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老師

    這當然是好事情。收視率造假影響了太多東西,是時候正一正風氣了。

    收視率影響的利益分配,其實遠比一般情況下想象中的大。現在整個影視行業評價一個作品商業上是否成功的基準,都是以收視率(或者票房,上座率)作為參考指標。用來衡量整個產品好壞的指標都假的話,勢必造成爛片橫流的結果。

    而且,資本的操作形成了惡性迴圈,更加進一步增強了這個效果:如果一部爛片因為造假而獲得了“高收視率”,那麼以盈利和出名為目的投資方,節目播出方,包括演員自己都會更加重視這類爛片;而爛片本身也因為獲得了更高的資本和人脈支援,從而混得更加風生水起,也能更方便地造假。而有良心的製片方發行方也會因為不參與造假,而被這個體系排擠。這確實也是最近這些年影視行業的好作品太少,劣幣驅逐良幣的一個重要原因。

  • 2 # 南風窗NFC

    近日,知名導演郭靖宇在湖北大學宣傳新劇時,發表了演講,道出了電視行業的收視造假內幕。當日下午,郭靖宇將原文釋出在新浪微博,將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收視率造假問題再次推向了大眾視野。

    郭靖宇發聲次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官網釋出《總局就收視率問題開展調查》,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這已經不是輿論第一次炮轟收視率造假了:2010年《人民日報》曾連發三篇深度報道,揭露了收視率樣本戶被收買的事實;2012年製作人王建鋒公開舉報收視造假;2015年某衛視播出的電視劇《美人私房菜》因收視率過低被撤;2017年,張國立在“兩會”上向收視率造假開炮……但不同於以往,這次主管部門對事件的反應最迅捷、表態最嚴厲。

    山雨欲來風滿樓,此次打假是否能夠一改行業痼疾?收視率造假的內幕是什麼?它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鏈?

    收視率至上

    何為收視率?收視率最初是由無線電廣播的收聽率發展而來的。收聽率調查之所以在美國出現並受到重視,是因為廣告商開始意識到電臺廣播的市場潛力,需要有形的調查數字來確知看不見的聽眾。1947年,收聽率發展成為收視率,並於1980年代進入中國大陸電視行業。中國傳媒大學受眾研究中心主任劉燕南在一篇文章中如是定義:“所謂收視率,簡單地說是關於收看電視觀眾規模的一種度量,一個量化資料,由收視率調查得來。收視率的基本含義,是指某時段收看某頻道或節目的觀眾佔市場觀眾總數的百分比。”

    簡單地說,收視率就是一個節目有多少受眾的統計資料。

    那麼,“收視率至上”的行業氛圍是如何形成的?這與收視率的作用有關,它是一種特殊“行業貨幣”,主要用於電視臺、廣告商、製作方等各方之間的利益交換。

    中國電視行業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步,改革開放之後逐漸取得發展,1980年代改革之後,電視臺開始自負盈虧的自由市場競爭,自此電視臺的經濟命脈就是廣告費。電視臺製作或者購買節目播出,並在節目中插播廣告;而廣告商是否願意投放廣告,則取決於電視節目是否受歡迎——收視率就是最直觀的指標。

    早期由於廣告投放渠道單一,電視廣告效果獨佔鰲頭,電視臺話語權佔上風,不愁廣告賣不出去,因此收視率造假並不怎麼普遍。2012年製作人王建鋒公開舉報收視率造假時,每集的造假價格為3000~7000元不等。

    但這幾年來,手機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影片網站崛起,廣告商投放渠道多元化,廣告投放進入了買方市場,廣告商開始強勢,電視臺的話語權下降,只有高收視率才可能贏得廣告商青睞,高收視率對電視臺來說就意味著高額的廣告收入,收視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像央視、湖南衛視每年的廣告收入都位列前茅,就是因為它們的收視率高;而很多三四線衛視因為收視率近乎“零收視率”,廣告效益每況愈下。

