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北破阿康

    教師也要學會傾聽 傾聽是師生心與心的對話,情與情的交流。傾聽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接納,鼓勵與讚賞。學會傾聽,是教師的一門技術、一門藝術,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職業知覺。 教學中只是一味的要求學生學會傾聽,而教師自己卻對學生的發言不耐心去傾聽,不加以辨析,又怎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又怎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呢?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勵,看似對學生髮言的尊重,實則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沒有傾聽,哪有交流?沒有交流,學生怎麼會進步?新課程雖大力倡導“人文關懷”,但我們為師者也不至於對學生的錯誤回答視而不見,一味的不假思索、不加辨析就盲目讚揚呀! 一、要傾聽學生的“疑問”。 老師首先得注意聆聽學生的發言,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當你在欣賞他的同時,也教會別的學生欣賞了。提一些可以引導學生爭論的問題。樹立榜樣.我想每個班上肯定都存在"一語驚人"的小孩,一定要保護這些孩子,因為他們的語言往往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而且在此基礎上教師一定要總結,要引導學生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二、要學會“靜候”。 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時,一些學生的語言比較煩鎖,此時教師往往會打斷學生的發言,給學生以提示,引導他用簡潔的語言來回答。但教師這樣做會讓學生失去說話的興趣和回答問題的信心。因此,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好是壞、是對是錯,教師都應專心聽完再給學生正確引導。這樣,學生才會在對話中展現自己的個性。 三、要傾聽課堂中的“雜音”。 傾聽其實就是讓教師放下架子,用溫暖的笑臉去面對學生。葉瀾教授說:“教師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於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學生個體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學習中對同一問題的理解也會存在著差異。對於學生獨特的體驗,教師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援。這樣,學生才敢加入到對話的行列中來,才會在對話的過程中說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展現自己的個性。因此,教學時,教師面對這些“雜音”要學會真誠傾聽。 作為語文教師,如果能夠堅持傾聽自己心底發出的聲音,並且對這些聲音進行歸納、總結,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那樣的課堂必將精彩紛呈!

  • 2 # 小貝愛跳舞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我發現在現行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認為音樂課就是來唱歌,而傾聽音樂就是休息或表演;有些學生喜歡聽自己熟悉的音樂,對沒有聽過或自己不熟悉的音樂就說:“這首曲子不好聽,我聽不懂!”便沒有興趣欣賞音樂。很多低年級的學生認為音樂欣賞就是表演,當音樂一開始,很多學生就興奮地手舞足蹈,他們不但沒有認真的聽音樂,而且影響了旁邊的同學聽音樂;有的學生不能夠堅持認真地把樂曲聽完,注意力經常分散到別的事情上,經常出現“非完整”的音樂體驗。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忽視對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 “傾聽”是學習知識的前提和基礎。音樂課作為聽覺學科,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在音樂課上怎樣養成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呢?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逐漸積累了一些經驗,並初見成效。 一、在組織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1)在音樂節奏中進教室 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讓學生按照音樂的節拍,並踏著整齊的步伐進教室,或按照音樂的節奏自由表演,強調學生聽音樂並注意節奏。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按要求進教室,我就有必要請學生重新進教室,把規矩做到位為止。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進教室聽音樂的好習慣。 (2)師生問好 上課時,我與學生問好都有固定的音樂,上行音階表示起立,下行音階表示坐下,要求起立與坐下都要做到“靜”、“齊”、“快”,師生有表情地唱問好歌。 (3)用身體語言表達音樂情緒 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要求學生聽音樂並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內容和情緒。對錶現到位的組及時給予整組獎勵,對於低段學生,我及時指出,告訴他不夠的地方在哪裡。比如有的學生講廢話,不聽音樂表演;有的學生顧自己玩耍,或做一些跟音樂無關的事情等情況,教師都應及時指出。 音樂是聽覺藝術,必須充分利用耳朵,充分體現藝術美,所以它跟其它學科不同,每一環節都要體現美。不僅要內容美、環節美、語言美,總之處處都要體現美。所以音樂課堂上很多語言都用音樂代替,學生聽音樂來行動。 二、在歌曲演唱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 歌曲演唱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內容。無論是合唱或是齊唱都需要建立在聆聽的基礎上,要演唱正確的節奏、音準等也必須建立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如果不會聆聽,就不能很好表現整個藝術作品。 (1)在學唱歌曲時,讓學生聽出歌曲的拍子和情緒。 (2)一邊聽歌曲,一邊加樂器伴奏或律動表演,臉部表現出聽到的音樂情緒。 (3)聽音樂默唱或跟著琴輕唱,耳朵聽音樂伴奏,輕聲的演唱,聽出自己的音高是否與伴奏相一致,讓自己唱歌不會跑調。 (4)聽自己演唱出的歌聲的音量及音準和其他同學的歌聲,是否和諧統一。 (5)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們開始接觸合唱。進行二個聲部的和聲音程訓練時,演唱前先明確二個聲部合在一起的音響效果,一邊唱一邊聽一邊調整合唱音響效果。在訓練中,我從一個單音、一個音程、一個和絃開始入手,逐漸過渡到聽一個樂句,再到聽一首樂曲。多聲部節奏訓練對建立孩子的多聲部的聽覺能力是快捷的一條途徑。