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歷史的小蝸牛
-
2 # 123貴地瓜
朱佑樘即明孝宗,年號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他當皇帝時明朝頹態已顯,開始走下坡路了,史學界關注他,是因為他的“弘治中興”。
明朝自土木堡之變後就逐漸過了巔峰期了,各方面大不如前,尤其是我們談論的這個弘治年間的吏治方面的問題,更是另上位之初的孝宗皇帝能忍則忍,能讓則讓,因為父親朱見深給他留下一個爛攤子,撒手西去。
當時的朝廷是既得利益的權貴們抱團,集體給想改革的孝宗皇帝撂挑子,以辭官相威脅!後果是朝政運作無法進行,逼宮,給新皇帝施壓,阻撓改革,謀求自己階層的既得利益不斷擴大,最終可能搞垮大明江山。
朱佑樘當時只能隱忍,用溫水燙青蛙的緩進式手法不顯山露水地對舊官僚們分而化之,各個擊破,在他們之間尋找矛盾突破點,尤其是對危害皇權統治利益的奸臣們毫不手軟,該殺的殺,一步步實現了“弘治中興”,大明朝又盛世回暖了。
-
3 # 大千世界140495
朱祐樘,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號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生母為孝穆紀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駕崩於乾清宮,在位18年,享年36歲,葬泰陵,廟號孝宗[5],諡號“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佑樘從小命運曲折,他的生母本是管理朱見深錢庫呢一名小宮女,而有一天朱見深去錢庫的時候便臨幸了這名姓萬的小宮女。後來這個小宮女發現懷孕了,但是當時的後宮是萬貴妃掌管,而朱見深極其信任萬貴妃,甚至不惜為她廢掉了皇后。所以朱佑樘當時的性命岌岌可危。不過正義的人終究還是多數。有一個叫張敏的太監收養了他,和一群宮女一起養著他,之後朱佑樘便成長了起來。
一天,張敏給皇帝朱見深梳頭髮時,朱見深看著自己日益稀少的頭髮,感慨:我已經這麼老了,卻還沒有兒子。張敏不畏直言:陛下,你已經有皇子了。之後帶著朱見深去見朱佑樘,父子相見之時,朱見深抱著朱佑樘痛苦:這是我兒子,他像我啊。
父子相見之後,張敏莫名其妙服毒自殺了,朱佑樘的生母也莫名其妙的去世了。這些公開的秘密,世人皆知。
最後朱佑樘繼位,開啟了弘治中興。而處理那些奸臣是這樣的。
繼位第六天,送李孜省去充軍,而李孜省也死在了那裡。將太監梁芳打進監獄。將萬喜免職。將萬安免職。將劉吉免職。從而這些大明的垃圾一掃而盡。
朱佑樘任用了王恕,馬文升,楊延和,李東陽等賢臣,開啟了弘治中興。唯一的缺點就是疏忽了對子女的管教,使得明武宗朱厚照貪玩成性,社稷一片混亂。
-
4 # 善發歷史說
孝宗其人
朱祐樘,是土木堡之變中被俘的皇帝英宗朱祁鎮之孫,是昏庸皇帝憲宗朱見深之子。朱祐樘在繼位前,可以說是經歷過非常險惡的宮廷鬥爭,才剛出生的朱祐樘,就差點就被憲宗專寵的萬貴妃命人溺死。萬貴妃,是憲宗最喜愛的寵妃,也給成化年間的朝政帶來了非常巨大的危害。萬貴妃比憲宗大十七歲,容貌姣好也善於察言觀色,非常善於揣摩憲宗的心思。對於憲宗為何要專寵比自己大十七歲的萬貴妃,憲宗曾經回覆說道“彼撫摩,吾安之,不在貌也”。可見萬貴妃對憲宗來說,有著無比重要的精神撫慰作用,是亦妻亦母的角色。