    越來越多的電視臺將收視率置於電視節目評估體系的核心位置,高收視率的節目才得以保留,低收視率的節目會被淘汰。而隨著電視臺製播分離的普及,“收視對賭協議”開始出現。有業內人士舉例:以50集的電視劇為例,賣給電視臺是每集100萬元,收視率每降0.1%就扣除單集購片費10萬元。而在實際播出時,假如該劇平均收視率未達到約定的收視標準,要扣除幾百萬到上千萬的購片款。甚至有的電視臺要求收視率與尾款掛鉤,一旦收視率不及預期,製片方尾款將無法回收,投入回報率連3成都達不到。

    其結果是,製作方購買收視率成為通行的規則:“幾乎所有的電視劇都買收視率。你在投資電視劇的時候,你就要考慮拿出總預算的10%去購買收視率,這類似於行規。”

    “騙中騙”

    收視率造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為何這麼長時間,業內人士卻預設這一潛規則?

    因為有利可圖。在收視率造假中,電視臺和製作方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單純受害者。製作方雖然花錢購買了收視率,但它會將造假的成本算在總成本里,抬高劇集價格賣給電視臺。

    電視臺對收視率造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明目張膽要求製作方必須購買收視率,就在於,雖然購片成本高了,但收視率高了,廣告售價自然也就高了。並且收視率上去了,一來可為高層積累業績,二來某些電視臺高層與造假公司存在著利益輸送,能夠分得一杯羹。

    由此便形成了一個“騙中騙”的利益鏈:製作方騙電視臺,電視臺騙廣告商。製作方和電視臺都能夠從中騙局中獲取短期利益(長期地看,它們也是受害者,製作方被騙局裹挾,電視臺失去公信力),廣告商卻得為騙局的成本買單。

    這個騙局中最大的收益者,當然是造假公司。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曾在一篇宣告中指出:購買收視率的價格已攀升至每集30萬至50萬元人民幣。以全國排行前20家衛影片道每年播出13000集電視劇計,全年有40多億人民幣被非法竊取。

    收視率的造假是如何實現的?目前市面上的收視調查公司,主要採取的調查方法是建立在抽樣和建立固定樣組基礎上(即樣本戶),使用日記卡法和測量儀法,日記卡以十五分鐘為單位,觀看八分鐘以上既進入記錄,測量儀精確到秒。造假首先就是在樣本戶上做文章。

    一般而言,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也就幾百戶樣本戶了;一些小城市,可能就幾十戶樣本戶,一旦個別樣本戶的資料被“汙染”,就會對收視資料產生可觀的影響,繼而影響廣告收入。甚至有人說:“只要搞定10個樣本戶,上海的收視率就能提高1%,電視臺的廣告收入就可能多1個億!”

    早前《人民日報》曾連發深度報道,揭露了收視率樣本戶是如何被收買的。有的人僱傭私家偵探公司尾隨調查公司工作人員,從而獲得樣本戶住址;或者在住宅小區張貼廣告,又或是假意扮成活動推廣,尋找樣本戶;或者收買賄賂索福瑞工作人員,獲取樣本戶資訊。更猖獗的手段,是透過駭客干擾資料回傳線路,竊取測量儀傳回的資訊,將某一家的收視率算到另一家收視率頭上;甚至有人透過收視率調查公司內部人員直接篡改收視資料。

    破解騙局

    收視率造假對電視劇行業有著致命的傷害。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日趨抬頭,大量優質作品因為缺乏綜合客觀的評價體系而被埋沒。在這樣的非良性競爭環境下,製作公司失去了指導內容製作的評判依據,使用者在選擇內容時得不到有效的參考指標,廣告主也無法對營銷投放的效果做出合理評估。

    這樣一來,花精力做好劇,不如花錢買收視率;劣幣驅逐良幣,整個行業發展不斷退步。

    好在,業內一直有有識之士持續地對收視率造假開炮,而隨著影片網站的崛起,收視率造假的利益鏈條正面臨崩塌。誠如王建鋒指出的:“以前的收視率造假,製片公司是佔便宜的,電視臺是佔便宜的,最後吃虧的是廣告商。所以就改變不了,因為有兩方是獲利的,現在是製片公司撐不住了,因為價格太高了,然後電視臺也撐不住了,好多廣告已經放棄電視了。這個時候,三方的利益都損害了,那大家就要共同改變,我覺得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這正是一個破解騙局的良機——那麼該如何破局?

