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dd的erase命令屬於一種低格類的命令,用了它對硬碟確有損傷的,建議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用它。使用 erase 是對硬碟的每個扇區進行寫零操作,也就是低階格式化。如果你已經全盤完成的話,那你的資料就沒辦法恢復了。如果不是100%完成,沒有完成的部分,還是有希望恢復的。如果你需要恢復的資料正好存在這個區間,那就有一定的可能。
[mhdd>執行時是SHIFT+F3)命令選取硬碟
MHDD沒有選單形式,所有的功能都是命令形式
螢幕上方
BUSY - 系統忙,或者沒有反映過來
WRFT - 寫盤
DREQ - 和另外一塊電腦交換資料
ERR - 執行的最後一個命令有一個錯誤
螢幕的上方,那個功能閃動,那就在執行這個功能
AMNF - 磁軌地址沒有發現,
T0NF - 零磁軌沒有發現
ABRT - command aborted,
IDNF -散型識別符號號沒有發現,
UNCR - 無法修復的錯誤
在螢幕的上方的這兩個選單的中間部位是顯示硬碟口令,和隱藏扇區的,如果硬碟加了密,在這裡會有顯示"PWD"
如果硬碟有隱藏的HPA,這裡就會顯示出"PHA",
在這次選單的下面就是硬碟引數行
左邊顯示的硬碟引數,
右邊顯示的是掃描的位置
F4掃描開始後,出現的右邊視窗顯示的是掃描速度,百分比
螢幕的下面顯示小方塊,從零到最後一個磁軌,每個小方塊表示225個扇區
各塊的訪問速度, 灰色為最快,紅色為最慢,紅色表示壞道,如果在測試中出現/?/便是物理損壞.
各命令的解釋
exit <ALT+X> 推出命令
id 盤檢測
scan <F4> 掃描功能 S 表明測試
Log = mhdd.log.檢測後的結果是否寫入MDDD.LOG檔案
[Remap: On/Off] - 壞扇區重新影射在
版本2.8時候,掃描壞道就會出現“R” 表示該磁軌已經不是很穩定,或者已經損壞,。
將Erase WAITS開啟對 對IBM硬碟上的壞塊檢測很方便的。
該命令是 破壞資料的,所以小心使用。
aerase 高階擦除,速度很慢
hpa (更改大小,當然,要硬碟支援這種技術,1999年以後的硬碟都支援)
rhpa 恢復原盤的大小
cls 清屏
pwd 設定密碼
unlock 解鎖
dispwd 去掉密碼,前提是要用unlock後,而且你還要知道密碼
rpm Rotate-per-minute測試
ff 把映象檔案複製到磁碟上
nhpa 顯示全部的硬碟空間
aam 降低硬碟的執行中的聲音,磁碟效能也同時降低,P最大(效能最高),M最小(效能最低);
tof 建立映象檔案
init 磁碟復位
fdisk 在磁碟上分割槽
smart smart
port <SHIFT+F3> 選擇硬碟.
stop <SHIFT+F4> 停止測試
i <F2> 重新安排硬碟檢測
cx 可以檢驗昆騰CX和LCT系列硬碟5247晶片的穩定性
erase 快速擦除
ibme 顯示IBM硬碟的tlists表
fujlst 顯示富士通硬碟的tlists表
以下等命令的說明在正式版本的說明書中才有的,誰要是有的話,貼出來,在請高人翻譯
我個人估計是對西數,昆騰,富士通等硬碟的操作
WDWR
WDFMTOLD
WDWCP
WDFMT
WDFMTSA
WDM
WDWM
WDRCP
QU
QURM
QUWM
QUMAP
QURCP
QUWCP
QUSPINUP
QUSPINDOWN
QURESTART
QUCRC
QUWCPRAM
QUDEFL
QUSAFMT
QUERDEFL
FUJRM
FUJWM
FUJAFMT
FUJFMT
FUJRF
FUJWF經過比較,HP與hddreg差不多,對非物理壞道有一點修復作用,對有綠塊、紅塊的扇區沒用,對真正物理壞道沒用。我感覺MHDD29很好用,裡面的SCAN好像修不了硬碟,aerase與erase比DM的填0好一些,DM容易因不穩定扇區中斷操作,DM對西數硬碟填0易造成硬碟讀寫極慢的問題,而MHDD29擦過後效果很好。
MHDD29中的RANDOMBAD與MAKEBAD高朋先生說是製造壞道,很難修復。我感覺恰恰相反,好像是標記壞道的命令,randombad是隨機標記壞道,要求支援LBA。MAKEBAD是按順序,chs方式。但我不知到底標到哪裡,高手可以查一下,這個功能修真正的壞盤感覺不夠。執行完這兩個命令,要執行一下AERASE或ERASE才行,試過多次了,不會壞硬碟,但要小心用。RANDOMBAD與MAKEBAD與填0好像相反,有意思的是執行過這兩個命令後,在效益源ALT+A中,當做壞道,而且也顯示修復,扇區一個一個走,邊走邊修,速度極慢。而這個硬碟沒有物理壞道,填零馬上好。原以為效率源ALT+a是廠家級的修復,是物理方式的,看來還是工作在邏輯方式上。聯想起上面的推測,不是憑空的。
用mhdd的scan功能,把auto repair和zero write開啟就可以了
別寫零和低格,有些盤處理過後就會變慢的!