萬貴妃曾經給憲宗生育過一個男孩,也是憲宗的第一個皇子,結果後來夭折了,至此之後可能由於年紀的問題,萬貴妃就再也沒給憲宗生育過孩子。由此以後,後宮妃嬪只要一旦有孕,就會被萬貴妃設計打掉身孕。皇二子朱祐極被憲宗立為太子,結果年僅兩歲就突然暴斃。朱祐樘為憲宗皇三子,生母紀氏淑妃東躲西藏才僥倖生下朱祐樘。這件事情在被萬貴妃發現後,萬貴妃派出太監張敏企圖溺死襁褓當中的朱祐樘,幸而太監張敏頓生惻隱之心,不僅沒溺死朱祐樘,還幫助紀氏將朱祐樘藏了起來。這一藏就是六年,直到有一天憲宗感慨自己年老無子的時候,太監張敏壯著膽子將事情告訴了憲宗,憲宗這才將朱祐樘接到身邊。
憲宗專寵萬貴妃,不僅亂了宮闈,還造成了朝綱混亂,一大批奸宦佞臣攀附萬貴妃,直接導致了成化年間的諸多弊政。
清除奸佞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明憲宗病逝。次月,憲宗第三子——皇太子朱祐樘繼位,以明年年號為弘治元年,歷史上是為明孝宗。憲宗統治時期,由於憲宗的昏庸,萬貴妃的亂政,一大批奸宦佞臣妖僧偽道競相橫行,佞幸錢能、覃勤、汪直、梁芳、繼曉、韋興、萬安等禍亂憲宗一朝,朝政日非。
孝宗繼位的第六天,就在聽取了御史的意見,貶謫了憲宗朝專橫驕縱的太監梁芳、溺好方術的大臣李孜省,後又將兩人下獄,不久兩人就先後死於獄中。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憲宗朝作惡多端的僧人繼曉也被處以死刑。憲宗朝時設立的眾多傳奉官(不需要銓選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員),“文武僧道濫恩者數千“,孝宗繼位不久就命令淘汰革除,又遣散了一大批憲宗朝授予的所謂真人、國師等千餘人。內閣首輔萬安,本來和萬貴妃沒有任何親戚關係,卻厚顏無恥攀為族侄,憲宗朝時政務不專只知諂媚。孝宗繼位後,本就對萬安極為厭惡,恰巧不久後在宮中,偶然發現一些萬安給皇帝上過的奏疏,奏疏里居然都是討論房中之術的內容,孝宗於是命人持萬安的奏疏到內閣,當面斥責萬安“是大臣所為乎?”,年近七十歲的萬安頓時羞愧難當。於是,御史紛紛彈劾萬安,萬安終被罷官。
弘治中興經過對憲宗朝留下的佞臣小人進行了幾番的清洗汰除,加上孝宗選賢任能,重用直言敢諫的王恕、文武全才的馬文升、明習兵事的劉大夏,加上能臣劉健、李東陽、謝遷陸續入閣,三人同心輔政,竭盡全力輔助孝宗革除弊政,成就了弘治一朝中興的局面。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朱祐樘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終年三十六歲,廟號孝宗。朱祐樘傳位於十四歲的皇太子朱厚照,年號正德,是為明武宗。
-
5 # 雲談青史
大明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成化天子駕崩,諡號為純,廟號為憲,是為憲宗純皇帝,太子朱祐樘繼位便是明孝宗弘治天子。
弘治一朝,歷史上有“弘治中興”的說法,究其原因,是因為弘治天子為政寬厚,從諫如流,朝中有徐漙、劉健、劉大夏、李東陽、謝遷等一大批賢臣輔政,一時間政通人和,被史家稱道。
弘治皇帝即位之初,就斥退了當初媚上倖進的首輔萬安,處死了靠方術得勢的李孜省,貶謫了大內的梁芳等權宦,一時海內稱頌。