    這些年來,有人多次向有關部分反映收視率造假情況,但就像編劇汪海林說的:“電視劇的主管部門沒有執法權,他們機構級別也不夠,你告訴它,它怎麼查?它除了審查電視劇的內容以外,沒有別的權力。”光線傳媒Quattroporte王長田也如是說:“有關部門不治之由屢屢傳出:無法律法規可依、抓不到證據、缺乏權力手段……”

    這一直是收視率造假猖獗的一大緣由,違法成本實在太低了。誰來管,怎麼管,該向誰舉報,觸犯了哪些法律,該接受怎樣的懲罰……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一直都是不清不楚的,因為收視率造假而接受法律懲罰的案例也是鳳毛麟角。造假者自然有恃無恐、前仆後繼。中國廣電行業整體的法律體系建設也依然處於起步階段。這一點,就需要國家應設立具體的法律法規,給主管部門和執法部門更多執法依據,對資料造假行為予以嚴懲。

    當今收視調查市場,競爭不夠充分、缺乏制衡,資料的獨立性與公信力不免受到某些質疑。一旦有人透過公司內部做手腳,那造假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2014年3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佈實施了《電視收視率調查準則》,儘管準則中提到了希望收視率調查機構能夠被第三方稽核,但並未明確誰來擔任第三方稽核機構。因此當務之急,就是組織嚴謹權威的第三方對收視率進行稽核。與此同時,鼓勵市場形成多元的收視調查格局。“有競爭就會規矩了,各家為保證資料乾淨會主動自查,因為你造假就是砸自己招牌,競爭對手很快會把你擠掉。”

    而長遠地看,破除收視率造假困境,還是應該破除“唯收視率”困境,如果廣告商、電視臺、製作方都是收視率至上,那麼依舊會有種種唯利是圖的問題出現。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更為多元的電視評價體系中,觀眾滿意度、專家評分等因素也應成為綜合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

    2011年7月起,央視終結了從2002年開始執行的《中央電視臺欄目警示及末位淘汰條例》,新的評價體系不是以收視率為唯一指標,而是以引導力(20%)、影響力(25%)、傳播力(50%)、專業力(5%)四個一級指標構成。而不久前愛奇藝宣佈正式關閉全站前臺播放量顯示,並逐步以內容熱度(包含使用者觀看行為資料、互動行為資料、分享行為等綜合資料維度)代替原有播放量——這些,都是可參考的方向。

  • 3 # 禾苗苗苗

    首先,真心的佩服郭導,看來郭導人如其名,如果放在亂世,想必郭靖宇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將軍,和我們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一樣,名垂千古,萬古流芳!坊間常這樣說,一位忠烈的名號,平常人不要重名,因為氣場很大,怕支撐不起,有損運勢。但是從郭導來看,不負此名,身在和平年代,一身正氣,願作馬前卒,與邪惡勢力堅持到底,為的就是文化界一個朗朗乾坤!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的未來,一個國家的期望所在。郭導一篇講演稿,洋洋灑灑幾千文字,字型行間,看出對這種靠收買收視率的風氣深惡痛絕,對文藝事業的熱愛,對祖國文化事業的關心和期望。作為其中的受害者,自己義不容辭,與堅決於邪惡勢力抗爭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文章發出後,第一時間,就看出廣電總局對此也做出了迴應,將會立馬進行調查!看來郭導的文章和起訴達到了作用。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擅長傳奇年代大劇的導演,以及一名公眾人員,這是他的責任和義務。不過他也可以選擇沉默,或者同流合汙,但是郭導還是勇敢的站出來了,不僅僅是為自己《娘道》,而是為傳媒界的朗朗晴空。

