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樹人PS教學
-
2 # 專本科學歷提升謝老師
首先,培養學生的求異創新意識。教師可舉名家作品中另闢蹊徑,巧選角度的事例來激發學生。例如,歐陽修在《秋聲賦》中將秋天描寫得淒涼肅殺,具有感傷的“悲秋”基調,而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將秋景描寫得那樣活潑、美好、壯麗;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描寫的是雨中泰山的奇異景色,而姚鼐的《登泰山記》卻描寫了晴天泰山的瑰麗景色。此類例子,舉不勝舉。 其次,在立意上求異創新。作文立意首先要準,進而要新。新奇的立意,獨到的見解,能給人以心靈的撞擊、精神上的愉悅。中學生在立意時,往往容易拾人牙慧,或平庸膚淺。因此,在進行作文訓練時,要引導學生達到立意創新的目的。 1.根據求異思維的流暢性,在審題時,引導學生多角度立意,儘可能挖掘事物的多義性,從中選取最有現實意義並有話可說的觀點來寫作。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有一篇滿分作文《人生的選擇》寫得富有新意——“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人生的選擇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人想建立累累戰功由士兵當上了將軍,有的人想效仿比爾·蓋茨從事高科技發財致富,而我只想當一個平平凡凡的教師,這就是我的最佳選擇,我的最佳答案。”由於作者變換角度,使文章新穎獨特。 2.根據變通性的特點,對同一話題要引導學生改變思維定勢,尋求新的思想的閃光點。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三篇以戰國至秦這段史實為議論物件的課文。其中蘇洵的《六國論》以“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為論點,借古諷今,抨擊了北宋王朝對契丹、西夏一味妥協退讓、屈辱求和的弊病;賈誼的《過秦論》透過總結秦興亡的歷史教訓,提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論點,以供漢文帝借鑑;杜牧的《阿房宮賦》卻從秦迅速滅亡的角度提出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論點,給唐王朝敲響了警鐘。同樣,對同一作文話題,從不同的角度剖析,提煉的觀點也各不相同。 3.根據求異思維的獨特性,對同一作文話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落窠臼,去尋求更加精妙的中心。例如,從“有志者事竟成”進行反向思考得出“有志者未必事竟成”,分析取得成功的一系列主、客觀因素;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手,得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觀點,分析主觀因素的重要作用;從“開卷有益”起筆,得出“開卷未必有益”,談要有針對性地、有選擇地讀一些好書。 2001年高考全國卷作文要求考生以“誠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其中一考生的滿分作文《不誠不信不為過》中寫道“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把‘誠信’作為一個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們都講究待人誠實守信,喜歡老老實實做事的人;可是在特殊情況下,不誠不信也不為過。”可見,為了求新求異,在正向思考收效甚微的情況下,可進行逆向思考,反中見正,異中求新,使立意具有獨特性。 第三、在內容上求異創新。一篇佳作,不但要立意不凡,在內容上也要有獨到之處。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掌握的素材不但有限,而且陳舊。愛因斯坦、馬克思、雷鋒等人的事蹟,幾乎成了他們寫作的“積木”。 要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闡述問題,抒寫懷抱,必須時時充實他們的素材庫,不斷更新寫作內容,與時俱進。“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新鮮血液,才能使寫作成為“有源之水”。因此,教師要經常為學生提供新的資訊,激發學生自己去搜集新資訊的興趣。要充分利用報刊雜誌、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路等提供各種新資訊。例如,在平時寫作中,引導學生運用媒體中所介紹的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來歌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類似這樣的材料富有時代氣息,可為作文增添亮色。200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要求考生以“北京的符號”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有的考生以北京的衚衕文化,北京自然景觀等為題材進行寫作,沒有翻出新意。而一篇滿分作文《北京的符號》中寫道“漢唐氣象、魏晉風度、老莊的飄逸、孔孟的儒雅,這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符號;而京劇、北京話、相聲更是北京獨一無二的。希望在2008年的‘人文奧運’上,北京能自如地呈現自己的符號。”文章結合北京奧運,體現了“文章合為時而著”的現實意義,獨特新穎,充滿著時代氣息。 第四、在結構上求異創新。立意新穎,內容不俗,若再加上獨特的結構,會使文章錦上添花。結構上求新,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講究開頭和結尾;二是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寫作方法表現中心,培養學生多方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巧妙佈局,寫好開頭和結尾。一般都是強調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和卒章顯志。求異思維則要求突破原先的思維定勢。古人強調寫文章要有個“鳳頭”,在寫作文開頭時,要力求新穎、漂亮、吸引人。中學生的作文,開頭可用“題記”的形式,可用“母題+標題”的形式,也可採用“引言+正文”的形式結構全文,等等。結尾力求深與新,古人強調文章結尾應為“豹尾”,簡明有力,耐人尋味,可採用啟迪人心的結尾、詩情畫意的結尾、照應開頭的結尾、激勵號召的結尾,也可採用問句式、引用式、抒情式、點睛式、比喻式、排比式等不同的結尾。具體要根據文體、內容和需要來確定。 結構上求新應注意運用多種表現方法。在這方面,教師要“下水作文”。例如,先寫一篇只有引證法和例證法的短文,印發給學生,然後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別運用正反論證法、喻證法、歸謬法、類比論證法等各寫一段文字,再先後充實到那篇短文中去,使短文的論點得到多方面的論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各自修改自己的文章。這樣採用了多種論證方法,使學生的議論文寫作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飛躍,結構上也有了突破。若寫記敘性作文,可採用順敘法、倒敘法、插敘法、補敘法、分敘法、詳敘法、略敘法、直接抒情法、間接抒情法、先敘後議法、先議後敘法、夾敘夾議法等等。
