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刃行走

    這個問題很有意義,也具有迷惑性,也非常深刻:

    美聯儲可以透過購買美國國債來為市場提供貨幣供應,到期後美國政府償還掉,那麼貨幣總量不是沒有變化麼?那麼為什麼市場上的錢一直在增加呢?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的疑問吧!其實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下面來詳細說一說:

    1)三大市場工具

    央行在調整貨幣供給的時候會有很多方法,最基本的三大工具分別為調整準備金,調整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

    準備金是指各商業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保證金,成為法定準備金,是為了防止出現金融風險的。但同時也形成了一種槓桿,法定準備金比例決定了貨幣乘數的大小。

    比方說,銀行有存款100,需要上繳20元,那麼貨幣乘數小於5,大於1,具體多少看銀行自己。也就是說,在基礎貨幣供應不變的情況下,法定準備金比例越低,則實際流通的貨幣越多。

    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與央行之間短期借款的利率,貼現率越高,則商業銀行借的越少,貼現率越低,商業銀行可能會借的越多。

    也就是說,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貼現率越低,貨幣供給越多,貼現率越高,貨幣供給越少。

    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是由央行在公開一級市場中,如國債市場中投放貨幣,以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當需要增加貨幣供給的時候會買入國債,當需要減少貨幣供給的時候賣出國債。

    從上面可以看出,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本身不會改變長期的貨幣供給,因為他們都是要還的,而法定準備金不可能一直都很低。所以法定準備金也不能從長期來提供貨幣供給。

    2 可是錢多了,從哪裡來的?

    因為社會生產力是在不斷髮展的,交易需求越來越旺盛,所需要的貨幣總量肯定是上升的,但是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實際上是無法實現貨幣總量的長期上升的。

    問題來了,如果增發基礎貨幣?

    美聯儲發行出去的貨幣,都屬於基礎貨幣,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面;需要有相應的資產來對應,這部分資產就是銀行債權和外匯儲備,銀行債權是要還的,而外匯儲備是國家賺的。所以決定國家基礎貨幣發行的是外匯儲備。

    我們賣了東西換了外匯,需要在央行這裡換成本國貨幣。外匯儲備增多,則央行可以申請發行基礎貨幣。

    為什麼外匯儲備增多需要多發貨幣呢?

    因為,如果貨幣供給不變,而生產力增加,那麼單位產品價格將會下降,出口自然增加,外匯儲備自然也就會增加,會促使央行發行貨幣。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這麼多外匯,卻想超發貨幣,怎麼辦呢?這種方法就很多了,因為控制央行的是人,只要有絕對權力來控制人,刀架在脖子上,自然有可能透過各種方式來發行,如資料造假等。

  • 2 # 淡淡禪風

    這個問題真有意思,把自己給繞進去。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這種問題,把自己給帶進了事先設好的棋局裡,自己成了棋子,當你能跳出棋局,那怕只是做為一個旁觀者時,這個問題就顯得有點蒼白了。

    用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假如你手裡有一張工資卡A,和三張信用卡B、C、D。假如你上個月用信用卡B消費了一筆,到了還款的時間,你工資卡里的錢讓你又消費完了(沒用完也一樣,就當自己不想用工資卡還信用卡吧),你就可以用信用卡C或D去還上B卡的消費,如果到了C或D卡還款時,你可以用工資卡還錢,同樣可以用別的信用卡還錢,不過這樣做你要支付一定的利息,但你可以這樣做,也能做到。

    上面這個例子想說明兩個問題:

    1.美聯儲對外發行貨幣的渠道不是隻有國債(聯邦政府發行的)這一條,還有其它的商業銀行、具有一定資質的信託機構、基金公司等都可以。

    2.貨幣流通的量和還款沒有直接的關係,就如上面例子中提到的一樣,美聯儲買了1年期國債,但到期了後,美聯儲可以繼續再買一年,或者買商業銀行相同數量的債券,或者降低銀行的準備金率釋放資金,有的是方法保持流通貨幣的數量。要增發市場流通貨幣的話,多買點債券可以,或多給銀行點低息貸款也可以,跟國債到期還款沒有一點關係。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把自己帶入了一個既定的死迴圈裡,怎麼走都繞不出來。這時,不防先讓自己做個旁觀者,而不是一個參與者,等看清了全域性再說。

  • 3 # 局勢君

    首先你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購買美國政府的國債是肯定不會虧的。比如說你買了100美元的政府國債,年收益率是10%。那麼到期贖回的時候美國政府會給你110美元。但是你的實際利潤可能不到10美元,因為美國政府國債在市面上流通到時候價格是波動的,你購買的價格可能高於100美元。

    所以美聯儲購買國債,到期之後如果美國政府全部還給它的話,美聯儲出的那部分錢不但收回去了,而且收的更多,理論上流通中的貨幣不但沒有變多,反而會變少。那麼美國政府支付的利息是從哪裡來的?市面上流通的美元為什麼越來越多呢?

    那麼美聯儲會把它持有的所有國債都拋掉嗎?顯然是不會的。它買了100美元的政府國債,可能最後只會賣掉50美元,剩下的繼續讓它流通。因為美聯儲的作用和使命是調節市場上的美元數量,而不是為了盈利,這一點是關鍵。

    所以簡單的說,市場上美元的總量會因為經濟的發展一直增多,增多的貨幣是來自美聯儲的發行,美聯儲雖然購買國債,但是不會全部拋掉自己持有的國債,所以總有一部分美元是流入市場的。

  • 4 # 標籤小編

    是一段時間內貨幣增加。增加貨幣是要回收的。基礎貨幣總量不變。不是增發貨幣。如果是增發貨幣,就不需要用發行國債的方式,直接印刷發行,那貨幣總量就要增加,美元將不值錢,影響美元的主權信用。

    用購買國債的方式增加一段時間內貨幣量,目的是控制貨幣總量,不然就超發了。這部分國債,到期是要償還的,美聯儲縮表,就是要回收增加的貨幣。縮減總的債務量。特朗普要不斷還錢,壓力山大,看看特朗普世界範圍內,到處賺錢,就知道特朗普的苦逼。美國選商人總統,就是來還債的。

    好在美國GDP有18萬億,面對21萬億債務,要縮減到奧巴馬接手的10萬億,不是小數。特朗普的日子不好過,還要發飆。世界的日子不好過。弄不好,會搶的。

  • 5 # 鐵嶺鋒

    的確美聯儲購買了美國國債,正常邏輯下政府是要還錢的,問題是它拿什麼還?

    理論上或者說美國當年設計的這套金融體系的初衷是一時的增加而非增發,它還具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刺激其國內經濟增長,也就是政府用借來美聯儲印製的(錢),投向某一領域,帶動這個領域及上下游產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待這些產業發展較好之後,政府再透過稅收等方式收回那些投資成本償還給美聯儲,這些一時增加的貨幣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被美聯儲回收了,當然就不等於增發。

    問題是如果政府沒有把這筆從美聯儲借來的錢投向其經濟發展領域,而是投向了不但不能產生,反而會不斷消耗價值的軍備領域及對外滲透、圍堵、威懾、顛覆乃至戰爭上,或者為刺激產業發展而減稅致其財政收入減少,美國政府出現了大量的預算赤字,所以它就無力償還這筆債務,那麼美聯儲憑空(並不是對應經濟增長價值)印製的這些貨幣就始終流通於商品市場,也就造成了美元貨幣量在商品市場上的增加。

    如今美國政府債務已經高達21萬億美元,但其可絕對沒打白條,除其中六萬多億外債之外,其餘全部以無價值貨幣交換形式由美聯儲發行透過政府投資流入市場的,而且無法產生效益價值被政府回收,以至這些一時增長的貨幣也就變成了實際憑空增發的貨幣。