MHDD2.9的使用:
工作環境在DOS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MHDD放在需要檢測及修復的硬碟上,另外,MHDD也無法在打開了防寫的軟盤、硬碟及光碟上正常工作。
執行MHDD後,MHDD首先同樣要檢測系統中的所有硬碟並給出連線圖示。我們隨時可以按“shift+F3”鍵重新掃描硬碟連線狀態。
選擇需要處理的硬碟後,就進入了MHDD的主介面。最上面一行為狀態行,主要是顯示BUSY、WRFT、AMNF、及TONF等硬碟(或硬碟某個扇區)或軟體的當前狀態。在狀態行下面,是當前硬碟的磁頭、柱面、扇區等引數。再往下則列出了MHDD的所有可用的命令。
scan命令:用於磁碟表面介質掃描與修復。MHDD將從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區來取代新發現的壞扇區,並將壞扇區的物理地址寫入G-list表。所以硬碟總容量不會減少。這種修復方式是基於硬體底層的方法。MHDD並不是透過主機板的BIOS來控制硬碟,而是直接讀取硬碟的所有物理扇區。
執行scan命令後,MHDD首先會報告當前硬碟的型號、串號、韌體版本、支援的資料傳輸模式等引數(執行其它命令同樣如此),然後進入scan狀態。
在掃描硬碟在前,我們還必須設定掃描配置。主要選項有掃描定址模式(LBA或CHS),起始及結束的柱面或扇區、超時時限、清零時限、及是否重複掃描/修復。為了達到修復效果,建議開啟remap(壞道重對映)、 Loop the test/repair(重複掃描/修復)及 Erase WAITs等選項。設定完成後按“F4”就可開始磁碟掃描。
掃描時,在螢幕的右側將顯示磁碟表面各種狀態的數量統計。“?”上面的灰度塊表示磁碟表面狀態正常,而彩色塊表示此處的磁碟有潛在不穩定因素,尤其是紅色塊,則很容易轉化我物理壞道。而“?”以下的狀態表示此處的磁碟介質有損壞或有壞道。
aerase命令:可以逐扇區進行清零處理,不過速度會很慢。
rhpa及nhpa命令:可分別顯示及恢復硬碟的全部真實的容量。
aam命令:可以切換硬碟的效能及噪音狀態,有127級(0~126)狀態可供設定,“126”表示最高效能,不過此時硬碟的噪音最大。注意aam命令需要硬碟支援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技術才可以。
rpm命令:可以檢測硬碟轉速,不過有些硬碟不支援此命令。
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可以強行為硬碟的一些扇區加上壞扇區標誌。
ibme及fujlst命令:可以分別檢視IBM 及富士通的硬碟缺陷列表。
pwd、unlock及dispwd命令:可以給硬碟加解鎖,這種硬碟加入密碼的方式很奇特,不過千萬不要忘記了密碼。
大多數準專業的軟體只能對G-list進行處理,但G-list有容量限制,一般只能寫入幾百條記錄,對多次或大量出現物理壞道的硬碟,修改G-list就難有作為了。而修改P-list則無此限制,但只有硬碟廠家才能處理P-list,不過也有例外,俄羅斯的PC3000硬碟修復軟體就可以修改P-list,不過目前它在中國的售價高達13500元人民幣。
最佳答案既然是壞道,資料不丟失的可能很小。
ERASE命令是清零,資料徹底丟失,如果是全盤ERASE,那全盤的資料都會丟失。
如果只清零壞道部分,那麼沒有被清零的好的部分資料不丟失。所以,你可以用MHDD的F4,選項把ERASE開啟。
這樣,掃描到壞道就對壞道erase,好的地方就跳過不清零。
修壞道前應該把有用的資料備份出來,這是最基本的。
mhdd的erase命令屬於一種低格類的命令,用了它對硬碟確有損傷的,建議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用它。使用 erase 是對硬碟的每個扇區進行寫零操作,也就是低階格式化。如果你已經全盤完成的話,那你的資料就沒辦法恢復了。如果不是100%完成,沒有完成的部分,還是有希望恢復的。如果你需要恢復的資料正好存在這個區間,那就有一定的可能。
[mhdd>執行時是SHIFT+F3)命令選取硬碟
MHDD沒有選單形式,所有的功能都是命令形式
螢幕上方
