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橙橙果蔬
-
2 # 鄉村徐哥
細菌性傳染病,是大腸桿菌病由埃希大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多種禽病的總稱。包括大腸桿菌性急性敗血症,大腸桿菌性肉芽腫,和大腸桿菌性腹膜炎,哺乳動物均可感染得病,鴿大腸桿菌病在中國南方地區,屢有發生和流行主要危害幼鴿。
病原該病的病原是由某些血清型的小腸桿菌所致,許多菌株能運動具有周身鞭毛。大腸桿菌是鴿腸道中的常在菌,許多菌株無致病性,而且有益,能合成維生素供寄主利用,並對許多病原有抑制作用。有10%~15%的腸道大腸桿菌屬於有致病力的血清型,有致病性的大腸桿菌常能透過蛋傳遞,造成乳鴿大量死亡。如果鴿舍的灰塵多、衛生條件較差鴿舍空氣當中,也會有一定量的大腸桿菌。
流行特點鴿大腸桿菌幾乎各種年齡的鴿均可發病,幼鴿、青年鴿、生產鴿、種鴿等。但雛鴿的易感性更高,該病的傳染方式主要是透過,病鴿的糞便汙染鴿舍環境,病菌飛揚在空氣中,被易感鴿吸入透過呼吸道而感染。蛋殼表面汙染的病菌,也可以進入蛋裡面,感染鴿胚,引起孵化率降低和雛鴿感染髮病,此外大腸桿菌也可能透過汙染的飼料,從消化道進入鴿體。雛鴿患大腸桿菌性敗血症,主要是育雛條件不好,飼養管理不當,使雛鴿的抵抗力下降,造成大腸桿菌病乘虛而入所致。
臨床症狀① 急性敗血型:要發生於一月齡以內的乳鴿,病鴿表現精神沉鬱、食慾減退及停止、羽毛松亂、呆點不動、流淚流涕、呼吸困難、排黃白色或黃綠色稀便。而且全身衰竭,如果是急性的病例會突然死亡,有的臨死前出現仰頭,扭頭等神經症狀。發生急性敗血型大腸桿菌病時,全群的鴿子通常並不一定一起出現症狀,而且是陸續發病死亡,會每天死一些持續很久。該型的致病菌株對很多藥物均有耐藥性,因而死亡率較高,在日齡小飼養管理不善,治療藥物無效的情況下,死亡率可達50%以上。
② 腸炎型:主要發生於2~3月齡的幼鴿和青年鴿,而且病程長,發病率高而死亡率較低。病鴿食慾不振,羽毛鬆散無光澤,下痢拉出灰黃色稀便,病鴿肛門周圍汙穢,有的出現腹瀉,身體消瘦不願活動。
預防與治療① 預防:實行自繁自養和商品鴿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自繁自養能儘可能防止引進帶菌種鴿。也有利於鴿場的淨化,全進全出可能有利於徹底消毒,消滅可能存留的病原,以防止本病的發生。加強平時的飼養管理和獸醫衛生防疫工作,給予優質營養飼料,清潔的飲水,墊料要經常曝曬消毒,每天清理場地,鴿舍和周圍的環境。食槽和常用的器具要消毒,定期對鴿舍全場進行大清掃大消毒,飼養的密度要科學合理,定期進行殺鼠滅蟲。 加強孵化、及育雛房舍消毒工作,對於存蛋室和育雛房舍每完成一批次,都應該用醛燻蒸消毒,絕對不能馬虎,這些都是防止本病發生流行的關鍵。 加強免疫,適當進行藥物預防。對死亡的病鴿及時進行深埋及無害化處理,確定藥物預防和治療藥品,從而減少抗藥性菌株的形成,和提高防治效果。免疫接種,使用鴿場檢疫分離的大腸桿菌,生產滅活苗進行免疫接種。
-
3 # 雲妹兒
細菌性傳染病,是大腸桿菌病由埃希大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多種禽病的總稱。包括大腸桿菌性急性敗血症,大腸桿菌性肉芽腫,和大腸桿菌性腹膜炎,哺乳動物均可感染得病,鴿大腸桿菌病在中國南方地區,屢有發生和流行主要危害幼鴿。
病原
該病的病原是由某些血清型的小腸桿菌所致,許多菌株能運動具有周身鞭毛。大腸桿菌是鴿腸道中的常在菌,許多菌株無致病性,而且有益,能合成維生素供寄主利用,並對許多病原有抑制作用。有10%~15%的腸道大腸桿菌屬於有致病力的血清型,有致病性的大腸桿菌常能透過蛋傳遞,造成乳鴿大量死亡。如果鴿舍的灰塵多、衛生條件較差鴿舍空氣當中,也會有一定量的大腸桿菌。
