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bnnjhg

      竹枝詞的特色  【詩文欣賞】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詩文解釋】  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水面平靜,忽然聽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聲音。東邊出著太陽,西邊還下著雨,說是沒有晴天吧,卻還有晴的地方。  【詞語解釋】  晴:與情字諧音,雙關妙用。  【詩文賞析】  這首詩採用了民間情歌常用的雙關的手法,含蓄地表達出微妙的戀情,新穎生動,妙趣橫生。  關於竹枝詞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為“四易”,即易學、易懂、易寫、易流傳。這是從學習和閱讀方面講的。如果從內容、形式及藝術表現手法來研究分析,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 語言流暢,通俗易懂。竹枝詞是由民歌蛻化出來的,民間的口語、俚語皆可入詩,且極少用典,讀起來琅琅上口,雅俗共賞。清記錄王世禎《師友詩傳錄》中有一段話:“竹枝稍以文語緣諸俚俗,若太加文藻,則非本色矣”。說得很對,這是竹枝詞的一大特色。正是由於在竹枝詞裡用了大量口語、俚語和地方鄉音,讀起來具有濃厚的鄉土風味和生活氣息。  比如舊北京有一種專賣胡梳墜什的小販,手提包裹或小木箱,經常在旅店門外高聲叫賣,音調極高,帶有腔板。有一首竹枝詞就把小販的叫賣詞入了詩。  叫賣出奇聲徹霄,街頭客店任逍遙。“胡梳墜什捎家走,十個銅元揀樣挑”。  後兩句把小販的叫賣詞,老北京話“捎家走”,“揀樣挑”,鮮靈靈地寫入詩中,令人感到親切、生動,小販形象躍然紙上。  居家不易是長安,儉約持躬稍自寬。最怕人情紅白事,知單一到便為難。  詩中的長安,指北京。知單,指請柬之類。清代北京,大辦婚喪事之風很盛,普遍市民們對此十分煩惱,見了“知單”便為難起來。這首竹枝詞以“為難”的通俗語入詩,生動地刻劃出百姓市民們無可奈何的心態。  杭州有一首寫賣水果的小販稱:  小步街頭日夕回,桂花栗子白楊梅。寄人簷下高聲喚:“六個銅元一大堆”。  一句叫賣聲入詩,街頭小販的形象活靈活現。  南昌有一首寫菜販的竹枝詞:  夜半嘔啞撥櫓聲,菜傭郭外聽雞鳴。青菘、碧蒜、紅蘿蔔,不到天明已入城。  詩明白如話,把賣菜小販起早搭黑地辛苦販運,寫得十分逼真。  芒鞋草笠去燒畲,半種蹲鴟半種瓜。郎自服勞儂自餉,得閒且摘苦丁茶。  這是江西山區的竹枝詞。蹲鴟,即芋頭。苦丁茶,是野生山茶。詩以一位青年勞動婦女口吻,敘說這對青年夫婦過著清苦的然而是自在的山區勞動生活。  在中國詩歌史上,有些文人不贊成詩中有俗語出現。嚴羽《滄浪詩話》中說:“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朱熹也說過:“要使方寸之中無一字世俗言語意思。”這種說法是片面的。竹枝詞正是以容俗為特色。歷代許多優秀的竹枝詞恰恰是淡語中有味,淺語中有情,俗語中含雅。  (二)不拘格律,束縛較少。民歌作者不太懂韻書上的規範,民間竹枝詞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聲韻。劉禹錫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詞,可以說沒有一首是符合規範的。從第一首開始: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第三句第四字用平聲,第七字用仄聲,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聲,第七字用平聲都不合格律。  第二首雲: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這首詩的一、二、三、四句起頭都用平聲不合格律。