    不禁感嘆,今年是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前有小崔的“陰陽合同”,後有“娘化”文化蔓延,今天再次出現“收買收視率”的暗箱操作。或許以後遇到的問題會更多,會更加嚴峻。但是我們驚喜的發現,互聯時代資訊的開放,透明,資訊快遞之快,觀眾之判斷力之公正,之決絕,國家反映之迅速,之及時等等都是令人欣慰的事情,這才是一個良性的迴圈。而如果所有民眾兩耳不聞窗外事,自掃門前雪的態度則是最令人擔心的。

    社會的發展就是這樣,問題很多,但是我們最渴望的是聽到時代的真聲音,才會有機會改變和修正不合理的地方,推動整個媒體界,乃至社會的發展。正所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人間正道是滄桑,鉛華洗盡始見真!感謝郭導,也希望廣電總局儘快做出調查,給予民眾一個公開的結果!我想不僅僅是郭導,而是廣大民眾都期望看到是誰竟然如此的膽大妄為,令人髮指,隻手遮天!

  • 4 # 月下沒有花

    打擊收視率造假,對行業健康發展肯定有百利而無一害。

    收視率造假,這在電視劇行業中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也是一個惡性迴圈。

    電視臺靠賣廣告掙錢,收視率不行,廣告商就不買單,只能扭臉要求片方保收視率。茲要有一家片方出手作假,其它人迫於壓力,不買也不行,結果收視率造假愈演愈烈,費用一路水漲船高。電視臺為了能維持廣告收入,從開始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現在硬性要求花錢保收視。

    整個遊戲,最坑的其實是片方。投入一大筆錢拍片,甭管片子賣不賣得掉,明星大腕先拿走一大塊。求爺爺告奶奶賣掉了片子,收入裡一半還得拿出來買收視率,裡外裡落手裡也就剩不了幾個錢了。

    如果放任收視率造假,等於變相鼓勵劣幣驅逐良幣,對行業長遠發展肯定不利。從這個角度來看,電視行業想靠真本事吃飯的人應該都會支援收視率打假。

    郭靖宇的爆料雖然未指名道姓,但指著和尚罵禿子,已經跟指名道姓差不多了:

    讓他買收視率的很可能是江蘇衛視。 去年透過作假,而平均收視率破2,很可能是指《那年花開月正圓》。 今年《天盛長歌》因為不作假,導致收視率低迷,而被剪掉14集。湖南臺沒有把該劇中途腰斬,倒是有點意外。 同期電視劇可能指《月嫂先生》,總製片人劉小楓,也就是郭靖宇爆料中提到的控制收視率的『大神』。

    政府機關應該早有『打假』之心,否則廣電總局不可能跟進的這麼快。只是郭靖宇恰好提供了突破口,就像小崔給增稅做了最好的義務宣傳一樣。

    打擊收視率造假,一方面是維護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需要。

    加強意識形態建設,這應該是未來幾年不可動搖的大政方針。隨之而來,就是強化影視傳媒的宣傳屬性,弱化其產業屬性。而弱化電視臺的產業屬性,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弱化電視臺對收視率的關注。

    打擊『唯收視率』,這是廣電總局早就已經定過調子的。在總局去年釋出的《關於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臺的通知》中明確規定:

    堅持新聞綜合頻道的定位,堅持新聞立臺的方針,各個地方上星頻道要以中央電視臺的節目為標杆 堅決反對唯收視率,鼓勵地方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在黃金時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經濟類節目的播出數量和頻次 強化黃金時段電視劇播出管理調控,原則上不得編排娛樂性較強、題材內容較敏感的電視劇

    ……

    要求不得片面看重收視率,就是要求電視臺把位置擺正,做好宣傳工作是要務,別一天到晚盯著那點廣告收益。嚴打收視率造假,既是打假的需要,更是敲山震虎的需要。即使郭靖宇不爆料,最近也是要嚴查的。

    這事對江蘇衛視可能有影響,左右無非是再落馬幾個。對操控收視率的人可能有影響,左右無非是抓幾個關幾個。

    對郭靖宇導演可能會有影響,以後片子恐怕不好賣,今兒你能爆料江蘇,明兒你就有可能爆料別的臺,惹不起總躲得起,不買你的片子總是不違反組織紀律,誰也挑不出理。

    但此事對整個廣電系統應該不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畢竟廣電是宣傳喉舌部門,保持穩定才能做好意識形態建設。