流行特點
鴿大腸桿菌幾乎各種年齡的鴿均可發病,幼鴿、青年鴿、生產鴿、種鴿等。但雛鴿的易感性更高,該病的傳染方式主要是透過,病鴿的糞便汙染鴿舍環境,病菌飛揚在空氣中,被易感鴿吸入透過呼吸道而感染。蛋殼表面汙染的病菌,也可以進入蛋裡面,感染鴿胚,引起孵化率降低和雛鴿感染髮病,此外大腸桿菌也可能透過汙染的飼料,從消化道進入鴿體。雛鴿患大腸桿菌性敗血症,主要是育雛條件不好,飼養管理不當,使雛鴿的抵抗力下降,造成大腸桿菌病乘虛而入所致。
臨床症狀
① 急性敗血型:要發生於一月齡以內的乳鴿,病鴿表現精神沉鬱、食慾減退及停止、羽毛松亂、呆點不動、流淚流涕、呼吸困難、排黃白色或黃綠色稀便。而且全身衰竭,如果是急性的病例會突然死亡,有的臨死前出現仰頭,扭頭等神經症狀。發生急性敗血型大腸桿菌病時,全群的鴿子通常並不一定一起出現症狀,而且是陸續發病死亡,會每天死一些持續很久。該型的致病菌株對很多藥物均有耐藥性,因而死亡率較高,在日齡小飼養管理不善,治療藥物無效的情況下,死亡率可達50%以上。
② 腸炎型:主要發生於2~3月齡的幼鴿和青年鴿,而且病程長,發病率高而死亡率較低。病鴿食慾不振,羽毛鬆散無光澤,下痢拉出灰黃色稀便,病鴿肛門周圍汙穢,有的出現腹瀉,身體消瘦不願活動。
預防與治療
① 預防:實行自繁自養和商品鴿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自繁自養能儘可能防止引進帶菌種鴿。也有利於鴿場的淨化,全進全出可能有利於徹底消毒,消滅可能存留的病原,以防止本病的發生。加強平時的飼養管理和獸醫衛生防疫工作,給予優質營養飼料,清潔的飲水,墊料要經常曝曬消毒,每天清理場地,鴿舍和周圍的環境。食槽和常用的器具要消毒,定期對鴿舍全場進行大清掃大消毒,飼養的密度要科學合理,定期進行殺鼠滅蟲。 加強孵化、及育雛房舍消毒工作,對於存蛋室和育雛房舍每完成一批次,都應該用醛燻蒸消毒,絕對不能馬虎,這些都是防止本病發生流行的關鍵。 加強免疫,適當進行藥物預防。對死亡的病鴿及時進行深埋及無害化處理,確定藥物預防和治療藥品,從而減少抗藥性菌株的形成,和提高防治效果。免疫接種,使用鴿場檢疫分離的大腸桿菌,生產滅活苗進行免疫接種。
-
4 # 農村東子365
而言,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鴿細菌性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與病毒性傳染病有著相似之處。譬如傳播方式,經消化道和呼吸道都能感染致病菌,特定日齡的鴿子對某些致病菌更為易感,某一季節有些細菌性傳染病多發甚至流行,不同的飼養方式 以及不同的飼養環境下所發生的疾病症狀和病理變化也有所差 異,等等。然而,這兩類疾病在診斷、防治方法和措施上還是存在一些不同的,對細菌性傳染病而言,使用觸片或用分離培養物塗片進行適當的染色,可以在普通M微鏡中直接觀察到細菌,而病毒需要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在適當的培養條件下經過合適的培養基可以培養出細菌,而病毒只能透過雞胚或細胞等活的組織細胞才能分離到;抗生素對細菌性傳染病一般有比較良好的防治效果,而抗生素對病毒性傳染病一般不具備直接的防治作用, 只能起到輔助性的防治作用。
回覆列表
鴿子常見的細菌性感染及其治療
有很多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病原都會感染鴿子,包括病毒、球蟲、毛滴蟲等等。本篇文章將會介紹鴿子常見的細菌性感染及治療策略。
一、常見鴿子感染菌種