依此推以下七首都不完全合律。  白居易的四首竹枝詞中也有一首不合律。  這種不拘格律的現象,從劉、白開始,後人接踵,世代承襲下來。近人在考證竹枝詞的格律時認為竹枝詞“以民歌拗體為常體”,以絕句為“別體”(任半塘《竹枝考》)。拗體,即指不按律、絕體的平仄規範的詩體。清董文煥《聲調四譜圖說》雲:“至竹枝詞,其格非古非律,半雜歌謠。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三者之間,不得全用古體。若Teana所至,則又不盡拘拘也”。清人宋長白《柳亭詩話》也說:“竹枝,人多作拗體”。可見,竹枝詞的拗體特色,成為與七絕詩體的重要區別之一。竹枝詞的這種特色,給了它廣泛流傳發展的便利條件。由於格律較自由,束縛較少,作者易於掌握,有廣大的寫作隊伍。  這裡特別應提及的是,竹枝詞格律寬泛,並未破壞詩的韻律美。相反,從劉、白以來,歷代詩詞大家都喜歡它,出現過許多膾炙人口的絕妙好詩。  關於竹枝詞的韻腳,大量作品沿用平聲韻。但也有押仄聲韻或平韻仄韻間用的。如蘇軾在忠州作的九首竹枝詞,有平有仄。如詠屈原:“水濱擊鼓何喧闐,相將扣水求屈原。屈原已死今千載,滿船哀唱似當年”。闐、原、年押平聲韻。其詠項羽一首雲“橫行天下競何事,棄馬烏江馬垂涕。項王已死無故人,首入漢庭身委地”。事、涕、地皆為仄聲韻。從詩式上看,竹枝詞以七言四句為常體,但也有五言四句作為別體。如清袁枚有《西湖小竹枝詞》五首,均為五言。其一雲:“妾在湖上居,郎往城中宿,半夜念郎寒,始見城門惡”。  (三) 詩風明快,詼諧風趣。大凡竹枝詞,不論出自南方或北方,也不論是漢民族或少數民族,幾乎都具有這種特色。應該說,這種詩風也是從民歌中帶進來的。明人顏繼祖謂,竹枝詞“能以嬉笑代怒罵,以詼諧發鬱勃,昔人所云善戲謔而不為虐也”(《秣陵竹枝歌》序)。清人楊靜亭在《都門雜詠》序中也說:“思竹枝取義,必於嬉笑之語,隱寓箴規,遊戲之談,默存諷諫”。的確如此。好的竹枝詞往往於風趣中見神韻,於詼諧中隱美刺,於俏逗中見真情。當人們閱讀時,直感妙筆生花,常常在詼諧解頤中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竹枝詞這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博得歷代讀者的喜愛,並給予高度評價。  比如,《清代竹枝詞》有一首寫北京六國飯店的。該飯店即今北京飯店前身,清末建造。  海外珍奇費客猜,兩洋風味一家開。外朋座上無多少,紅頂花翎日日來。  紅頂花翎指清代官吏,詩中說這座外國風味的飯店,珍饈異饌,都叫不出名字。然而外國客人卻來得很少,清廷大吏們倒天天來。辛辣地諷刺清廷的腐敗。  庚子,義和團事變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清廷大吏們紛紛攜眷逃出城外,有一首竹枝詞寫了這種場面:  健兒擁護出京都,鶴子梅妻又桔奴。都道相公移眷屬,原來小事不糊塗。  大事不糊塗改成“小事不糊塗”,就把只顧家不顧百姓,只想個人安危,不管國家興亡的清廷官吏嘴臉,刻畫得一覽無餘。  還有一首借傀儡戲而痛罵清代統治階級的竹枝詞:  朽木難雕從古說,添些糞土捏成坯。自經妙手施丹埡,盡屬封侯拜將材。  這是一首絕妙的諷刺詩,全然不著一個髒字,卻把清代腐朽的統治者們罵個痛快淋漓。竹枝詞反映的社會各個層面的生活,有不少寫得極有風趣。《西湖竹枝詞》有一首寫男女戀情的:  又道芙蓉勝妾容,都將妾貌比芙蓉。如何昨日郎經過,不看芙蓉只看儂!  詩中以姑娘的口吻問自己心愛的人說:“你不是說芙蓉比我漂亮麼,那為什麼昨天經過這裡時,你只瞧著我而不看芙蓉呢!”芙蓉,即荷花。兩個熱戀中的情人互相逗情的心態寫得十分真實生動,極有風趣。  《北京清代竹枝詞》有一首寫北京致美齋的風味小吃的:  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後方知滋味長。  把致美齋餛飩之好,寫得有滋有味,幽默俏皮,令人垂涎。  竹枝詞詼諧風趣的風格,成為它與律、絕體詩的區別標誌之一。