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輪臺戍卒
-
2 # 歷史小兵感悟未來
一個不為華人所知的明朝公主,卻以其美麗、智慧、勇敢和對愛情的堅貞被千里之外的東南亞人民幾百年來傳頌至今。那麼真正的歷史如何,讓我們來扒一扒歷史。
一,漢麗寶公主的由來
漢麗寶公主的由來是記載在馬來人唯一的歷史文獻《馬來紀年》之中的,記載稱馬六甲王朝第六任國王滿速沙派出使者嚮明朝朝貢後,請求明朝皇帝下嫁公主,漢麗寶公主下嫁之時不滿20歲,由明朝派出百艘大船,數百人的宮女及侍衛並由使臣伴嫁,船隊抵達後,國王滿速沙親自迎接。後來滿速沙與漢麗寶相親相愛,漢麗寶還對當地百姓有種種善行,在一次宮廷政變中,漢麗寶公主為保護夫君,倒在了反對派的劍下。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一直被馬來人傳頌至今。
二,漢麗寶公主身份的真偽
首先,我們看看當時的中國明朝的情況,眾所周知,明朝對外交往的基本原則是“不和親,不賠款,不納貢”。這就註定了明朝公主不可能出嫁外國,而明朝不管正史還是野史的記載,我們都沒有找到一位遠赴異國的公主,而記載中漢麗寶公主1459年赴馬六甲,而明朝在1433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後,因為耗費巨大,停止了出海,並實行了“片帆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基本切斷了官方與南洋各國的聯絡,更不可能存在派船百艘,使臣宮女數百伴嫁的情況。而我們在看看《馬來紀年》,這本馬來人的歷史文獻更接近於話本的性質,對史實進行了演義的形容,有點類似於西方的《荷馬史詩》味道,與中國正史的記載的真實性而言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漢麗寶真實身份絕非明朝公主。
三,漢麗寶公主是否確有其人及真實身份
漢麗寶公主是否確有其人?可以肯定的說,有,而且肯定是明人,其真實身份,我認為是大明沿海海商大世家的千金。我們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正值明朝的海禁之時,至於海禁政策的制定和影響,我們暫不做分析。反正,只需知道,禁的是小魚小蝦,反而是大海商大世家斂財的黃金時期,為了更好的開拓南洋市場,牟取更多的利益,沿海的大海商需要在南洋有自己的勢力代言人,而成為馬六甲王朝的丈人自然是最好的選項,不要低估海商們的膽量,冒充公主什麼的不是什麼大事,而也只有大明的海商聯盟才能有派船百艘伴嫁的實力。而同樣,剛剛成為皇帝的滿速沙同樣需要大明的名義和冊封來鞏固其統治地位,需要要大明海商的貿易為其國家和個人帶來財富,於是兩個集團走到一起,恰恰正值明朝海禁,明朝主動切斷了官方與南洋各國的聯絡,受限於古代的交通和通訊條件,一個謊言可以隱瞞多年。於是,一出浩浩蕩蕩的“明朝公主出嫁”就在南洋的馬六甲上演了。
雖然漢寶麗公主並非真正的明朝公主,但她的種種行為卻為當地人所敬仰,加深了我們與南洋各國的交流,也是一樁歷史的美談。
-
3 # 一貳一橙
大明朝不是名副其實的“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嗎?那這個漢麗寶公主遠嫁馬六甲又是怎麼回事?