  • 5 # 大道是天道

    要對收視率造假“黑團伙”發起“掃黑除惡”行動

    江德斌

    15日導演郭靖宇微博發文揭露收視率造假亂象。他透露為了新劇《娘道》播出,自己曾在購片主任的要求下與“某操縱收視率的大神”交流,130萬一集的戲,每集要交90萬的收視率“保護費”,後因沒有妥協,電視劇“險未播出”。他決定“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團伙決戰”,並呼籲整個影視行業團結在一起,徹底清除假收視率毒瘤。

    前有崔永元曝光演員偷漏稅、陰陽合同等黑幕,今有郭靖宇揭露收視率資料造假毒瘤,均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強烈反響,對影視行業的亂象感到無比震驚,亦希望監管部門高度重視,藉此機會嚴厲打擊違法行為,肅清行業亂象,還影視業一個明朗晴空。影視劇收視率資料造假已是行業公開秘密,社會輿論多次加以強烈批評,業界也時有站出來譴責,監管部門亦發起過整頓,可收效甚微,往往是不了了之,可見收視率造假背後的水之深。

    從郭靖宇揭露的收視率資料造假情況看,涉及到衛視購片負責人、操縱收視率的“大神”、網路水軍等多方面,利益鏈條很長,勢力很強大,已經形成集團化、黑惡化,單靠個別從業者的良心發現,根本無力與之抗衡。而且,收視率造假的代價非常大,130萬一集的戲,每集要交90萬的收視率“保護費”,直接抬高製作方的成本,令其無法走正途賺錢。

    更何況,即便買了假資料,也無法保證收視率能夠如願排到前列,等於錢花了也可能打水漂。可要是不買收視率呢,那麼後果更嚴重,電視臺會拒收、冷藏、結不到賬,收視率遭到不正常打壓,檔期被無端更改,片子被亂剪輯等,造成製作方賠錢、名譽下滑。由此可見,收視率造假已被幕後黑手操控,嚴重危及到影視業的健康發展,監管部門、司法機構不能坐視不理,應將郭靖宇的曝光視為舉報信,對收視率造假採取嚴厲打擊整頓。

    早在2015年,電視劇《大秧歌》播出時,導演郭靖宇就爆料,開播前他曾遭遇了“收視率警告”,“暗示我的、擠兌我的、想說服我的、威脅我的都有 ”郭靖宇明確表示:“君子不與賊人為伍。”《大秧歌》播出時,果然遭遇了收視資料的異常。首播當晚,武漢的收視率從前一天晚上2.23下降到了0.35,三亞收視率從1.09下降到0.01,常德、濟寧兩市的收視資料更是為零。

    而對收視率造假問題,輿論和監管部門都曾發聲,2016年《人民日報》曾發文:《收視率何時不再造假》,呼籲行業要自律,有關部門要嚴查。2016年12月,中國電視劇製作協會召開新聞釋出會,“打擊收視率作假黑惡勢力,努力打造電視劇播出新環境”。著名製作人,某影業公司CEO劉春也曾在去年揭露,一部電視劇每集要花30到50萬的價格去做高收視率,如今造假成本已經抬升到100萬元一集,造假者年收入高達數十億元之巨。

    收視率造假背後的利益糾葛極深,已經形成黑惡化,在現實利益驅使下,任何阻擋其利益的,都遭到排擠、打擊報復。顯而易見,單靠行業內曝光、發文整頓已經無濟於事,司法機構應適時介入調查,對影視業發起“掃黑除惡”行動,依法打掉非法操縱收視率資料的黑產業、黑團伙,改變遭到人為扭曲的收視率機制,建立公開透明的評價體系,營造真實可信的環境。

  • 6 # 商務新觀察

    現在是怎麼啦?一會娛樂圈爆出陰陽合同的醜聞,一會又爆出影視圈什麼陪睡豔聞,現在又是電視劇的收視率問題。怎一個亂字了得!