古人云:“詩用意要精深,下語要平淡”。竹枝詞正是在詼諧風趣之中,化精深入平淡,達到深入淺出的境界。從而使它獨具魅力,成為歷代詩人所學習和追求的目標。所謂竹枝詞的“味道”,往往就體現在這裡。  (四)廣為記事,以詩存史。詩與史相結合,是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竹枝詞緣於紀事,舉凡風土民情、山川形勝、社會百業、時尚風俗、歷史紀變等等皆可入詩。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等諸多領域。可以認為,竹枝詞所反映的各個歷史年代的社會生活層面,無論從廣度和深度來說,都是其他詩體所不能比擬的。竹枝詞使詩詞的功能得到了廣闊的開拓。同時,也儲存了大量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在這裡特別應提到竹枝詞一向有註文的傳統。每首詩後加小注,用簡明的文字註釋詩的內容,既可加深對詩的理解,也是對詩的補充。歷史學、社會學研究者們,常常發現在正史裡記載簡略,或沒有記載的,卻往往從竹枝詞裡找到重要史料。那些簡明註文與優美的詩歌,相互印證,相互呼應,達到相得益彰的地步。  比如,《清代北京竹枝詞》裡有一組《都門紀變百詠》,是當時住在北京的兩個外地人目睹義和團進京和八國聯軍侵略京城的情形而寫出的。《紀變百詠》每首詩後都有註文、文字簡潔,生動具體,實為一組庚子京師目睹記,成為史料翔實的歷史見證。  初起山東多義民,忽延保定忽天津。俄驚輦下紛紛遍,真似神仙會駕雲。  詩後小注雲:“團民起于山東,直隸接壤之處,延及保定、天津,今年三月間,流入京師,脅從益眾,蹤跡飄忽,相傳有駕雲之術”。  玉府門前大纛高,黃巾夾路怒提刀。神仙符籙無憑準,誤把京官當二毛。 義和團進京後,據注云,在諸王貝勒府第,設立神壇,門前高建大纛,上書“替天行道,奉旨義和團”等字樣。有某京官,攜眷逃出城,被團眾發現,誤當二毛子,擁至壇前,燒香焚表,才得獲免。  才過楊村半日程,一千精銳泰西兵。赴援無計通前路,陷入重圍不放行。  外國藉口義和團反“洋教”,燒天主堂,派一千精兵從天津登陸欲佔北京,行至楊村被義和團包圍不能前進,被迫返回天津。  輝煌金碧店懸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歐墨新書千百種,滿投溝井自沉埋。  義和團在北京一律取消洋名、洋文、洋書。《都門紀變百詠》以詩史相結合,詳細記述了這次事變的全過程,精心雕鐫一些重要細節,有日有時,有人有地,寫之鑿鑿,讀之唏噓,慨嘆不止。  又如,清末宣統二年(一九一零)四月,長沙出現槍米風潮。當時由於米價暴漲,百姓齊集巡撫衙門要求平抑糧價,官軍開槍,死傷多人,憤怒群眾放火燒了衙門,湖南巡撫逃跑。這次風潮,對瀕臨危亡的清政府給予很大打擊,第二年辛亥革命,滿清政府垮臺。近人楊世驥編《辛亥革命前後湖南史事》中收入了當時人寫的七十四首竹枝詞記其事。其中一首雲:  鴻飛中澤起哀鳴,撫慰無言糶不平。百姓只緣官逼亂,新軍彈壓動槍聲。  詩後注云:“軍隊抽槍上刺刀,戮傷數十人,眾拆照牆磚塊拋擲,岑撫下令開槍。一時哭聲震天”。作者憤怒地道出這次事變是官逼民反。  清末蘇曼殊在他的小說《斷鴻零雁記》裡留下七首《捐官竹枝詞》、是揭露清廷腐敗吏制的。清末有一種制度,凡是為賑災、河工、軍需捐款的都可給官做,誰捐的錢多,誰就可以做大官。實際上所捐的銀錢都飽入上級官吏的私囊。如有一首寫道:  工賑捐輸價便宜,白銀兩百得同知。官場逢我稱司馬,照壁憑他畫大獅。  同知,是知府的輔佐官員,司馬是對同知的尊稱。得了同知,可在家門外的照壁上畫獅子一以做標示。  《捐官竹枝詞》中還有:“便宜此日稱觀察,五百光洋買得來。”“一萬白銀能報效,燈籠馬上換京卿。”等等。以數字入詩,在紀事竹枝詞裡常見,有的成為珍貴的科技歷史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要湯潮的歌名;媽媽我想你了的歌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