據馬來西亞典籍《馬來紀年》一文所說:明永樂年間,漢麗寶公主乘坐鄭和船隊,帶著500名隨從遠赴馬六甲,並與馬六甲蘇丹曼速沙成了親。
漢麗寶公主下嫁可能是實,但未必就是大明公主原因很簡單,明成祖朱棣已表明:“不和親、不納貢”,就算和親也是外國公主嫁入大明,就算納貢也是外國向大明納貢,有明一朝都沒找到有一個公主嫁到外國的記載。
而且雖然馬六甲一帶有很多漢麗寶公主的遺蹟:比如公主到達馬六甲之時,曼速沙特意劃了一座山丘給公主和鄭和眾人居住,命名為“三保山”,取鄭和“三保太監”之意。但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截止到公元1433年,而《馬來紀年》記載的漢麗寶公主,卻是在公元1459年才踏上馬六甲土地,時間點根本對不上。現三保山已成為了馬六甲的華人墓地
我們知道,就算是神話也都是有原型的,《馬來紀年》雖然不是正宗的史書,但漢麗寶公主也可能是有她的原型存在,只不過這原型不可能是明朝公主罷了。
因為明朝的公主是沒有三個字的稱號,而且多以地名來命名,漢麗寶應該是漢——麗寶的縮寫。可能是漢國麗寶公主,至於這個漢國在哪裡?就真的找不到了,有可能是南韓,可當時的南韓是叫北韓的,南韓作為國號要到1897年才啟用。
也可能真的就是漢麗寶公主,是馬六甲和周圍的小國聯姻,可能是當時某國的船隊帶著本國的公主來到了馬六甲,因為語言不通讓馬六甲人民誤會了。畢竟《馬來紀年》相傳是16世紀所著,當時正是大明王朝萬曆三大徵的時間,馬六甲蘇丹也不敢隨便拿這事開玩笑,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也被騙了。
-
4 # 桃花石雜談
(《馬來紀年》封面)
而在這個文獻裡,提到了在馬六甲蘇丹滿速沙統治期間,曾有一位名叫麗寶(Li Po)的中國公主帶領500名隨從乘坐豪華寶船,在一位名叫凌和(Ling Ho)的官員護送下來到馬來西亞,嫁給了滿速沙。根據《馬來紀年》的記載,麗Bora時因為場面異常宏大,所以在當地引發轟動。而她帶來的宮女個個膚色皎潔如玉,美麗異常,引得馬六甲居民傾城而出,沿Tiguan看,甚至一些懷孕的婦女也擠在人群裡想一睹中國公主的儀仗。而當別人勸這些孕婦注意胎兒安全,趕快回去時,有孕婦竟然說“孩子年年都可有,但輝煌的日子可是難得一見”。以至於後來“生兒當如蘇丹賢,生女當如漢麗寶”甚至成為了當地的民諺。
在迎娶了麗寶之後,滿速沙在馬六甲市中心單獨闢出一個小山,讓麗寶和她的大量隨從居住。這座山在馬來語裡叫“武吉支那”,也就是中國山的意思。而麗寶在嫁給滿速沙之後非常賢惠,給他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名叫帕杜卡。並且還和隨從一起採納了當地的風俗,並皈依了伊斯蘭教,之後當地人開始在她的名字前加上了“漢”(Hang)這個尊稱,她的名字也就變成了漢麗寶。但這裡要說明的是,這個中文名字完全是根據《馬來紀年》裡寫的馬來語名字音譯過來的,所以其實有多種譯法,如韓麗寶、杭麗寶和皇麗寶等,漢麗寶只是最通行的一種譯法。
(三保(寶)山上的“漢麗寶井”,當地華人將它稱為“公主井”)
但漢麗寶公主最終的命運卻比較悲慘,在嫁到馬六甲數年之後,馬六甲的一個權臣沙穆爾因為垂涎漢麗寶的美貌,同時又想奪取王位,所以發動了一次政變,而漢麗寶在政變中為了保護滿速沙,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刺向滿速沙的利劍,不幸犧牲。而在後世,許多南洋華人都將漢麗寶的傳說視為中國與南洋交流和華人移民南洋的開端,因此漢麗寶的傳說對於南洋華人來說很多時候已經不僅僅是傳說,而是其民間信仰的一部分,漢麗寶甚至成為了具有神聖色彩的一個形象。而在南洋由早期華人移民與馬來人混血形成的峇峇(bā bā)娘惹族群裡,許多人甚至會聲稱自己就是漢麗寶的後代。而且後世的華人認為《馬來紀年》裡說的護送漢麗Bora到南洋的中國官員凌和其實是下西洋的三保(寶)太監鄭和的誤傳,所以後來當地華人把華人最早居住的“中國山”改稱為“三保(寶)山”,此地也成為了馬來西亞華人心中的聖地,每年一次的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節都會在此點燃聖火。