    說到底,利益二字影響著全部產業鏈。相信所謂的收視率造假產業鏈絕不是近年才有,長期存在且又無人敢去揭開,說明了任何一個揭開行業黑幕的都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但也同樣說明了已經是忍不可忍。按照華人的習慣能不說就不會說的,能退讓就退讓。而這也助長了一些歪風邪氣長此以往剎不住。

    其實,無論是娛樂圈還是影視圈都是經常曝光於聚光燈下的產業,只是容易被聚焦而已,而其他產業領域的“各種醜聞”往往隱藏得更深。

    現如今的社會,假的往往橫行天下,而真的恰恰是寸步難行。像電視劇收視率為了廣告費啥都敢做?毫無畏懼只心是這個時代的悲哀,別說收視率造假了,就連嬰幼兒奶粉不也有人照樣弄“三聚氰胺”在裡面嗎?疫苗也一樣?

    “假貨”橫行無忌已經成為行業通病,尤其是在國內特別流行,這怕不是某一個行業的特質。

    說實話,目前國內的任何一個行業裡都有自己的特殊的“潛規則”存在,每一個逐漸暴露出來的行業都是利益分配出現了問題而難以繼續處於“Sunny照不到的地方”,就見了光,但見光也不定就是死。

  • 7 # 書裡的人

    某主任是叫啥了,所說的某衛視是哪家電視臺;但是還是為郭導這次維護自身利益和敢於捅破這層“紙”的行為鼓掌。

    不良之風真的是數不勝數,小鮮肉還是混沌肉的高片酬,一線大咖片酬上億元,跟娛樂圈搭邊的行業都是黑心產業啊。

    有人說是郭靖宇說的某衛視是江蘇衛視,要澄清一下,不是江蘇衛視,我們江蘇還不缺那點錢;江蘇財力還需動那點花花心思嗎。

    郭靖宇說的某衛視是湖南衛視,陳思誠《遠大前程》是去年在湖南衛視播的,陳坤和倪妮的《天盛長歌》也是在湖南衛視播放的;本身湖南衛視就是考不良之風贏得觀眾的眼球,特別搞韓風,韓星什麼亂七八糟的,你看看湖南衛視那些綜藝節目15年前是什麼樣子,現在還是什麼樣子,我就服湖南衛視,千年老妖。

    郭靖宇算是在這個圈子有口碑的導演,在他的作品裡評分都是挺不錯的;從他弟弟楊志剛可以看出,一手棒紅了親弟弟,沒有忘本的人z

  • 8 # 映畫臺灣

    1、我敬郭靖宇導演是個真漢子!

    然後回看了一下郭靖宇導演的履歷,確實拍攝過非常多經典的好劇

    2004年前後,30歲的郭靖宇就像爆發了一樣,連拍了孫紅雷、李強和吳越主演的的《我非英雄》

    臺灣資深男演員寇世勳主演的《玫瑰花開》

    然後,他把前兩部劇的主角寇世勳和孫紅雷湊一塊兒,拍了《刀鋒1937》

    那部劇還有香港著名女演員葉童,官人啊!