BUSY - 系統忙,或者沒有反映過來
WRFT - 寫盤
DREQ - 和另外一塊電腦交換資料
ERR - 執行的最後一個命令有一個錯誤
螢幕的上方,那個功能閃動,那就在執行這個功能
AMNF - 磁軌地址沒有發現,
T0NF - 零磁軌沒有發現
ABRT - command aborted,
IDNF -散型識別符號號沒有發現,
UNCR - 無法修復的錯誤
在螢幕的上方的這兩個選單的中間部位是顯示硬碟口令,和隱藏扇區的,如果硬碟加了密,在這裡會有顯示"PWD"
如果硬碟有隱藏的HPA,這裡就會顯示出"PHA",
在這次選單的下面就是硬碟引數行
左邊顯示的硬碟引數,
右邊顯示的是掃描的位置
F4掃描開始後,出現的右邊視窗顯示的是掃描速度,百分比
螢幕的下面顯示小方塊,從零到最後一個磁軌,每個小方塊表示225個扇區
各塊的訪問速度, 灰色為最快,紅色為最慢,紅色表示壞道,如果在測試中出現/?/便是物理損壞.
各命令的解釋
exit <ALT+X> 推出命令
id 盤檢測
scan <F4> 掃描功能 S 表明測試
Log = mhdd.log.檢測後的結果是否寫入MDDD.LOG檔案
[Remap: On/Off] - 壞扇區重新影射在
版本2.8時候,掃描壞道就會出現“R” 表示該磁軌已經不是很穩定,或者已經損壞,。
將Erase WAITS開啟對 對IBM硬碟上的壞塊檢測很方便的。
該命令是 破壞資料的,所以小心使用。
aerase 高階擦除,速度很慢
hpa (更改大小,當然,要硬碟支援這種技術,1999年以後的硬碟都支援)
rhpa 恢復原盤的大小
cls 清屏
pwd 設定密碼
unlock 解鎖
dispwd 去掉密碼,前提是要用unlock後,而且你還要知道密碼
rpm Rotate-per-minute測試
ff 把映象檔案複製到磁碟上
nhpa 顯示全部的硬碟空間
aam 降低硬碟的執行中的聲音,磁碟效能也同時降低,P最大(效能最高),M最小(效能最低);
tof 建立映象檔案
init 磁碟復位
fdisk 在磁碟上分割槽
smart smart
port <SHIFT+F3> 選擇硬碟.
stop <SHIFT+F4> 停止測試
i <F2> 重新安排硬碟檢測
cx 可以檢驗昆騰CX和LCT系列硬碟5247晶片的穩定性
erase 快速擦除
ibme 顯示IBM硬碟的tlists表
fujlst 顯示富士通硬碟的tlists表
以下等命令的說明在正式版本的說明書中才有的,誰要是有的話,貼出來,在請高人翻譯
我個人估計是對西數,昆騰,富士通等硬碟的操作
WDWR
WDFMTOLD
WDWCP
WDFMT
WDFMTSA
WDM
WDWM
WDRCP
QU
QURM
QUWM
QUMAP
QURCP
QUWCP
QUSPINUP
QUSPINDOWN
QURESTART
QUCRC
QUWCPRAM
QUDEFL
QUSAFMT
QUERDEFL
FUJRM
FUJWM
FUJAFMT
FUJFMT
FUJRF
FUJWF經過比較,HP與hddreg差不多,對非物理壞道有一點修復作用,對有綠塊、紅塊的扇區沒用,對真正物理壞道沒用。我感覺MHDD29很好用,裡面的SCAN好像修不了硬碟,aerase與erase比DM的填0好一些,DM容易因不穩定扇區中斷操作,DM對西數硬碟填0易造成硬碟讀寫極慢的問題,而MHDD29擦過後效果很好。
MHDD29中的RANDOMBAD與MAKEBAD高朋先生說是製造壞道,很難修復。我感覺恰恰相反,好像是標記壞道的命令,randombad是隨機標記壞道,要求支援LBA。MAKEBAD是按順序,chs方式。但我不知到底標到哪裡,高手可以查一下,這個功能修真正的壞盤感覺不夠。執行完這兩個命令,要執行一下AERASE或ERASE才行,試過多次了,不會壞硬碟,但要小心用。RANDOMBAD與MAKEBAD與填0好像相反,有意思的是執行過這兩個命令後,在效益源ALT+A中,當做壞道,而且也顯示修復,扇區一個一個走,邊走邊修,速度極慢。而這個硬碟沒有物理壞道,填零馬上好。原以為效率源ALT+a是廠家級的修復,是物理方式的,看來還是工作在邏輯方式上。聯想起上面的推測,不是憑空的。
用mhdd的scan功能,把auto repair和zero write開啟就可以了
別寫零和低格,有些盤處理過後就會變慢的!
