

    關寧軍本身許多產業和親屬都在京城,比如吳三桂全家,在無差別的追贓助餉政策下,既得利益顯然保不住了,連集團首腦吳三桂的家都被抄,全家都被關押,那下面那些大大小小軍官們的利益會是怎樣,可想而知。財產都沒了,還要長途跋涉趕去向大順投降跪舔,這樣的選擇,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人放心。

    在這種局面下,本就搖擺不定的吳三桂反悔了。

    或者說,關寧集團反悔了。雖然不可能為了陳圓圓衝冠一怒,現實卻是吳三桂的父母一家三十幾口都在京師被扣為人質,這是相當狠辣的一招,切中吳三桂要害。

    年少時的吳三桂,執著地帶著二十幾個人就衝入了千軍萬馬,不顧一切地救出了自己父親,彷彿趙子龍再世,連皇太極也不禁擊節叫好,這是怎樣的少年英雄。

    成年的吳三桂,卻置父親於不問,不止是父親,而是將父母全家幾十口人的性命置之度外,撤回了已經做出的投降大順的決定。

    是不是有點違背常理?

    從倫理上來看,相當不合理。

    要說吳襄和吳家幾十口家眷的性命,吳三桂一點都不在心上,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吳三桂雖然被定義為漢奸,但他也是人,不是機器。

    吳三桂寫家書:前日因探報劉宗敏掠去陳妾……嗚呼哀哉,今生不能復見,所以起兵殺賊殆盡……”為什麼要這麼寫,恰恰重視的是吳襄和吳家人而不是陳圓圓,希望轉移李自成的注意力,給他造成陳圓圓比吳家人重要的假象,事實上,這種舉動是蒼白無力的。

    從情理上來看,又相當合理。

    因為吳三桂是關寧集團的形象代言人,如果他不顧集團的利益,堅持進京投降,那麼估計到不了京城就會被手下給砍了。形象代言人嘛,誰都能做,再選一個就行了,你吳三桂的老爹老媽全家都成了人質,我們大傢伙可沒那麼多人質在京城,到了地方,就憑李自成這樣的政策,我們的利益不保不說,說不定自己也得搭進去,你吳三桂就犧牲一下小我,成就我們大我,我們還是認你這個老大。

    這種情況下,吳三桂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不然非但救不了全家,自己也得立馬被人砍了。

    當然,成年吳三桂和少年吳三桂的心理思想肯定會有所不同。少年時,了無牽掛,全憑一腔熱血;成年後,尤其是手握重兵,得享富貴後,患得患失是肯定的,一己私慾肯定也會有,這些,都是重要因素。

    所以,所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只是個故事而已,在利益的博弈面前,全家性命都可以是犧牲品,何況是區區一個女子。

  • 2 # 西門不帶刀

    中國:1.吳三桂與陳圓圓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部下大將劉宗敏便將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據為己有。本來此時吳三桂就在投降滿清和投降大順政權之間搖擺不定(崇禎皇帝已經自縊身亡)。李自成派去招降吳三桂的使者拿著吳三桂父親吳襄寫給他的勸降信。吳三桂本來已經心動了,就問一句:“陳圓圓還好吧?”這個使者就說陳圓圓已經被劉宗敏收入帳中了。吳三桂頓時覺得頭上綠油油一片,殺了使者。轉身投降滿清。(這個使者是不是個豬?)

    中國:2.曹操,張繡與鄒夫人。

    曹操來到宛城,張繡投降。曹操心滿意足,酒足飯飽之後準備找個妓女談談心。手下有個謀士說:“聽說鄒夫人寡居多年,人也長得漂亮,不如去看看”?

    曹操與鄒夫人一見面,郎情妾意,乾柴烈火,本來這是個雙贏的事兒,誰知忽略了一點:這位鄒夫人是降將張繡的嬸子。張繡知道這件事之後大怒:這是給我們老張家整個家族帶綠帽子。老子反了!

    好嘛,這一反曹操掉的大。長子曹昂戰死,侄子曹安民戰死,貼身大將護衛隊長典韋戰死。

    中國:3.孟昶,花蕊夫人,趙匡胤與趙光義。

    這個故事就更有點離譜了,三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的故事。五代十國那會兒後蜀的最後一位國君孟昶,極度寵愛,花蕊夫人,費貴妃,那是愛的不行不行的了。

    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當了皇帝,派兵逼降孟昶。本來趙匡胤看到孟昶投降了,想賞他個太平晚年。隨時看到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後,那嬌音那美貌,那身段。趙匡胤便動了凡心了。反正孟昶投降7天后就死了(很多史學家認為是被趙匡胤毒死的),不管怎麼樣他是死了。然後趙匡胤就高高興興的把花蕊夫人接回後宮去了。

    趙匡胤高興了,但有一個人不高興了。這人是——趙光義宋太宗。趙匡胤是皇帝,皇帝看上的女人,別人誰喜歡也搶不走,搶不走怎麼辦?我得不到的東西別人誰也得不到。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就在一次打獵時把趙把花蕊夫人給射死了。射死了花蕊夫人,乾脆一塊政變了得。就有了後來的燭光斧影。

    中國4:蕭皇后,楊廣,宇文化及,竇建德,處羅可汗,頡利可汗與唐太宗。

    嘿嘿,這個更亂。一個女人和6個男人的故事。

    話說楊廣為晉王的時候,他爹隋文帝給他找了個小媳婦——蕭姑娘(正兒八經公主出身)楊廣當了皇帝之後(隋煬帝),沉迷於酒色,天下已經大亂。

    宇文化及率領禁軍造反,殺了隋煬帝,俘虜蕭皇后後,納為了自己的偏房。

    竇建德又反了宇文化及,殺了宇文化及之後,一看蕭皇后絕色美貌,便也收蕭皇后做了自己的偏房。

    突厥人處羅可汗,率兵進逼中原。竇建德不敢與突厥人正面對抗,只好乖乖的按突厥人要求把蕭皇后又交給了處羅可汗,一眨眼蕭皇后變成了塞外藩王的愛妃。

    處羅可汗死後,他的弟弟頡利可汗又繼承了蕭皇后,綽約迷人的少婦風韻,讓頡利可汗更加鍾情不已。

    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4年派大將李靖打敗了突厥軍,贏回來已經是48歲的蕭皇后,33歲的李世民對蕭皇后一見傾心,就封她為昭容。於是蕭皇后又成了李世民的愛妃。

    別再說什麼紅顏禍水了,上述這4個例子我們應該看出,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是很悲慘的。感謝新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藥劑科藥庫如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