從卡農式的二聲部節奏訓練入手,訓練聲部的穩定性,訓練聽覺對聲部的識別、跟蹤的能力,再透過不同節奏織體的二部節奏訓練加強聲部的獨立性和聲部間的合作能力的訓練,感受不同節奏織體交錯發聲的合作美。 歌唱的聽覺訓練是沒有捷徑可言的,教師必須耐心地、紮紮實實地進行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聽覺訓練,培養孩子們對旋律、和聲音響聽唱緊密相聯的聽覺能力,養成歌唱中傾聽的習慣。 三、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往往學生很難靜下心來或安靜地欣賞音樂,我讓學生用舞蹈、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學生便更難做到用耳朵去傾聽音樂。因此學生興奮地手舞足蹈,課堂紀律比較混亂。在欣賞課中,我首先精心研究教材,進行有組織地教學,設計一定的教學情景,教學環節要環環緊湊,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但是,孩子對於聽音樂還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我還要有意識地引導,教給一定的方法,在科學的方法中逐漸養成傾聽音樂的好習慣。 (1)閉眼靜聽 第一遍欣賞音樂的時候,我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並充分發揮想象,設問“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要想體驗作者所傳達的情感,這就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傾聽音樂。這樣,學生才能對音樂的高低、強弱、節奏、調性等因素逐漸感知,以至對作品的情感、情緒做出判斷。“音樂是心靈的語言”。心靈語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溝通。在靜穆中,音樂在人的精神上空升騰、泛化,那該是欣賞音樂的最高境界。課堂上,師生表面的“靜”深層的動--內心深處的感動,這何嘗不是主動參與呢?這恰似音樂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時無聲勝有聲。 (2)抓住音樂特點聽 任何一首樂曲都是由音樂要素組成的,包括節拍、節奏、旋律、音高、力度、音色、速度等,各個要素有不同的表現意義。每一首曲子由於重點要素的不同而顯示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我充分抓住重點要素引導學生傾聽音樂,並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這種音樂特點的感受,學生一定會有很大的興趣並且更專注地去聽音樂。 (3)有比較地聽 不同的樂曲有不同的音樂節奏、音色、風格等等,我指導學生對音樂中不同的音色、織體、節奏、風格,有比較地聽辯,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喚起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從而愉悅、輕鬆地進行音樂學習。漸漸地,學生就會更愛傾聽音樂,這便達成一種良性迴圈。 (4)有“方向”地聽 欣賞一首(一段)樂曲,所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學生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只有教師有意識的,有方向的引領學生聆聽音樂,這樣他們就不會迷失“方向”,學生便“聽之有物”,並且“耳聽腦想”,漸漸地就培養了學生傾聽的好習慣了。 四、在音樂表現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 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音樂藝術的這一特質,使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們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這無疑為學生髮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在音樂課堂上教師經常要讓孩子們在教室裡聽音樂自由表演,包括律動、遊戲和創造表演音樂劇情等。表演的目的在於以動作表現對音樂的反應,只是表現音樂的一種外在形式,音樂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背景而已。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在表演中傾聽。 (1)在有序中表演 表演中學生可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音樂。可以是站、坐,也可以離開座位在教室裡自由流動,但要求快速。我說“一、二、三”後必須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不能相互碰撞。不行,再來!一定要達到要求為止。在表演時,不能說話、不能嬉笑、不能碰撞,看見對面有同學過來了要禮貌謙讓,哪裡有空位置就往哪個方向流動。這樣學生表演肯定非常有序,真的是“動而不亂、動而有序”。 (2)自由表演 學生單個人在教室裡聽音樂自由表演時,一定要聽音樂,要合著音樂的節拍、節奏、情緒或其他音樂要素來進行,但腳步聲、拍手聲等不能超過音樂,就像彈鋼琴時伴奏不能“蓋”過旋律一樣。為了培養學生在動中專注聽音樂的能力,可以把音樂突然停住,要求學生在音樂停住的瞬間把動作凝固,變成一個造型,然後讓學生髮揮想象:此時的你像什麼? (3)合作表演 新課程強調與人合作,與人交流,所以在表演中也不乏“交朋友”。要求學生:不是跑過去對“朋友”說“我們一起表演吧!”,這樣的課堂會亂而無序。而是在什麼樣的音樂中用什麼樣的身體動作走過去,用眼神和某些體態動作示意與對方或多方一起表演。學生必須隨著這首樂曲柔和的情緒,用柔美的體態動作走到朋友面前一起表演,不能用活潑蹦跳動作走過去,與音樂相違背。同樣,如果活潑跳躍的曲子就必須跟著音樂的節奏蹦跳過去。無論什麼形式的表演只有學會善於聆聽他人的想法和點子,思維會更開闊,創造的點子會更多,更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五、在音樂遊戲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遊戲是學生表現生活、學習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現,更是學生喜歡的活動之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學習的效率,讓學生熱愛學習、並且愉快學習。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遊戲活動是一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因為學生年齡特徵:天真、可愛、好動、好玩、好奇又好表現的,因此學生更樂意在玩中學、樂中學、動中學。我根據音樂特點設計一些遊戲,讓學生積極傾聽音樂參與遊戲來學習音樂。21世紀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應建立在培養學生有敏銳音樂聽覺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學生,用我們的睿智走近學生,讓他們知道傾聽音樂習慣的重要性,而不是讓他們害怕上音樂課或是在音樂課上無目的地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有哪些被刪除的戲份?這些劇情應該被刪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