    由於特朗普政府的國內減稅政策將使其今年政府財政減收24%左右,(實際減收應達30%,但新增企業的納稅可抵消其中6%左右),使其預期財政收入將會降至2.4至2.5萬億美元,而其明年的預算支出在今年的3.9萬多億基礎上需額外增加1千億美元軍費,(還有無法預測的用於貿易戰中對受損行業補貼的費用,暫旦不計,)其財政支出預計會在4萬億美元以上,這1萬5千多的預算赤字,無疑是必須以美聯儲繼續增加貨幣印製來購買其國債了,也就是說明年在其商品市場上又要憑空增加1.5萬億美元的貨幣了。

    筆者認為特朗普政府的這場貿易戰開打的不是時候,否則大批國際高品進入美國市場後,這1萬5千億美元的無價值貨幣便會流入國際市場,然後變成流通世界的硬通貨幣,其政府債務與花紙美元之間只不過是美國的政府與美聯儲之間的左手倒右手而已,無所謂還與不還了,反正貨真價實的商品被美華人白白消費了。全世界為其買單。

  • 6 # 聽我說完好吧

    當然不是貨幣增發,僅是一時地刺激貨幣流通量。

    美聯儲購買債券能達到兩個目的:直接增加市場上的貨幣(這個量是很有限的);透過購買債券提高債券價格、降低債券收益率,整體地降低市場貨幣的利率,也即降低了資金的借貸成本,促進了市場上資金的流通量。而這第二點才是美聯儲量化寬鬆的主要目的。

    簡單舉例,購買了債券的私人企業是將手上的資金以債券的形式投資保值,現在美聯儲大舉收購債券,此企業把債券高價賣給美聯儲,換回來的美元自然需要尋求其它投資機會,也即被鼓勵放貸出去,增加市場上的資金流通。

    但這只是一部分貨幣增加。更多的是,許多銀行可以直接從聯邦銀行以幾乎為零的低息借錢,再轉貸給需要資金的企業,大大地增加了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

    但這整個過程並沒有增發貨幣,僅是刺激了貨幣流通量的增加,也可以說是一時的增加。因為當經濟恢復增長後,美聯儲反向操作縮表,就可以很快地收回貨幣,提高借貸成本,防止經濟過熱。

    債券到期後政府會拿其稅收兌付債券,但這已經無關緊要了,一般來說政府會發行更多的新債。

  • 7 # Roseview財經

    首先美聯儲購買美債,是經濟的宏觀調控手段,不能一概而論是貨幣的增加或增發,這要看以貨幣整體數量還是市場貨幣存量來衡量。通常美聯儲大規模購買國債,就是讓大量貨幣投入市場,增加市場流動性,配合降息,降低資本成本 ,刺激經濟,就好比金融危機以後,美國先後幾輪QE,就是這種操作。

    其次,如題主所言,既然美聯儲購買美債,政府債務是需要償還的,並不會帶來總量的變化,那超發的貨幣是如何進入市場的?看似矛盾,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並不難理解,在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下,不止美聯儲,就算全世界央行,幾乎都差不多,那就是基建或者政府投資。貨幣透過專案投入市場,比如房地產,大量的建築就需要鋼筋水泥混凝土,拉動大量的想關企業,增加就業崗位,然後貨幣就會流入市場,然後消費,進入生活中。比如股市,超發的貨幣進入,推高美指,然後一路向上。

    最後,無論貨幣寬鬆還是緊縮,都是特定經濟時期美聯儲的宏觀貨幣政策,寬鬆一般是經濟危機以後,刺激經濟復甦為之,帶經濟復甦,就要慢慢消化遺留的隱患。現在美聯儲已經頻頻加息,增大縮表數額,為將來危機突發預留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indows 7無法解除安裝及安裝IE11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