歷史真實還是民間傳說?但《馬來紀年》裡的這個故事雖然美麗,卻有一個問題,即它只是孤證,其中的內容,包括漢麗寶這個人,在其它的史料記載裡基本沒有任何印證。特別是在中國的史料中,無論是《明實錄》還是《明史》都不曾記載有公主甚至了宗室女下嫁南洋王室。因此在近代,一些學者認為漢麗寶只是一個傳說人物,她下嫁南洋並非史實。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雖然馬來人記載裡的中國公主未必準確,但卻不能武斷地說在那段時間前後,沒有馬六甲王室成員迎娶過一位中國姑娘,也就是當時可能確實在馬六甲發生過類似《馬來紀年》裡所記載的這樁跨國婚事。因為雖然當時的漢文史籍裡沒有相關記載,但在此後不久也來到了南洋地區的葡萄牙人所寫的一本史書裡也曾記載了一個類似的事件。
(三保(寶)山上的鄭和廟)
曾在公元16世紀初來到南洋和中國的葡萄牙學者託梅·皮萊資曾寫作過一本名為《東方誌:從紅海到中國》的書。這本書的寫作時間比《馬來紀年》要早了100年左右,而在這本書裡,也提到曾有一位中國女孩嫁給了馬六甲的蘇丹。只是在《東方誌》裡沒有提到這個女孩的名字,而且她所嫁的馬六甲蘇丹是滿速沙的曾祖父,叫母幹撒。
根據《東方誌》記載,當時母幹撒來中國朝貢,朝貢結束後明朝朝廷派了一位“偉大的船長”護送他回國。而這位船長隨行還帶了一位“美麗的中國女孩”,而在艦隊抵達馬六甲之後,母幹撒為了向這位“偉大的船長”致敬,就與這位女孩結了婚,儘管這個女孩並非出身於貴族家庭。而這個女孩很快也給母幹撒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帕杜卡。看到這裡大家想起剛才我們提到的漢麗寶給滿速沙生的兒子叫什麼了嗎?也叫帕杜卡。
(馬六甲城中豎立的鄭和塑像)
也就是說這兩個故事其實有著幾乎一樣的核心,一個美麗的中國女孩在一個偉大的中國船長的護送下來到馬六甲,嫁給了馬六甲蘇丹。只是在這裡面,中國女孩和馬六甲蘇丹的身份不太一樣。但這個母幹撒娶了中國女孩的故事可能確實發生過,因為根據一些史料記載,母幹撒曾經在公元1419年隨下西洋的鄭和來過中國朝貢,還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接待。而全程倍同他的鄭和也無疑是唯一符合那個“偉大船長”人設的人。所以有些學者認為,當時馬六甲蘇丹在前往中國朝貢之後迎娶了明朝所賜的一名女子可能確實發生過,而送這名女子來到南洋完婚的很可能就是鄭和,只是這名女子不會是明朝公主,可能只是一名宮女,或者某位朝臣的女兒。而《馬來紀年》因為創作於將近200年之後,所以把這件事張冠李戴安在了母幹撒的曾孫滿速沙身上其實也不算奇怪了。
所以綜合來看,在公元15世紀初,一名馬六甲蘇丹與一名來自中國的美麗女子成婚恐怕大機率是一件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雖然這名女子地位恐怕不如傳說顯赫,但她與馬六甲蘇丹的婚姻也反映了當時中國與南洋之間緊密的聯絡與交往,以及華人大批移居南洋的歷史,而她是不是有尊貴的身份倒反而並不重要了。
回覆列表
相關內容我略有所知,這事應該是假的。 其國王娶了以為漢家女子極有可能是真的,王后是不是當地人他們還是認不錯的。 但若說是公主不可能。首先中國方面無記載,公主婚嫁即使嫁給一般的大臣都要簡略記載,何況這種帶有一定政治意義的賜婚,不記載太不正常了! 其次漢麗保這名字或說綽號、封號顯然不太合理,莫非是馬來語或者閩南語音我不懂? 極大可能是國王提高聲望,娶一位漢家女子對外宣稱是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