MHDD2.9的使用:
工作環境在DOS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MHDD放在需要檢測及修復的硬碟上,另外,MHDD也無法在打開了防寫的軟盤、硬碟及光碟上正常工作。
執行MHDD後,MHDD首先同樣要檢測系統中的所有硬碟並給出連線圖示。我們隨時可以按“shift+F3”鍵重新掃描硬碟連線狀態。
選擇需要處理的硬碟後,就進入了MHDD的主介面。最上面一行為狀態行,主要是顯示BUSY、WRFT、AMNF、及TONF等硬碟(或硬碟某個扇區)或軟體的當前狀態。在狀態行下面,是當前硬碟的磁頭、柱面、扇區等引數。再往下則列出了MHDD的所有可用的命令。
scan命令:用於磁碟表面介質掃描與修復。MHDD將從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區來取代新發現的壞扇區,並將壞扇區的物理地址寫入G-list表。所以硬碟總容量不會減少。這種修復方式是基於硬體底層的方法。MHDD並不是透過主機板的BIOS來控制硬碟,而是直接讀取硬碟的所有物理扇區。
執行scan命令後,MHDD首先會報告當前硬碟的型號、串號、韌體版本、支援的資料傳輸模式等引數(執行其它命令同樣如此),然後進入scan狀態。
在掃描硬碟在前,我們還必須設定掃描配置。主要選項有掃描定址模式(LBA或CHS),起始及結束的柱面或扇區、超時時限、清零時限、及是否重複掃描/修復。為了達到修復效果,建議開啟remap(壞道重對映)、 Loop the test/repair(重複掃描/修復)及 Erase WAITs等選項。設定完成後按“F4”就可開始磁碟掃描。
掃描時,在螢幕的右側將顯示磁碟表面各種狀態的數量統計。“?”上面的灰度塊表示磁碟表面狀態正常,而彩色塊表示此處的磁碟有潛在不穩定因素,尤其是紅色塊,則很容易轉化我物理壞道。而“?”以下的狀態表示此處的磁碟介質有損壞或有壞道。
aerase命令:可以逐扇區進行清零處理,不過速度會很慢。
rhpa及nhpa命令:可分別顯示及恢復硬碟的全部真實的容量。
aam命令:可以切換硬碟的效能及噪音狀態,有127級(0~126)狀態可供設定,“126”表示最高效能,不過此時硬碟的噪音最大。注意aam命令需要硬碟支援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技術才可以。
rpm命令:可以檢測硬碟轉速,不過有些硬碟不支援此命令。
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可以強行為硬碟的一些扇區加上壞扇區標誌。
ibme及fujlst命令:可以分別檢視IBM 及富士通的硬碟缺陷列表。
pwd、unlock及dispwd命令:可以給硬碟加解鎖,這種硬碟加入密碼的方式很奇特,不過千萬不要忘記了密碼。
大多數準專業的軟體只能對G-list進行處理,但G-list有容量限制,一般只能寫入幾百條記錄,對多次或大量出現物理壞道的硬碟,修改G-list就難有作為了。而修改P-list則無此限制,但只有硬碟廠家才能處理P-list,不過也有例外,俄羅斯的PC3000硬碟修復軟體就可以修改P-list,不過目前它在中國的售價高達13500元人民幣。
最佳答案既然是壞道,資料不丟失的可能很小。
ERASE命令是清零,資料徹底丟失,如果是全盤ERASE,那全盤的資料都會丟失。
如果只清零壞道部分,那麼沒有被清零的好的部分資料不丟失。所以,你可以用MHDD的F4,選項把ERASE開啟。
這樣,掃描到壞道就對壞道erase,好的地方就跳過不清零。
修壞道前應該把有用的資料備份出來,這是最基本的。