萬安有個綽號叫“萬歲首輔”,對皇帝的旨意不論好壞全部是言聽計從,為政沒有主見,一味討好皇帝,很讓同僚們鄙夷。他與後世的嚴嵩有些相似之處,都是在一個強勢的皇帝手下當差,為了保護權勢不失,都一味媚上欺下。成化天子後期迷信方術,萬安就經常向皇帝引薦方士,除此之外為了討好皇帝,親自研究方術,還向皇帝上疏進獻學來的房中術,簡直有違人臣體面。所以當弘治天子登基後,找到了萬安寫的這些奏疏,當即令太監質問萬安:“此大臣所為耶?”收了他進出大內的牙牌,讓萬安從內閣滾蛋,宣告完結了萬安的政治生命,萬安只能上書辭職乞歸。
而處置李孜省之流就更容易了,李孜省之類的方士都是透過傳奉得官的,即不透過內閣吏部等正常的官員選任流程,直接由皇帝下旨得授,這類官稱為傳奉官。弘治天子直接將其下錦衣衛詔獄,還沒折騰幾下,就被錦衣衛大爺們玩死了。而其他僧道之類的一大批傳奉官都被弘治天子裁汰。
至於內宮留下的前朝得勢宦官,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除了像懷恩一樣廣受稱譽的太監繼續重用外,大多都被貶到南京孝陵去伺候太祖爺。
縱觀弘治一朝,居然沒有像樣的權閹、狠辣的錦衣衛頭目,這是自太祖已降,文官們心心念念幾朝來,夢寐以求的政治環境啊。單叢這點講,弘治天子就足夠內外大臣們歌功頌德了。
有了賢明的皇帝,正直幹練的大臣,弘治朝的內政文治確實成績顯著,只是邊關武功就有些不忍卒視了。
弘治中後期,大明的固原、寧夏、大同、宣府、榆林等邊關重鎮長期遭受蒙古達延汗的襲擾,明軍勝少敗多,將領畏懼避敵不敢一戰,諾大的九邊防線滿目瘡痍。如果不是弘治天子力排眾議啟用王越統軍,於賀蘭山重創達延汗,那弘治朝的戰功就真的乏善可陳了。
-
6 # 靈石蘊
朱佑樘是大明被抓的那個皇帝孫子
他的父親朱見深登基早期,也是一個明君,為于謙平反,設郡縣安置流民,平定各方叛亂等,很有大明中興跡象。後來寵幸萬貴妃,信佛求道大封國師,又開設西廠緹騎全國等,荒廢了朝政,民怨四起
這個萬貴妃很牛,比朱見深大了十七歲,在朱祁鈺時代開始照顧兩歲朱見深,可以說那個時間段兩人相依為命,朱見深對她很是依戀,當皇帝之後,也是百般遷就,就算弄死幾個皇子,也毫不在意,當時大明朝堂的烏煙瘴氣有一半能算在萬貴妃頭上
朱佑樘接手大明時,朝堂內有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有眾多不識字的文臣沒玩過弓的將軍,還有數千有封號的和尚道士……這些都是老爹朱見深留下的遺產。有個叫萬安的閣老,上的奏摺竟然好多是和皇帝探討房中術的;有個叫繼曉的和尚,竟然能和皇帝分享女人……
對待這些人,小朱皇帝撤的撤、關的關、殺的殺,來個大換血,比如那個和皇帝探討房中術的萬閣老,直接就讓退休了。當然,朱佑樘還是很仁慈,並沒有大開殺戒,大部分是裁撤,砍腦袋的只有繼曉,估計後來繼曉投胎成了紀曉嵐吧……史書有記載,紀曉嵐也被賜予了倆宮女
朱佑樘在史書中評價很高,他的執政階段被稱為“弘治中興”,和漢文帝、宋仁宗並稱三大仁君
不過話說回來,朱佑樘也只是在儒家規則內行事
他重用的劉大夏有史記載,此人燒了鄭和海圖,燒了鄭和寶船圖紙;朱佑樘啟用太監汪直時,朝堂官員以辭官相逼,終究讓汪直不得復出;還有一些朱見深重用賜官的百工人才,也失去地位……文人士紳階層,至此形成氣候,到兒子朱厚照想有所作為時,死的不明不白
另:汪直此人雖是太監,但整治吏治,鎮守邊疆都立有不世之功,被人攻殲陷害歸退後,朝堂百官為掩蓋其功,直接隱瞞朱見深邊疆危機一年
回覆列表
剛繼位的時候,因為奸臣抱在一團,企圖和以前一樣混日子,於是就以迷惑為主,時常誇獎文武百官。
後找機會把文武百官給分裂了,讓其狗咬狗,這時候就是該殺的殺,該罷官的罷官,有些還在用
後面就直接給換完了,所以有了“弘治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