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真的在竹林喝過酒嗎?這本來不是個問題,因為竹林七賢以喝酒而聞名,並且又因在竹林下聚會而出名,怎麼可能沒能在竹林下喝過酒呢? 但確實又是個問題,因為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考證:河南焦作屬北方而無竹,故其名取自佛典竹林精舍。(韋力《覓詩記》引述)也就是說,既然竹林七賢活動的地方並沒有竹林,那麼,他們的竹林之遊以及竹下飲酒就都是虛構的。那為何又叫竹林賢呢?陳先生的答案便是,“竹林”取自佛教經典中的“竹林精舍”的典故,與真實的竹子無關。
陳寅恪先生的這個觀點出自他的(《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一書,在第三篇《清談誤國》中認為,先有“七賢”而後有“竹林”。“七賢”所取為《論語》“作者人”(《憲問》)之數,意義與東漢末年“三君”、“八俊”等同。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麼“竹林”。
有一位日本學者,根據南京出土的墓磚七賢畫上植物多種獨無竹子作判斷,也認為竹林七賢的竹林不是指自然界的竹林,也就是說,竹林七賢當年活動的地方是沒有竹子的。但也有學者認為磚畫上是有幾片竹葉的,當然,竹林七賢生活的地方也就有竹林了。歷史本就一團亂麻又浩若煙海,搞歷史研究既難也易,大約是七分真實三分演義吧?但再好的歷史研究,都不可能還原歷史的原貌,當時人近時人都說不清的事,千百年後學者再偉大,又豈能說的清?
但北方應該是有竹子的,無論史書還是實考皆有證據,說北方無竹似乎不確,北京就廣有竹,而且有人考證,那時七賢活動地山陽確有竹林存在。這應該是常識,然而頂級國學大師何以要有違一般常識?
《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說他們“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傳統說法,都認為“竹林”位於嵇康在山陽的寓所附近。嵇康與其好友山濤、阮籍以及竹林七賢中的其他四位常在其間暢飲聚會,因而時人稱之為“竹林七賢”。
嵇康等七人相與友善,常一起遊於竹林之下,肆意歡宴。後遂用“竹林宴、竹林歡、竹林遊、竹林會、竹林興、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羈的飲宴遊樂,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賢”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而後來有人結合史料實地考察發現魏晉時期黃河流域確實種植有“竹林”。因此可以說,竹林賢真的在竹林裡喝過酒。
竹林七賢真的在竹林喝過酒嗎?這本來不是個問題,因為竹林七賢以喝酒而聞名,並且又因在竹林下聚會而出名,怎麼可能沒能在竹林下喝過酒呢? 但確實又是個問題,因為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考證:河南焦作屬北方而無竹,故其名取自佛典竹林精舍。(韋力《覓詩記》引述)也就是說,既然竹林七賢活動的地方並沒有竹林,那麼,他們的竹林之遊以及竹下飲酒就都是虛構的。那為何又叫竹林賢呢?陳先生的答案便是,“竹林”取自佛教經典中的“竹林精舍”的典故,與真實的竹子無關。
陳寅恪先生的這個觀點出自他的(《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一書,在第三篇《清談誤國》中認為,先有“七賢”而後有“竹林”。“七賢”所取為《論語》“作者人”(《憲問》)之數,意義與東漢末年“三君”、“八俊”等同。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麼“竹林”。
有一位日本學者,根據南京出土的墓磚七賢畫上植物多種獨無竹子作判斷,也認為竹林七賢的竹林不是指自然界的竹林,也就是說,竹林七賢當年活動的地方是沒有竹子的。但也有學者認為磚畫上是有幾片竹葉的,當然,竹林七賢生活的地方也就有竹林了。歷史本就一團亂麻又浩若煙海,搞歷史研究既難也易,大約是七分真實三分演義吧?但再好的歷史研究,都不可能還原歷史的原貌,當時人近時人都說不清的事,千百年後學者再偉大,又豈能說的清?
但北方應該是有竹子的,無論史書還是實考皆有證據,說北方無竹似乎不確,北京就廣有竹,而且有人考證,那時七賢活動地山陽確有竹林存在。這應該是常識,然而頂級國學大師何以要有違一般常識?
《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說他們“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傳統說法,都認為“竹林”位於嵇康在山陽的寓所附近。嵇康與其好友山濤、阮籍以及竹林七賢中的其他四位常在其間暢飲聚會,因而時人稱之為“竹林七賢”。
嵇康等七人相與友善,常一起遊於竹林之下,肆意歡宴。後遂用“竹林宴、竹林歡、竹林遊、竹林會、竹林興、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羈的飲宴遊樂,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賢”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而後來有人結合史料實地考察發現魏晉時期黃河流域確實種植有“竹林”。因此可以說,竹林賢真的在竹林裡喝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