1、丹毒絲菌(Erysipelothrix):革蘭氏陽性桿菌,存在於土壤、水、魚類體表的黏液及動物屍體上。會感染多種動物包括人類,在豬會造成豬丹毒,大多經口感染,鴿子感染會呈現面板外部感染到皮下感染,灼熱、疼痛和搔癢。
2、李斯特氏(Listeria):革蘭氏陽性桿菌,通常在鳥類不會產生臨床症狀,年輕鴿子較具感受性,通常症狀為非特異性,包括神經性病變、結膜炎、細菌性皮炎及腦炎等。
3、巴氏桿菌(Pasteurella):革蘭氏陰性短桿菌,鳥類感染通常是被其他動物咬傷(如貓)造成。常見之症狀包括虛弱、嗜睡、羽毛蓬鬆或結膜炎造成眼睛粘連。此病也會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流鼻水或結膜炎)、下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或肺炎)、內臟感染(肝炎)或膿腫傷口感染等等。鴿子不僅會得到此病,也會透過它們的糞便或鼻分泌物散播此菌。病原體能在鴿糞記憶體活長達一個月或在死鴿體記憶體活3個月。
4、沙門氏菌(Salmonella):革蘭氏陰性桿菌,和大腸桿菌都是胃腸炎常見的菌種。但沙門氏菌是比較可怕的,可能會在感染的中後期轉變成傷寒或敗血症。其他沙門氏菌感染可能會出現在鴿子的支氣管肺炎、心內膜炎、腦膜炎。鴿子除了這些症狀外,本身也是一個疾病的傳播者,其排洩物為它的主要傳遞路徑,並透過汙染食物或透過空調傳到人的身上。從食物來源內的毒素和無芽胞桿菌屬都有產生疾病的能力。鳥類能透過口食入被汙染的食物、水和蛋,垂直傳染或蛋殼被滲透而受到感染。家禽和鴿子可能帶著沙門氏桿菌屬依然顯現健康。受感染的鳥會是行動緩慢的、失去食慾、有水便及可能發展關節炎。鸚鵡可能發展血性腹瀉、精神不佳、高白血球數而且往往死亡。可能出現血性腹瀉、發燒和脫水;帶有沙門氏桿菌的人也會傳染給他的鴿子。活鴿的診斷難度高,因為鳥可能是間歇性的散佈者。用糞便或洩殖腔的培養作診斷。根據培養和感受性以確定的抗生素治療3-5周。鳥可能終生保持帶菌。
5、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革蘭氏陰性桿菌,人畜共通菌, 菌體住在小腸(空腸、迴腸)和結腸,經由糞口傳播。臨床上病鳥發展肝炎、倦怠、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黃色腹瀉,死亡率高。
二、治療策略
青黴素:肌肉注射,每次1萬-2萬單位,每天2 次;或透過飲水口服,每公斤水加1500萬-2000萬單位,連用3-5天,用於治療丹毒絲菌。
慶大黴素: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100毫克,連用3- 5天,用於防治沙門氏菌。
氯黴素:口服按0.1%的濃度飲水或拌料,連用3-5天,或每隻每次20毫克,連用2-3天,防治沙門氏菌病。
土黴素:口服按0.04% ~0.08%的濃度拌料;每隻每次10 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4天,用於防治沙門氏菌病、鳥疫和鴿霍亂。
四環素:口服片劑每隻每次半片,每天2次,連用4~5天,用 於防治喉氣管炎。
泰樂菌素:口服按0.06%~0.08%的濃度飲用給藥,連用3~5 天,用於防和患鴿痘時繼發性感染。
紅黴素:口服按0.02%的濃度拌料,喂3〜5天,防治丹毒絲菌。
制黴素:每隻每次1~2單位,每日2次,連用2~4天,用於防治麴黴菌病和鵝口瘡。
磺胺二甲基嘧啶:口服每次半片,每日2~3次, 連用2〜3天,用於治療胃腸炎。
呋喃唑酮:預防量為口服0.02%飲水,治療量0.04%拌料口服,連用3~5天,適用於沙門氏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