回覆列表
首先,培養學生的求異創新意識。教師可舉名家作品中另闢蹊徑,巧選角度的事例來激發學生。例如,歐陽修在《秋聲賦》中將秋天描寫得淒涼肅殺,具有感傷的“悲秋”基調,而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將秋景描寫得那樣活潑、美好、壯麗;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描寫的是雨中泰山的奇異景色,而姚鼐的《登泰山記》卻描寫了晴天泰山的瑰麗景色。此類例子,舉不勝舉。 其次,在立意上求異創新。作文立意首先要準,進而要新。新奇的立意,獨到的見解,能給人以心靈的撞擊、精神上的愉悅。中學生在立意時,往往容易拾人牙慧,或平庸膚淺。因此,在進行作文訓練時,要引導學生達到立意創新的目的。 1.根據求異思維的流暢性,在審題時,引導學生多角度立意,儘可能挖掘事物的多義性,從中選取最有現實意義並有話可說的觀點來寫作。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有一篇滿分作文《人生的選擇》寫得富有新意——“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人生的選擇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人想建立累累戰功由士兵當上了將軍,有的人想效仿比爾·蓋茨從事高科技發財致富,而我只想當一個平平凡凡的教師,這就是我的最佳選擇,我的最佳答案。”由於作者變換角度,使文章新穎獨特。 2.根據變通性的特點,對同一話題要引導學生改變思維定勢,尋求新的思想的閃光點。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三篇以戰國至秦這段史實為議論物件的課文。其中蘇洵的《六國論》以“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為論點,借古諷今,抨擊了北宋王朝對契丹、西夏一味妥協退讓、屈辱求和的弊病;賈誼的《過秦論》透過總結秦興亡的歷史教訓,提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論點,以供漢文帝借鑑;杜牧的《阿房宮賦》卻從秦迅速滅亡的角度提出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論點,給唐王朝敲響了警鐘。同樣,對同一作文話題,從不同的角度剖析,提煉的觀點也各不相同。 3.根據求異思維的獨特性,對同一作文話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落窠臼,去尋求更加精妙的中心。例如,從“有志者事竟成”進行反向思考得出“有志者未必事竟成”,分析取得成功的一系列主、客觀因素;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手,得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觀點,分析主觀因素的重要作用;從“開卷有益”起筆,得出“開卷未必有益”,談要有針對性地、有選擇地讀一些好書。 2001年高考全國卷作文要求考生以“誠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其中一考生的滿分作文《不誠不信不為過》中寫道“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把‘誠信’作為一個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們都講究待人誠實守信,喜歡老老實實做事的人;可是在特殊情況下,不誠不信也不為過。”可見,為了求新求異,在正向思考收效甚微的情況下,可進行逆向思考,反中見正,異中求新,使立意具有獨特性。 第三、在內容上求異創新。一篇佳作,不但要立意不凡,在內容上也要有獨到之處。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掌握的素材不但有限,而且陳舊。愛因斯坦、馬克思、雷鋒等人的事蹟,幾乎成了他們寫作的“積木”。 要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闡述問題,抒寫懷抱,必須時時充實他們的素材庫,不斷更新寫作內容,與時俱進。“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新鮮血液,才能使寫作成為“有源之水”。因此,教師要經常為學生提供新的資訊,激發學生自己去搜集新資訊的興趣。要充分利用報刊雜誌、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路等提供各種新資訊。例如,在平時寫作中,引導學生運用媒體中所介紹的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來歌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類似這樣的材料富有時代氣息,可為作文增添亮色。200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要求考生以“北京的符號”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有的考生以北京的衚衕文化,北京自然景觀等為題材進行寫作,沒有翻出新意。而一篇滿分作文《北京的符號》中寫道“漢唐氣象、魏晉風度、老莊的飄逸、孔孟的儒雅,這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符號;而京劇、北京話、相聲更是北京獨一無二的。希望在2008年的‘人文奧運’上,北京能自如地呈現自己的符號。”文章結合北京奧運,體現了“文章合為時而著”的現實意義,獨特新穎,充滿著時代氣息。 第四、在結構上求異創新。立意新穎,內容不俗,若再加上獨特的結構,會使文章錦上添花。結構上求新,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講究開頭和結尾;二是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寫作方法表現中心,培養學生多方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巧妙佈局,寫好開頭和結尾。一般都是強調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和卒章顯志。求異思維則要求突破原先的思維定勢。古人強調寫文章要有個“鳳頭”,在寫作文開頭時,要力求新穎、漂亮、吸引人。中學生的作文,開頭可用“題記”的形式,可用“母題+標題”的形式,也可採用“引言+正文”的形式結構全文,等等。結尾力求深與新,古人強調文章結尾應為“豹尾”,簡明有力,耐人尋味,可採用啟迪人心的結尾、詩情畫意的結尾、照應開頭的結尾、激勵號召的結尾,也可採用問句式、引用式、抒情式、點睛式、比喻式、排比式等不同的結尾。具體要根據文體、內容和需要來確定。 結構上求新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