    那時候楊志剛也很帥,我們會發現幾乎每部郭靖宇的戲裡都有楊志剛,其實他們是親兄弟,郭靖宇是哥哥,當年楊志剛是二胎嘛,違反政策,過繼給了舅舅,所以親兄弟沒一個姓

    《刀鋒1937》當年的收視率,是現在造假的那些收視率沒法比的,影響力非常高,現在看來,已經變成了經典

    2 郭靖宇之所以向造假挑戰,是因為他導演的電視劇的陣容,都是戲骨型的,電視劇是非常有品質的,不是流量不是鮮肉不是小花,全靠品質說話,所以有底氣

    不信我們看看他十年間的劇就知道了

    《龍虎人生》,王志文,王志飛

    《高緯度戰慄》,李雪健、王志飛、李強

    《追》,王新軍,黃海波

    《秘密圖紙》,王志飛、吳越

    《美麗人生》,李雪健、吳越、楊志剛、黃海波

    《鐵梨花》,陳數、巍子、楊志剛

    《將·軍》,黃海波、楊志剛、陳數、 巍子

    《我的娜塔莎》,朱亞文、伊莉莎

    《紅娘子》,楊志剛、王珞丹、劉威、史可

    《打狗棍》,巍子

    《勇敢的心》是郭靖宇給弟弟楊志剛度身定製的一部大男主的戲

    《大秧歌》,楊志剛、楊紫

    然後就是這部嶽麗娜、 於毅、 張少華、史可主演的《娘道》

    3事實上,郭靖宇也是因為自己的戲《娘道》遭遇不公正待遇,才一怒發聲明的,這部劇其實品質非常好

    但,不僅在收視率上遭遇伏擊,在豆瓣也只有3.6的低分,讓人匪夷所思

    4 郭靖宇針對收視率造假,讓很多人看得心驚膽戰“貴圈竟然這樣亂”,其實這樣的沉痾早就有了,只是缺乏郭靖宇這樣把老底都抖出來義士吧

    然而,其實,我們仔細想想,我們又有多久沒有開過電視了呢?

  • 9 # 大洋網

    上週六,導演郭靖宇在個人微博上釋出題為《起來,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勢力決一死戰》的長文,怒懟收視率造假問題。他表示,自己正在播出的新劇《娘道》曾被要價7200萬元作為買假收視率以保障順利播出的“保護費”。文章釋出後,迅速引起業界關注。16日下午,國家廣電總局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涉及收視率的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對於收視率造假問題,我們該怎麼看呢?

    首先,收視率造假是個老問題。2010年,《人民日報》曾連發三篇深度報道,揭秘收視率造假問題;電視劇《大祠堂》、《美人私房菜》等,也曾有過收視率造假的報道。這次郭靖宇實名舉報,是因為被“逼得沒有退路”,已經“不存在幻想了”。據稱,2015年,其作品《大秧歌》開播之前就曾遭遇“收視率敲詐”。此外,眾多自發聲援郭靖宇的業內人士,如光線傳媒Quattroporte王長田、導演陸川、陳思誠等人,紛紛“站出來”講述了類似的個人經歷。

    有人說,收視率造假涉及的問題較為複雜,主要在於三點:一是,造假的源頭易找但不易切斷;二是,提供收視調查服務的索福瑞公司一家獨大的現狀還在繼續;三是,收視率很難找到更加可量化、可操作的評價標準。這的確是事實,解決這些問題,很難畢其功於一役。如此也就能夠理解,雖然有《電視收視率調查準則》、電視收視率調查國家標準等,但主管部門去年仍發出通知,要求堅決依法嚴厲打擊收視率造假行為。

    根治收視率造假固然是系統工程,可事實上,很多問題也可在“見招接招”中解決。而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表明決心,傳遞威懾。最起碼,一些已經露頭的稗子,必須堅決拔掉。

    對於種植水稻的農民來說,稗子可謂煩不勝煩。傳統農業時代,並沒有可以一勞永逸的辦法,農民解決這個問題,往往需要下笨功夫,看到稗子就堅決拔掉。誠然,稗子很難徹底斷根,但“拔稗子”行動還得進行下去,直至水稻長茂盛了,稗子就沒了生長的空間。打擊收視率造假也可以如此——先下決心把浮出來的問題解決掉,自然就會在行業內逐步形成誠信守法的風氣。

    都知道收視率造假是個老問題,可這些年來,大家似乎都在盼望治假的神藥,卻很少注重嚴厲打擊個案。這次,郭靖宇實名舉報電視劇《娘道》遭遇“某電視臺”操縱收視率,還提到了此前遇到的一些黑幕,其他從業者也揭露了一些黑幕。這些,可都是實實在在的稗子,我們應當堅決拔掉它們,再以此為圓點,向外擴散,點殺更多的稗子。

    這樣做,當然不是否認治本的重要性,而是希望不要把治本與治標對立起來。國家廣電總局就收視率造假問題的舉報迅速展開調查,體現了標本兼治的努力,值得期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哪些可以提高智力提高記憶力的遊戲推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